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骨朵网络影视 无花果
在四大导演+一位演员导师夺去了《演员请就位2》一大半聚光灯,出其不意的点评和彼此之间的暗流涌动让每一期节目都具有热搜体质时,演员们在规定内的表演和小部分舞台表现一定程度被稀释,但仍然有一些可以咂摸的空间。会不会挑选角色,能不能把自己的魅力值发挥到最大,是节目的一大看点。
这其中,有人靠潜力出圈,有人靠鬼畜出圈。
乍看之下,当一切规则被重洗,S级、A级、B级演员被放在同一舞台上竞技,节目的综艺效果和比赛性质就并驾齐驱,观众和演员们都很清楚,这是一场表演赛。也正因如此,能留下足够痕迹、演出足够分量的角色,在一些演员眼中成了更为重要的事。但从结果导向来看,事实还不仅是表面这么简单。
说了是“演员请就位”,就有那么一点需要演员按部就班、摆正自己位置的意味在。四期节目下来,我们已经很明显的能感受到,演员与角色的匹配度和呈现度,既决定了观众观看节目的舒适程度,也直接导致了壁垒分明的演员层次。
会选角色,与不会选角色,能够完成自己分内之事,跟非要去挑战不可能,两种不同的演员,可能就意味着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等级划分,甚至演员生涯的走向。
01、选角要慎重,一不小心将沦为“玩票”
在最近一期节目里,要数孙千、陈宥维、刘芮麟表演的《甄嬛传》片段引发的讨论热度最大,这个表演片段选择了《甄嬛传》中的一场重场戏——果郡王之死。这场极尽悲情、深情与绝情的情感对撞,直接导致了剧中三个人物的最终结局,是原剧中重要的节点,戏剧张力十足。但在《演员请就位2》中,陈宥维饰演的果郡王在与孙千饰演的甄嬛的几次对话,甚至濒死时,都引发了观众和导师郭敬明的阵阵笑声。
赵薇对于这段表演的评价不算留情面,她直接指出这段戏从头到尾就三个字,不相信。一方面是角色本身不适合,另一方面是演员们不具备这个实力和基本功来演这么复杂的角色和人物。尔冬升则对陈宥维建议“选角要小心”,并称现实中如果是自己来导这样的戏,是不会选择他们的。
实际上,刘芮麟和孙千在节目上的初次表演都是受到褒奖的。刘芮麟上一场出演的《被偷走的那五年》片段中一场哭戏给人印象深刻,孙千上一场的《我是路人甲》片段直接把她从B级拽到了A级。两者都是现代戏,其中也含有悲喜交加的激烈情绪表达,演起来并不是十分轻松。
但区别是,无论是《被偷走的那五年》还是《我是路人甲》,都集中在平民阶层的男女情感和个人挣扎上,比较容易让演员代入自我。而《甄嬛传》后期的帝后对决暗藏雷霆万钧的锋芒,已经给大部分演员设置了障碍,深厚的功底、出色的感受力和足够的气场,缺一点便无法驾驭。
演惯了现代剧的孙俪,在当年接下《甄嬛传》时也是备受舆论压力,最终她的刻苦让其收获了掌声。但打破舒适圈的说法,听起来够爽,却绝对不是能在一两天内完成的。年轻演员如孙千,过足了戏瘾的同时也走入碰壁的死胡同。职业和游戏的区分也正是在此,选对了戏路,就是专业,选不对,就会一不小心让这场比赛成了“一日游”的游戏。
另一方面,经典的戏不容易诠释。对于一个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角色,是重复观众心中的既定形象?还是独创属于自己的风格?观众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两条路显然都不好走。经典角色与经典片段,充其量只能选其一,比如在《演员的诞生》中,凌潇肃和蓝盈莹中一段《最爱》的表演,周一围在《刀锋1937》中的一段表演,都不是广为熟知的片段,这对于演员的二度创作来说也较为有利。
在《演员请就位2》中,也有直接选择与自己形象与性格贴近的模仿式表演收获好效果的,比如长相与白百合相似的张月,就在初演环节首选了白百合的一部并不算特别有名的作品《被偷走的那五年》,最终完成度较高。对于刚凭借爆剧《三十而已》中人人喊打的“小三”林有有一角的出圈的张月来说,既保持了热度,又赢得了口碑,也不失为是一种聪明的捷径。
和孙千一样,小彩旗也一脚踏进“挑战者”误区。演惯了简单偶像剧情节的小彩旗,从第一场《恶作剧之吻》的野蛮女友形象,一下子过度到第二场《无极》中的绝世美人倾城,开始探讨形而上的生存与爱情的挣扎悖论。虽然能感受到她已经卯足了劲在演,在无奈离角色形象相差甚远,还是无法让观众进入状态。同场演出的晏紫东因为古装公子扮相合格,与北公爵无欢在形象上有几分贴合,稍微弥补了演技上的生涩。
02、演员需要给角色归类,给自己归类
选戏眼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明显的体现在任敏和丁程鑫两个从《演员请就位2》中脱颖而出的年轻演员身上。
本场两人合作的《天才枪手》角色契合度很高,加入了现场换装的穿插剪辑和现场调度后,更给此片段加分。两人所选戏路都是有迹可循的,机敏、弱小但不肯完全服从命运,这样的小人物形象很具有典型性,也足够给予他们发挥空间。任敏上一场的《少年的你》和丁程鑫的《以家人之名》,无论是角色年龄、戏剧类型还是性格贴合度都恰如其分,没有为了挑战不可能而陷入尬演误区。
1999年出生的任敏目前的代表角色有两个,一个是《悲伤逆流成河》中的易遥,一个是《清平乐》中的赵徽柔,再加上《少年的你》和《天才抢手》的两段表演,“被欺负的女孩”形象深入人心。但任何演员都不是万能的,尤其对于年轻演员来说,找对自己的戏路实属不易,在市场能占领一、两种角色的位置原本就是演员的立身之本。
近年来会选戏的年轻演员中,比较典型的还有彭昱畅,从《太子妃升职记》中不知名的小配角开始,不是帅哥,也从未要去“跨行竞争”,从《闪光少女》《快把我哥带走》到《风犬少年的天空》《夺冠》《一点就到家》,只要一想到这种角色类型,你就会想到彭昱畅的脸。做不可替代的,远比要四处开花要牢固。这也回答了孙千,为什么演了好几个偶像剧了,依然是“小透明”。
正如赵薇在节目上所说的,“不出错比出彩更重要”。
B升A的演员中,孟子义的选角也相对成功,《小时代》的林萧和《天才抢手》中的学渣富二代都在她的诠释范围内,表演起来游刃有余。同样也可证明,选择了对的角色,即便是有高手同台,也不会太落于下风。
在国外获奖无数的文艺片女王黄璐,就是一直挑战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反面案例,无论是《82年生的金智英》《寄生虫》还是她自己想选的《回家的诱惑》,都距离她的形象和定位相去甚远。这也导致黄璐最终还未能展现长处,就与舞台无缘了。而在国内电视剧市场摸爬滚打数年的温峥嵘,对于现实题材的把握十分精准,技术的过硬令她诠释《梅兰芳》和《寄生虫》两种类型角色都不在话下。
同样的角色类型,也有很多细分。普通人物与边缘类人物的区别是,一种拥有正常的行为逻辑,另一种则常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做出脱轨之事。例如倪虹洁在《演员请就位2》两次出演母亲形象,都被评价为用力过猛,无法作出收放自如的反应。而近年来,倪虹洁较为成功的角色是选角公司为其推荐的《摩天大楼》中的母亲形象,这个行为脱轨、非比寻常的母亲本身的失控感足够,倪虹洁在演出时就顺理成章许多。
同理还有上一期因为“我好想哭,但我哭不出来”的失控表演,惹来现场对他表演的激烈探讨的贺开朗。在本期的《昨天》片段中,贺开朗完成了一段介于诗人和精神病之间的表演,他不用过多修饰,就把原片中沉迷摇滚,性格沉郁、苦闷的边缘人形象呈现在观众眼前。这源于贺开朗的形象与他饰演的贾义十分贴近,相较于上一场《82年生的金智英》中的丈夫,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贾义显然与贺开朗的契合度更强,也因此扭转了导演与观众对他的印象,被陈凯歌评价为“焕然一新”、“有潜力成为一名好演员”。
总结一下就是,当演员的某一部分真实性格被放大,仍然不让观众感到违和时,那就说明是选对了角色。演员自己则要具备这种对于不同角色的敏感度,才能将自己正确归类。
由于加入了导演指导的环节,近两期的《演员请就位2》对于表演的探讨更多也更深刻了,什么是自然的表演,什么又是好的审美,在这个舞台上正在渐渐明晰起来。
目前看来,节目所选的戏剧片段的呈现状态略有区别。与时代审美已有隔膜的题材并不容易讨巧,例如《风月》《门徒》《回家的诱惑》,角色的三观和行为方式都与现在差异太大,难与演员或观众共鸣;贴近现实议题的如《寄生虫》《我是路人甲》则会产生比较不错的反响。古装题材在舞台上极难处理,大多令观众无法入戏,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陈情令》《甄嬛传》的演出效果都不甚理想。而对于作品题材的选择与规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演员的发挥。
演员需要神秘感,这份神秘感在于不随意消耗自己的能量,不用非专业的一面去面对观众。相对的,就需要演员抓稳某一类自己领域的角色,才能逐步把属于自己的机会,牢牢绑定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