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期待独立女性逆风生长,浪姐却在刻板复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们期待独立女性逆风生长,浪姐却在刻板复制

成团之夜或许精彩,但我不敢为它鼓掌。

文|文娱产业观  

浪姐接近尾声,作为一档综艺,从市场化角度讲,它无疑是成功的。现象级都不足以描述它的火爆。万众期待、承包热搜,不在话下;芒果TV乘风而上,市值破千亿,超过会员数是其5倍的爱奇艺,让人惊叹。

但2个多月过去了,姐姐们来来去去,观众也有些清醒了:我们一直期待的独立女性逆风翻盘,在哪里?这难道不是一档鼓吹青春、复制传统、诚意欠缺的伪女性关怀综艺吗?

01  我们曾经多么期待它破局女性独立,就有多么反感它只贩卖焦虑

三十而立是浪姐的噱头。有数据显示,芒果TV的女性用户数量接近7成,35岁以下用户的占比,高达90%以上。作为年轻女性,我也曾抱着破局的期待入姐姐的局。

浪姐说:我们这档节目就是一档反标签、反传统的女性综艺,想要帮大龄女性撕去刻板标签。

但我们看到的是:30+女性被定义为“人生的见证者越来越少”的群体,忽视了女性30+才是黄金时期的真实境况,一味迎合传统观念解读女性。万茜在《定义》中说到,我觉得我到了黄金时期。伊能静年过50,陪伴年幼女儿几年后,依然站上舞台想为孩子塑造一个榜样妈妈。现实生活中,女性30+也正在职场斩获第一波战果;不少女性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开始感受做母亲的全新体验。她们不是见证者越来越少的群体,相反是对生活更加游刃有余的人。

浪姐提醒我们,拥有话语权和资本的姐姐才能拥有特权。

作为节目大姐大,宁静显然没有成长为足够匹配她年龄、资历的一位前辈,第一期对于为什么来参加节目时的一个“贪玩”回复或许想彰显自己的江湖地位,也无形中透露自己的“低龄幼稚”。在壹沓科技梳理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数据速递中,微博讨论热度最高的3位姐姐——张雨绮、万茜、宁静,讨论话题TOP中出现了业务水平一般、实力不买账、唱跳一般的“负面评价”。但宁静却神奇地在solo、团秀中都永远拔得头筹。无论是自我介绍环节的“我还要自我介绍?”到节目初始不愿意穿团服,还是在拉票中说“她们走我也走”的霸气,本质上都是一种特权宣示。

黄圣依、张萌的老板娘风格,是永远傲立。哪怕每次都在危险团,却永远可以比同团的人领先晋级,显然,她们的实力与最终走到的赛段也不相匹配。在节目伊始,我们曾经夸过黄圣依的“姐姐担当——遇到问题敢于提出”,的确,当时只有黄圣依敢叫停节目组表示设备有问题,但前面参赛不也是姐姐吗?这是否是一种资本特权呢?

一直作为潜在参照系的“妹妹”们没有耀眼的履历和足以颠覆秩序的资本,在和“姐姐”的潜在比较中,外界遵循的依旧是慕强逻辑。我们沉醉在姐姐勇敢飞的想象中,在不同段位采用同质比较,也失去了竞争的真正味道。

回归当代大众审美,“少女感”一直都备受推崇,近年大量的偶像养成、女团选秀类节目,大多以“青春”作为核心噱头。青春固然值得歌颂,但青春要成为永恒的规则吗?节目中,大量渲染姐姐们熬夜训练、带伤拼搏、不服老的氛围;引导对姐姐们的膜拜,也大体离不开曼妙身材、貌美脸蛋、恋情八卦、事业成功、商业价值这些关注点。

这种纯粹比拼青春、热度,把姐姐放在了年轻女团的PK赛制中的竞技,无视姐姐们的成熟女性魅力、节目中也没有广阔空间给她们展示专属于30+的特有气质。做民族音乐的阿朵、唱歌担当丁当、自带科技感的朱婧汐,都过早地被规则所淘汰。

浪姐想告诉我们,女性独立是个值得恒久破题的伟大命题。这值得肯定。我们也早早地给予了它肯定。但不曾想,它却用节目呈现告诉我们,浪姐不仅无力破题,还把这种独立与年龄的焦虑贩卖出更深远的影响力。

02 流水的女团铁打的SHE,定义这件事本身就该多元化

浪姐播出时,是被赋予了很高的期待的。当时正值微博热搜整改,但观众们凭借一己之力,还是以多重形式为它“打造了热搜”。

过去,我们的影视作品受限于婆婆妈妈第三者的女性描述框架,当日韩都开始聚焦30+女性的独立与翻盘时,我们显然是被触动了。从前两年开始,关于女性30+的讨论就开始酝酿,今年浪姐播放期间,国内还火了一部剧《三十而已》,都在聚焦女性30+。

随着中国女性地位的提升与女性在娱乐经济的贡献力持续增长,中国的文娱市场也一直在寻找契机,试图追上这种框架的打破。

2019年,新世相推出女性纪实访谈节目《女人30+》,曾经在小范围内引起讨论,但热度远远不及浪姐。浪姐就像是投入市场的一颗试金石,激起了超乎想象的浪花。它从时下热门的女团选秀入手,寻找到一群各具特色、不乏话题度的30+女星,想做的自然不止现在所呈现出的唱跳选拔。

30+成熟女性的生活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她们同时也是“妈妈”“妻子”和“女儿”,可以在不同领域担当重任、面临挑战。但浪姐把姐姐们的乘风破浪建立在了剔除这些社会关系后的重新出发,她们仅仅是dancer、vocal,失去了多重复合性的魅力。姐姐们在舞台上始终在唱唱跳跳,选拔solo时还敢打着全开麦、无彩排,主张真实实力pk,到了后期就被质疑全程假唱,所谓的slay都变成了流水的演出。

这无疑是让市场和观众失望的。

人们突然发现,我们费尽心思、高歌呐喊、期待30+破茧成蝶的女团,就是这样流水产物吗?有人开始怀念,曾经被认为是偶像天团的实力派女团SHE,这何尝不是在嘲讽如今的千篇一律。时代在发展,可为何审美在倒退?

当年SHE出道时,也有人说,她们没有大长腿,不会跳舞,没有女团的长相,一定火不了。但出道1个月,她们凭借一首歌火了。Selina圆圆脸,如果放在今天,镜头怼上去,经纪公司会勒令她节食减肥;Ella剪过寸头,穿得像个男生,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也是如此“春哥”形象,但在现在的节目里,我们很难看见这样个性的身影,长头发、大眼睛、大长腿,是女团和选秀的标准;Hebe是出了名的肢体不协调,不擅长舞蹈,做不到边唱边跳,但在女团中,一样可以有自己的贡献和担当。

有人评价SHE,“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这与浪姐评为杜华倡导的“个人太突出,会影响团体”“女团应该是整齐划一、漂亮美丽、青春靓丽的”标准,截然不同。

谁说女团的形象就该一模一样?观众有些清醒了,确实不该。所以杜华在一开始用统一韩国团综标准去打分时,遭受了大量质疑。但身经百战的节目组在邀请杜华成为评委时,难道不知道乐华选艺人的标准吗?后期哪怕再打上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观点,也擦不掉节目组单一定义的出发点。

03   综艺节目除了资本市场和应承嗨点 也需要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时至今日,市场批评浪姐的文章已经不少。但我的观点依然是觉得:姐姐们很好,《姐姐们乘风破浪》不行。

一档综艺,懂得自己要什么很重要,懂得自己能贡献什么,同样重要。

浪姐在市场上的表现,毋庸置疑。从开播至今,芒果TV股价上涨,超过会员数是其5倍的爱奇艺,被称作“蚂蚁撼动大象”;节目收获13个合作方,据传广告费用高达4.5亿;湖南卫视的各类节目包括大型晚会,都有了新的噱头和玩法。参赛的姐姐们,不同程度获益。伊能静、郑希怡、金莎等不老美人成为医美体验官;万茜、李斯丹妮节目播出期间就斩获了多个代言;张含韵、吴昕等芒果小透明也终于崭露头角。

贡献嗨点,它更是不在话下。节目之初,听到导师说自己“不投入,太突出个人”,伊能静马上打断,表达自己的委屈,姐不惯着你的“反抗权威”在节目全程流淌。金牌经纪人霍汶希旗下艺人郑希怡说:“到了这个年纪,还要被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去评审自己”。阿朵更妙,“离开歌坛的时候,我是给人家打分的。”

张雨绮用脑子换颜值、宁静不想交作业、万茜是芒选之女、伊能静的每一篇3000字小作文、蓝盈莹拼命女郎、吴昕小透明终自信等话题,不同程度地承包了微博热搜榜。

在这些层面,浪姐非常优秀地完成了娱乐大众的目的,燃爆了整个夏天。但在想要什么与贡献什么之间,浪姐的缺憾同样明显。

解构容易,建构难。

如果要反对杜华的标准女团,浪姐就要形成自己的全新标准。几乎要到成团之夜,我们依然没有看到重新定义的标准。

为自己穿上了“打破对女性偏见”的外衣,就要落实打破女性偏见的动作。我们承认,50岁也可以追求18岁的美丽和体力,更加羡慕钟丽缇“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女”的性感。但如果告诉社会大众,50岁才能被pick是因为没有白发、没有皱纹、依然青春,这不就在传递偏见本身?

想要表达女性关怀,就要充分理解30+的冷暖与境地。浪姐却在告诉我们:似乎无论你年纪多大、是否受伤,你都必须拼尽所有,才能全面展示你的能力。你的心情和身体状态,被尽情无视。有人说,这就是努力。但30+甚至50+去和20+比体力,努力的赛道是不是错了?

从一种桎梏,沦落向另一种桎梏,是我们觉得初心被背叛的观浪姐之感。我们的确看见了一些女性成长的故事,也看见了一些才华横溢被时代忘却的姐姐,但节目想要回应自己前期高高拿起的女性议题,还是不够格。如果说,浪姐在这个夏天成功了,那它的成功一定是建立在这些姐姐自己的故事和衍生的话题上。

冰点周刊在发表了一篇关于浪姐的点评后,有观众留言:赚钱的买卖,别当真。我挺心痛的。一档面向数十亿观众,赢得无数掌声的节目,最后告诉观众的是:我们只是为了收视率为了赚钱,希望你们别当真。

成团之夜或许精彩,但我不敢为它鼓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们期待独立女性逆风生长,浪姐却在刻板复制

成团之夜或许精彩,但我不敢为它鼓掌。

文|文娱产业观  

浪姐接近尾声,作为一档综艺,从市场化角度讲,它无疑是成功的。现象级都不足以描述它的火爆。万众期待、承包热搜,不在话下;芒果TV乘风而上,市值破千亿,超过会员数是其5倍的爱奇艺,让人惊叹。

但2个多月过去了,姐姐们来来去去,观众也有些清醒了:我们一直期待的独立女性逆风翻盘,在哪里?这难道不是一档鼓吹青春、复制传统、诚意欠缺的伪女性关怀综艺吗?

01  我们曾经多么期待它破局女性独立,就有多么反感它只贩卖焦虑

三十而立是浪姐的噱头。有数据显示,芒果TV的女性用户数量接近7成,35岁以下用户的占比,高达90%以上。作为年轻女性,我也曾抱着破局的期待入姐姐的局。

浪姐说:我们这档节目就是一档反标签、反传统的女性综艺,想要帮大龄女性撕去刻板标签。

但我们看到的是:30+女性被定义为“人生的见证者越来越少”的群体,忽视了女性30+才是黄金时期的真实境况,一味迎合传统观念解读女性。万茜在《定义》中说到,我觉得我到了黄金时期。伊能静年过50,陪伴年幼女儿几年后,依然站上舞台想为孩子塑造一个榜样妈妈。现实生活中,女性30+也正在职场斩获第一波战果;不少女性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开始感受做母亲的全新体验。她们不是见证者越来越少的群体,相反是对生活更加游刃有余的人。

浪姐提醒我们,拥有话语权和资本的姐姐才能拥有特权。

作为节目大姐大,宁静显然没有成长为足够匹配她年龄、资历的一位前辈,第一期对于为什么来参加节目时的一个“贪玩”回复或许想彰显自己的江湖地位,也无形中透露自己的“低龄幼稚”。在壹沓科技梳理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数据速递中,微博讨论热度最高的3位姐姐——张雨绮、万茜、宁静,讨论话题TOP中出现了业务水平一般、实力不买账、唱跳一般的“负面评价”。但宁静却神奇地在solo、团秀中都永远拔得头筹。无论是自我介绍环节的“我还要自我介绍?”到节目初始不愿意穿团服,还是在拉票中说“她们走我也走”的霸气,本质上都是一种特权宣示。

黄圣依、张萌的老板娘风格,是永远傲立。哪怕每次都在危险团,却永远可以比同团的人领先晋级,显然,她们的实力与最终走到的赛段也不相匹配。在节目伊始,我们曾经夸过黄圣依的“姐姐担当——遇到问题敢于提出”,的确,当时只有黄圣依敢叫停节目组表示设备有问题,但前面参赛不也是姐姐吗?这是否是一种资本特权呢?

一直作为潜在参照系的“妹妹”们没有耀眼的履历和足以颠覆秩序的资本,在和“姐姐”的潜在比较中,外界遵循的依旧是慕强逻辑。我们沉醉在姐姐勇敢飞的想象中,在不同段位采用同质比较,也失去了竞争的真正味道。

回归当代大众审美,“少女感”一直都备受推崇,近年大量的偶像养成、女团选秀类节目,大多以“青春”作为核心噱头。青春固然值得歌颂,但青春要成为永恒的规则吗?节目中,大量渲染姐姐们熬夜训练、带伤拼搏、不服老的氛围;引导对姐姐们的膜拜,也大体离不开曼妙身材、貌美脸蛋、恋情八卦、事业成功、商业价值这些关注点。

这种纯粹比拼青春、热度,把姐姐放在了年轻女团的PK赛制中的竞技,无视姐姐们的成熟女性魅力、节目中也没有广阔空间给她们展示专属于30+的特有气质。做民族音乐的阿朵、唱歌担当丁当、自带科技感的朱婧汐,都过早地被规则所淘汰。

浪姐想告诉我们,女性独立是个值得恒久破题的伟大命题。这值得肯定。我们也早早地给予了它肯定。但不曾想,它却用节目呈现告诉我们,浪姐不仅无力破题,还把这种独立与年龄的焦虑贩卖出更深远的影响力。

02 流水的女团铁打的SHE,定义这件事本身就该多元化

浪姐播出时,是被赋予了很高的期待的。当时正值微博热搜整改,但观众们凭借一己之力,还是以多重形式为它“打造了热搜”。

过去,我们的影视作品受限于婆婆妈妈第三者的女性描述框架,当日韩都开始聚焦30+女性的独立与翻盘时,我们显然是被触动了。从前两年开始,关于女性30+的讨论就开始酝酿,今年浪姐播放期间,国内还火了一部剧《三十而已》,都在聚焦女性30+。

随着中国女性地位的提升与女性在娱乐经济的贡献力持续增长,中国的文娱市场也一直在寻找契机,试图追上这种框架的打破。

2019年,新世相推出女性纪实访谈节目《女人30+》,曾经在小范围内引起讨论,但热度远远不及浪姐。浪姐就像是投入市场的一颗试金石,激起了超乎想象的浪花。它从时下热门的女团选秀入手,寻找到一群各具特色、不乏话题度的30+女星,想做的自然不止现在所呈现出的唱跳选拔。

30+成熟女性的生活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她们同时也是“妈妈”“妻子”和“女儿”,可以在不同领域担当重任、面临挑战。但浪姐把姐姐们的乘风破浪建立在了剔除这些社会关系后的重新出发,她们仅仅是dancer、vocal,失去了多重复合性的魅力。姐姐们在舞台上始终在唱唱跳跳,选拔solo时还敢打着全开麦、无彩排,主张真实实力pk,到了后期就被质疑全程假唱,所谓的slay都变成了流水的演出。

这无疑是让市场和观众失望的。

人们突然发现,我们费尽心思、高歌呐喊、期待30+破茧成蝶的女团,就是这样流水产物吗?有人开始怀念,曾经被认为是偶像天团的实力派女团SHE,这何尝不是在嘲讽如今的千篇一律。时代在发展,可为何审美在倒退?

当年SHE出道时,也有人说,她们没有大长腿,不会跳舞,没有女团的长相,一定火不了。但出道1个月,她们凭借一首歌火了。Selina圆圆脸,如果放在今天,镜头怼上去,经纪公司会勒令她节食减肥;Ella剪过寸头,穿得像个男生,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也是如此“春哥”形象,但在现在的节目里,我们很难看见这样个性的身影,长头发、大眼睛、大长腿,是女团和选秀的标准;Hebe是出了名的肢体不协调,不擅长舞蹈,做不到边唱边跳,但在女团中,一样可以有自己的贡献和担当。

有人评价SHE,“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这与浪姐评为杜华倡导的“个人太突出,会影响团体”“女团应该是整齐划一、漂亮美丽、青春靓丽的”标准,截然不同。

谁说女团的形象就该一模一样?观众有些清醒了,确实不该。所以杜华在一开始用统一韩国团综标准去打分时,遭受了大量质疑。但身经百战的节目组在邀请杜华成为评委时,难道不知道乐华选艺人的标准吗?后期哪怕再打上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观点,也擦不掉节目组单一定义的出发点。

03   综艺节目除了资本市场和应承嗨点 也需要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时至今日,市场批评浪姐的文章已经不少。但我的观点依然是觉得:姐姐们很好,《姐姐们乘风破浪》不行。

一档综艺,懂得自己要什么很重要,懂得自己能贡献什么,同样重要。

浪姐在市场上的表现,毋庸置疑。从开播至今,芒果TV股价上涨,超过会员数是其5倍的爱奇艺,被称作“蚂蚁撼动大象”;节目收获13个合作方,据传广告费用高达4.5亿;湖南卫视的各类节目包括大型晚会,都有了新的噱头和玩法。参赛的姐姐们,不同程度获益。伊能静、郑希怡、金莎等不老美人成为医美体验官;万茜、李斯丹妮节目播出期间就斩获了多个代言;张含韵、吴昕等芒果小透明也终于崭露头角。

贡献嗨点,它更是不在话下。节目之初,听到导师说自己“不投入,太突出个人”,伊能静马上打断,表达自己的委屈,姐不惯着你的“反抗权威”在节目全程流淌。金牌经纪人霍汶希旗下艺人郑希怡说:“到了这个年纪,还要被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去评审自己”。阿朵更妙,“离开歌坛的时候,我是给人家打分的。”

张雨绮用脑子换颜值、宁静不想交作业、万茜是芒选之女、伊能静的每一篇3000字小作文、蓝盈莹拼命女郎、吴昕小透明终自信等话题,不同程度地承包了微博热搜榜。

在这些层面,浪姐非常优秀地完成了娱乐大众的目的,燃爆了整个夏天。但在想要什么与贡献什么之间,浪姐的缺憾同样明显。

解构容易,建构难。

如果要反对杜华的标准女团,浪姐就要形成自己的全新标准。几乎要到成团之夜,我们依然没有看到重新定义的标准。

为自己穿上了“打破对女性偏见”的外衣,就要落实打破女性偏见的动作。我们承认,50岁也可以追求18岁的美丽和体力,更加羡慕钟丽缇“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女”的性感。但如果告诉社会大众,50岁才能被pick是因为没有白发、没有皱纹、依然青春,这不就在传递偏见本身?

想要表达女性关怀,就要充分理解30+的冷暖与境地。浪姐却在告诉我们:似乎无论你年纪多大、是否受伤,你都必须拼尽所有,才能全面展示你的能力。你的心情和身体状态,被尽情无视。有人说,这就是努力。但30+甚至50+去和20+比体力,努力的赛道是不是错了?

从一种桎梏,沦落向另一种桎梏,是我们觉得初心被背叛的观浪姐之感。我们的确看见了一些女性成长的故事,也看见了一些才华横溢被时代忘却的姐姐,但节目想要回应自己前期高高拿起的女性议题,还是不够格。如果说,浪姐在这个夏天成功了,那它的成功一定是建立在这些姐姐自己的故事和衍生的话题上。

冰点周刊在发表了一篇关于浪姐的点评后,有观众留言:赚钱的买卖,别当真。我挺心痛的。一档面向数十亿观众,赢得无数掌声的节目,最后告诉观众的是:我们只是为了收视率为了赚钱,希望你们别当真。

成团之夜或许精彩,但我不敢为它鼓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