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近郊到市中心,打造3D样板间...宜家创造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近郊到市中心,打造3D样板间...宜家创造未来

77岁的宜家,正努力为未来做准备。它试图通过各种转型,打破固有标签,探索更多商业可能。

文|锐裘

2020 年,锐裘与胖鲸联合推出《Future Space》栏目。我们以「空间」作为起点,从 “创新技术” 与 “人文关怀” 两大命题出发,多维度发现空间与社会、商业发展的关系,探索商业世界的另一面。

这是「Future Space」栏目的第 13 篇推送

如果你是宜家的忠实用户,一定会发现它最近动作频频。

今年3月,宜家正式入驻天猫,开设全球首个第三方线上官方旗舰店;6月1日,宜家联合聚划算开启全球直播首秀;7月,宜家将于上海静安寺商圈开出全国首家小型门店。

最近一条新闻,是宜家与新裤子乐队合作,推出音乐作品《别问我为什么长大》。

每一次变动,背后一定是巨头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77岁的宜家,正努力为未来做准备。它试图通过各种转型,打破固有标签,探索更多商业可能。

入华20年,终赶上“中国速度”

1998年,宜家正式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在上海徐汇区设立了第一家宜家家居商场。

印象中的宜家,总是被冠以“佛系”的标签,在2012年以前,宜家以每年少于10家店的开店速度,缓慢扩张着。

好在,宜家一直保持着强劲的产品力和品牌特色,低价、好用、有设计感是它强有力的护城河。「蓝盒子」的品牌形象逐渐开始深入人心,直接奠定了如今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0年之后,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本地品牌的崛起,以及新一代消费主力军的上线,中国商业市场格局日新月异,原本备受宠爱的海外品牌受到性价比、水土不服等挑战。

从2016年开始,宜家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率便逐年下降,即使开始快速扩张开店也没有阻止下降的趋势。

面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2018年底,宜家的首席财务官表示,宜家将在2018年~2022年期间完成转型。

跳出“蓝”盒子

如果你是市场人,会负责品牌的 co-branding 相关事宜,也许都多多少少感受到一点:人人都爱宜家,但宜家不太好合作。

过去75年间,宜家一直沿用相同的商业模式。自2018年起为期四年的转型期中,宜家将做出彻底改变,为品牌未来做好准备。

我们将其转型方向整理成三点:数字化升级、大店到小店、跨界合作。

1. 数字化升级

2018年11月,宜家设立了一个全新的业务部门:宜家中国数字创新中心,有三大目标:

  • 创建数字化的宜家,赋能新业务,发现新机会
  • 建立宜家全新零售体系和全渠道战略
  • 打造全新的数字化产品、服务、业务模式

通过提升宜家中国整体的数字化能力,宜家希望通过中国团队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国业务的增长。同时,也会将中国的好的数字化产品推广到集团,引入全球其他市场。

在此之后,我们看到了宜家一系列的加速升级。

其中,最为消费者感知的,是宜家对电商的优化,尤其是今年三月入驻天猫,并在之后上线了3D样板间。上线一小时,就刷新了成交记录。

△宜家天猫旗舰店,小件物品销量均破万

宜家和天猫的合作,被视为宜家数字化转型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时,宜家还上架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App。通过电商业务,真正提升用户可达性。

截至2019年财年,宜家中国电商销售额仅占比5%,携手天猫后,2020年财年,这个数字或许将突破双位数。

在配送效率上,宜家曾提出2020年以前在中国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建成3个分拨中心、5个顾客配送中心、5个小包裹分拨中心来提高物流效率,这些进度尚未公布,不过,宜家华南总部已落户东莞,成为宜家在中国的第四个采购中心。

2. 大店到小店:

2017年,宜家的新开店量突破20家,并在201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0家。

入华以来,宜家卖场的选址多数在地域宽敞且交通便利的郊区,与年轻一代高频活动的中心商圈距离较远,这并不利于新零售生态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为提高用户可达性,除了在线上数字化提升之外,线下,便是加大小店的加速布局,从近郊进军市中心。

“从大店到小店,从近郊到市区”的开店策略是全球性的。宜家在全球许多城市都推出了小型门店,这些门店会根据所覆盖社区宜家顾客的实际需求以及家庭状况,有重点地提供产品以及服务。

△ 宜家东京原宿店,已开业

3. 产品 & 服务智能化:

在智能家居领域,宜家也有所布局,且已有所成果。

2018年初,宜家向其1.6亿家庭会员中的一部分开放了IKEA co-creation开放性合作方式,让会员能够参与到产品设计以及测试等环节中来。

不仅如此,宜家已与全球科技公司达成合作。

2018年10月,宜家和小米达成协议,宜家全系智能照明产品全部接入小米 IoT 平台,可以通过米家 APP 以及小爱智能音箱控制。

此外,在国外,宜家还与谷歌 Assistant、苹果 Siri、亚马逊 Alexa 生态系统建立了合作关系。

对于这种开放合作平台的方式,而不是建立类似小米、亚马逊的中心主导型智能家居生态。宜家曾在公告里表示:

通过与宜家内部所有其他部门的合作,宜家家居智能事业部将推动宜家的数字化转型,改善和改造现有业务,开发新的业务,为更多的人带来更加多样化的智能产品。

自此,在数字化升级、门店布局、智能家居打造等维度上,宜家实现了“跳出原来的蓝盒子”。

山不来就我,我就山。

当时代变化,固守原地无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此刻品牌该做的是,找寻更多的方式去接触现有消费人群。

本质:为大部分人创造美好生活

以上是宜家的商业转型策略,但归根结底,70岁的宜家始终秉持着“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它为无数人构想“梦想之家”的雏形,也重新定义了“家”的概念。

在与新裤子合作的宣传片中,宜家表达的是一堆新手父母面对宝宝成长而不知所措的问题:宝宝长得太快,家的空间不够大,宝宝无法自由活动。于是,便有了宜家的多功能设计的家具产品。

宜家一直倡导“民主设计”,其理念是,优秀的家居设计应该满足美观 Form、实用 Function、优质 Quality、可持续 Sustainability和低价Price。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从产品开发到设计的全过程贯彻民主设计理念,也是它能在众多家居品牌中被大众所记住的核心亮点。

尽管在时代变化的浪潮中,随势而变是一种生存能力,但若是因为变化而丢失了品牌核心竞争力,大概也不是长久之计。值得庆幸的是,宜家没有丢失它的品牌核心,这或许是消费者愿意接受且支持它不断尝试新业务的原因之一。

小结:创造未来人居空间

宜家走得并不慢,尤其是成立了数字化创新中心之后。

在千禧年之前,宜家靠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尚未成熟的中国家居市场脱颖而出,引领了8090后对家居的审美。

到电商发达、新零售趋势下家居行业百花齐放,宜家突破了巨头冗长的内部组织架构,根据潮流变化调整品牌战略。

把原本大家熟悉的“蓝盒子”变成“移动的蓝盒子”,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但从近两年的动作可以窥探宜家的努力,它希望可以让自己出现在消费者需要的任何地方。

△ 2020年宜家新品

未来都市人的居住空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想,宜家已经在为我们努力寻求这个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宜家

3.7k
  • 同样是巨物广告,脉动为何没得好评?
  • 宜家深圳第三家门店正式开业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近郊到市中心,打造3D样板间...宜家创造未来

77岁的宜家,正努力为未来做准备。它试图通过各种转型,打破固有标签,探索更多商业可能。

文|锐裘

2020 年,锐裘与胖鲸联合推出《Future Space》栏目。我们以「空间」作为起点,从 “创新技术” 与 “人文关怀” 两大命题出发,多维度发现空间与社会、商业发展的关系,探索商业世界的另一面。

这是「Future Space」栏目的第 13 篇推送

如果你是宜家的忠实用户,一定会发现它最近动作频频。

今年3月,宜家正式入驻天猫,开设全球首个第三方线上官方旗舰店;6月1日,宜家联合聚划算开启全球直播首秀;7月,宜家将于上海静安寺商圈开出全国首家小型门店。

最近一条新闻,是宜家与新裤子乐队合作,推出音乐作品《别问我为什么长大》。

每一次变动,背后一定是巨头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77岁的宜家,正努力为未来做准备。它试图通过各种转型,打破固有标签,探索更多商业可能。

入华20年,终赶上“中国速度”

1998年,宜家正式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在上海徐汇区设立了第一家宜家家居商场。

印象中的宜家,总是被冠以“佛系”的标签,在2012年以前,宜家以每年少于10家店的开店速度,缓慢扩张着。

好在,宜家一直保持着强劲的产品力和品牌特色,低价、好用、有设计感是它强有力的护城河。「蓝盒子」的品牌形象逐渐开始深入人心,直接奠定了如今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0年之后,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本地品牌的崛起,以及新一代消费主力军的上线,中国商业市场格局日新月异,原本备受宠爱的海外品牌受到性价比、水土不服等挑战。

从2016年开始,宜家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率便逐年下降,即使开始快速扩张开店也没有阻止下降的趋势。

面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2018年底,宜家的首席财务官表示,宜家将在2018年~2022年期间完成转型。

跳出“蓝”盒子

如果你是市场人,会负责品牌的 co-branding 相关事宜,也许都多多少少感受到一点:人人都爱宜家,但宜家不太好合作。

过去75年间,宜家一直沿用相同的商业模式。自2018年起为期四年的转型期中,宜家将做出彻底改变,为品牌未来做好准备。

我们将其转型方向整理成三点:数字化升级、大店到小店、跨界合作。

1. 数字化升级

2018年11月,宜家设立了一个全新的业务部门:宜家中国数字创新中心,有三大目标:

  • 创建数字化的宜家,赋能新业务,发现新机会
  • 建立宜家全新零售体系和全渠道战略
  • 打造全新的数字化产品、服务、业务模式

通过提升宜家中国整体的数字化能力,宜家希望通过中国团队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国业务的增长。同时,也会将中国的好的数字化产品推广到集团,引入全球其他市场。

在此之后,我们看到了宜家一系列的加速升级。

其中,最为消费者感知的,是宜家对电商的优化,尤其是今年三月入驻天猫,并在之后上线了3D样板间。上线一小时,就刷新了成交记录。

△宜家天猫旗舰店,小件物品销量均破万

宜家和天猫的合作,被视为宜家数字化转型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时,宜家还上架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App。通过电商业务,真正提升用户可达性。

截至2019年财年,宜家中国电商销售额仅占比5%,携手天猫后,2020年财年,这个数字或许将突破双位数。

在配送效率上,宜家曾提出2020年以前在中国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建成3个分拨中心、5个顾客配送中心、5个小包裹分拨中心来提高物流效率,这些进度尚未公布,不过,宜家华南总部已落户东莞,成为宜家在中国的第四个采购中心。

2. 大店到小店:

2017年,宜家的新开店量突破20家,并在201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0家。

入华以来,宜家卖场的选址多数在地域宽敞且交通便利的郊区,与年轻一代高频活动的中心商圈距离较远,这并不利于新零售生态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为提高用户可达性,除了在线上数字化提升之外,线下,便是加大小店的加速布局,从近郊进军市中心。

“从大店到小店,从近郊到市区”的开店策略是全球性的。宜家在全球许多城市都推出了小型门店,这些门店会根据所覆盖社区宜家顾客的实际需求以及家庭状况,有重点地提供产品以及服务。

△ 宜家东京原宿店,已开业

3. 产品 & 服务智能化:

在智能家居领域,宜家也有所布局,且已有所成果。

2018年初,宜家向其1.6亿家庭会员中的一部分开放了IKEA co-creation开放性合作方式,让会员能够参与到产品设计以及测试等环节中来。

不仅如此,宜家已与全球科技公司达成合作。

2018年10月,宜家和小米达成协议,宜家全系智能照明产品全部接入小米 IoT 平台,可以通过米家 APP 以及小爱智能音箱控制。

此外,在国外,宜家还与谷歌 Assistant、苹果 Siri、亚马逊 Alexa 生态系统建立了合作关系。

对于这种开放合作平台的方式,而不是建立类似小米、亚马逊的中心主导型智能家居生态。宜家曾在公告里表示:

通过与宜家内部所有其他部门的合作,宜家家居智能事业部将推动宜家的数字化转型,改善和改造现有业务,开发新的业务,为更多的人带来更加多样化的智能产品。

自此,在数字化升级、门店布局、智能家居打造等维度上,宜家实现了“跳出原来的蓝盒子”。

山不来就我,我就山。

当时代变化,固守原地无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此刻品牌该做的是,找寻更多的方式去接触现有消费人群。

本质:为大部分人创造美好生活

以上是宜家的商业转型策略,但归根结底,70岁的宜家始终秉持着“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它为无数人构想“梦想之家”的雏形,也重新定义了“家”的概念。

在与新裤子合作的宣传片中,宜家表达的是一堆新手父母面对宝宝成长而不知所措的问题:宝宝长得太快,家的空间不够大,宝宝无法自由活动。于是,便有了宜家的多功能设计的家具产品。

宜家一直倡导“民主设计”,其理念是,优秀的家居设计应该满足美观 Form、实用 Function、优质 Quality、可持续 Sustainability和低价Price。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从产品开发到设计的全过程贯彻民主设计理念,也是它能在众多家居品牌中被大众所记住的核心亮点。

尽管在时代变化的浪潮中,随势而变是一种生存能力,但若是因为变化而丢失了品牌核心竞争力,大概也不是长久之计。值得庆幸的是,宜家没有丢失它的品牌核心,这或许是消费者愿意接受且支持它不断尝试新业务的原因之一。

小结:创造未来人居空间

宜家走得并不慢,尤其是成立了数字化创新中心之后。

在千禧年之前,宜家靠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尚未成熟的中国家居市场脱颖而出,引领了8090后对家居的审美。

到电商发达、新零售趋势下家居行业百花齐放,宜家突破了巨头冗长的内部组织架构,根据潮流变化调整品牌战略。

把原本大家熟悉的“蓝盒子”变成“移动的蓝盒子”,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但从近两年的动作可以窥探宜家的努力,它希望可以让自己出现在消费者需要的任何地方。

△ 2020年宜家新品

未来都市人的居住空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想,宜家已经在为我们努力寻求这个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