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诺奖得主野依良治:过于强调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当下基础科学进步缓慢的重要原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诺奖得主野依良治:过于强调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当下基础科学进步缓慢的重要原因

野依良治称,由于多数的自身同行评审都难免受到教条的严格限制,对新兴科学的出现并不敏感,而结果就是,他们拒绝了新颖的研究论文。

尽管科学追求自然界的真理,但科学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而对社会产生良好影响,也是公众对科学家的期待。在今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特设科学态度大师讲堂第二日的活动上,日本有机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Ryoji Noyori)在线讲述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据他观察,科学与社会愈来愈紧密交织是近年来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野依良治:科学创新不仅是技术发明,也涉及到改变社会经济或者创造公共价值

野依良治,日本有机化学家,名古屋大学教授、曾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2001年,他与威廉·诺尔斯和巴里·夏普莱斯一起,因“在手性主要学术成果:催化加氢反应方面的工作”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提供

野依良治认为,当下基础科学进步缓慢的重要原因在于,学术界评价体系尚存偏颇。无论是研究经费申请、大学招牌,还是学术推广与表彰,都过于强调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而这些期刊中的大部分都来自商业出版社。“大多数的自身同行评审都难免受到教条的严格限制,对新兴科学的出现并不敏感,而结果就是,他们拒绝了新颖的研究论文。”野依良治说,比如《Harvard Race》拒绝了穆利(Mulli)发表关于PCR(聚合酶链反应)的论文,而这是一项在新冠时期非常重要的技术。

野依良治提倡,科学研究应当积极跨越学科,他表示对现在的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的状况并不满意,强调研究必须跨学科、超学科甚至是反学科,“科学是一个整体,因为它基于共同的自然法则。”未来,人们应该更加鼓励年轻的一代,通过接触其他科学学科,发现新的科学或技术。他举例道,本世纪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化学和生物学交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也是跨学科创新成就的佐证。

在他看来,近年来科学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科学更紧密地与社会交织在一起。尽管科学追求自然界的真理,但科学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基于科学的技术应用旨在丰富我们的生活,为国家的安全与和平主权作出贡献并维持人类文明。更重要的是,科学也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而有良好的社会影响也是公众对科学家的期待,比如雷切尔·卡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促进了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改边,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于1987年颁布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废除了氟氯化碳的生产,有效制止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野依良治承认,当下人类的情况非常复杂,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工业技术持续进步,同时过度的人类活动也导致了剧烈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能源消耗、经济差距扩大。人类社会陷入危机,仅凭科学并不足以改变现状,但科学家必须采取行动来推动公众舆论和政府政策,从而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也是社会对科学家的要求。而今,许多国家的政府通过促进科学、技术和创新以增强竞争力。而重点在于,所谓的科学创新不仅是技术发明,也涉及到改变社会经济以及创造公共价值。

文卡·拉马克里希南:疫苗和药物被研发出来之后,如何允许贫穷国家获得成果?

另外一位演讲者是拥有英美双重国籍的印度裔科学家文卡·拉马克里希南(Venki Ramakrishnan), 2009年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他与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约纳特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拉马克里希南的演讲主题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科学合作,与野依良治的观点类似,他也认为,科学家应当积极参与与政策制定者的对话,以真实和非政治的方式,为决策者和政府提出意见或佐证。

在演讲中,文卡说,当下的疫情使得国际合作的需求成为焦点——正因为国际合作我们才发现了病毒的惊人传播速度,目前全球都在为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做出努力,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也在共同竭尽全力地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与潜在的疫苗。因此各国与其在疫苗研发上竞争,不如合作组成全球疫苗联盟,采用并行方法研究、共享成果。

文卡提醒人们,当疫苗和药物被研发出来时,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确保其分配公平?如何允许贫穷国家获得成果?如何避免疫苗的使用或分发引起的政治问题?而在未来,如何确保各国能够抵御可能更为严重的另一种疫情?应该出台哪些做法和措施以检测现有疾病和新疾病的爆发?我们如何协调全球对此类事件作出快速反应?文卡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依然是科学的国际合作。他强调,科学家在鼓励科学合作方面负有责任,不能将合作困难简单归咎于政治家或政策制定者及融资机构和监管等方面,而应当努力创造科学与决策之间对话的环境。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特设科学态度大师讲堂,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分别就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发表见解。今日举行的讲座为科学态度大师讲堂的第二场,此前已经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发表过演讲,11月1日还有一场演讲,演讲者分别为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其中迈克尔·莱维特将发表评估全球疫情趋势的演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诺奖得主野依良治:过于强调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当下基础科学进步缓慢的重要原因

野依良治称,由于多数的自身同行评审都难免受到教条的严格限制,对新兴科学的出现并不敏感,而结果就是,他们拒绝了新颖的研究论文。

尽管科学追求自然界的真理,但科学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而对社会产生良好影响,也是公众对科学家的期待。在今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特设科学态度大师讲堂第二日的活动上,日本有机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Ryoji Noyori)在线讲述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据他观察,科学与社会愈来愈紧密交织是近年来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野依良治:科学创新不仅是技术发明,也涉及到改变社会经济或者创造公共价值

野依良治,日本有机化学家,名古屋大学教授、曾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2001年,他与威廉·诺尔斯和巴里·夏普莱斯一起,因“在手性主要学术成果:催化加氢反应方面的工作”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提供

野依良治认为,当下基础科学进步缓慢的重要原因在于,学术界评价体系尚存偏颇。无论是研究经费申请、大学招牌,还是学术推广与表彰,都过于强调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而这些期刊中的大部分都来自商业出版社。“大多数的自身同行评审都难免受到教条的严格限制,对新兴科学的出现并不敏感,而结果就是,他们拒绝了新颖的研究论文。”野依良治说,比如《Harvard Race》拒绝了穆利(Mulli)发表关于PCR(聚合酶链反应)的论文,而这是一项在新冠时期非常重要的技术。

野依良治提倡,科学研究应当积极跨越学科,他表示对现在的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的状况并不满意,强调研究必须跨学科、超学科甚至是反学科,“科学是一个整体,因为它基于共同的自然法则。”未来,人们应该更加鼓励年轻的一代,通过接触其他科学学科,发现新的科学或技术。他举例道,本世纪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化学和生物学交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也是跨学科创新成就的佐证。

在他看来,近年来科学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科学更紧密地与社会交织在一起。尽管科学追求自然界的真理,但科学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基于科学的技术应用旨在丰富我们的生活,为国家的安全与和平主权作出贡献并维持人类文明。更重要的是,科学也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而有良好的社会影响也是公众对科学家的期待,比如雷切尔·卡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促进了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改边,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于1987年颁布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废除了氟氯化碳的生产,有效制止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野依良治承认,当下人类的情况非常复杂,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工业技术持续进步,同时过度的人类活动也导致了剧烈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能源消耗、经济差距扩大。人类社会陷入危机,仅凭科学并不足以改变现状,但科学家必须采取行动来推动公众舆论和政府政策,从而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也是社会对科学家的要求。而今,许多国家的政府通过促进科学、技术和创新以增强竞争力。而重点在于,所谓的科学创新不仅是技术发明,也涉及到改变社会经济以及创造公共价值。

文卡·拉马克里希南:疫苗和药物被研发出来之后,如何允许贫穷国家获得成果?

另外一位演讲者是拥有英美双重国籍的印度裔科学家文卡·拉马克里希南(Venki Ramakrishnan), 2009年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他与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约纳特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拉马克里希南的演讲主题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科学合作,与野依良治的观点类似,他也认为,科学家应当积极参与与政策制定者的对话,以真实和非政治的方式,为决策者和政府提出意见或佐证。

在演讲中,文卡说,当下的疫情使得国际合作的需求成为焦点——正因为国际合作我们才发现了病毒的惊人传播速度,目前全球都在为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做出努力,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也在共同竭尽全力地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与潜在的疫苗。因此各国与其在疫苗研发上竞争,不如合作组成全球疫苗联盟,采用并行方法研究、共享成果。

文卡提醒人们,当疫苗和药物被研发出来时,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确保其分配公平?如何允许贫穷国家获得成果?如何避免疫苗的使用或分发引起的政治问题?而在未来,如何确保各国能够抵御可能更为严重的另一种疫情?应该出台哪些做法和措施以检测现有疾病和新疾病的爆发?我们如何协调全球对此类事件作出快速反应?文卡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依然是科学的国际合作。他强调,科学家在鼓励科学合作方面负有责任,不能将合作困难简单归咎于政治家或政策制定者及融资机构和监管等方面,而应当努力创造科学与决策之间对话的环境。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特设科学态度大师讲堂,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分别就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发表见解。今日举行的讲座为科学态度大师讲堂的第二场,此前已经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发表过演讲,11月1日还有一场演讲,演讲者分别为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其中迈克尔·莱维特将发表评估全球疫情趋势的演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