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爆款缺失的2020,“观察类综艺”是如何陷入迷途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爆款缺失的2020,“观察类综艺”是如何陷入迷途的?

吴昕的泡脚桶、papi酱的女性独立话题、陈建斌综艺走红……等等话题,引发网友浓烈的讨论兴趣,注意力几乎被收割。但显然,2020年对观察类综艺不太友好。

文|骨朵网络影视 星星

相比去年烈火烹油的场景,观察类综艺在2020年进入到了“至暗时刻”,上半年热度全部被选秀综艺压制。

除了《隐秘的角落》和《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火,让观众连带着对秦昊伊能静参加的《婆婆和妈妈》有了兴趣,使得节目热度高升之外,今年观察类综艺未能爆出高热度,也缺少网友广泛的社会话题关注,以及推出人气嘉宾。

去年还不是这样的场景。

吴昕的泡脚桶、papi酱的女性独立话题、陈建斌综艺走红……等等话题,引发网友浓烈的讨论兴趣,注意力几乎被收割。但显然,2020年对观察类综艺不太友好。

纵观上半年综艺市场,无疑属于团体选秀的竞技场,原本被看好的的观察类综艺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出现,让2018年成为偶像元年,但却丝毫没能阻挡观察类综艺的突围,《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心动的信号》热播,开启了观察类综艺的2.0时代。2019年是观察类综艺数量暴涨之年,明星、素人、情感、职场等观察类节目遍地开花,尤其《我和我的经纪人》《令人心动的offer》等兼具热度与口碑的新节目也获得不错的市场关注度。

但到2020年,数量上涨的同时,观察类综艺声量不及预期。在大环境影响下,2020年项目成本缩减,招商难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少综艺制作人都向骨朵表示,今年他们不敢大批量试水大型的创新项目,可能更多地会聚焦老牌综N代以及小体量的创新节目,偏重于记录形式的观察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的确,缺少节奏感与竞技感的观察类节目,热度不比选秀节目,但从纵向上来看,观察类综艺的生命力似乎也有些弱了。

在采访中,大多数综艺节目制作人向骨朵表示,近两年,脱离不了的催婚、催恋、催生等话题让观察类综艺陷入话题老套的争议中;嘉宾的重复出现;谢娜恋爱、郑爽的个人性格争议、袁弘张歆艺的恩爱夫妻等,明星与话题标签已经深度绑定,难免让观众觉得缺少新鲜感;作为垂类节目与更偏纪实性的拍摄方式,让观察类综艺在规则创新上玩不出太多的花样。

实际上,观察类综艺的出现,一方面给观众提供第二视角观察世界,另外也挖掘了艺人明星身份之外的其他社会角色,以此达到内容深度与娱乐趣味的双重满足。

那么,现在的观察类综艺,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变化:从婚恋到职场,观察类综艺触角伸长

国内第一档观察类综艺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

一些综艺制作人向骨朵表示,观察类综艺在本质上是满足大众对于明星的窥私欲,观察类综艺实际上是慢综艺的进阶。在2017年,以《向往的生活》为代表的慢综艺开始进入大众视线,摆脱了强竞技、强赛制,侧重于真实记录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向往的生活》开启了观察类综艺的1.0时代。

直到2018年,韩国观察类综艺发展愈发成熟,《同床异梦》《Heart Signal》等节目风靡一时,引发了国内市场的效仿,演播室第二视角的出现更是让观察类综艺在国内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紧接着国内便出现了第一批多种叙事视角的观察类综艺《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以芒果系制作团队为主力,电视湘军率先扛起国内观察类综艺大旗。

《我家那小子》中展现父母对子女的恋爱态度问题,《妻子的浪漫旅行》看不同夫妻关系之间的相处之道,《心动的信号》让明星看素人恋爱,传递当下年轻人恋爱观。在真人秀+演播室的多角度形式下,观察类综艺也正式进入2.0时代。

市场开始沸腾了,观察类节目数量急剧上升,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2019年。在2019年招商会上,观察类综艺俨然已经成为了风口,卫视和视频平台都加大了投入力度。根据骨朵数据显示,观察类综艺成为2019年出现最多的节目类型,在家庭关系这个小切角下的网综观察节目就高达8档。

值得注意的是,除夫妻、亲子、素人恋爱等常规角度外,观察类综艺也将手伸向了职场、成长,比如《我和我的经纪人》中展现了杨天真、公司经纪人与艺人之间的“博弈”,以及将视角对准律师行业的《令人心动的offer》,都成为了2019年综艺市场不可忽视的存在。

在2020年,除了《妻子的浪漫旅行4》《婆婆和妈妈》这样瞄准传统家庭亲密关系的综N代与新式观察类综艺外,《看我的生活》《我要这样生活》《让生活好看》三档以独居视角打开明星生活的节目也扎堆上线,并直接让被观察者进入演播室,自己观察自己,这种形式上的微变,也让不少人认为观察类综艺迎来了3.0时代。

从1.0到3.0,观察类综艺变了,从纯记录到第二视角的演播室,再到明星自己观察自己,观察类综艺的形式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在视角上,也从夫妻、亲子、素人恋爱,延伸到了职场、成长、独居。但它好像也没变,始终在满足观众的窥私欲。

困境:观察类综艺是怎么变“老”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1.0到3.0,观察类综艺在保持内核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形式,以对胃当下受众,但今年观察类综艺也正失去以往的热度与口碑,无论是创新的还是老牌的,都未能跑出来。离不开催婚、催恋,嘉宾的同质化,这些因素让观察类综艺的口碑与收视倒挂、有口碑无声量的现象正在上演。

一位操刀过各个类型的综艺编剧告诉骨朵,观察类综艺的最大优势是制作成本低,而且可以在拍摄时分开操作,但要求是它一定要抓准选题的角度与嘉宾。“这档节目的角度能不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是不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在对一档观察类综艺进行评判时,制作方必须要带着这样的疑问衡量项目的可操作性,确定好了再继续寻找能够在节目中制造效果的嘉宾。”

主要聚焦于话题与人,让观察类节目在操作上占据了优势,但也成为了其最大的短板。“一旦角度选不好,人也不好选,甚至这两者都选好了可话题与嘉宾的贴合度不高,最终这档节目都可能凉凉,目前大多数观察类节目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位资深的综艺制作人表示。

那么,话题该如何选择?

“国内观察类综艺的选题角度绝大多数都会参考韩国,有些搬到国内表现不错,但有些却不尽如人意,因为虽然同是亚洲国家,但它的文化还是不一样的”,这位综艺制作人补充道,比如《令人心动的offer》虽然获得了口碑与热度,但其在内地的声量却远远不如韩国,“这是因为在韩国,律师是一个非常令人尊重的职业,而在中国并没有那么高。”

而对准刚需的婚恋问题与亲密关系的观察类综艺自然不会出错,所以始终占据主流,比如《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都毫无意外的聚焦到了“催婚话题”。

人不好选,是观察类综艺必须直视的问题。

“喜欢找有流量、话题的明星,因为他们能够出效果,同时也受广告主的喜欢。”一位业内人士切身感受到了广告植入、商务植入对内容创作的强干预,“很多节目中的嘉宾,有具备招商的能力就上,哪怕这个嘉宾不太适合这样的选题角度。”

这让嘉宾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傅园慧父女便出现在《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两档节目中,而郎朗、吉娜在参加完《幸福三重奏》后,又正式加入《妻子的浪漫旅行4》,林允也是十分忙碌,《我家那闺女》《看我的生活》均有其身影。

资本对于内容创作干预过大并不是一件好事,不仅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或多或少让节目中作秀的成分加重,这位业内人士透露,林允所住的地方和平常生活的状态就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看上去,不争抢有限明星资源的素人观察类综艺似乎在选人方面要容易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

“素人要比明星更难找”,这是《喜欢你我也是》总导演焦东慧的亲身体验。这档节目每季在选人上,都要花费半年时间,通过海选、推荐等渠道去各个平台上寻求合适的节目嘉宾。

焦东慧告诉骨朵,在如何让素人不恐惧镜头,忘记自己是在参加节目,尽可能呈现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上,节目组首先要给他们提供一个真实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从内心接受且适应;其次还要给素人们做心理疏导,不要担心节目播出后,打破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素人恋爱节目,人是最重要的,是节目的魂,如何说服优质的素人参加节目是最困难的事情。

虽然素人恋爱观察类节目,不要求节目嘉宾拥有强流量与招商能力,但由于节目本身聚焦于素人,更能让受众有代入感,因此对于节目真实感的要求也更高。

可见,无论是聚焦明星还是素人,观察类综艺既要把切口选对,同时也要把人“码好”,以及选题角度与嘉宾的合适程度都会影响节目的热度与口碑,而在选择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多方裹挟。

挣扎:成不了《极限挑战》《跑男》

在大多数观察类综艺,特别是明星观察类综艺,角度与嘉宾同质化的背后,近一步暴露的是,国产综艺创意能力的孱弱。

《火星情报局》总导演胡明接受骨朵采访时就曾表示,每年综艺节目的数量不尽其数,生产的综艺不及节目总和的10%,因为受众的注意力有限,90%多的节目其实并没有被大家看到。

这也让观察类综艺想要跑出来并不容易,相对于竞技、游戏类综艺,观察类节目本身也不是一个大节目的底子,而是一个垂类节目,且干预程度较低,让观察类综艺的规则创新更难。

独自一人还是结伴出行,经营一家餐厅还是去乡村享受生活,不同于竞技类节目中通过游戏等环节完成节目流程的设置,观察类综艺偏向于在规定情境下,把嘉宾放在里面,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都交由嘉宾去自行支配,节目组更多要做的便是在一旁默默记录。录一期节目,竞技类综艺可能只需要录一天,但观察类节目则需要2到3天。

如果把竞技、游戏类等其他节目比作单元剧,那么观察类综艺一开机就是在“直播”。它更多考验的是节目组的“内功”。这得到了大多数综艺制作人的认可。

每期制定一个主题,然后在全世界各地寻找到一个地方,在原有的大规则大框架下开始撕名牌,这是《跑男》最简单的逻辑,而观察类节目只要一开机,便是直播状态,导演不能在现场喊卡。

这就需要节目组把功课作在前面,对嘉宾进行大量的背景资料调查,在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哪几个人搭在一起会更有意思,这是《向往的生活》团队会提前思考的问题,并且是一个会做很长的功课。

游戏类综艺只要游戏设计的差不多,效果就更容易出来,特别是像《极限挑战》《跑男》这类,可以设计不同的主题,就像在一个大的筐里面,把好玩的主题都往里装,这也是为何竞技游戏、专业类的综艺节目能够存活超过6代,且依旧能够玩出花来的原因。

“竞技类这种赛制明显的综艺,就像少林长拳,刚猛作风,是一种大开大合的武功,只要拳耍的好看,整个节目就会比较好看,而观察类综艺练的是内功,需要团队在前期有着一定的积累,而这个是观众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如果节目效果却迟迟冒不出烟来,观众就会放弃。”一位资深的编剧总结道。

观察类综艺想要做成像《跑男》那样综N代爆款节目很难,其本身的气质就决定了它就是一个垂类的节目,加之国内观察类综艺的制作能力也是远远不够的。

扎堆之下加速衰落?

虽然成不了综N代爆款,但它也不会消失,当下受广告成本缩减与不接触概念的影响下,观察类综艺再一次被推到了台前,迎来了放量时刻。

“广告主变得越来越聪明了。”一位投资人告诉骨朵,今年受经济环境影响,品牌方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因此他们在面对较高的冠名与赞助费时,会调整“掏钱”的方式,如以季播方式对节目进行赞助,同时也缩减了项目投入的数量,并且在项目选择上也更加谨慎了。

而在疫情影响下,不聚集、非接触概念还在成为全球趋势,反都市化情绪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观察类综艺由于可以在封闭、与半封闭的环境下进行,无疑是更好操作的,因此,在疫情与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观察类综艺的生产方式还会持续,此刻它还在大范围产生。

但究竟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却很难断定。

“整体来说不算好事,数量多了,就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一部分人认为。由于观察类综艺很难出爆款,而且在招商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带货综艺、潮流综艺等不断出现,其最终目的都导向了“销量”二字,当下品牌主话语权愈发强大。而观察类综艺的选题角度、嘉宾人选的贴合程度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加上国产综艺制作能力的孱弱,很难在短期内对观察类综艺进行大幅度的创新,最终导致同质化内容的不断出现,加速观众对节目的审美疲劳,不断打上低口碑。

与此同时,综艺咖扎堆也会加速对嘉宾的透支,频频露面在各大综艺节目,消耗观众对他们的好感度与新鲜度。

但也有一部分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节目形式轻巧,是一个能够非常好反映当代社会文化的节目类型,它的出现快速被市场认可,尽管出现各种扎推现象,但只要有不同的灵魂注入进去,它就会有不同的观察类节目出现.”焦东慧觉得。

与此同时,市场的竞争加剧,也倒逼着内容创作者更深入挖掘与受众产生共鸣的话题,并不断调整步伐,加速对内容进行创新,比如今年,《喜欢你我也是2》节目组便一改以往的恋爱节目的“甜综”风格,在规则变化与素人选取上都进一步追求真实,不仅在播出期间屡上微博热搜,也获得了国内乃至国外的追捧。

总之,有了放量优势的观察类综艺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如果一直陷在同质化的竞争中,那么或许会加速衰落,但如果能够运用得好,此刻便是观察类综艺的加速成长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爆款缺失的2020,“观察类综艺”是如何陷入迷途的?

吴昕的泡脚桶、papi酱的女性独立话题、陈建斌综艺走红……等等话题,引发网友浓烈的讨论兴趣,注意力几乎被收割。但显然,2020年对观察类综艺不太友好。

文|骨朵网络影视 星星

相比去年烈火烹油的场景,观察类综艺在2020年进入到了“至暗时刻”,上半年热度全部被选秀综艺压制。

除了《隐秘的角落》和《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火,让观众连带着对秦昊伊能静参加的《婆婆和妈妈》有了兴趣,使得节目热度高升之外,今年观察类综艺未能爆出高热度,也缺少网友广泛的社会话题关注,以及推出人气嘉宾。

去年还不是这样的场景。

吴昕的泡脚桶、papi酱的女性独立话题、陈建斌综艺走红……等等话题,引发网友浓烈的讨论兴趣,注意力几乎被收割。但显然,2020年对观察类综艺不太友好。

纵观上半年综艺市场,无疑属于团体选秀的竞技场,原本被看好的的观察类综艺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出现,让2018年成为偶像元年,但却丝毫没能阻挡观察类综艺的突围,《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心动的信号》热播,开启了观察类综艺的2.0时代。2019年是观察类综艺数量暴涨之年,明星、素人、情感、职场等观察类节目遍地开花,尤其《我和我的经纪人》《令人心动的offer》等兼具热度与口碑的新节目也获得不错的市场关注度。

但到2020年,数量上涨的同时,观察类综艺声量不及预期。在大环境影响下,2020年项目成本缩减,招商难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少综艺制作人都向骨朵表示,今年他们不敢大批量试水大型的创新项目,可能更多地会聚焦老牌综N代以及小体量的创新节目,偏重于记录形式的观察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的确,缺少节奏感与竞技感的观察类节目,热度不比选秀节目,但从纵向上来看,观察类综艺的生命力似乎也有些弱了。

在采访中,大多数综艺节目制作人向骨朵表示,近两年,脱离不了的催婚、催恋、催生等话题让观察类综艺陷入话题老套的争议中;嘉宾的重复出现;谢娜恋爱、郑爽的个人性格争议、袁弘张歆艺的恩爱夫妻等,明星与话题标签已经深度绑定,难免让观众觉得缺少新鲜感;作为垂类节目与更偏纪实性的拍摄方式,让观察类综艺在规则创新上玩不出太多的花样。

实际上,观察类综艺的出现,一方面给观众提供第二视角观察世界,另外也挖掘了艺人明星身份之外的其他社会角色,以此达到内容深度与娱乐趣味的双重满足。

那么,现在的观察类综艺,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变化:从婚恋到职场,观察类综艺触角伸长

国内第一档观察类综艺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

一些综艺制作人向骨朵表示,观察类综艺在本质上是满足大众对于明星的窥私欲,观察类综艺实际上是慢综艺的进阶。在2017年,以《向往的生活》为代表的慢综艺开始进入大众视线,摆脱了强竞技、强赛制,侧重于真实记录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向往的生活》开启了观察类综艺的1.0时代。

直到2018年,韩国观察类综艺发展愈发成熟,《同床异梦》《Heart Signal》等节目风靡一时,引发了国内市场的效仿,演播室第二视角的出现更是让观察类综艺在国内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紧接着国内便出现了第一批多种叙事视角的观察类综艺《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以芒果系制作团队为主力,电视湘军率先扛起国内观察类综艺大旗。

《我家那小子》中展现父母对子女的恋爱态度问题,《妻子的浪漫旅行》看不同夫妻关系之间的相处之道,《心动的信号》让明星看素人恋爱,传递当下年轻人恋爱观。在真人秀+演播室的多角度形式下,观察类综艺也正式进入2.0时代。

市场开始沸腾了,观察类节目数量急剧上升,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2019年。在2019年招商会上,观察类综艺俨然已经成为了风口,卫视和视频平台都加大了投入力度。根据骨朵数据显示,观察类综艺成为2019年出现最多的节目类型,在家庭关系这个小切角下的网综观察节目就高达8档。

值得注意的是,除夫妻、亲子、素人恋爱等常规角度外,观察类综艺也将手伸向了职场、成长,比如《我和我的经纪人》中展现了杨天真、公司经纪人与艺人之间的“博弈”,以及将视角对准律师行业的《令人心动的offer》,都成为了2019年综艺市场不可忽视的存在。

在2020年,除了《妻子的浪漫旅行4》《婆婆和妈妈》这样瞄准传统家庭亲密关系的综N代与新式观察类综艺外,《看我的生活》《我要这样生活》《让生活好看》三档以独居视角打开明星生活的节目也扎堆上线,并直接让被观察者进入演播室,自己观察自己,这种形式上的微变,也让不少人认为观察类综艺迎来了3.0时代。

从1.0到3.0,观察类综艺变了,从纯记录到第二视角的演播室,再到明星自己观察自己,观察类综艺的形式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在视角上,也从夫妻、亲子、素人恋爱,延伸到了职场、成长、独居。但它好像也没变,始终在满足观众的窥私欲。

困境:观察类综艺是怎么变“老”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1.0到3.0,观察类综艺在保持内核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形式,以对胃当下受众,但今年观察类综艺也正失去以往的热度与口碑,无论是创新的还是老牌的,都未能跑出来。离不开催婚、催恋,嘉宾的同质化,这些因素让观察类综艺的口碑与收视倒挂、有口碑无声量的现象正在上演。

一位操刀过各个类型的综艺编剧告诉骨朵,观察类综艺的最大优势是制作成本低,而且可以在拍摄时分开操作,但要求是它一定要抓准选题的角度与嘉宾。“这档节目的角度能不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是不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在对一档观察类综艺进行评判时,制作方必须要带着这样的疑问衡量项目的可操作性,确定好了再继续寻找能够在节目中制造效果的嘉宾。”

主要聚焦于话题与人,让观察类节目在操作上占据了优势,但也成为了其最大的短板。“一旦角度选不好,人也不好选,甚至这两者都选好了可话题与嘉宾的贴合度不高,最终这档节目都可能凉凉,目前大多数观察类节目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位资深的综艺制作人表示。

那么,话题该如何选择?

“国内观察类综艺的选题角度绝大多数都会参考韩国,有些搬到国内表现不错,但有些却不尽如人意,因为虽然同是亚洲国家,但它的文化还是不一样的”,这位综艺制作人补充道,比如《令人心动的offer》虽然获得了口碑与热度,但其在内地的声量却远远不如韩国,“这是因为在韩国,律师是一个非常令人尊重的职业,而在中国并没有那么高。”

而对准刚需的婚恋问题与亲密关系的观察类综艺自然不会出错,所以始终占据主流,比如《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都毫无意外的聚焦到了“催婚话题”。

人不好选,是观察类综艺必须直视的问题。

“喜欢找有流量、话题的明星,因为他们能够出效果,同时也受广告主的喜欢。”一位业内人士切身感受到了广告植入、商务植入对内容创作的强干预,“很多节目中的嘉宾,有具备招商的能力就上,哪怕这个嘉宾不太适合这样的选题角度。”

这让嘉宾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傅园慧父女便出现在《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两档节目中,而郎朗、吉娜在参加完《幸福三重奏》后,又正式加入《妻子的浪漫旅行4》,林允也是十分忙碌,《我家那闺女》《看我的生活》均有其身影。

资本对于内容创作干预过大并不是一件好事,不仅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或多或少让节目中作秀的成分加重,这位业内人士透露,林允所住的地方和平常生活的状态就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看上去,不争抢有限明星资源的素人观察类综艺似乎在选人方面要容易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

“素人要比明星更难找”,这是《喜欢你我也是》总导演焦东慧的亲身体验。这档节目每季在选人上,都要花费半年时间,通过海选、推荐等渠道去各个平台上寻求合适的节目嘉宾。

焦东慧告诉骨朵,在如何让素人不恐惧镜头,忘记自己是在参加节目,尽可能呈现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上,节目组首先要给他们提供一个真实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从内心接受且适应;其次还要给素人们做心理疏导,不要担心节目播出后,打破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素人恋爱节目,人是最重要的,是节目的魂,如何说服优质的素人参加节目是最困难的事情。

虽然素人恋爱观察类节目,不要求节目嘉宾拥有强流量与招商能力,但由于节目本身聚焦于素人,更能让受众有代入感,因此对于节目真实感的要求也更高。

可见,无论是聚焦明星还是素人,观察类综艺既要把切口选对,同时也要把人“码好”,以及选题角度与嘉宾的合适程度都会影响节目的热度与口碑,而在选择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多方裹挟。

挣扎:成不了《极限挑战》《跑男》

在大多数观察类综艺,特别是明星观察类综艺,角度与嘉宾同质化的背后,近一步暴露的是,国产综艺创意能力的孱弱。

《火星情报局》总导演胡明接受骨朵采访时就曾表示,每年综艺节目的数量不尽其数,生产的综艺不及节目总和的10%,因为受众的注意力有限,90%多的节目其实并没有被大家看到。

这也让观察类综艺想要跑出来并不容易,相对于竞技、游戏类综艺,观察类节目本身也不是一个大节目的底子,而是一个垂类节目,且干预程度较低,让观察类综艺的规则创新更难。

独自一人还是结伴出行,经营一家餐厅还是去乡村享受生活,不同于竞技类节目中通过游戏等环节完成节目流程的设置,观察类综艺偏向于在规定情境下,把嘉宾放在里面,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都交由嘉宾去自行支配,节目组更多要做的便是在一旁默默记录。录一期节目,竞技类综艺可能只需要录一天,但观察类节目则需要2到3天。

如果把竞技、游戏类等其他节目比作单元剧,那么观察类综艺一开机就是在“直播”。它更多考验的是节目组的“内功”。这得到了大多数综艺制作人的认可。

每期制定一个主题,然后在全世界各地寻找到一个地方,在原有的大规则大框架下开始撕名牌,这是《跑男》最简单的逻辑,而观察类节目只要一开机,便是直播状态,导演不能在现场喊卡。

这就需要节目组把功课作在前面,对嘉宾进行大量的背景资料调查,在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哪几个人搭在一起会更有意思,这是《向往的生活》团队会提前思考的问题,并且是一个会做很长的功课。

游戏类综艺只要游戏设计的差不多,效果就更容易出来,特别是像《极限挑战》《跑男》这类,可以设计不同的主题,就像在一个大的筐里面,把好玩的主题都往里装,这也是为何竞技游戏、专业类的综艺节目能够存活超过6代,且依旧能够玩出花来的原因。

“竞技类这种赛制明显的综艺,就像少林长拳,刚猛作风,是一种大开大合的武功,只要拳耍的好看,整个节目就会比较好看,而观察类综艺练的是内功,需要团队在前期有着一定的积累,而这个是观众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如果节目效果却迟迟冒不出烟来,观众就会放弃。”一位资深的编剧总结道。

观察类综艺想要做成像《跑男》那样综N代爆款节目很难,其本身的气质就决定了它就是一个垂类的节目,加之国内观察类综艺的制作能力也是远远不够的。

扎堆之下加速衰落?

虽然成不了综N代爆款,但它也不会消失,当下受广告成本缩减与不接触概念的影响下,观察类综艺再一次被推到了台前,迎来了放量时刻。

“广告主变得越来越聪明了。”一位投资人告诉骨朵,今年受经济环境影响,品牌方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因此他们在面对较高的冠名与赞助费时,会调整“掏钱”的方式,如以季播方式对节目进行赞助,同时也缩减了项目投入的数量,并且在项目选择上也更加谨慎了。

而在疫情影响下,不聚集、非接触概念还在成为全球趋势,反都市化情绪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观察类综艺由于可以在封闭、与半封闭的环境下进行,无疑是更好操作的,因此,在疫情与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观察类综艺的生产方式还会持续,此刻它还在大范围产生。

但究竟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却很难断定。

“整体来说不算好事,数量多了,就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一部分人认为。由于观察类综艺很难出爆款,而且在招商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带货综艺、潮流综艺等不断出现,其最终目的都导向了“销量”二字,当下品牌主话语权愈发强大。而观察类综艺的选题角度、嘉宾人选的贴合程度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加上国产综艺制作能力的孱弱,很难在短期内对观察类综艺进行大幅度的创新,最终导致同质化内容的不断出现,加速观众对节目的审美疲劳,不断打上低口碑。

与此同时,综艺咖扎堆也会加速对嘉宾的透支,频频露面在各大综艺节目,消耗观众对他们的好感度与新鲜度。

但也有一部分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节目形式轻巧,是一个能够非常好反映当代社会文化的节目类型,它的出现快速被市场认可,尽管出现各种扎推现象,但只要有不同的灵魂注入进去,它就会有不同的观察类节目出现.”焦东慧觉得。

与此同时,市场的竞争加剧,也倒逼着内容创作者更深入挖掘与受众产生共鸣的话题,并不断调整步伐,加速对内容进行创新,比如今年,《喜欢你我也是2》节目组便一改以往的恋爱节目的“甜综”风格,在规则变化与素人选取上都进一步追求真实,不仅在播出期间屡上微博热搜,也获得了国内乃至国外的追捧。

总之,有了放量优势的观察类综艺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如果一直陷在同质化的竞争中,那么或许会加速衰落,但如果能够运用得好,此刻便是观察类综艺的加速成长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