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等一等数字时代的老人吧,他们走得有点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等一等数字时代的老人吧,他们走得有点慢

如何减少老年人在当下数字化时代遇见的窘境,是对科学技术温度的一次考验,也是对社会文明的挑战。

文|文化产业新闻 张文栋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我国第八个老年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共同庆祝重阳节。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重阳节就有着特殊的感情。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老年人的关心重点似乎只是落在生活与健康等方面,却忽略了他们在数字化时代辛苦追赶的步伐。指尖一点,世界在握,数字浪潮的奔涌下,年轻人在乘风破浪,老年人却在隔岸观望。面对眼花缭乱的智能应用,虽然有些老年人在热情拥抱和积极学习,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处在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的窘态中。

当你老了,不会用智能手机......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7%,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0.3%。

疫情防控所需要求出示健康码,有老人翻遍手机也找不出“码”;有些景区、地铁站“仅支持扫码支付”,老年人拿着现金无可奈何;不少城市看病、买火车票要手机预约,一些老年人离开子女寸步难行……

在智能时代,送上门的油盐米面、准确无误的导航、节省体力的滴滴打车、快速高效的预约挂号等服务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获取这些服务只能通过智能手机APP来实现,大部分更需要这些便捷服务的老年人却无缘享受到这些便利。

他们曾是辉煌时代的铸就者,年老后却成为信息世界的陌生人。相比于身体“零件”上的各种衰老,这种心灵上的落寞或许更加煎熬,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步伐,他们慌张无措,却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

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在接受新技术的程度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加深并形成“数字沟壑”,给老年人造成了一种不平等局面。对于老年人而言,当记忆力、视觉能力、行动力慢慢下降,不断更新迭代的软件、设备会让他们觉得使用起来非常困难。

腾讯一项关于《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结果显示,基础性操作是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最大问题,其中应用使用与功能操作障碍占比46.7%,手机系统设置与维护障碍占比41.2%,不知如何下载App占比32.7%,一系列的注册、登录、支付等问题,成了老年人触网门槛,部分老年人由于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在“数字化生活”中逐渐被淘汰。

陷阱重重,难以避

当然,数字时代早已深度渗透我们的生活,并非所有老人都无法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60岁以上的网民约有9000万,这意味着中国2.5亿老年人中有38.8%的人已经能够上网。然而“能”上网并不意味着“会”上网,从传统信息平台切换到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平台,老年人难免会晕头转向。

近日,一则江西赣州一位六旬女士因被短视频平台的“假靳东”欺骗感情而离家出走的新闻让网友唏嘘不已。与此同时,各种以“震惊”“快转发”等耸人听闻词语为标题的不良信息也盯上了老年人群体。老年人往往因为接收信息渠道有限、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成了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者,甚至迷失自我。部分老年人沉迷于网络小说、短视频或游戏不能自拔,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瘾“老年”……还有些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却在网络中被虚假投资利诱、被仿冒亲友诈骗。

等一等数字时代的老人吧,他们走得有点慢

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真伪的辨析能力以及维权能力都相对较弱,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的“首选目标”。腾讯110平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就受理45岁以上中老年人被骗举报2万余次,其中97%受骗的中老年人有产生资金损失,损失金额超过万元的占7%。同时调查报告,中老年人生活中常遇到的六大诈骗类型为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兼职诈骗、仿冒诈骗以及金融信用诈骗,其中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合计占比超过60%。

带老年人一起慢慢奔跑

根据国际组织的标准,我国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社会,此后,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预计2050年前后,该比例将达到34.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0年3月和6月前后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仅仅3个月,老年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就从6.7%上升到10.3%,有超过3600万的老年人是在疫情期间的3个月内开始上网的。当疫情迫使他们必须借助数字媒体来安排衣食住行的时候,很多老年人也迅速做出改变并积极适应。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如何帮助老年人越过“数字鸿沟”,避免其遭受网络诈骗侵害,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于异军突起的老年网民,以及踟蹰于网外的潜在老年网民,帮助他们健康、安全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不能只依靠个人努力,更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发挥联动机制,给予更多关怀。

从政府层面来说,老年人“数字扫盲”应成为社会课题,政府应作出制度性安排,出台相应专项政策,让老年人能无障碍共享信息化成果。在信息化和数字政务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设置过渡期和特殊人群服务通道,全面促进和改善信息无障碍服务环境,为消除代际数字鸿沟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基础。

互联网平台需积极开发“适老化”新媒体产品。目前新媒体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远落后于老年人的需求,互联网企业应该重视起老年人群体,为其提供有质量、有温度、有情怀的数字服务,从功能上提供更加老年人需求的专业化产品,在产品设计上,也要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推出更适合他们的版本。

除此之外,子女也应多关心、鼓励他们学会视频聊天、浏览文章、发送定位等功能,促使老年人体会到数字化生活的乐趣。另外,还应通过数字反哺帮助老一代进入到新生代的信息场景,实现不同次元文化的“破壁”对话,增进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交流理解。

结语

让奔跑的数字化浪潮为老年人“紧急刹车”并不现实,好在“数字鸿沟”这一社会痛点存在着弥合的可能。如何减少老年人在当下数字化时代遇见的窘境,是对科学技术温度的一次考验,也是对社会文明的挑战。

毕竟数字时代,不能只是年轻人的时代;数字鸿沟,不能依靠老年人独自解决,我们的现在是他们昔日努力的结果,他们的今天亦是我们的未来。倘若时代跑得太快,何妨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带着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慢慢追上时代的节拍。

部分资料参考:人民网;西北新传媒;新华社;北京晚报

美编:陈永芳

推广:熊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等一等数字时代的老人吧,他们走得有点慢

如何减少老年人在当下数字化时代遇见的窘境,是对科学技术温度的一次考验,也是对社会文明的挑战。

文|文化产业新闻 张文栋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我国第八个老年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共同庆祝重阳节。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重阳节就有着特殊的感情。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老年人的关心重点似乎只是落在生活与健康等方面,却忽略了他们在数字化时代辛苦追赶的步伐。指尖一点,世界在握,数字浪潮的奔涌下,年轻人在乘风破浪,老年人却在隔岸观望。面对眼花缭乱的智能应用,虽然有些老年人在热情拥抱和积极学习,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处在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的窘态中。

当你老了,不会用智能手机......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7%,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0.3%。

疫情防控所需要求出示健康码,有老人翻遍手机也找不出“码”;有些景区、地铁站“仅支持扫码支付”,老年人拿着现金无可奈何;不少城市看病、买火车票要手机预约,一些老年人离开子女寸步难行……

在智能时代,送上门的油盐米面、准确无误的导航、节省体力的滴滴打车、快速高效的预约挂号等服务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获取这些服务只能通过智能手机APP来实现,大部分更需要这些便捷服务的老年人却无缘享受到这些便利。

他们曾是辉煌时代的铸就者,年老后却成为信息世界的陌生人。相比于身体“零件”上的各种衰老,这种心灵上的落寞或许更加煎熬,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步伐,他们慌张无措,却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

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在接受新技术的程度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加深并形成“数字沟壑”,给老年人造成了一种不平等局面。对于老年人而言,当记忆力、视觉能力、行动力慢慢下降,不断更新迭代的软件、设备会让他们觉得使用起来非常困难。

腾讯一项关于《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结果显示,基础性操作是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最大问题,其中应用使用与功能操作障碍占比46.7%,手机系统设置与维护障碍占比41.2%,不知如何下载App占比32.7%,一系列的注册、登录、支付等问题,成了老年人触网门槛,部分老年人由于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在“数字化生活”中逐渐被淘汰。

陷阱重重,难以避

当然,数字时代早已深度渗透我们的生活,并非所有老人都无法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60岁以上的网民约有9000万,这意味着中国2.5亿老年人中有38.8%的人已经能够上网。然而“能”上网并不意味着“会”上网,从传统信息平台切换到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平台,老年人难免会晕头转向。

近日,一则江西赣州一位六旬女士因被短视频平台的“假靳东”欺骗感情而离家出走的新闻让网友唏嘘不已。与此同时,各种以“震惊”“快转发”等耸人听闻词语为标题的不良信息也盯上了老年人群体。老年人往往因为接收信息渠道有限、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成了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者,甚至迷失自我。部分老年人沉迷于网络小说、短视频或游戏不能自拔,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瘾“老年”……还有些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却在网络中被虚假投资利诱、被仿冒亲友诈骗。

等一等数字时代的老人吧,他们走得有点慢

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真伪的辨析能力以及维权能力都相对较弱,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的“首选目标”。腾讯110平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就受理45岁以上中老年人被骗举报2万余次,其中97%受骗的中老年人有产生资金损失,损失金额超过万元的占7%。同时调查报告,中老年人生活中常遇到的六大诈骗类型为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兼职诈骗、仿冒诈骗以及金融信用诈骗,其中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合计占比超过60%。

带老年人一起慢慢奔跑

根据国际组织的标准,我国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社会,此后,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预计2050年前后,该比例将达到34.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0年3月和6月前后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仅仅3个月,老年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就从6.7%上升到10.3%,有超过3600万的老年人是在疫情期间的3个月内开始上网的。当疫情迫使他们必须借助数字媒体来安排衣食住行的时候,很多老年人也迅速做出改变并积极适应。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如何帮助老年人越过“数字鸿沟”,避免其遭受网络诈骗侵害,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于异军突起的老年网民,以及踟蹰于网外的潜在老年网民,帮助他们健康、安全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不能只依靠个人努力,更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发挥联动机制,给予更多关怀。

从政府层面来说,老年人“数字扫盲”应成为社会课题,政府应作出制度性安排,出台相应专项政策,让老年人能无障碍共享信息化成果。在信息化和数字政务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设置过渡期和特殊人群服务通道,全面促进和改善信息无障碍服务环境,为消除代际数字鸿沟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基础。

互联网平台需积极开发“适老化”新媒体产品。目前新媒体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远落后于老年人的需求,互联网企业应该重视起老年人群体,为其提供有质量、有温度、有情怀的数字服务,从功能上提供更加老年人需求的专业化产品,在产品设计上,也要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推出更适合他们的版本。

除此之外,子女也应多关心、鼓励他们学会视频聊天、浏览文章、发送定位等功能,促使老年人体会到数字化生活的乐趣。另外,还应通过数字反哺帮助老一代进入到新生代的信息场景,实现不同次元文化的“破壁”对话,增进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交流理解。

结语

让奔跑的数字化浪潮为老年人“紧急刹车”并不现实,好在“数字鸿沟”这一社会痛点存在着弥合的可能。如何减少老年人在当下数字化时代遇见的窘境,是对科学技术温度的一次考验,也是对社会文明的挑战。

毕竟数字时代,不能只是年轻人的时代;数字鸿沟,不能依靠老年人独自解决,我们的现在是他们昔日努力的结果,他们的今天亦是我们的未来。倘若时代跑得太快,何妨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带着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慢慢追上时代的节拍。

部分资料参考:人民网;西北新传媒;新华社;北京晚报

美编:陈永芳

推广:熊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