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〡华商名人堂 迟玉德
2014年4月11日,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薛荣兴先生主动辞职了,是年69岁。其中“主动”二字引起了各大媒体的特别关注,猜测各异,而薛荣兴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远比他主动辞职更为神秘。
▲图注:薛荣兴
1943年,薛荣兴出生于韩国,是第三代华人。他的祖父早在清末就闯荡韩国了,那时华人掌握着半岛经济的大半个江山,人财两旺。后来日本人入主朝鲜,华人地位一落千丈。
二战后,重新掌握政权的韩国人开始整顿外国人事业,排名第一的是日本人,第二位的才是华人。当时,韩国政府强行关闭了华人开办的公司,而且不给华人发放永久居留权。薛荣兴就是在这种“二等公民”的待遇下长大的。
薛荣兴在汉城华侨中学读的高中,毕业后报考了台湾的大学。当时台湾的大学招生非常严格,在报考的400多名考生中只录取30名,专业则由韩国教育部分配,薛荣兴被分配到了会计专业。
留学台湾给薛荣兴带来了两大影响:一是让他具备了扎实的财务知识,数字观念变得特别强;二是他进入了当时大中华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了解了台、韩两地间经济文化的异同,为其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8年,25岁的薛荣兴从台湾地区返回韩国,开始自谋生路。
那时,一个在台湾接受中文教育的华人大学生根本就找不到理想的出路。因此,薛荣兴干脆自己当老板,开一家中餐馆。
开中餐馆,薛荣兴很有竞争力,因为他把自己在台湾读书时见识过的口味独特、花样繁多的“台湾美食”copy到了韩国,所以每日都是顾客盈门、红红火火。其间,他还成了家。
中餐馆生意稳定后,薛荣兴就对其失去了兴趣,因为他想做更大的生意。于是,他云游四方,结交朋友,寻找新生意。之后他发现,当时韩国的对外旅游业因受政策限制,还是一块处女地,故他立马开办了一家旅行社。
起初,旅图注行社并没有什么客人,这时他就自己设法“创造”客人。当时,东南亚一代的华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非常活跃,经常参加一些国际会议,而韩国华人也有去参加的。薛荣兴便利用会议之机为两边的华人牵线搭桥,让大家结成对子,然后组织东南亚的华人来韩国旅游和考察,相应地,韩国的华人也去东南亚旅游和考察。
就这样,他静悄悄地开启了韩国的旅游业。正因为这份开拓性贡献,1999年,他还受到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官的荣誉表彰。
在旅游业站稳脚跟后,薛荣兴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他要寻找新的生意了。当时,以中国功夫片为代表的港台电影风靡亚洲,而韩国政府出于保护本国电影产业的考虑,下令韩国院线禁映港台电影。而此时,薛荣兴从这一纸禁令中嗅到了无限商机。
▲图注:1971年,李小龙《唐山大兄》
▲图注:1978年,成龙《醉拳》
▲图注:1982年,李连杰《少林寺》
既然韩国人爱看港台电影,而禁令又使市场出现了空白,那为什么不想个法子弥补这一空白呢?想干就干。薛荣兴利用自己韩国华人的身份为两边的人牵线搭桥,让港台的电影人和韩国人合作。用中国的明星,但其他东西全部都用韩国的。拍成电影后,则以“韩国电影”的身份投向韩国市场。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很绝,它让韩国公司和港台公司都很满意,而他自己也从中赚到了不少钱。
通过旅行社和电影生意,薛荣兴迅速建立起自己在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商界的人脉网络,各种各样的生意都开始向他涌来。而这一时期,如果他接着做的话还能稳赚更多,但他总觉得缺点什么,有一种“不得志”的感觉——他渴望结束这种小打小闹,去做一番大事业,进入韩国主流工商界。
找到突破口前,他先读了一个韩国的大学——东国大学贸易系。1990年他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在那里,他除了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意识地结交韩国工商界的大人物,为其日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人脉——郑梦九便是其事业征途上重磅级的伯乐。
薛荣兴祖籍山东,在他身上,有着山东人讲信义、重情感的秉性,因而深得韩国朋友的尊重。一个偶然的机会,薛荣兴结识了韩国工商界的重要人物——郑梦九。此人的父亲郑周永,是世界著名企业——现代集团创始人。薛荣兴和郑梦九可谓一见如故,后来两人经常相约喝酒聊天。
比薛荣兴年长5岁的郑梦九,认准了(薛荣兴)这个中国人不是平庸之辈。于是,他郑重地向父亲推荐了薛荣兴,很快就得到了父亲的应允。一天,郑梦九神秘地出现在薛荣兴面前:“我父亲叫你到现代上班”。这令薛荣兴喜出望外。
▲图注: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
▲图注:郑梦九
韩国大企业以等级森严著称于世,一名员工进入公司后基本的晋升路径是:普通员工—代理—课长—次长—部长—理事—常务。一个中国人进入一家大企业,第一份工作通常是翻译,而且要做好多年。可薛荣兴则打破了这个传统,不但没有做翻译,而且第一份工作就是常务级顾问!如此高调的亮相,惹来了现代员工的嫉妒:好家伙,来了一个超级“空降兵”,比我们韩国人还受宠!
回忆自己的这段历程,薛荣兴说:“在韩国,人们一般不会轻易地佩服一个外国人。有时候,一个外国人,即使做成功了,(韩国人)他们的反应也不会很热烈。”因此,从一开始,薛荣兴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得更好,好到让人吃惊,直到对方服气为止。
履新之后,薛荣兴将现代集团的火车、地铁等重工产品拖往东南亚和大中华地区,还在集团内组建了研究中国市场的中国事务部。此外,他还积极推动中韩两国建交,并先人一步地布局中国市场。
回想当年,为了推动中韩建交,他整天忙个不停,“我的国籍虽然是韩国,但我流着中国人的血,哪能不为中国办事?”他说。那段时间他频繁到访北京,与政商界人士积极接洽。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后,他第一时间将现代的挖土机、地铁、越野车等重型设备运抵中国。
就这样,没几年时间,薛荣兴就成了现代集团在东南亚和大中华区市场的顶梁柱。
其间,有一桩生意非常神奇,有如天助。
那是1997年,薛荣兴代表现代集团参与投标台湾花莲400辆火车的大订单,另有11家国际大公司也参与竞标,但薛荣兴依靠广泛的人脉、精准的判断,以及“一把手”般的气魄,以3亿零600万美元抢到了订单,并且在第一时间带回1亿美元的定金。
更出乎意料的是,当1亿美元入账至现代集团不到一个半月,亚洲金融风暴就发生了。当时韩元大贬,与美元的汇率迅速从800:1下跌至1700:1,而现代在汇率为1600:1时将1亿美元悉数抛售,获得了超出往常一倍的韩元,发了一笔大财。在韩国深陷危机的大背景下,这笔巨款显得弥足珍贵,也为薛荣兴在现代集团的上位铺平了道路。
1999年,郑梦九受命于危难之际,接替父亲担任现代集团会长。他决定将现代集团分拆为五家公司:现代汽车、现代重工、现代建设、现代电子和现代金融。此时的薛荣兴则成为现代汽车的“二把手”。
当时,现代汽车还不是一个特别响亮的品牌,年销整车仅127万台……这种局面下,现代必须提升产品品质并开源节流,才能快速且持久地改善财务状况。
“汽车首先是品质,品质要做好,首先是配件,配件要依靠配件厂家,但以前,现代汽车是很多和老板有亲戚或朋友关系的人在做配件,而且得到了优惠和照顾。我用了7到8个月时间才整顿完毕,以前是管配件的到配件厂家花天酒地搞采购,但到我这里,全部一刀砍断,曾经一天换掉800人。亲戚做配件的全部撤掉;管配件的,不合格,也全部换掉。”薛荣兴语气笃定地回忆这段得罪人的光荣史。
生产管理方面,他和郑梦九狠抓研发,将利润的1/3投入研发,同时推出“透明经营”、“责任经营”、“现场经营”三大原则,强调管理层一定要到生产线上、到市场上去看,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签字、发号施令。
此外,薛荣兴还提出了一个奇葩的原则——不做汽车专家!他说,一台整车有2万多个零部件,汽车制造商不可能成为每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我们应该做管理、利用专家的专家。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现代汽车在资源配置上击中要害、更有效率了。
经过这番系统性整改,现代汽车脱胎换骨,在产品品质上有了巨大飞跃,也大大缩减了生产成本,产品竞争力因之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现代汽车还在韩国政府的要求下,启动了并购起亚汽车的程序。
薛荣兴代表郑梦九与起亚接洽、谈判,并最终完成了这场世纪并购。2000年,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正式诞生,两家公司在完成并购后,仍以“两家公司”的方式运营。
并购起亚大大增强了现代的产能,之前其年产能仅为168万台,并购后一次性增加了100万台。
稳定后院的同时,薛荣兴还马不停蹄地跑到中国开拓市场。为向竞争对手保密,他昼伏夜出穿梭于中、韩之间,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并申请政府批文。结果,他的努力得到了喜人的回报,2001年10月,现代拿到了与北京汽车工业控股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的批文,双方于次年成立“北京现代”。
开业仪式上,有记者问薛荣兴:现代汽车在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薛荣兴回答:第一,要在2010年生产100万台;第二,要把中国汽车的价格与国外拉平。记者揶揄道:上海大众做了20年也没达到这个目标,你们又凭什么办得到呢?薛荣兴并没有直接反驳记者的质疑,而是带领现代汽车用实际行动来做回答。
事实上,“得到批文前,我们就已花1亿3000万美元把设备订单订出去了,如不批,我们将有一大半设备成为废铁,至少损失8000万美元。但我和会长都相信我们能赢。”于是当得到批文时,已运抵天津保税区的设备,第一时间被转运至北京现代生产基地。“10月23日批下来,12月28日生产出2000台车,(当时)打出一个口号,叫‘现代速度’。”薛荣兴兴奋地回忆。
现代的闪亮登场让对手们紧张起来,而现代的后续发展更让他们坐立不安。2003年,北京现代生产整车55000台;2004年,15万台;2005年,23万台;2006年,30万台,因价格具有竞争力,其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至7%以上。2007年10月,另一个年产能30万台的新厂也落成启用,北京现代的年产能达到60万台。不仅如此,北京现代还在不到4年内引进了索纳塔、伊兰特、途胜、御翔四个车型,完胜竞争对手。
▲图注:北京现代伊兰特
除了北京现代外,薛荣兴还全力推动起亚汽车在华分支的发展。2002年8月,他推动起亚、东风、悦达三方合资成立了东风悦达起亚。之后,一路凯旋,蒸蒸日上……如此一来,薛荣兴就实现了当初向媒体许下的“在2010年生产100万台”的诺言。
▲图注:起亚千里马
除了汽车整车,薛荣兴还推动现代汽车的配件厂落户中国……在他领导下,现代汽车中国公司就像一条进入鱼池的鲶鱼,激活了鱼池里的整个鱼群。面对现代不断快速推出新车型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其他车企也不得不跟着降价,并加快推出新车型,让中国消费者从中享受到了实惠。
▲图注:鲶鱼效应
至薛荣兴去职时,现代汽车在华拥有31家法人企业和12个代表处,投资总规模达到4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的公司有6家,业务范围涵盖零部件生产/销售、汽车电子、二手车、物流等,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整车方面,仅以北京现代为例,截至2015年5月底,其累计产销量突破67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636亿元,累计纳税超过867亿元,带动就业约20万人,已成为北京市最大的单一制造企业。
而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同样实现了飞跃式发展,2013年全球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台,2015年5月入选“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以848亿美元的年营收和70亿美元的净利润,在汽车行业中排名第九位。
▲图注:福布斯榜单
除了个人事业外,薛荣兴还一直关心韩国华人的集体发展。他担任首尔华侨中学常务理事、首尔华侨协会副会长、居善堂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华料食业总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同时大力提携华人子弟,在现代带出了一批能干的华人管理层,为华人在韩国大公司的就业开拓了一条绿色通道。
至于薛荣兴的中国情怀,他有一个经典的说法:中国就像一个大核桃,外面很坚硬,内在很复杂。这或许就是薛荣兴扎根中国这片深情的土地而悟出的硬道理——复杂的滋味,无尽的回味。
薛荣兴的成就还引起了韩国领导人的重视,金大中总统曾任命他为“咨询委员”,卢武铉总统则向他颁发了“锡塔产业勋章”。
在现代集团的韩国总部,薛荣兴在任时的办公室很大,仅次于会长郑梦九的办公室,足见其权位之重。如果你向薛荣兴请教“成功哲学”,他会给你指指办公室墙上的那幅汉字——忍,意即:“无论有什么事情,都要能够忍过去。”其实这也是他始终保持低调的原因:“低调一点,大家的摩擦就少一点。”然后,他还会补充一句:少说话多办事,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版权声明:版权所属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或有任何建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hstl8888)取得联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