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英国变性作家简·莫里斯逝世:他报道过珠峰登顶,她留下了游记佳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英国变性作家简·莫里斯逝世:他报道过珠峰登顶,她留下了游记佳作

莫里斯认为,跨性别问题不是科学或者社会习俗问题,而是事关精神。

简·莫里斯

记者 | 赵蕴娴

编辑 | 黄月

军人、记者、游记作家、小说家、历史学家、跨性别者……不论是作为詹姆斯·莫里斯,还是简·莫里斯,莫里斯的一生可谓璀璨斑斓:早年,他经历了二战,游历世界,见证了许多历史性的时刻;46岁时,他选择从异性恋典范的婚姻中走出,成为一名跨性别者;她后半生依旧笔耕不辍,写下三十余部著作,有游记、回忆录,也有历史书、小说,同时还整理出版了维吉尼亚·伍尔夫的旅行随笔;晚年,她与自己作为詹姆斯时的妻子伊丽莎白·图科尼斯重新登记为民事伴侣关系,过着隐士般的生活,阿茲海默症是影响她们关系的唯一恶魔。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她们的儿子Twm宣布,94岁的莫里斯永远地离开了伊丽莎白——她的毕生所爱,独自“开始了另一段伟大的旅程”。

詹姆斯·莫里斯、简·莫里斯

1926年,简·莫里斯出生于一个威尔士家庭,据她回忆,自己的童年沐浴于慈爱之中,家人从不强求顺从的品性,他们不要求莫里斯表现得和别的孩子一样。不过在童年时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莫里斯都是一个“标准的男孩”,男孩的身体、男孩的样貌、男孩的服装,只有一些热情的客人对着他的鬈发赞叹,为什么他没生成女儿。他们没有察觉的是,小莫里斯心里清楚,他“长错了身子,真该是个女孩”。早在三四岁的时候,他坐在母亲的钢琴旁,听着西贝柳斯的音乐兜头罩下,这个念头幽然而生,此后便再未动摇。

1943年,莫里斯入伍,在巴勒斯坦成为一名情报官员。二战结束后,他回到牛津大学学习英文专业,而后成为一名记者,在《卫报》《泰晤士报》等多家知名媒体任职。期间他做过不少重要的报道:1953年,由莫里斯主笔的珠峰登顶新闻于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当天见报;1960年,莫里斯在联合国大会上亲眼目睹赫鲁晓夫脱下鞋子拍打桌板,这自然被写进了报道;1961年,对纳粹分子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他也未曾缺席。

莫里斯报道过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图中)登顶珠峰

60年代起,莫里斯的一系列游记开始走红。1960年出版的《威尼斯》获得了英国海涅曼文学奖,被意大利作家卡洛·贝夫赞为“近年来关于‘潟湖之城’最令人满意、最令人愉快的作品之一”。在众人眼中,莫里斯是一名杰出的记者、成功的作家,与自己的妻子、四个孩子过着幸福的家庭生活。但1972年,莫里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选择听从深种在内心的声音——成为一个女人。当时,为了合法转换性别,莫里斯不得不与自己的妻子伊丽莎白离婚,前往卡萨布兰卡进行手术。两年后,她将自己的跨性别经历写作成书并出版,昭示自己从“他”到“她”的转变。这本书于1988年首次译介到中国,以《变性人自述》为题问世,译者是郁达夫长子郁飞,2016年该书更名为《她他》,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再版。

《她他》
[英]简·莫里斯 著 郁飞 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年

其后莫里斯的创作力似乎更为蓬勃。她的游记在全球畅销,中国也有不少她的书迷,目前,《的里雅斯特》《世界》《悉尼》《西班牙》《威尼斯》《接触》等作品均已在中国出版。她的游记不是现代旅行者的自我沉醉,也不是学究式的“掉书袋”,而是将历史与当下、古人与今人、自我与他者的际遇编织起来。《泰晤士报》曾评论说,莫里斯在她的游记中展示了体验文化更为丰广的方式。

 “不论多么特殊、困惑或者不知归属,我们所有的人都拥有按照各自意愿生活的自由,能够爱其所爱、能够了解自己,正如上帝和天使所期望的那样。”2001年,莫里斯在修订《她他》时如是说道。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爱其所爱、了解自己,是对莫里斯94年人生实践的最好概括。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洞察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在社会严格的性别区分氛围中,她能勇敢、诚实地做出选择,放弃顺性别规范带来的体面、安逸。更难得的是,无论作为哪种性别存在,莫里斯都一如既往地以乐观的态度在生活中追寻爱与志趣,她与伊丽莎白的晚年生活映照出社会性别观念进步,也在这个缺乏爱意的时代提醒、慰藉着生者,人与人之间单纯、洁净的感情真实存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英国变性作家简·莫里斯逝世:他报道过珠峰登顶,她留下了游记佳作

莫里斯认为,跨性别问题不是科学或者社会习俗问题,而是事关精神。

简·莫里斯

记者 | 赵蕴娴

编辑 | 黄月

军人、记者、游记作家、小说家、历史学家、跨性别者……不论是作为詹姆斯·莫里斯,还是简·莫里斯,莫里斯的一生可谓璀璨斑斓:早年,他经历了二战,游历世界,见证了许多历史性的时刻;46岁时,他选择从异性恋典范的婚姻中走出,成为一名跨性别者;她后半生依旧笔耕不辍,写下三十余部著作,有游记、回忆录,也有历史书、小说,同时还整理出版了维吉尼亚·伍尔夫的旅行随笔;晚年,她与自己作为詹姆斯时的妻子伊丽莎白·图科尼斯重新登记为民事伴侣关系,过着隐士般的生活,阿茲海默症是影响她们关系的唯一恶魔。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她们的儿子Twm宣布,94岁的莫里斯永远地离开了伊丽莎白——她的毕生所爱,独自“开始了另一段伟大的旅程”。

詹姆斯·莫里斯、简·莫里斯

1926年,简·莫里斯出生于一个威尔士家庭,据她回忆,自己的童年沐浴于慈爱之中,家人从不强求顺从的品性,他们不要求莫里斯表现得和别的孩子一样。不过在童年时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莫里斯都是一个“标准的男孩”,男孩的身体、男孩的样貌、男孩的服装,只有一些热情的客人对着他的鬈发赞叹,为什么他没生成女儿。他们没有察觉的是,小莫里斯心里清楚,他“长错了身子,真该是个女孩”。早在三四岁的时候,他坐在母亲的钢琴旁,听着西贝柳斯的音乐兜头罩下,这个念头幽然而生,此后便再未动摇。

1943年,莫里斯入伍,在巴勒斯坦成为一名情报官员。二战结束后,他回到牛津大学学习英文专业,而后成为一名记者,在《卫报》《泰晤士报》等多家知名媒体任职。期间他做过不少重要的报道:1953年,由莫里斯主笔的珠峰登顶新闻于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当天见报;1960年,莫里斯在联合国大会上亲眼目睹赫鲁晓夫脱下鞋子拍打桌板,这自然被写进了报道;1961年,对纳粹分子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他也未曾缺席。

莫里斯报道过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图中)登顶珠峰

60年代起,莫里斯的一系列游记开始走红。1960年出版的《威尼斯》获得了英国海涅曼文学奖,被意大利作家卡洛·贝夫赞为“近年来关于‘潟湖之城’最令人满意、最令人愉快的作品之一”。在众人眼中,莫里斯是一名杰出的记者、成功的作家,与自己的妻子、四个孩子过着幸福的家庭生活。但1972年,莫里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选择听从深种在内心的声音——成为一个女人。当时,为了合法转换性别,莫里斯不得不与自己的妻子伊丽莎白离婚,前往卡萨布兰卡进行手术。两年后,她将自己的跨性别经历写作成书并出版,昭示自己从“他”到“她”的转变。这本书于1988年首次译介到中国,以《变性人自述》为题问世,译者是郁达夫长子郁飞,2016年该书更名为《她他》,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再版。

《她他》
[英]简·莫里斯 著 郁飞 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年

其后莫里斯的创作力似乎更为蓬勃。她的游记在全球畅销,中国也有不少她的书迷,目前,《的里雅斯特》《世界》《悉尼》《西班牙》《威尼斯》《接触》等作品均已在中国出版。她的游记不是现代旅行者的自我沉醉,也不是学究式的“掉书袋”,而是将历史与当下、古人与今人、自我与他者的际遇编织起来。《泰晤士报》曾评论说,莫里斯在她的游记中展示了体验文化更为丰广的方式。

 “不论多么特殊、困惑或者不知归属,我们所有的人都拥有按照各自意愿生活的自由,能够爱其所爱、能够了解自己,正如上帝和天使所期望的那样。”2001年,莫里斯在修订《她他》时如是说道。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爱其所爱、了解自己,是对莫里斯94年人生实践的最好概括。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洞察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在社会严格的性别区分氛围中,她能勇敢、诚实地做出选择,放弃顺性别规范带来的体面、安逸。更难得的是,无论作为哪种性别存在,莫里斯都一如既往地以乐观的态度在生活中追寻爱与志趣,她与伊丽莎白的晚年生活映照出社会性别观念进步,也在这个缺乏爱意的时代提醒、慰藉着生者,人与人之间单纯、洁净的感情真实存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