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没有关键技术在手里,奇瑞蚂蚁的问题不只是「起早赶晚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没有关键技术在手里,奇瑞蚂蚁的问题不只是「起早赶晚集」

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奇瑞只靠小蚂蚁(eQ1)撑场面,蚂蚁推出有没有可能为奇瑞改变局面?

文|雅斯顿

传统车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做得不好,到了电气化时代就能逆风翻盘吗?

这个问题,我想问问奇瑞汽车。

2020年9月,奇瑞终于要推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主流纯电动产品,奇瑞蚂蚁(eQ5),定位A级纯电动SUV、定价15-20万元之间。

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奇瑞只靠小蚂蚁(eQ1)撑场面,蚂蚁推出有没有可能为奇瑞改变局面?以目前所知的相关信息,我们对奇瑞蚂蚁的前景表示怀疑。

蚂蚁是纯电平台正向研发吗?

直到今年7月公开征集车型命名之后,奇瑞汽车才正式明确了奇瑞蚂蚁的称谓。在此之前,这款车经历了从内部代号S61到型号eQ5的变化。

奇瑞蚂蚁的成长背景并不复杂。2019年8月,奇瑞新能源曾经对外透露一款量产在即的全新车型:基于LSF平台打造、采用全铝车身,主打紧凑级市场的纯电动SUV;同年12月,这款代号为S61的新车下线,预计在2020年正式进入市场。

到了今年3月,奇瑞S61出现在工信部第336批新车申报名单;7月公开征集新车中文名;8月公布部分车型信息及预售价,至此外界对这款车的了解越来越清晰:

车长4630mm,轴距2830mm,510公里续航、提供120kW、130kW两种功率电机;后置后驱布局、可拓展为四驱形式……

这些数据之外,奇瑞蚂蚁最核心的卖点是它来自于真正的纯电平台,这是有别于其他自主品牌「油改电」的优势所在。不过,这也是我们对蚂蚁这款车的第一个疑问。

此前,奇瑞新能源一直宣传蚂蚁(eQ5)来自于LFS平台,轻量化、全铝车身、电动车专用,这些都是LFS平台的优势。在蚂蚁之前,这个平台诞生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小蚂蚁(eQ1)。这是一款微型纯电动车,一款在2017年推出市场就采用了全铝车身的低续航微型纯电动车。

如今的紧凑SUV蚂蚁也诞生自这个平台,与微型纯电动车共用了不少架构相似的东西。比如,两者都是后置后驱布局,都采用了全铝车身设计及相关工艺。虽然奇瑞在早前表达过LFS平台的灵活可变性,可以覆盖轴距2700mm以内的多款车型,但当轴距长达2830mm的蚂蚁也来自这个平台,外界是有疑问的。

因为,2016年奇瑞新能源获得纯电动车生产资质之后,开始了生产基地的建设,当时表示会开展小型纯电动、中型纯电动、插电式混动以及电四驱这四个新能源车平台。以蚂蚁与小蚂蚁的尺寸与定位差距,两款车本可以来自两个更独立的技术平台。

不过,后来奇瑞对于蚂蚁所在平台的说法有过更改:称之为@LIFE绿色智能模块平台。这个平台名字的指向虽然模糊,但明确是基于LFS纯电动平台升级而来。

这恰恰是我们认为奇瑞蚂蚁并不来自于纯电平台的原因所在。

因为LFS的背景,奇瑞蚂蚁很多产品细节被认为是纯电平台将优势放大的结果。比如在4630mm的车身长度上做到了2830mm的轴距,车长与轴距的比值达到了61.1%,前悬与后悬明显比传统燃油车更短。

但如果我们以此对比其他真正的纯电动车会发现,蚂蚁的数值并不突出。它的直接竞争对手,埃安V,车长4586mm,轴距2830mm,比值为61.7%;别克微蓝7,同样来自纯电平台,车长4264mm、轴距2675mm,比值达到62.7%。

如果结合实拍图对比,很容易发现,奇瑞蚂蚁并没有完全发挥纯电架构的优势,至少短前悬、短后悬的特征也不是那么突出。

奇瑞蚂蚁采用的是后置后驱布局,这是LFS平台的另一个特点,与奇瑞小蚂蚁一致。如果诞生自真正的纯电平台,至少奇瑞蚂蚁可以做到底盘完全平整,从最开始就考虑到电池包与电机等部件的布局。

奇瑞考虑到了这一点,电池包以平整的结构布置在车底,离地间隙166mm,后排地板纯平,但是从外部看,奇瑞的后置后驱布局在尾部有大量复杂零件,影响了平整度,这与特斯拉Model X等拥有后置电机的纯电动SUV有所不同。

奇瑞蚂蚁

奔驰EQC

由于后置后驱布局,奇瑞蚂蚁的前舱留出了相当一部分的空间,这种做法类似于特斯拉。但在奇瑞看来,这不仅仅是为了储物所用,而是为了日后在这款车上拓展增程式混动与氢燃料电动车留出位置。

事实上,奇瑞介绍@LIFE绿色智能模块平台时也提到,这个平台十分灵活,不仅可以搭载不同功率的电机、后驱与四驱系统,还能搭载内燃机升级为增程式混合动力。

基于奇瑞对该平台的规划,以及奇瑞蚂蚁的结构表现,我们更加怀疑这款车并非来自于一个转为纯电动车打造的平台,也并非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汽车——但凡平台设计为传统内燃机留了后路,这样的平台就无法完全发挥纯电动架构的灵活性。

也难怪,奇瑞后来对蚂蚁所在平台更改了话术,变成了绿色智能模块平台。

全铝车身对蚂蚁的意义有多大?

2017年奇瑞小蚂蚁推出市场之时,最大的噱头是全铝车身。这项豪华车专属的高科技应用在一辆5万元的廉价电动车上,很容易吸引关注。

对其深究之后会发现,其实奇瑞小蚂蚁只是在车身框架部分采用了铝合金构件,覆盖件部分采用了大量造价更低的轻质塑料件。因此,框架采用铝合金提升了成本,但由此带来的轻量化以及能耗降低,可以相应减少一部分电池容量,以平衡这样一款小车的续航表现。再者,外部采用轻质塑料覆盖件,也符合廉价小车与共享汽车维修成本更低的初衷。因此,对于奇瑞小蚂蚁来说,全铝车身是能为其带来好处的,无论作用有多大。

同样诞生自LFS平台,奇瑞蚂蚁自然也会应用铝合金框架,按照奇瑞的介绍,这款新车除了B柱与电池包保护框架部分采用了超强度钢,其他大部分车身架构都使用了铝合金,白车身部分可以做到比传统车身减重30%。

具体到实车部分,全铝车身的贡献就不那么明显了。奇瑞蚂蚁定位主流的紧凑级SUV,设计与用料自然也要跟随主流,不过可以看到蚂蚁外部也用了不少塑料件,结合宾尼法纳利操刀的外观设计,奇瑞蚂蚁最终成为了一款「既陌生、又不高级」的奇瑞车。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了高比例铝合金的奇瑞蚂蚁整备质量1760kg,同样是500公里版本的埃安V整备质量为1860kg,我们不妨猜测,尺寸更大的奇瑞蚂蚁体重更轻,有全铝车身的技术功劳,但是两者都用了70kWh的电池包、续航里程都在500km的水平,奇瑞蚂蚁的百公里耗电量为15.2kWh,而埃安V是14.9kWh,同样紧凑级别的小鹏G3甚至只有14.1kWh。

可见,全铝车身带来的轻量化并非作用于能耗,按照奇瑞的说法,轻量化车身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而且车身强度高于传统车型20%左右,如此能够带来怎样的驾驶感受,这就更值得我们后续关注与验证了。

什么是奇瑞蚂蚁的核心竞争力?

在奇瑞蚂蚁推出之前,奇瑞新能源拥有多少款产品?可能大多数消费者的回答都是只有一款小蚂蚁。实际上,奇瑞新能源官方网站显示的纯电动车型已有6款。

除了小蚂蚁的贡献之外,其他包括瑞虎e、瑞虎3xe等几款车型的存在感几乎为零。其实也不难理解,奇瑞在传统燃油车板块也没有一款无法被替代的拳头产品,更何况这几款油改电。

奇瑞小蚂蚁是个特例,从早期销往共享出行领域,到如今电动车下乡,这样一款微型纯电动车在其细分市场是有竞争力的。

但是,从小蚂蚁到大蚂蚁,奇瑞蚂蚁的竞争力是什么?

官方宣传的时候强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很难从这款车上看到那些核心的、关键的、独有的技术亮点。攫取于路虎捷豹的全铝技术用在奇瑞蚂蚁上,轻量化带来的优势还有待碰撞测试、实际驾驶等后续体验。而@LIFE平台能否为其带来纯电动车的优势最大化,我们也表示了怀疑态度。

事实上,我们很少在三电技术领域听到奇瑞的建树,它与宁德时代的关系也不近,比如小蚂蚁这类产品选择的是国轩和万向123等二线供应商。至于电气化时代必谈的智能化,奇瑞一直希望可以做大做强的雄狮系统其实也缺乏某项特殊卖点。

奇瑞的态度只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有」。这是一种跟随,竞争重点仍然落在了性价比层面。

如果我们去研究奇瑞在智能化方面选择的合作伙伴,也很容易发现奇瑞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思路,比如合作已久的科大讯飞,它让奇瑞在2016年的艾瑞泽上优势突出、但到了2020年早已被超越;比如与中兴、美团、华为等合作的5G技术、智能互联、驾驶辅助等等,奇瑞对此没有自己的路线坚持,最终难以避免成为配置堆叠。

就算是L3级别自动驾驶和5G座舱这样的先进概念,也早已被其他竞争者抢走了「首款搭载」的称号。到奇瑞蚂蚁,还能分到些什么?

小结

作为最早一批被国家钦点发展新能源的车企,奇瑞本拥有天时地利。只是,过去多年的踌躇不前,早已让奇瑞错失发展良机。

在传统车领域走了下坡路,要在新能源领域爬上来就更难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没有关键技术在手里,奇瑞蚂蚁的问题不只是「起早赶晚集」

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奇瑞只靠小蚂蚁(eQ1)撑场面,蚂蚁推出有没有可能为奇瑞改变局面?

文|雅斯顿

传统车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做得不好,到了电气化时代就能逆风翻盘吗?

这个问题,我想问问奇瑞汽车。

2020年9月,奇瑞终于要推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主流纯电动产品,奇瑞蚂蚁(eQ5),定位A级纯电动SUV、定价15-20万元之间。

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奇瑞只靠小蚂蚁(eQ1)撑场面,蚂蚁推出有没有可能为奇瑞改变局面?以目前所知的相关信息,我们对奇瑞蚂蚁的前景表示怀疑。

蚂蚁是纯电平台正向研发吗?

直到今年7月公开征集车型命名之后,奇瑞汽车才正式明确了奇瑞蚂蚁的称谓。在此之前,这款车经历了从内部代号S61到型号eQ5的变化。

奇瑞蚂蚁的成长背景并不复杂。2019年8月,奇瑞新能源曾经对外透露一款量产在即的全新车型:基于LSF平台打造、采用全铝车身,主打紧凑级市场的纯电动SUV;同年12月,这款代号为S61的新车下线,预计在2020年正式进入市场。

到了今年3月,奇瑞S61出现在工信部第336批新车申报名单;7月公开征集新车中文名;8月公布部分车型信息及预售价,至此外界对这款车的了解越来越清晰:

车长4630mm,轴距2830mm,510公里续航、提供120kW、130kW两种功率电机;后置后驱布局、可拓展为四驱形式……

这些数据之外,奇瑞蚂蚁最核心的卖点是它来自于真正的纯电平台,这是有别于其他自主品牌「油改电」的优势所在。不过,这也是我们对蚂蚁这款车的第一个疑问。

此前,奇瑞新能源一直宣传蚂蚁(eQ5)来自于LFS平台,轻量化、全铝车身、电动车专用,这些都是LFS平台的优势。在蚂蚁之前,这个平台诞生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小蚂蚁(eQ1)。这是一款微型纯电动车,一款在2017年推出市场就采用了全铝车身的低续航微型纯电动车。

如今的紧凑SUV蚂蚁也诞生自这个平台,与微型纯电动车共用了不少架构相似的东西。比如,两者都是后置后驱布局,都采用了全铝车身设计及相关工艺。虽然奇瑞在早前表达过LFS平台的灵活可变性,可以覆盖轴距2700mm以内的多款车型,但当轴距长达2830mm的蚂蚁也来自这个平台,外界是有疑问的。

因为,2016年奇瑞新能源获得纯电动车生产资质之后,开始了生产基地的建设,当时表示会开展小型纯电动、中型纯电动、插电式混动以及电四驱这四个新能源车平台。以蚂蚁与小蚂蚁的尺寸与定位差距,两款车本可以来自两个更独立的技术平台。

不过,后来奇瑞对于蚂蚁所在平台的说法有过更改:称之为@LIFE绿色智能模块平台。这个平台名字的指向虽然模糊,但明确是基于LFS纯电动平台升级而来。

这恰恰是我们认为奇瑞蚂蚁并不来自于纯电平台的原因所在。

因为LFS的背景,奇瑞蚂蚁很多产品细节被认为是纯电平台将优势放大的结果。比如在4630mm的车身长度上做到了2830mm的轴距,车长与轴距的比值达到了61.1%,前悬与后悬明显比传统燃油车更短。

但如果我们以此对比其他真正的纯电动车会发现,蚂蚁的数值并不突出。它的直接竞争对手,埃安V,车长4586mm,轴距2830mm,比值为61.7%;别克微蓝7,同样来自纯电平台,车长4264mm、轴距2675mm,比值达到62.7%。

如果结合实拍图对比,很容易发现,奇瑞蚂蚁并没有完全发挥纯电架构的优势,至少短前悬、短后悬的特征也不是那么突出。

奇瑞蚂蚁采用的是后置后驱布局,这是LFS平台的另一个特点,与奇瑞小蚂蚁一致。如果诞生自真正的纯电平台,至少奇瑞蚂蚁可以做到底盘完全平整,从最开始就考虑到电池包与电机等部件的布局。

奇瑞考虑到了这一点,电池包以平整的结构布置在车底,离地间隙166mm,后排地板纯平,但是从外部看,奇瑞的后置后驱布局在尾部有大量复杂零件,影响了平整度,这与特斯拉Model X等拥有后置电机的纯电动SUV有所不同。

奇瑞蚂蚁

奔驰EQC

由于后置后驱布局,奇瑞蚂蚁的前舱留出了相当一部分的空间,这种做法类似于特斯拉。但在奇瑞看来,这不仅仅是为了储物所用,而是为了日后在这款车上拓展增程式混动与氢燃料电动车留出位置。

事实上,奇瑞介绍@LIFE绿色智能模块平台时也提到,这个平台十分灵活,不仅可以搭载不同功率的电机、后驱与四驱系统,还能搭载内燃机升级为增程式混合动力。

基于奇瑞对该平台的规划,以及奇瑞蚂蚁的结构表现,我们更加怀疑这款车并非来自于一个转为纯电动车打造的平台,也并非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汽车——但凡平台设计为传统内燃机留了后路,这样的平台就无法完全发挥纯电动架构的灵活性。

也难怪,奇瑞后来对蚂蚁所在平台更改了话术,变成了绿色智能模块平台。

全铝车身对蚂蚁的意义有多大?

2017年奇瑞小蚂蚁推出市场之时,最大的噱头是全铝车身。这项豪华车专属的高科技应用在一辆5万元的廉价电动车上,很容易吸引关注。

对其深究之后会发现,其实奇瑞小蚂蚁只是在车身框架部分采用了铝合金构件,覆盖件部分采用了大量造价更低的轻质塑料件。因此,框架采用铝合金提升了成本,但由此带来的轻量化以及能耗降低,可以相应减少一部分电池容量,以平衡这样一款小车的续航表现。再者,外部采用轻质塑料覆盖件,也符合廉价小车与共享汽车维修成本更低的初衷。因此,对于奇瑞小蚂蚁来说,全铝车身是能为其带来好处的,无论作用有多大。

同样诞生自LFS平台,奇瑞蚂蚁自然也会应用铝合金框架,按照奇瑞的介绍,这款新车除了B柱与电池包保护框架部分采用了超强度钢,其他大部分车身架构都使用了铝合金,白车身部分可以做到比传统车身减重30%。

具体到实车部分,全铝车身的贡献就不那么明显了。奇瑞蚂蚁定位主流的紧凑级SUV,设计与用料自然也要跟随主流,不过可以看到蚂蚁外部也用了不少塑料件,结合宾尼法纳利操刀的外观设计,奇瑞蚂蚁最终成为了一款「既陌生、又不高级」的奇瑞车。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了高比例铝合金的奇瑞蚂蚁整备质量1760kg,同样是500公里版本的埃安V整备质量为1860kg,我们不妨猜测,尺寸更大的奇瑞蚂蚁体重更轻,有全铝车身的技术功劳,但是两者都用了70kWh的电池包、续航里程都在500km的水平,奇瑞蚂蚁的百公里耗电量为15.2kWh,而埃安V是14.9kWh,同样紧凑级别的小鹏G3甚至只有14.1kWh。

可见,全铝车身带来的轻量化并非作用于能耗,按照奇瑞的说法,轻量化车身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而且车身强度高于传统车型20%左右,如此能够带来怎样的驾驶感受,这就更值得我们后续关注与验证了。

什么是奇瑞蚂蚁的核心竞争力?

在奇瑞蚂蚁推出之前,奇瑞新能源拥有多少款产品?可能大多数消费者的回答都是只有一款小蚂蚁。实际上,奇瑞新能源官方网站显示的纯电动车型已有6款。

除了小蚂蚁的贡献之外,其他包括瑞虎e、瑞虎3xe等几款车型的存在感几乎为零。其实也不难理解,奇瑞在传统燃油车板块也没有一款无法被替代的拳头产品,更何况这几款油改电。

奇瑞小蚂蚁是个特例,从早期销往共享出行领域,到如今电动车下乡,这样一款微型纯电动车在其细分市场是有竞争力的。

但是,从小蚂蚁到大蚂蚁,奇瑞蚂蚁的竞争力是什么?

官方宣传的时候强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很难从这款车上看到那些核心的、关键的、独有的技术亮点。攫取于路虎捷豹的全铝技术用在奇瑞蚂蚁上,轻量化带来的优势还有待碰撞测试、实际驾驶等后续体验。而@LIFE平台能否为其带来纯电动车的优势最大化,我们也表示了怀疑态度。

事实上,我们很少在三电技术领域听到奇瑞的建树,它与宁德时代的关系也不近,比如小蚂蚁这类产品选择的是国轩和万向123等二线供应商。至于电气化时代必谈的智能化,奇瑞一直希望可以做大做强的雄狮系统其实也缺乏某项特殊卖点。

奇瑞的态度只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有」。这是一种跟随,竞争重点仍然落在了性价比层面。

如果我们去研究奇瑞在智能化方面选择的合作伙伴,也很容易发现奇瑞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思路,比如合作已久的科大讯飞,它让奇瑞在2016年的艾瑞泽上优势突出、但到了2020年早已被超越;比如与中兴、美团、华为等合作的5G技术、智能互联、驾驶辅助等等,奇瑞对此没有自己的路线坚持,最终难以避免成为配置堆叠。

就算是L3级别自动驾驶和5G座舱这样的先进概念,也早已被其他竞争者抢走了「首款搭载」的称号。到奇瑞蚂蚁,还能分到些什么?

小结

作为最早一批被国家钦点发展新能源的车企,奇瑞本拥有天时地利。只是,过去多年的踌躇不前,早已让奇瑞错失发展良机。

在传统车领域走了下坡路,要在新能源领域爬上来就更难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