正在阅读:

《青春有你2》:一档“社会实验”综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春有你2》:一档“社会实验”综艺

被话题和争议环绕的《青春有你2》,究竟想做出什么样的节目,选出怎样的女团?

文| 毒眸 龙承菲 何润萱

《青春有你2》红了。

这个已经播到第三年的系列选秀,在今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开播的首周两期站内热度均破9000大关,从“小作精”虞书欣到全网传播“淡黄的长裙”,也让节目充满话题性,屡屡登上微博、抖音等各平台热搜。在当今因疫情影响整体低迷的综艺市场中,《青春有你2》坐稳了头把交椅。

如今节目播到第十期,一百多个女孩子的面貌,都或多或少地呈现给了每一位青春制作人。但与玩梗和热度一同浮现的,是从第一期开始就存在的、对节目的争议与质疑:SNH48的初舞台被质疑“恶剪”;秦牛正威“reader”出圈,让不少观众质疑节目组只想炒热度而非用心选秀;豆瓣小组开贴分析,试图找出每一个节目中“高光选手”的“剧情线”;刘雨昕、上官喜爱等与不同于大众认知中女团形象的训练生的出现,掀起了一波新的关于“定义女团”的讨论……

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被话题和争议环绕的《青春有你2》,究竟想做出什么样的节目,选出怎样的女团?带着这样的疑问,毒眸专访了爱奇艺节目开发中心制片人、《青春有你》第二季总导演吴寒,试图探寻一个关于《青春有你》所定义的“女团”的答案。

以下为吴寒的自述,由毒眸对吴寒的专访整理而成,经过编辑删改。

“没法告诉你怎样一定成功”

由于我们变成了一周双播,所以大家可能感觉看了三期、四期才结束了,其实同样也是用了两周的时间来完成初评级的部分。整体来说时间的进度是没有变的。

这种一周双播,最初的考虑是我们希望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会有更大的篇幅空间去展现更多的训练生。可能是由于今年整个播出方式的改变,让大家感觉到这次是不是把整个节奏放慢了?其实单位时间内的赛制内容推进是一样的。

包括我们把录制的顺序换了一下——按照之前的流程来说,应该是先录主题曲,但是我们今年先录的是第一次舞台公演。这也是一个节目节奏和内容的创新点:我们让这一百多个孩子,一上来就先面对所有的青春制作人、大众和市场。包括一上来就是一个vocal、dance、rap的位置测评,也是希望大家一上来就先能把自己的本事完全展示出来,再进行后续的录制。

第一次舞台公演舞台设置(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我们这个团队比较特别。从《偶像练习生》开始,连续三年,整个团队就基本上没有变过。所以相当于我们在做一个连续剧一样,就是每一年都会从一个大的概念先去入手,然后不停地去拆分。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精神的内核,是我们从来没有去改变的,就是“过程很重要”。

就比如说我们前两季去定义的“努力”这个概念,它是一个没有结果导向的一个词。不管“努力”推导的是你会更加幸运,还是你会变得优秀,我们只是在强调一种状态,希望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一个地步和环境,你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

我们今年其实定义这个“多远都可以到达”,也是这一种概念。每个人都有目标,你在追梦的同时,我们没法告诉你什么时候能成功,也没法告诉你怎样一定成功,我们只能说告诉你只要去追梦,多远都可以到达,你总有一天会到达。

“‘X’是什么?”

X这个概念,其实前两季我们也隐约有一些这样的概念包含在里头,只是没有把它单独拎出来去这么强化地做。

X是我们提炼出来的一个未知数,一个无限可能的概念,叫X是为了让它图形化和更易于传播。

对于所有这样类型的节目,可能大家都会好奇,会问我们这一季想选一个什么样的团,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节目?但我们根本不会在节目一开始就去设定好这些,这也是这个节目比较有吸引力的一点——所有的东西对于大家来说是未知的,对于导演组也是。

我们只是把一百多个不同色彩的训练生放在这里,然后让他们展示自己。导演组再专业,再有经验,就是这么几十上百人的思路,是一定不如几千几万人的。我们的喜好,可能并不一定是大众、市场的喜好。但如果是所有粉丝选出来的人,一定是这个市场需要的。

所以这一季,我们第一次做了一个女团的概念,因为我们在策划内容的时候,会觉得女性的未知性和无限可能,从精神层面上可能是更有意思的,或者说是我们更想去触碰的。因为大众会有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对女性、对女团的定义,但其实这很难,所以我们这一季把这个X给挑出来了。

《青春有你2》“无限X”宣传海报(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在每一期节目的开篇,我们都会根据当期的内容去定义一个小标题,通过这些细节去拆分我们的slogan“多远都可以到达”以及X的概念。一开始强调的努力、勇敢、不服输、去拼等等所有的这些特质,都会在节目里来诠释。

我们在第一期上主概念的时候还留了一句话,就是说当你看完这一季节目的时候,你来告诉我什么样是X。我们希望每一个观众看完我们这一季节目以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如何定义X的答案。

“节目也顺应了这个时代”

我们这个团队里确实有很多人有当年参与《超女》的经验。对比的话,你问我这一类女生选秀的节目有什么区别,其实就是这些年女性的角色有什么区别。

《超女》那个年代,中性美第一次走入大众的视野里。可能在当年大众想象中的完美女孩,是那种可爱甜美、传统女性化的角色。因此当节目第一次有中性化的角色出现,或者第一次有实力型选手出现的时候,就突然吸引了大众。但其实并不是节目强硬地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而是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这样的基础——大家已经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经发现了中性化或者是实力强的女生,所以节目也顺应了这个时代。

现在我觉得变化很大的一点是,整个社会女性的独立意识更强烈了。有一些类型的女孩,以前是不可能参与到节目里面,或者说不可能进入到大众视野的,但是她们现在同样会被大家喜欢。

训练生:上官喜爱(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就比如你说在之前的节目里女rapper不多,可能是因为当时女生去说唱的比较少,现在的女孩可能什么都涉猎,说唱这种看上去传统意义上很男性化的一件事情,很多女生也会尝试,所以大家也来报名了。

现在女性涉猎的领域很多。举个例子的话,外形看上去就是传统的那些女孩的样子,但是她是爱极限运动的,喜欢冲浪、攀岩、泰拳等等这些运动,我觉得可能这是在好几年前会令大家产生意外的一个点。

现在社会上,女性就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形象,她会去涉猎各个方面。对于我们而言,在现在来做一个女性的节目,其实更多考虑的是顺势而为。你不可能在一个时代不需要的情况下,去强硬地做出某一种人物,或者某一个偶像。只有你做出来的人物恰好是这个市场需要的,才有可能在节目里头“走出来”。

“虞书欣和杨超越没有特别大的可比较性”

现在虞书欣的人气这么高,坦白地说,我们整个导演组没有完全料到。看到她在节目播出后,一上来被那么多人喜欢,我们跟大家的反应是一样的。节目的前几期播出之后,陈珏也好,孔雪儿也好,赵小棠也好,很多人都被看到了,有一大群人去喜欢她们,我们内心才觉得自己这一百多个人没有选错。

我们在选人的时候,也会注意去选有特点的。当然基础的是价值观的正确,唱歌、跳舞、说唱的才艺也是一个基本分。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单就性格而言的话,那你得有你独特的一个特点,然后你是在这个特点象限,或者这个标签象限上最极致的人,那可能就能被选到这个节目里面来。

大众可能会把虞书欣和杨超越来对比,其实我觉得真的没有特别大的可比较性,这其实是两个类型,或者说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单品”。杨超越不可复制,虞书欣也只有一个。

当然每当出现一个新的人,大家都会比较她是谁,她是什么版的谁。但是我们整个在做节目的时候,其实想去掰正大家的思路:就是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像谁,她也不需要拿来跟谁比较,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外界对于所有故事性比较强的真人秀节目,都会有一个心理预设:这个剧情可能是设计好的某一个故事线。

其实从做综艺节目的角度来说,综艺节目的“人设”,其实是我们按照一些维度去归类,找到普通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十几种、二十种人物特点,让具备这些人物特点的人来到这里。我们只是会设定好同样的一个场景,这109个人同时在这个场景里面去面对很自由的一种状态,这时候能不能激发,或者能不能自我表达出他们本身的特点,这也是我们未知的。

你说的关于选秀神兽标签的稿子(详见毒眸往期稿件《从杨超越到虞书欣,选秀“神兽”迭代》),我觉得角度还挺巧妙,挺有意思的。从我们做节目的人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其实经常也会做一些复盘,但反正复盘和总结的作用,在我看来是一个从结果导向反推的一件事情,不一定成立。

训练生:虞书欣(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简单来讲,其实如果说我们能够总结出这些所谓成功概率非常高的标签,理论上来说它就会有一套公式。我们只要用这个公式去算,做出来的一定是一档爆款节目,其实这个是完全做不到的,因为有太多的因素去干扰它了。

一档“社会实验”综艺

大概从去年六月份定下做女团节目开始,我也跑了很多家公司,发现了很多前两年都没有接触过的、专门在做女团的公司。可能由于节目的消耗量并不大,我觉得女团的储备量确实挺大的,而且她们的实力特点都还挺让我们眼前一亮的。

有的观众会说女团比男团才艺好,但从我目前为止感受来说,实力方面,总体和平均都差不多。我觉得可能得出这个结论的,或许是传统的女性粉丝?女孩选女孩,就像男生选男生一样,可能同性之间选择的门槛会更高,或者是不是觉得能入她眼里头的女团应该更强一些?我觉得可能跟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从节目的用户画像来说,基本上也是集中在十八到二十四五岁左右。因为综艺本来就是相对年轻化和女性向的。然后这个节目今年可能也有男性观众的一些占比进来,有一些小小的变化。

不排除有些男性不适应,或者不喜欢。但是我觉得大家对于多元的东西,应该慢慢地扩大自己的包容。你看到一个新鲜的或者跟你自己的想象不符的东西,你的第一反应其实应该先去接受和了解它,而不是要去打压它和消灭它。也许给很多女性也会造成一种不适,怎么会有这样的女孩?但这就是这个节目的奇妙。就像节目里面王欣宇说的那样,大家都是一样的,生活多无趣,这个社会有多无趣。

训练生:王欣宇(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我是觉得这样,并不是我们要实验什么,只不过可能节目更浓缩一些,把一些看点能够更集中化地展现给观众,但是节目肯定是这个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

虽然我们做了三季这个节目,到现在为止,市场还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从我个人感觉上来说,大众能够慢慢地去看到这个东西了。大家会发现中国也是有训练生的,中国也是能做出自己的团的。

接下来往下做,包括今年我也是希望能够慢慢有更多的人,能够去接受“团”、“爱豆”或者说这种年轻的歌声,接受他们以后,我相信更多的人会发现他们这群小孩子身上各种各样的闪光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春有你2》:一档“社会实验”综艺

被话题和争议环绕的《青春有你2》,究竟想做出什么样的节目,选出怎样的女团?

文| 毒眸 龙承菲 何润萱

《青春有你2》红了。

这个已经播到第三年的系列选秀,在今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开播的首周两期站内热度均破9000大关,从“小作精”虞书欣到全网传播“淡黄的长裙”,也让节目充满话题性,屡屡登上微博、抖音等各平台热搜。在当今因疫情影响整体低迷的综艺市场中,《青春有你2》坐稳了头把交椅。

如今节目播到第十期,一百多个女孩子的面貌,都或多或少地呈现给了每一位青春制作人。但与玩梗和热度一同浮现的,是从第一期开始就存在的、对节目的争议与质疑:SNH48的初舞台被质疑“恶剪”;秦牛正威“reader”出圈,让不少观众质疑节目组只想炒热度而非用心选秀;豆瓣小组开贴分析,试图找出每一个节目中“高光选手”的“剧情线”;刘雨昕、上官喜爱等与不同于大众认知中女团形象的训练生的出现,掀起了一波新的关于“定义女团”的讨论……

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被话题和争议环绕的《青春有你2》,究竟想做出什么样的节目,选出怎样的女团?带着这样的疑问,毒眸专访了爱奇艺节目开发中心制片人、《青春有你》第二季总导演吴寒,试图探寻一个关于《青春有你》所定义的“女团”的答案。

以下为吴寒的自述,由毒眸对吴寒的专访整理而成,经过编辑删改。

“没法告诉你怎样一定成功”

由于我们变成了一周双播,所以大家可能感觉看了三期、四期才结束了,其实同样也是用了两周的时间来完成初评级的部分。整体来说时间的进度是没有变的。

这种一周双播,最初的考虑是我们希望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会有更大的篇幅空间去展现更多的训练生。可能是由于今年整个播出方式的改变,让大家感觉到这次是不是把整个节奏放慢了?其实单位时间内的赛制内容推进是一样的。

包括我们把录制的顺序换了一下——按照之前的流程来说,应该是先录主题曲,但是我们今年先录的是第一次舞台公演。这也是一个节目节奏和内容的创新点:我们让这一百多个孩子,一上来就先面对所有的青春制作人、大众和市场。包括一上来就是一个vocal、dance、rap的位置测评,也是希望大家一上来就先能把自己的本事完全展示出来,再进行后续的录制。

第一次舞台公演舞台设置(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我们这个团队比较特别。从《偶像练习生》开始,连续三年,整个团队就基本上没有变过。所以相当于我们在做一个连续剧一样,就是每一年都会从一个大的概念先去入手,然后不停地去拆分。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精神的内核,是我们从来没有去改变的,就是“过程很重要”。

就比如说我们前两季去定义的“努力”这个概念,它是一个没有结果导向的一个词。不管“努力”推导的是你会更加幸运,还是你会变得优秀,我们只是在强调一种状态,希望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一个地步和环境,你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

我们今年其实定义这个“多远都可以到达”,也是这一种概念。每个人都有目标,你在追梦的同时,我们没法告诉你什么时候能成功,也没法告诉你怎样一定成功,我们只能说告诉你只要去追梦,多远都可以到达,你总有一天会到达。

“‘X’是什么?”

X这个概念,其实前两季我们也隐约有一些这样的概念包含在里头,只是没有把它单独拎出来去这么强化地做。

X是我们提炼出来的一个未知数,一个无限可能的概念,叫X是为了让它图形化和更易于传播。

对于所有这样类型的节目,可能大家都会好奇,会问我们这一季想选一个什么样的团,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节目?但我们根本不会在节目一开始就去设定好这些,这也是这个节目比较有吸引力的一点——所有的东西对于大家来说是未知的,对于导演组也是。

我们只是把一百多个不同色彩的训练生放在这里,然后让他们展示自己。导演组再专业,再有经验,就是这么几十上百人的思路,是一定不如几千几万人的。我们的喜好,可能并不一定是大众、市场的喜好。但如果是所有粉丝选出来的人,一定是这个市场需要的。

所以这一季,我们第一次做了一个女团的概念,因为我们在策划内容的时候,会觉得女性的未知性和无限可能,从精神层面上可能是更有意思的,或者说是我们更想去触碰的。因为大众会有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对女性、对女团的定义,但其实这很难,所以我们这一季把这个X给挑出来了。

《青春有你2》“无限X”宣传海报(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在每一期节目的开篇,我们都会根据当期的内容去定义一个小标题,通过这些细节去拆分我们的slogan“多远都可以到达”以及X的概念。一开始强调的努力、勇敢、不服输、去拼等等所有的这些特质,都会在节目里来诠释。

我们在第一期上主概念的时候还留了一句话,就是说当你看完这一季节目的时候,你来告诉我什么样是X。我们希望每一个观众看完我们这一季节目以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如何定义X的答案。

“节目也顺应了这个时代”

我们这个团队里确实有很多人有当年参与《超女》的经验。对比的话,你问我这一类女生选秀的节目有什么区别,其实就是这些年女性的角色有什么区别。

《超女》那个年代,中性美第一次走入大众的视野里。可能在当年大众想象中的完美女孩,是那种可爱甜美、传统女性化的角色。因此当节目第一次有中性化的角色出现,或者第一次有实力型选手出现的时候,就突然吸引了大众。但其实并不是节目强硬地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而是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这样的基础——大家已经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经发现了中性化或者是实力强的女生,所以节目也顺应了这个时代。

现在我觉得变化很大的一点是,整个社会女性的独立意识更强烈了。有一些类型的女孩,以前是不可能参与到节目里面,或者说不可能进入到大众视野的,但是她们现在同样会被大家喜欢。

训练生:上官喜爱(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就比如你说在之前的节目里女rapper不多,可能是因为当时女生去说唱的比较少,现在的女孩可能什么都涉猎,说唱这种看上去传统意义上很男性化的一件事情,很多女生也会尝试,所以大家也来报名了。

现在女性涉猎的领域很多。举个例子的话,外形看上去就是传统的那些女孩的样子,但是她是爱极限运动的,喜欢冲浪、攀岩、泰拳等等这些运动,我觉得可能这是在好几年前会令大家产生意外的一个点。

现在社会上,女性就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形象,她会去涉猎各个方面。对于我们而言,在现在来做一个女性的节目,其实更多考虑的是顺势而为。你不可能在一个时代不需要的情况下,去强硬地做出某一种人物,或者某一个偶像。只有你做出来的人物恰好是这个市场需要的,才有可能在节目里头“走出来”。

“虞书欣和杨超越没有特别大的可比较性”

现在虞书欣的人气这么高,坦白地说,我们整个导演组没有完全料到。看到她在节目播出后,一上来被那么多人喜欢,我们跟大家的反应是一样的。节目的前几期播出之后,陈珏也好,孔雪儿也好,赵小棠也好,很多人都被看到了,有一大群人去喜欢她们,我们内心才觉得自己这一百多个人没有选错。

我们在选人的时候,也会注意去选有特点的。当然基础的是价值观的正确,唱歌、跳舞、说唱的才艺也是一个基本分。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单就性格而言的话,那你得有你独特的一个特点,然后你是在这个特点象限,或者这个标签象限上最极致的人,那可能就能被选到这个节目里面来。

大众可能会把虞书欣和杨超越来对比,其实我觉得真的没有特别大的可比较性,这其实是两个类型,或者说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单品”。杨超越不可复制,虞书欣也只有一个。

当然每当出现一个新的人,大家都会比较她是谁,她是什么版的谁。但是我们整个在做节目的时候,其实想去掰正大家的思路:就是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像谁,她也不需要拿来跟谁比较,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外界对于所有故事性比较强的真人秀节目,都会有一个心理预设:这个剧情可能是设计好的某一个故事线。

其实从做综艺节目的角度来说,综艺节目的“人设”,其实是我们按照一些维度去归类,找到普通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十几种、二十种人物特点,让具备这些人物特点的人来到这里。我们只是会设定好同样的一个场景,这109个人同时在这个场景里面去面对很自由的一种状态,这时候能不能激发,或者能不能自我表达出他们本身的特点,这也是我们未知的。

你说的关于选秀神兽标签的稿子(详见毒眸往期稿件《从杨超越到虞书欣,选秀“神兽”迭代》),我觉得角度还挺巧妙,挺有意思的。从我们做节目的人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其实经常也会做一些复盘,但反正复盘和总结的作用,在我看来是一个从结果导向反推的一件事情,不一定成立。

训练生:虞书欣(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简单来讲,其实如果说我们能够总结出这些所谓成功概率非常高的标签,理论上来说它就会有一套公式。我们只要用这个公式去算,做出来的一定是一档爆款节目,其实这个是完全做不到的,因为有太多的因素去干扰它了。

一档“社会实验”综艺

大概从去年六月份定下做女团节目开始,我也跑了很多家公司,发现了很多前两年都没有接触过的、专门在做女团的公司。可能由于节目的消耗量并不大,我觉得女团的储备量确实挺大的,而且她们的实力特点都还挺让我们眼前一亮的。

有的观众会说女团比男团才艺好,但从我目前为止感受来说,实力方面,总体和平均都差不多。我觉得可能得出这个结论的,或许是传统的女性粉丝?女孩选女孩,就像男生选男生一样,可能同性之间选择的门槛会更高,或者是不是觉得能入她眼里头的女团应该更强一些?我觉得可能跟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从节目的用户画像来说,基本上也是集中在十八到二十四五岁左右。因为综艺本来就是相对年轻化和女性向的。然后这个节目今年可能也有男性观众的一些占比进来,有一些小小的变化。

不排除有些男性不适应,或者不喜欢。但是我觉得大家对于多元的东西,应该慢慢地扩大自己的包容。你看到一个新鲜的或者跟你自己的想象不符的东西,你的第一反应其实应该先去接受和了解它,而不是要去打压它和消灭它。也许给很多女性也会造成一种不适,怎么会有这样的女孩?但这就是这个节目的奇妙。就像节目里面王欣宇说的那样,大家都是一样的,生活多无趣,这个社会有多无趣。

训练生:王欣宇(图片来源:微博@爱奇艺青春有你)

我是觉得这样,并不是我们要实验什么,只不过可能节目更浓缩一些,把一些看点能够更集中化地展现给观众,但是节目肯定是这个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

虽然我们做了三季这个节目,到现在为止,市场还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从我个人感觉上来说,大众能够慢慢地去看到这个东西了。大家会发现中国也是有训练生的,中国也是能做出自己的团的。

接下来往下做,包括今年我也是希望能够慢慢有更多的人,能够去接受“团”、“爱豆”或者说这种年轻的歌声,接受他们以后,我相信更多的人会发现他们这群小孩子身上各种各样的闪光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