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要在未来应对长寿问题,现在就应在幼儿园教科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要在未来应对长寿问题,现在就应在幼儿园教科学

四位科学家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分享了科学、食物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就未来科学发展前景与科学家如何做科普展开了探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黄月

“为什么吃鱼比吃牛肉对环境更有好处?”在昨日举行的“再见饥饿与贫困——世界顶尖科学家‘共同家园’系列峰会论坛”上,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丹·谢赫特曼向公众说明,根据全球变暖潜能比(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Ratio)算出的食物对环境影响指数,牛肉、面包、白米饭等食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大,而鲑鱼、金枪鱼等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他还补充道,中国在海产养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该论坛由四位科学家共同参与,他们分别是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2008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约翰·皮克特、2014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雷夫·安德森和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马克·范·蒙塔古。他们共同对粮食生产以及科学未来发展前景展开了讨论。

峰会论坛海报

科学、食物与我们的环境

丹·谢赫特曼生于1941年,现为以色列理工学院工程材料系教授,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编码特别是在蛋白质方面。除了根据GWPR提出鱼类更环保之外,丹还指出,海藻作为一种负碳作物——所谓负碳指的是能够吸收来自水中的二氧化碳——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雷夫·安德森则以大西洋鲱鱼为例,向听众讲述了如何借助全基因组测序促进渔业、乃至全农业领域可持续发展。大西洋鲱鱼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脊椎动物之一,种群数量巨大,雷夫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的统计数据区分了不同地理位置、环境中的鲱鱼种群。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彻底改变渔业管理模式,根据种群——而非单一的地理纬度——设定鱼类的捕捞配额,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雷夫强调,今天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持生物多样性,当下物种正在不断减少。他说这项研究之所重要,就在于它提示了人类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生物体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而人类生产食物方式的改变——由渔猎到农耕——也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约翰·皮克特关注食品与农业中的可持续集约化科学。集约化生产中的肥料和杀虫剂,虽然能够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草害,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威胁可持续发展。约翰指出,可以借助可持续的非季节性干预代替化肥、杀虫剂等的季节性投入,通过破解植物信息素(Pheromone)的秘密,以植物自身释放出的化学物质抵御害虫的破坏;通过基因工程来改变或创造新的植物,为人类社会保留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

教授科学从幼儿园开始

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之外,几位科学家也谈到了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前景展望。面对新冠疫情,丹强调科学界也应当进行更多的科学协作,疫情期间政府有自己的任务,卫生领域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但仍有无法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要依赖科学家。毫无疑问,人们需要更多更优秀的科学家,而要启动这一过程,公众和社会应当在三十年前就有举措。更早培养科学家非常重要,丹说,“如果你想在未来应对人类的健康及长寿问题,那么现在就应该在幼儿园教授科学。”在以色列,幼儿园已经开展了科学课,“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他(她)可以借此理解世界,对科学产生更正面的看法。”谈到科学的未来,他对滥用基因编程表示了担忧,关于未来人类是否会用这项技术改变自身,比如创造出更加强大的人类来作为战士,他说,“也许许多科学狂人会这么做,仿佛站在上帝的角度,而政府对此缺少控制——这一天也许还远,但终将到来。”

雷夫·安德森回应了丹的倡议,认为从孩子开始教授科学非常重要,但也表示了对青少年间社交媒体过度流行的担忧,现在科学家要和社交媒体竞争注意力,社交媒体经常传播误导性信息,再加上接收者又对此缺少批判性思维。“短消息、短视频不能够让孩子们很好的理解世界。”马克·范·蒙塔古则表示,仍要对大众保持乐观,科学家要去理解为什么这些人听到科学就会害怕。有的人没有知识,那么应该鼓励他们去学习,有的人缺乏常识,那么就应该向他们展示事实,科学家也应当改进向社会解释科学的方法。

关于如何向大众讲授科学,丹也分享了他的经验。除了在幼儿园向孩子解释科学,他也尝试过在电视里教授科学。他认为科学家要学会运用媒体,说服不同频道的制片人制作科学节目,他自己就有一档节目叫做《见见科学家丹教授》,不光小孩子喜欢听故事,大人也喜欢听故事,重点是怎么用科学讲好故事。

从科学的运用与推广中延伸出来,丹回忆起自己大学时期的创业生涯课,这一课程至今使他记忆犹新。“我们做过调查,大概有25%的人在后来真正成立了创业公司,而我也希望,这些企业家能够反哺于课堂,将实际的市场方案带到课堂加以分享。”在科学应用领域,比如医学,学界与业界交流尤其紧密,如果能够以创业课程为桥梁,可以更好地推进科学技术在未来的运用。雷夫·安德森也强调道,对青年科学家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一直提出质疑,不断质疑现有的概念,质疑自己的导师,在真正开放的讨论中进行思考与批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要在未来应对长寿问题,现在就应在幼儿园教科学

四位科学家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分享了科学、食物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就未来科学发展前景与科学家如何做科普展开了探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黄月

“为什么吃鱼比吃牛肉对环境更有好处?”在昨日举行的“再见饥饿与贫困——世界顶尖科学家‘共同家园’系列峰会论坛”上,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丹·谢赫特曼向公众说明,根据全球变暖潜能比(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Ratio)算出的食物对环境影响指数,牛肉、面包、白米饭等食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大,而鲑鱼、金枪鱼等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他还补充道,中国在海产养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该论坛由四位科学家共同参与,他们分别是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2008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约翰·皮克特、2014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雷夫·安德森和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马克·范·蒙塔古。他们共同对粮食生产以及科学未来发展前景展开了讨论。

峰会论坛海报

科学、食物与我们的环境

丹·谢赫特曼生于1941年,现为以色列理工学院工程材料系教授,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编码特别是在蛋白质方面。除了根据GWPR提出鱼类更环保之外,丹还指出,海藻作为一种负碳作物——所谓负碳指的是能够吸收来自水中的二氧化碳——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雷夫·安德森则以大西洋鲱鱼为例,向听众讲述了如何借助全基因组测序促进渔业、乃至全农业领域可持续发展。大西洋鲱鱼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脊椎动物之一,种群数量巨大,雷夫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的统计数据区分了不同地理位置、环境中的鲱鱼种群。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彻底改变渔业管理模式,根据种群——而非单一的地理纬度——设定鱼类的捕捞配额,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雷夫强调,今天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持生物多样性,当下物种正在不断减少。他说这项研究之所重要,就在于它提示了人类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生物体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而人类生产食物方式的改变——由渔猎到农耕——也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约翰·皮克特关注食品与农业中的可持续集约化科学。集约化生产中的肥料和杀虫剂,虽然能够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草害,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威胁可持续发展。约翰指出,可以借助可持续的非季节性干预代替化肥、杀虫剂等的季节性投入,通过破解植物信息素(Pheromone)的秘密,以植物自身释放出的化学物质抵御害虫的破坏;通过基因工程来改变或创造新的植物,为人类社会保留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

教授科学从幼儿园开始

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之外,几位科学家也谈到了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前景展望。面对新冠疫情,丹强调科学界也应当进行更多的科学协作,疫情期间政府有自己的任务,卫生领域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但仍有无法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要依赖科学家。毫无疑问,人们需要更多更优秀的科学家,而要启动这一过程,公众和社会应当在三十年前就有举措。更早培养科学家非常重要,丹说,“如果你想在未来应对人类的健康及长寿问题,那么现在就应该在幼儿园教授科学。”在以色列,幼儿园已经开展了科学课,“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他(她)可以借此理解世界,对科学产生更正面的看法。”谈到科学的未来,他对滥用基因编程表示了担忧,关于未来人类是否会用这项技术改变自身,比如创造出更加强大的人类来作为战士,他说,“也许许多科学狂人会这么做,仿佛站在上帝的角度,而政府对此缺少控制——这一天也许还远,但终将到来。”

雷夫·安德森回应了丹的倡议,认为从孩子开始教授科学非常重要,但也表示了对青少年间社交媒体过度流行的担忧,现在科学家要和社交媒体竞争注意力,社交媒体经常传播误导性信息,再加上接收者又对此缺少批判性思维。“短消息、短视频不能够让孩子们很好的理解世界。”马克·范·蒙塔古则表示,仍要对大众保持乐观,科学家要去理解为什么这些人听到科学就会害怕。有的人没有知识,那么应该鼓励他们去学习,有的人缺乏常识,那么就应该向他们展示事实,科学家也应当改进向社会解释科学的方法。

关于如何向大众讲授科学,丹也分享了他的经验。除了在幼儿园向孩子解释科学,他也尝试过在电视里教授科学。他认为科学家要学会运用媒体,说服不同频道的制片人制作科学节目,他自己就有一档节目叫做《见见科学家丹教授》,不光小孩子喜欢听故事,大人也喜欢听故事,重点是怎么用科学讲好故事。

从科学的运用与推广中延伸出来,丹回忆起自己大学时期的创业生涯课,这一课程至今使他记忆犹新。“我们做过调查,大概有25%的人在后来真正成立了创业公司,而我也希望,这些企业家能够反哺于课堂,将实际的市场方案带到课堂加以分享。”在科学应用领域,比如医学,学界与业界交流尤其紧密,如果能够以创业课程为桥梁,可以更好地推进科学技术在未来的运用。雷夫·安德森也强调道,对青年科学家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一直提出质疑,不断质疑现有的概念,质疑自己的导师,在真正开放的讨论中进行思考与批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