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辣笔小尖椒 木舒
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0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王宁,在学校旁租格子铺卖小玩具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
10年之后,自己能靠着卖玩具卖到上市,并且第一天市值就飙到了1000亿。
他更没想到的是,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转换的那么快:
早前还是:学历平平,没正经上过班,没感染力,团队也没有精英。
如今不仅母校开始蹭起了他的热度,投资人的评价也变成了:
性格沉稳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拥有创业者的许多优秀品格。
果然,这个世界只要一个人成功了,屎都是香的。
而在这背后,风水轮流转的不只是运气,还有流行趋势。
20年前,为了集齐108张水浒英雄卡,各大中小学生买爆了小当家干脆面。
20年后,为了集齐全套的盲盒娃娃,年轻人疯狂撒钱,成功把泡泡玛特送上了市。
如今看来,王宁可真是个“赌徒”啊。
不仅自己“赌”,还开了一个“赌场”。
对准年轻人的赌徒心理,上瘾从娃娃抓起。
01
都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创业本身,就是需要赌一把的。
王宁赌对了,因为他压中了一个小娃娃Molly。
在遇到Molly之前,王宁就是一个比普通人能折腾的大男孩。
或许是因为出生于商人家庭,他天生就自带商人思维。
大学时就倒腾小生意,还在学校旁开过格子铺。毕业之后他本来去了一家教育机构上班,但还是没能压制自己躁动的心,出来创业了。
其实最初,他创立泡泡玛特的时候,对标的是香港的LOG-ON,就是像一个超市一样,里面啥都卖。
但是,开店哪有那么容易?
商场很难入住,人气也不行,员工还集体辞职,他的店是一个小型杂物社,但啥都卖也就预示着和那些遍地都是的两元店、十元店相比,
毫无特色。
所以,2015年,王宁自我断臂。
那时的他,发现一款名叫Sonny Angel 的日本IP玩具销售额一直暴增,于是他决定也要做潮流玩具,所以他找到了Molly娃娃的设计师王信明,签下了Molly娃娃的独家授权。
之后他把店里其他业务全都砍掉,专做潮流玩具。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赌博。
但是,赌博也不能光凭运气,还是要看技巧的。
潮玩就像是古玩一样,都是一个小众市场,单纯卖娃娃受众太小了。必须要找一个有趣的载体,来卖他的娃娃。
这时,王宁想到了“盲盒”。
盲盒,顾名思义就是:你买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打开包装里面装的是什么。
这是很典型的“博彩玩法”,压的就是大众的“赌博心理”。
和昂贵的手办相比,他的娃娃单个就卖几十块钱。
但是他每次都是一出一系列,并且分为普通款和限定品。
单价低,人人都买得起。
随机开奖,充满了刺激性。
这就和游戏里氪金抽卡,游戏厅里开扭蛋机的道理一样,人人都想抽限定品,玩的就是一个刺激。
斯金纳箱的实验早就揭示了这种心理:
刺激肾上腺素的过程,是会让人上瘾的,它会不断地诱惑着你重复。
所以这才有了那句:“开盲盒只有0次和无数次”。
之前新闻中经常报道:
近20万消费者每年花费2万余元收集盲盒。
有夫妻4个月花了20万买盲盒。
有全职妈妈,三年花了40多万。
甚至还有老年人,也砸了70多万在盲盒上
......
泡泡玛特的模式,其实就是开了一个“娃娃”赌场,压准的就是大众的“上瘾”心理。
而和一般赌场不一样的是,他的“赌客”们,也大多都是“娃娃”。
从潮玩玩家的年龄分布上你就能看出:
玩潮玩上瘾的人群,25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
而泡泡玛特的数据里:18-24岁的消费者占32%,25-29岁的占26%,75%的用户为女性。
95后和00后10后,才是这场赌局中的“中坚力量”。
02
其实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无疑,王宁赌赢了。
他的泡泡玛特,如今是中国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注册会员数超过360万。
从财报上来看:
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9亿元、5.18亿元、16.96亿元。净利润也一路从156.90万元、9952.10万元,暴涨到了4.51亿元。
33岁的王宁凭借着娃娃站上了港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钟,按照上市首日的市值来看,王宁的身价将超500亿港元。
但是,纵使成绩很光鲜,还是有很多人对泡泡玛特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虽然王宁很不愿将泡泡玛特的成功归结到盲盒模式上,但我觉得如今:
盲盒带给大家的刺激感,依旧超过了泡泡玛特IP本身的吸引能力。
一个玩偶娃娃,成本其实很低,制作也没那么困难,重点在于设计和品牌价值上。
想要卖出高价,就要做出自己的IP。毕竟IP垄断,才能造就高额的利润。
比如说迪士尼。
但如今,王宁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是:
潮玩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看重“更新”的市场,这行一定是需要不断的推出新的爆款IP,才能刺激玩家消费。
而他的IP,已经强大到可以支撑起这么高的市值了吗?
看了下泡泡玛特的招股书,里面显示他们现在正运营着85个IP。
但其中真正支撑起泡泡玛特收入的还是只有一个Molly。
很多人称它是“泡沫玛特”:
因为当去除了盲盒这一属性外,泡泡玛特,真正能打的还有什么?
而更关键的是,当热情褪去,这些娃娃又能给消费者留下什么?
03
在看王宁的故事时我发现,早些年王宁找过很多投资人,但大家对于泡泡玛特都不看好。
连带着对于王宁的评价都很“寡淡”。
而就像开头显示的那样,王宁成功后,评论立刻转变。
其实,我不想把泡泡玛特的成功完全归结到王宁的聪明上。
因为在我看来,是这个时代,造就了王宁。
其实很多人都和投资人一样无法理解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花大价钱去抽一堆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娃娃。
这就像很多10几岁的年轻孩子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们中年人要花几千块,去买一瓶茅台一样。
但是,泡泡玛特的成功证明了一点:
这年头,没有什么生意是可以被所有人接受的。
但只要你压准了一类人的心,那你就能赚盆满钵满了。
盲盒娃娃能风靡,或许就因为如今,95后00后10后的消费观已经从实用主义到“享乐主义”转变了。
他们不在乎这东西有没有用,而只为自己的喜好买单。
而在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
如今压在年轻人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了,这也促使着很多年轻人不愿主动去承受压力了(比如买房、生娃等等)。
因为生活工作太累,所以大家都奉行着及时行乐的生活理念。
他们用金钱买快乐,为多巴胺付费。
但是工资水平又够不上昂贵的房子车子奢侈品,所以就靠着这又便宜,又看起来很“精致”的东西,来自我取悦,自我满足了。
04
无疑,王宁的成功,是抓住了年轻人消费观的转变。
但是,年轻人往往也伴随着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太容易“三分钟热度”了。
想要把IP娃娃做进大众市场,仅靠着盲盒这一载体是不够的。
泡泡玛特到底最后是能成为中国的“迪士尼”,还是最终成为泡沫,或许就只能交给时间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