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房产商不愿意降价,肩上到底扛着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房产商不愿意降价,肩上到底扛着什么?

在未来房地产商降价是有可能实现的。毕竟,在高库存的情况下,这样的泡沫迟早是要挤掉的。但是,这种挤,应该是缓慢而行的。

最近“房事”可谓是热闹异常,先有“野蛮人”偷偷摸摸抄了万科的后院,王石表示不欢迎。再有田朴珺微博后宫干政,表示君子小人之战,君子必胜。眼看着野蛮人宝能要成功拿下万科,不曾想安邦突然半夜宣布倒戈和万科联合。

一部经典的资本市场投资大戏,硬生生的演绎成了一部后宫甄嬛传。剧情复杂,剧集跌宕起伏,可谓精彩纷呈。那边万科宝能大战还没有结束,这边又有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两篇文章,两问房价到底何时降?

一时间,我等小民纷纷晕了头,转了向。宝能和万科不管谁笑到最后,相信我们更关心的是,说好的降价到底何时降,老百姓啥时能轻松买的起房子。那么,挖财社区财经观察员,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这其间的迷雾。

第一,库存那么高,不降价谁来买?

关于房地产去库存的事情,不仅仅是房地产商着急,连高层也注意到了这一个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任务之一就是化解房地产库存。

那么问题来了,就像社会上很多的专家担心的一样。房地产行业,是个周期性行业,现在该买房的都买了,买不起的也就买不起了,供求关系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国家该出台的鼓励政策也出台了,诸如,陆续取消各种限制性政策,又出台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库存还是那么居高不下。

连人民日报都高呼,“一刀切”的“补药”已不适合当下楼市了。

连人民日报都高呼,“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走到拐点的房地产业,降价促销与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毕竟买房这事儿,政府、专家、开发商说了都不算,还得看老百姓的脸色。这么大一笔资产投资,开发商没点儿让利的诚意,谁会掏真金白银救你呢?”

政府为去库存,已经尽力了,如果房地产商自己不降价,那么谁能来帮他们去库存?

第二,房地产商为啥不降价,梗在哪儿?

既然大家都吆喝着,要房地产商降价,库存又那么高,整不好还会有资金流动性风险。那么,房地产商到底在扛着什么?

房地产商硬扛着的理由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当时拿地时地价太高,以至于成本太高,就像是割肉一样,他们也不舍得。虽然,今年土地出让金已经下降了30%多,但是仍是处于较高行列。土地财政作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如果让政府再降价卖地,估计政府也不太愿意。

接着,就是相关税费、各环节的图章有很多,交易成本也很高。诸如建一个房子,除了消防、安全这些好理解的图章要盖,就连文化、体育这些部门的图章也要盖,夸张点100多个图章,盖不完,就不能卖。

各大衙门,都要盖章。所以,一些寻租现象就出现了。要么送房子,要么人家买房子的时候你得照顾,那么这些交易寻租成本,最后都落在了买房者身上。

地价降不了,交易环节打不通,又想让房地产商降价,房地产商也不是傻子啊!

第三,房地产商未来会降价,可信么?

在房地产行业爆发的黄金十年,大家见惯了房地产上涨价,却从来没有见过房地产商降价。所以,无论媒体怎么喊,似乎大家都变得不相信了。

事实上,房地产商降价也是有的。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房地产商降价,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为促销搞活动,企业自身降价,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降价方式,但是降价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二,政府应发挥市场调节手段,让困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动降价,如销售补贴或免除部分企业应交的税金,让企业的成本降下来等行政手段,使房价有下降空间;三,行业破坏性的降价,也就是说,出现开发商大面积现金流断裂,大面积的企业破产,房产企业出现抛售现象,投资人弃房而去,房价会大幅度下降,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危机,是政府不愿意看到了,当然了,这种情况一般也不会出现。

所以,分析来分析去,只有第二种情况在未来出现的概率比较大。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能看出,政府在想办法帮房地产商去库存。诸如,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对形成房地产市场需求。

当然了,消费者的从众心里也是有部分因素的。比如,根据调查显示,人们买房子大多是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房价处于下降通道,人们担心后悔,往往就会选择观望,甚至会很少出手购买。

综合上述原因,挖财社区财经观察员认为,在未来房地产商降价是有可能实现的。毕竟,在高库存的情况下,这样的泡沫迟早是要挤掉的。但是,这种挤,应该是缓慢而行的。不是直接暴力的戳破,也因此大家希望的房价暴跌,也不会实现。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政府会出手调节房地产库存。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政府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可以采取必要的激励政策,采取诸如简政放权,减少交易成本、团购保障性住房之类的做法,鼓励开发商主动降价。

总而言之,“房事”事关民生,牵扯众多行业,政府和社会各界,会尽量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以利于人们做出理性的购买决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万科

5.5k
  • 万科再向大股东借款超60亿,年内累计获“输血”超218亿
  • 万科A:向深铁集团申请不超过62.49亿元借款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房产商不愿意降价,肩上到底扛着什么?

在未来房地产商降价是有可能实现的。毕竟,在高库存的情况下,这样的泡沫迟早是要挤掉的。但是,这种挤,应该是缓慢而行的。

最近“房事”可谓是热闹异常,先有“野蛮人”偷偷摸摸抄了万科的后院,王石表示不欢迎。再有田朴珺微博后宫干政,表示君子小人之战,君子必胜。眼看着野蛮人宝能要成功拿下万科,不曾想安邦突然半夜宣布倒戈和万科联合。

一部经典的资本市场投资大戏,硬生生的演绎成了一部后宫甄嬛传。剧情复杂,剧集跌宕起伏,可谓精彩纷呈。那边万科宝能大战还没有结束,这边又有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两篇文章,两问房价到底何时降?

一时间,我等小民纷纷晕了头,转了向。宝能和万科不管谁笑到最后,相信我们更关心的是,说好的降价到底何时降,老百姓啥时能轻松买的起房子。那么,挖财社区财经观察员,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这其间的迷雾。

第一,库存那么高,不降价谁来买?

关于房地产去库存的事情,不仅仅是房地产商着急,连高层也注意到了这一个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任务之一就是化解房地产库存。

那么问题来了,就像社会上很多的专家担心的一样。房地产行业,是个周期性行业,现在该买房的都买了,买不起的也就买不起了,供求关系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国家该出台的鼓励政策也出台了,诸如,陆续取消各种限制性政策,又出台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库存还是那么居高不下。

连人民日报都高呼,“一刀切”的“补药”已不适合当下楼市了。

连人民日报都高呼,“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走到拐点的房地产业,降价促销与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毕竟买房这事儿,政府、专家、开发商说了都不算,还得看老百姓的脸色。这么大一笔资产投资,开发商没点儿让利的诚意,谁会掏真金白银救你呢?”

政府为去库存,已经尽力了,如果房地产商自己不降价,那么谁能来帮他们去库存?

第二,房地产商为啥不降价,梗在哪儿?

既然大家都吆喝着,要房地产商降价,库存又那么高,整不好还会有资金流动性风险。那么,房地产商到底在扛着什么?

房地产商硬扛着的理由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当时拿地时地价太高,以至于成本太高,就像是割肉一样,他们也不舍得。虽然,今年土地出让金已经下降了30%多,但是仍是处于较高行列。土地财政作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如果让政府再降价卖地,估计政府也不太愿意。

接着,就是相关税费、各环节的图章有很多,交易成本也很高。诸如建一个房子,除了消防、安全这些好理解的图章要盖,就连文化、体育这些部门的图章也要盖,夸张点100多个图章,盖不完,就不能卖。

各大衙门,都要盖章。所以,一些寻租现象就出现了。要么送房子,要么人家买房子的时候你得照顾,那么这些交易寻租成本,最后都落在了买房者身上。

地价降不了,交易环节打不通,又想让房地产商降价,房地产商也不是傻子啊!

第三,房地产商未来会降价,可信么?

在房地产行业爆发的黄金十年,大家见惯了房地产上涨价,却从来没有见过房地产商降价。所以,无论媒体怎么喊,似乎大家都变得不相信了。

事实上,房地产商降价也是有的。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房地产商降价,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为促销搞活动,企业自身降价,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降价方式,但是降价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二,政府应发挥市场调节手段,让困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动降价,如销售补贴或免除部分企业应交的税金,让企业的成本降下来等行政手段,使房价有下降空间;三,行业破坏性的降价,也就是说,出现开发商大面积现金流断裂,大面积的企业破产,房产企业出现抛售现象,投资人弃房而去,房价会大幅度下降,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危机,是政府不愿意看到了,当然了,这种情况一般也不会出现。

所以,分析来分析去,只有第二种情况在未来出现的概率比较大。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能看出,政府在想办法帮房地产商去库存。诸如,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对形成房地产市场需求。

当然了,消费者的从众心里也是有部分因素的。比如,根据调查显示,人们买房子大多是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房价处于下降通道,人们担心后悔,往往就会选择观望,甚至会很少出手购买。

综合上述原因,挖财社区财经观察员认为,在未来房地产商降价是有可能实现的。毕竟,在高库存的情况下,这样的泡沫迟早是要挤掉的。但是,这种挤,应该是缓慢而行的。不是直接暴力的戳破,也因此大家希望的房价暴跌,也不会实现。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政府会出手调节房地产库存。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政府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可以采取必要的激励政策,采取诸如简政放权,减少交易成本、团购保障性住房之类的做法,鼓励开发商主动降价。

总而言之,“房事”事关民生,牵扯众多行业,政府和社会各界,会尽量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以利于人们做出理性的购买决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