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思想界 | 饭圈入侵豆瓣读书:一场流量粉丝、豆瓣用户与平台的博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思想界 | 饭圈入侵豆瓣读书:一场流量粉丝、豆瓣用户与平台的博弈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饭圈在豆瓣养号引起的风波和近日逝世的球王马拉多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思想界』,我们关注饭圈在豆瓣养号引起的风波以及近日逝世的球王马拉多纳。

养号刷分,评论注水:饭圈逻辑为何在豆瓣行不通?

前不久,一篇题为《来自一个编辑的心声:王一博的粉圈,请你们离我的书远点!!!》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引起了图书行业对饭圈“养号”行为的广泛关注。在这篇文章中,一位图书编辑控诉有明星粉丝在豆瓣养号,导致其编辑的新书《记忆记忆》刚上架就爆出上百条注水评论。经调查统计,这些账号基本都来自王一博的粉丝群体,由于王一博在2020年末和2021年有三部电影将上映,其粉丝开始提前入驻豆瓣,通过每日在豆瓣活动,给各种电影书籍打分等,把号先“养起来”,之后好为明星的电影刷分。

鉴于此,不少新上榜的书目和长居榜首的经典名著都受到了饭圈的入侵。许多图书编辑陆续表示,养号现象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这些账号大量复制粘贴高赞短评,毫无根据地打分,不仅影响了读者对图书的判断,也是对作品本身的不尊重。11月24日,接到投诉的“豆瓣读书”做出回应,表示将对异常用户进行处理,并将进一步推进豆瓣反水军机制。随后,王一博官方宣传账号也发布微博称“强烈反对‘养号刷分’、‘评论注水’等扰乱平台社区生态和秩序的行为。”

王一博官方宣传账号的回应

原本,微博才是饭圈养号的重灾区,粉丝的各种控评和打榜现象十分普遍,但随着豆瓣评分越来越受到粉丝的重视,养号行为便开始向豆瓣扩散。公众号“明星资本论”在一篇文章中阐述了豆瓣的评分机制,以及近年来养号现象激增引起的评分变化。作者指出,豆瓣的评分机制中,账号权重会影响其打分所占比重,而不够活跃的账号打分则会被判定为无效。因此,在自己偶像的影视作品播出前“养”出一个活跃的账号以备播出后能打五星,就成为了粉丝们表达支持的方式。据作者观察,2018年被普遍视为饭圈入侵豆瓣的一个分水岭,所谓的“豆瓣养号指南”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此前,有大流量参演的剧集若是质量不过硬,反而可能招致大量普通观众的差评,但随着粉丝纷纷养好了豆瓣号,控分、控评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国产剧集的豆瓣评分近年来普遍有所提高。上文作者援引云合的数据指出,2019年国产剧的整体豆瓣平均分为6.1,比2018年的5.8分提高了0.3分。而在2019年豆瓣8分以上的国产剧不过9部,今年截止第三季度时就已经超过了10部。一些国产剧的评分显然与正常的分数排布不符,更高的五星比往往就是粉丝控分的证明。豆瓣工作人员也表示,今年饭圈的入侵组织感更强,而以前的粉丝是分散的、不成规模的。

此次事件中网传的“豆瓣养号指南”

此次某些图书的豆瓣评分被饭圈刷屏,也是曾经较为低端的水军账号在养号失败后采取的新策略。在网传的“豆瓣养号指南”中,许多指导都是针对豆瓣的反水军机制设计的,比如要多关注用户,积极互动;加入多个豆瓣小组,定期在组内发言;每天完成5个作品的评分,并写20字的短评等,这些都能为新注册的豆瓣号积累权重。

从饭圈的角度来看,这些为偶像增加流量、提高美誉度的手段并无不妥,且在微博等其他平台早已运作自如,却不料在豆瓣屡屡碰壁。《新京报书评周刊》认为,出现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豆瓣原生用户和流量粉丝之间的认同逻辑出现了分歧,导致双方对评价体系采取了不同的理解和行动。相比海外的IMDb、Rotten Tomatoes、Goodreads等评分网站,国内少有可信度能与豆瓣匹敌的平台。但豆瓣的作用远不止是评分,而是提供文艺爱好者一个基于兴趣的网络社区,用户可以在这里各抒己见,获得集体认同感。因此,在“豆瓣读书”,基于对某一本书内容、观点的探讨形成的社群,不可避免地与粉丝养号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形成了对立。为养号而评价的模式消弭了原本可以形成对话的文化社群。即便粉丝给书目打了高分,依然冲淡了编辑和其他读者找到真正有价值的评论和志同道合好友的可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接受“每日人物”采访的一位混迹饭圈多年的资深人士小橙验证了这一观点。小橙认为,粉丝为了获取和维护饭圈身份,必须做一些大家都会做的事情,养号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追星体验的一大部分正是来自于这些“流程”。然而,粉丝试图在每一个平台抢夺话语权的行为却不为豆瓣所容纳。“豆瓣的算法维持着生态的运行,不欢迎粉丝的存在……但正是这种客观性,违背了粉丝们的感情。”小橙说。

作家韩浩月则在《饭圈入侵,考验豆瓣的时刻到了》一文中表示,这次饭圈入侵考验的不是流量明星,也不是饭圈,而是平台方豆瓣。在豆瓣发表声明后,韩浩月观察到,许多被饭圈“污染”过的图书评论区里,有不少用户的名字变成了“已注销”,说明豆瓣已经加大了整治的力度,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在商业和资本面前,豆瓣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能否守住底线,保持格调,需要依靠平台的专业人员和先进技术,更需要掌握修改和完善规则的权力和决心。

球王马拉多纳逝世:他是拉美人民的精神图腾

当地时间11月25日,足坛传奇人物迭戈·马拉多纳在家中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0岁。一时间,全世界的球迷为之震动。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之一,马拉多纳不仅标志着足球界的辉煌时代,也被其祖国阿根廷视为民族英雄,甚至是整个拉美世界的文化象征。

迭戈·马拉多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在《再见球王,永恒的迭戈·马拉多纳》一文中全面梳理了马拉多纳传奇的一生。1960年,马拉多纳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的一个贫民窟菲奥里托。他虽然身材矮小,却生有一双极其适合踢球的大脚。在青少年时期,马拉多纳已经是阿根廷国内大小赛事中的佼佼者,80年代,他更是走在了足球变革潮流的前面。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上,马拉多纳达到了球员生涯的顶点。1/4决赛上,他凭借被称作“上帝之手”的争议性手球和连过五人的“世纪进球”帮助阿根廷战胜英格兰,之后又率队战胜比利时和德国,捧得世界杯冠军。

阿根廷对战英格兰的这场比赛几乎成为了马拉多纳一生的浓缩,此后便有人以“天使与魔鬼”来形容马拉多纳在赛场上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这一说法也隐喻了马拉多纳矛盾的人生体系。在杰出的技术背后,是他放荡不羁的品行和堕落的生活。事实上,在马拉多纳的职业生涯中,他从未远离过药物和毒品,退役后,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混乱的私生活也渐渐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下。

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1986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Vs英格兰。马拉多纳上演著名的“上帝之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方人物周刊》在纪念马拉多纳的文章中指出,马拉多纳之所以值得怀念,一方面是因为他是足球技艺、身体素质和超强意志完美结合的球王。他的传射脚法、脚下技术和过人频率都不输其他球星,而且拥有更出色的体能、速度、对抗和处理球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相比如今商业化的足球,80年代的足球更具侵略性,充满了背后铲球、侧踹、剪刀脚……马拉多纳能够在身体极度扭曲的状态下护球控球或将球摘出去,一路拼杀并最终称王,是足球场上当仁不让的领袖人物。

另一方面,在球场外,他也堪称阿根廷甚至拉美人民的精神图腾。在1986年世界杯前,阿根廷刚刚输掉了马岛战争,国内经济一片萧条。英阿两国也因此结成了世仇,阿根廷国内急需一针强心剂。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拉多纳以“上帝之手”和“世纪进球”这样惊世骇俗的方式为国“复仇”,使他直接成为了阿根廷人民心中的英雄。其身上两处最著名的文身——右手手臂上的切·格瓦拉和左腿小腿上的卡斯特罗——鲜明地显示出他反帝国主义、关心底层人士的思想倾向。场外的马拉多纳做风硬派,敢爱敢恨,多次在公开场合炮轰美国在拉美国家的霸权主义,这让他深受第三世界和底层人民的爱戴。许多人都将马拉多纳视为拉美重要的左翼领袖,其影响力显然早已超出足球之外。

2020年11月26日,马拉多纳因病逝世,各国球迷沉痛悼念。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也认为,马拉多纳远不止是一个足球明星,他身上毫无疑问带有更丰富的社会象征。作为一个足球迷,戴锦华一开始也曾为他在球场上的风采着迷,佩服“他这么小的个子制造了这么大的传奇”。但随着她深入学术研究,特别是把“第三世界”作为研究内容时,就意识到马拉多纳的身份、经历和思想,与整个拉丁美洲的土地和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他的底层与草根,我想他身上带有一种强力的情感性的阶级意识。对于社会上的多数人,或者是被剥夺者而言,看到马拉多纳的时候,不会把他简单地看成是明星或成功者,他不是那种闪闪发光的、站在顶层让人仰望的明星。而他的形象本身对拉美底层的民众、对于在绝望中抗争的人来说,就是一个鼓舞、一个感召,而他自己也自觉到这一点。”戴锦华在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时说。

“拉美人只有在脚下有球时,才感觉自己掌控了命运。”这句谚语或许可以解释为何马拉多纳对于拉美国家的民众如此重要。马拉多纳逝世后,阿根廷为其举行国葬,哀悼三日,上百万人来到现场参与他的守灵仪式,更有无数来自全世界的球迷在怀念他,讲述他的人生传奇。澎湃新闻的评论文章认为,马拉多纳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乃至政治层面获得的影响力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权力。这种影响力不仅能感召球迷,也足以让国家总统、世界足联大佬以及其他握有实权的人侧目,他们对马拉多纳的看重,说到底是对其背后民意的无法忽视。但巨大的影响力也可能成为反噬马拉多纳的压力——在事业巅峰之后,他越来越依靠可卡因、酗酒和混乱的男女关系来寻求摆脱和安慰,正说明他终其一生没能处理好这种影响力加在他身上的重负。

参考资料:

来自一个编辑的心声:王一博的粉圈,请你们离我的书远点!!!

https://www.douban.com/note/785200899/

粉圈豆瓣养号背后:饭圈女工与算法、原住民的博弈

https://mp.weixin.qq.com/s/tk_bKYKge8RPpTCHYeuEZw

疯狂“养号”的饭圈,这一次激怒了图书行业

https://mp.weixin.qq.com/s/D8xYo5t8g1oOwYPog7AU8w

饭圈注水,豆瓣崩溃

https://mp.weixin.qq.com/s/36luCRkWabFiuyFdC_MXcQ

饭圈入侵,考验豆瓣的时刻到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152233

再见球王,永恒的迭戈·马拉多纳

https://mp.weixin.qq.com/s/7cjjjszdRp6jeJaSdQNxuw

上帝收回了他的手 | 马拉多纳去世

https://mp.weixin.qq.com/s/FVp7Zu3xV5J3AjeqeVRU-Q

戴锦华:对在绝望中抗争的人来说,马拉多纳是一个鼓舞

https://mp.weixin.qq.com/s/kmEHjYPxpJr3oqJn6nlPWw

马拉多纳的“权力”源自哪里?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152883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豆瓣

4k
  • 《异人之下》豆瓣8.1分收官,优酷押注真人漫改新赛道
  • 布局直播,激活独具“鹃城”特色的品牌传播新动力——鹃城牌郫县豆瓣工厂店抖音开播仪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思想界 | 饭圈入侵豆瓣读书:一场流量粉丝、豆瓣用户与平台的博弈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饭圈在豆瓣养号引起的风波和近日逝世的球王马拉多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思想界』,我们关注饭圈在豆瓣养号引起的风波以及近日逝世的球王马拉多纳。

养号刷分,评论注水:饭圈逻辑为何在豆瓣行不通?

前不久,一篇题为《来自一个编辑的心声:王一博的粉圈,请你们离我的书远点!!!》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引起了图书行业对饭圈“养号”行为的广泛关注。在这篇文章中,一位图书编辑控诉有明星粉丝在豆瓣养号,导致其编辑的新书《记忆记忆》刚上架就爆出上百条注水评论。经调查统计,这些账号基本都来自王一博的粉丝群体,由于王一博在2020年末和2021年有三部电影将上映,其粉丝开始提前入驻豆瓣,通过每日在豆瓣活动,给各种电影书籍打分等,把号先“养起来”,之后好为明星的电影刷分。

鉴于此,不少新上榜的书目和长居榜首的经典名著都受到了饭圈的入侵。许多图书编辑陆续表示,养号现象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这些账号大量复制粘贴高赞短评,毫无根据地打分,不仅影响了读者对图书的判断,也是对作品本身的不尊重。11月24日,接到投诉的“豆瓣读书”做出回应,表示将对异常用户进行处理,并将进一步推进豆瓣反水军机制。随后,王一博官方宣传账号也发布微博称“强烈反对‘养号刷分’、‘评论注水’等扰乱平台社区生态和秩序的行为。”

王一博官方宣传账号的回应

原本,微博才是饭圈养号的重灾区,粉丝的各种控评和打榜现象十分普遍,但随着豆瓣评分越来越受到粉丝的重视,养号行为便开始向豆瓣扩散。公众号“明星资本论”在一篇文章中阐述了豆瓣的评分机制,以及近年来养号现象激增引起的评分变化。作者指出,豆瓣的评分机制中,账号权重会影响其打分所占比重,而不够活跃的账号打分则会被判定为无效。因此,在自己偶像的影视作品播出前“养”出一个活跃的账号以备播出后能打五星,就成为了粉丝们表达支持的方式。据作者观察,2018年被普遍视为饭圈入侵豆瓣的一个分水岭,所谓的“豆瓣养号指南”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此前,有大流量参演的剧集若是质量不过硬,反而可能招致大量普通观众的差评,但随着粉丝纷纷养好了豆瓣号,控分、控评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国产剧集的豆瓣评分近年来普遍有所提高。上文作者援引云合的数据指出,2019年国产剧的整体豆瓣平均分为6.1,比2018年的5.8分提高了0.3分。而在2019年豆瓣8分以上的国产剧不过9部,今年截止第三季度时就已经超过了10部。一些国产剧的评分显然与正常的分数排布不符,更高的五星比往往就是粉丝控分的证明。豆瓣工作人员也表示,今年饭圈的入侵组织感更强,而以前的粉丝是分散的、不成规模的。

此次事件中网传的“豆瓣养号指南”

此次某些图书的豆瓣评分被饭圈刷屏,也是曾经较为低端的水军账号在养号失败后采取的新策略。在网传的“豆瓣养号指南”中,许多指导都是针对豆瓣的反水军机制设计的,比如要多关注用户,积极互动;加入多个豆瓣小组,定期在组内发言;每天完成5个作品的评分,并写20字的短评等,这些都能为新注册的豆瓣号积累权重。

从饭圈的角度来看,这些为偶像增加流量、提高美誉度的手段并无不妥,且在微博等其他平台早已运作自如,却不料在豆瓣屡屡碰壁。《新京报书评周刊》认为,出现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豆瓣原生用户和流量粉丝之间的认同逻辑出现了分歧,导致双方对评价体系采取了不同的理解和行动。相比海外的IMDb、Rotten Tomatoes、Goodreads等评分网站,国内少有可信度能与豆瓣匹敌的平台。但豆瓣的作用远不止是评分,而是提供文艺爱好者一个基于兴趣的网络社区,用户可以在这里各抒己见,获得集体认同感。因此,在“豆瓣读书”,基于对某一本书内容、观点的探讨形成的社群,不可避免地与粉丝养号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形成了对立。为养号而评价的模式消弭了原本可以形成对话的文化社群。即便粉丝给书目打了高分,依然冲淡了编辑和其他读者找到真正有价值的评论和志同道合好友的可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接受“每日人物”采访的一位混迹饭圈多年的资深人士小橙验证了这一观点。小橙认为,粉丝为了获取和维护饭圈身份,必须做一些大家都会做的事情,养号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追星体验的一大部分正是来自于这些“流程”。然而,粉丝试图在每一个平台抢夺话语权的行为却不为豆瓣所容纳。“豆瓣的算法维持着生态的运行,不欢迎粉丝的存在……但正是这种客观性,违背了粉丝们的感情。”小橙说。

作家韩浩月则在《饭圈入侵,考验豆瓣的时刻到了》一文中表示,这次饭圈入侵考验的不是流量明星,也不是饭圈,而是平台方豆瓣。在豆瓣发表声明后,韩浩月观察到,许多被饭圈“污染”过的图书评论区里,有不少用户的名字变成了“已注销”,说明豆瓣已经加大了整治的力度,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在商业和资本面前,豆瓣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能否守住底线,保持格调,需要依靠平台的专业人员和先进技术,更需要掌握修改和完善规则的权力和决心。

球王马拉多纳逝世:他是拉美人民的精神图腾

当地时间11月25日,足坛传奇人物迭戈·马拉多纳在家中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0岁。一时间,全世界的球迷为之震动。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之一,马拉多纳不仅标志着足球界的辉煌时代,也被其祖国阿根廷视为民族英雄,甚至是整个拉美世界的文化象征。

迭戈·马拉多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在《再见球王,永恒的迭戈·马拉多纳》一文中全面梳理了马拉多纳传奇的一生。1960年,马拉多纳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的一个贫民窟菲奥里托。他虽然身材矮小,却生有一双极其适合踢球的大脚。在青少年时期,马拉多纳已经是阿根廷国内大小赛事中的佼佼者,80年代,他更是走在了足球变革潮流的前面。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上,马拉多纳达到了球员生涯的顶点。1/4决赛上,他凭借被称作“上帝之手”的争议性手球和连过五人的“世纪进球”帮助阿根廷战胜英格兰,之后又率队战胜比利时和德国,捧得世界杯冠军。

阿根廷对战英格兰的这场比赛几乎成为了马拉多纳一生的浓缩,此后便有人以“天使与魔鬼”来形容马拉多纳在赛场上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这一说法也隐喻了马拉多纳矛盾的人生体系。在杰出的技术背后,是他放荡不羁的品行和堕落的生活。事实上,在马拉多纳的职业生涯中,他从未远离过药物和毒品,退役后,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混乱的私生活也渐渐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下。

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1986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Vs英格兰。马拉多纳上演著名的“上帝之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方人物周刊》在纪念马拉多纳的文章中指出,马拉多纳之所以值得怀念,一方面是因为他是足球技艺、身体素质和超强意志完美结合的球王。他的传射脚法、脚下技术和过人频率都不输其他球星,而且拥有更出色的体能、速度、对抗和处理球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相比如今商业化的足球,80年代的足球更具侵略性,充满了背后铲球、侧踹、剪刀脚……马拉多纳能够在身体极度扭曲的状态下护球控球或将球摘出去,一路拼杀并最终称王,是足球场上当仁不让的领袖人物。

另一方面,在球场外,他也堪称阿根廷甚至拉美人民的精神图腾。在1986年世界杯前,阿根廷刚刚输掉了马岛战争,国内经济一片萧条。英阿两国也因此结成了世仇,阿根廷国内急需一针强心剂。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拉多纳以“上帝之手”和“世纪进球”这样惊世骇俗的方式为国“复仇”,使他直接成为了阿根廷人民心中的英雄。其身上两处最著名的文身——右手手臂上的切·格瓦拉和左腿小腿上的卡斯特罗——鲜明地显示出他反帝国主义、关心底层人士的思想倾向。场外的马拉多纳做风硬派,敢爱敢恨,多次在公开场合炮轰美国在拉美国家的霸权主义,这让他深受第三世界和底层人民的爱戴。许多人都将马拉多纳视为拉美重要的左翼领袖,其影响力显然早已超出足球之外。

2020年11月26日,马拉多纳因病逝世,各国球迷沉痛悼念。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也认为,马拉多纳远不止是一个足球明星,他身上毫无疑问带有更丰富的社会象征。作为一个足球迷,戴锦华一开始也曾为他在球场上的风采着迷,佩服“他这么小的个子制造了这么大的传奇”。但随着她深入学术研究,特别是把“第三世界”作为研究内容时,就意识到马拉多纳的身份、经历和思想,与整个拉丁美洲的土地和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他的底层与草根,我想他身上带有一种强力的情感性的阶级意识。对于社会上的多数人,或者是被剥夺者而言,看到马拉多纳的时候,不会把他简单地看成是明星或成功者,他不是那种闪闪发光的、站在顶层让人仰望的明星。而他的形象本身对拉美底层的民众、对于在绝望中抗争的人来说,就是一个鼓舞、一个感召,而他自己也自觉到这一点。”戴锦华在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时说。

“拉美人只有在脚下有球时,才感觉自己掌控了命运。”这句谚语或许可以解释为何马拉多纳对于拉美国家的民众如此重要。马拉多纳逝世后,阿根廷为其举行国葬,哀悼三日,上百万人来到现场参与他的守灵仪式,更有无数来自全世界的球迷在怀念他,讲述他的人生传奇。澎湃新闻的评论文章认为,马拉多纳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乃至政治层面获得的影响力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权力。这种影响力不仅能感召球迷,也足以让国家总统、世界足联大佬以及其他握有实权的人侧目,他们对马拉多纳的看重,说到底是对其背后民意的无法忽视。但巨大的影响力也可能成为反噬马拉多纳的压力——在事业巅峰之后,他越来越依靠可卡因、酗酒和混乱的男女关系来寻求摆脱和安慰,正说明他终其一生没能处理好这种影响力加在他身上的重负。

参考资料:

来自一个编辑的心声:王一博的粉圈,请你们离我的书远点!!!

https://www.douban.com/note/785200899/

粉圈豆瓣养号背后:饭圈女工与算法、原住民的博弈

https://mp.weixin.qq.com/s/tk_bKYKge8RPpTCHYeuEZw

疯狂“养号”的饭圈,这一次激怒了图书行业

https://mp.weixin.qq.com/s/D8xYo5t8g1oOwYPog7AU8w

饭圈注水,豆瓣崩溃

https://mp.weixin.qq.com/s/36luCRkWabFiuyFdC_MXcQ

饭圈入侵,考验豆瓣的时刻到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152233

再见球王,永恒的迭戈·马拉多纳

https://mp.weixin.qq.com/s/7cjjjszdRp6jeJaSdQNxuw

上帝收回了他的手 | 马拉多纳去世

https://mp.weixin.qq.com/s/FVp7Zu3xV5J3AjeqeVRU-Q

戴锦华:对在绝望中抗争的人来说,马拉多纳是一个鼓舞

https://mp.weixin.qq.com/s/kmEHjYPxpJr3oqJn6nlPWw

马拉多纳的“权力”源自哪里?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152883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