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和珅没被凌迟处死,全靠这个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和珅没被凌迟处死,全靠这个人

罗锅就是指驼背,算是有着明显的生理缺陷,那么,清朝时期,真的这么重视人才,以至于完全忽略官员的外形吗?

天地之间有杆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

秤秆子挑江山

你就是定盘的星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片头曲

将近20年前,有这样一部电视剧,主人公是一个罗锅,不仅成功进入官场,还得到了皇上的重用。但用现今的审美标准来看,他既不是历经世事的美颜大叔,更不是青春活力的小鲜肉,但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甚至有点外形缺陷的罗锅,成为了当时百姓心中的定盘之星。

这部电视剧的历史原型就是乾隆时期的宰相刘墉,这位外号刘罗锅的宰相,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辅佐得了皇上,还是一名神探,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他如何成为秤杆上定盘星的故事。

其实刘墉真不是罗锅

罗锅就是指驼背,算是有着明显的生理缺陷,那么,清朝时期,真的这么重视人才,以至于完全忽略官员的外形吗?

刘墉画像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刘墉怎么说也是出身名门,不生得相貌堂堂,玉树临风,但也不至于驼背到以罗锅为名的地步。况且清朝选拔官员,还是很重视仪表的,向来以“身、言、书、判”为标准。听着是不是有点像表演系招生时所考核的“声、台、形、表”,其实,还真有点这么个意思。

刘墉画像

所谓“身”,就是指体型及容貌。接下来的“言、书、判”分别指的是:口头表达能力、书法水平、判案能力。从这些标准的排序可以看出,体型容貌是排在首位的,也就是说,一个罗锅是无论如何不能当官的。

由此反推,刘墉初入官场应该不是个罗锅,但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官场太辛苦,给累成了罗锅呢?

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弓身读书写字,看上去背有点驼,因此才有了刘罗锅这个叫法。而官场上的辛苦,岂能止于肉身,最主要还是心累,而这还要从他与和珅的关系说起。

你造吗?刘墉比和珅大31

刘墉实际上比和珅大31岁,刘墉进官场的时候,和珅还不知道在哪擤鼻涕呢,所以电视剧里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更何况,刘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地方做官,不在北京,两个人没什么交集。但就在刘墉进京之后,两个人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电视剧里的演绎也大多从这里开始。

这些文艺作品中,刘墉和和珅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大多是一忠一奸,一个清廉奉公,一个贪婪成性。事实上,刘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清廉,他也做过许多圆滑的事情,但也还算正直。

刘墉并不与和珅针锋相对,但却总以自己的方式,让和珅难堪。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刘墉始终坚持站在正义的一边。而刘墉与和珅的第一次重要交手,就是轰动一时的国泰案。

大破皇妃伯父贪污奇案

刘墉在江宁、陕西等地做官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百姓的爱戴,被称为在世包青天。到了北京之后,做了南书房行走,主要涉及朝政,不涉及具体民事刑事案件,但作为国泰案的调查人,他漂亮的给了和珅一闷棍。

国泰,是当时皇妃的伯父,任山东巡抚。在任期间,贪赃枉法,挪用库银,造成山东下属各府衙门的国库亏空。不仅如此,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竟然邀功请赏,以荒报丰,继续开征收税。凡是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一律查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共九名。

国泰这么嚣张跋扈,肯定有人想将他绳之以法。于是,接连遭到官员的弹劾,乾隆皇帝看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就派和珅、刘墉前往山东查案。

和珅与国泰关系甚密,自然站在国泰一边,并早已给国泰通风报信,去山东查案只是走个形式。

和珅、刘墉到达山东后,盘查仓库,抽检了几十封银,数量和册籍所载相符,和珅就此想结束此案,还国泰清白,但是刘墉坚持要将国泰贪污案一查到底,并命人将库银封存。

因为刘墉发现所验银子的质量、成色不太对劲,国家仓库存放的银两,一律是五十两为一锭,银的质量很好,银色正常,但是他们所验的银子一锭的重量有多有少,银色也不正常。

于是刘墉派人侦查,了解到是国泰强行借用商人银子,冒充官银,放入库中。刘墉便派人四处宣告,如果被借银两存入库中的商人,不将银数呈告官府,并领还所借银两,便将其借出银两没收。

第二天,商人纷纷呈禀银子被借的缘故和数量,将银子领还,国库一下子就变得空荡荡的,山东巡抚国泰亏空四万两国库银子的真相即刻昭告天下。

国泰贪污一案水落石出,如此贪污腐败,皇上也无法保全。乾隆下令国泰被处死。但使国泰落马的刘墉却并没有得到乾隆的赞赏,相反,此后刘墉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泰案过后,刘墉的仕途十分不顺利,接连因为一些琐事遭到弹劾,而刘墉与和珅的斗智斗勇却一直持续到嘉庆皇帝继位。

嘉庆继位后,刘墉逐渐赢得嘉庆的信任,并积极参与到对和珅贪腐的调查当中。乾隆驾崩的第二天,嘉庆即夺去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随后,各省官员纷纷上奏弹劾和珅,要求将和珅处以凌迟。但在刘墉的建议下,嘉庆令其自尽,保其全尸。至此,刘墉与和珅的交手便画上了句号。

就在和珅被赐死的六年后,刘墉在北京驴士胡同(今叫“礼士胡同”)的家中去世,享年85岁。史料记载,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语中善于解脱之意,一代清官,可说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和珅没被凌迟处死,全靠这个人

罗锅就是指驼背,算是有着明显的生理缺陷,那么,清朝时期,真的这么重视人才,以至于完全忽略官员的外形吗?

天地之间有杆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

秤秆子挑江山

你就是定盘的星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片头曲

将近20年前,有这样一部电视剧,主人公是一个罗锅,不仅成功进入官场,还得到了皇上的重用。但用现今的审美标准来看,他既不是历经世事的美颜大叔,更不是青春活力的小鲜肉,但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甚至有点外形缺陷的罗锅,成为了当时百姓心中的定盘之星。

这部电视剧的历史原型就是乾隆时期的宰相刘墉,这位外号刘罗锅的宰相,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辅佐得了皇上,还是一名神探,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他如何成为秤杆上定盘星的故事。

其实刘墉真不是罗锅

罗锅就是指驼背,算是有着明显的生理缺陷,那么,清朝时期,真的这么重视人才,以至于完全忽略官员的外形吗?

刘墉画像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刘墉怎么说也是出身名门,不生得相貌堂堂,玉树临风,但也不至于驼背到以罗锅为名的地步。况且清朝选拔官员,还是很重视仪表的,向来以“身、言、书、判”为标准。听着是不是有点像表演系招生时所考核的“声、台、形、表”,其实,还真有点这么个意思。

刘墉画像

所谓“身”,就是指体型及容貌。接下来的“言、书、判”分别指的是:口头表达能力、书法水平、判案能力。从这些标准的排序可以看出,体型容貌是排在首位的,也就是说,一个罗锅是无论如何不能当官的。

由此反推,刘墉初入官场应该不是个罗锅,但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官场太辛苦,给累成了罗锅呢?

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弓身读书写字,看上去背有点驼,因此才有了刘罗锅这个叫法。而官场上的辛苦,岂能止于肉身,最主要还是心累,而这还要从他与和珅的关系说起。

你造吗?刘墉比和珅大31

刘墉实际上比和珅大31岁,刘墉进官场的时候,和珅还不知道在哪擤鼻涕呢,所以电视剧里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更何况,刘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地方做官,不在北京,两个人没什么交集。但就在刘墉进京之后,两个人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电视剧里的演绎也大多从这里开始。

这些文艺作品中,刘墉和和珅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大多是一忠一奸,一个清廉奉公,一个贪婪成性。事实上,刘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清廉,他也做过许多圆滑的事情,但也还算正直。

刘墉并不与和珅针锋相对,但却总以自己的方式,让和珅难堪。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刘墉始终坚持站在正义的一边。而刘墉与和珅的第一次重要交手,就是轰动一时的国泰案。

大破皇妃伯父贪污奇案

刘墉在江宁、陕西等地做官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百姓的爱戴,被称为在世包青天。到了北京之后,做了南书房行走,主要涉及朝政,不涉及具体民事刑事案件,但作为国泰案的调查人,他漂亮的给了和珅一闷棍。

国泰,是当时皇妃的伯父,任山东巡抚。在任期间,贪赃枉法,挪用库银,造成山东下属各府衙门的国库亏空。不仅如此,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竟然邀功请赏,以荒报丰,继续开征收税。凡是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一律查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共九名。

国泰这么嚣张跋扈,肯定有人想将他绳之以法。于是,接连遭到官员的弹劾,乾隆皇帝看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就派和珅、刘墉前往山东查案。

和珅与国泰关系甚密,自然站在国泰一边,并早已给国泰通风报信,去山东查案只是走个形式。

和珅、刘墉到达山东后,盘查仓库,抽检了几十封银,数量和册籍所载相符,和珅就此想结束此案,还国泰清白,但是刘墉坚持要将国泰贪污案一查到底,并命人将库银封存。

因为刘墉发现所验银子的质量、成色不太对劲,国家仓库存放的银两,一律是五十两为一锭,银的质量很好,银色正常,但是他们所验的银子一锭的重量有多有少,银色也不正常。

于是刘墉派人侦查,了解到是国泰强行借用商人银子,冒充官银,放入库中。刘墉便派人四处宣告,如果被借银两存入库中的商人,不将银数呈告官府,并领还所借银两,便将其借出银两没收。

第二天,商人纷纷呈禀银子被借的缘故和数量,将银子领还,国库一下子就变得空荡荡的,山东巡抚国泰亏空四万两国库银子的真相即刻昭告天下。

国泰贪污一案水落石出,如此贪污腐败,皇上也无法保全。乾隆下令国泰被处死。但使国泰落马的刘墉却并没有得到乾隆的赞赏,相反,此后刘墉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泰案过后,刘墉的仕途十分不顺利,接连因为一些琐事遭到弹劾,而刘墉与和珅的斗智斗勇却一直持续到嘉庆皇帝继位。

嘉庆继位后,刘墉逐渐赢得嘉庆的信任,并积极参与到对和珅贪腐的调查当中。乾隆驾崩的第二天,嘉庆即夺去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随后,各省官员纷纷上奏弹劾和珅,要求将和珅处以凌迟。但在刘墉的建议下,嘉庆令其自尽,保其全尸。至此,刘墉与和珅的交手便画上了句号。

就在和珅被赐死的六年后,刘墉在北京驴士胡同(今叫“礼士胡同”)的家中去世,享年85岁。史料记载,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语中善于解脱之意,一代清官,可说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