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上掉下个泡泡玛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天上掉下个泡泡玛特

从被质疑到受追捧,泡泡玛特做了什么?

文|经观财经眼 一业

最近,所有人都在问一个问题:

把玩具卖给成年人,这个生意靠谱吗?

因为做这个生意的泡泡玛特,最近上市了,并且获得了356倍的超额认购,上市后市值超过1000亿,投资者的热情不可谓不疯狂。

曾经,投资者对泡泡玛特的“潮玩”生意连连摇头:把玩具卖给成年人,就像把洗发水卖给一个没有头发的人。

也因此,这家公司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几年业绩惨淡,市值不足20亿。

泡泡马特主打的潮流玩具,本质上是文创,而我们对文创行业的通常印象是:赔本赚吆喝,引流量拿补贴。

从被质疑到受追捧,泡泡玛特做了什么?

01天上掉下个泡泡玛特

如今泡泡玛特发售新品的时候,开办潮玩展会的时候,场面堪比苹果的新品发布:据说,新品发布前,凌晨四五点就有买家蹲守在一线城市的贩卖机、零售店前。

我们对文创行业的印象,可以说被彻底颠覆了。

2017年双11,泡泡玛特销售额只有100万元;2018年双11,销售额超过2800万元;2019年双11,突破8200万元,成为天猫玩具类冠军;2020年双11,销售额达到1.42亿元,成为大玩具类目中首家“亿元俱乐部”成员。

泡泡马特这家公司,实际上2010年就诞生了,但他的发展明显是前低后高、V型反转。

最近几年的潮流玩具,确实堪称文创行业中最火的一支,但这不足以解释泡泡玛特的成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5-2019年,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规模由 63亿元增至20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34.6%;预计2024年规模有望达到763亿元,未来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29.8%。

乍一看,泡泡玛特和潮玩市场的关系,也可以说是:火趁风威,风助火势。

事实上没那么简单。

不管是文创,还是其中的潮玩,我们会发现,尽管各种潮流玩具、小饰品已经摆满了女生的桌面、塞满了女生的汽车后备箱和书包,但这个行业其实是:分散而低端的。

但泡泡玛特却是一个异类。

所谓分散,是指国内文创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市场占有率可以忽略不计。但泡泡玛特在潮玩市场的占有率,2019年已经达到了8.5%。

所谓低端,是指国内文创企业,普遍没有很强大的IP,流行在潮玩市场上的大IP,基本都是来自海外。比如名创优品的玩具,并不是来自自研IP,而是与迪士尼、三丽鸥、樱桃小丸子等海外成熟IP合作的结果。

泡泡玛特也不低端,让泡泡玛特广为人知的Molly形象,虽然不是泡泡玛特自研的,但却是泡泡玛特率先发现并获得独家授权的。

从招股书里看, 2017-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58亿、5.14亿、16.83亿,净利润分别为156万、9952万、4.51亿。

在业绩爆发的背后,是一个事实:包括molly在内的两个IP,为泡泡玛特贡献了近一半的营收,不仅利润极为可观,也成了泡泡玛特的“活招牌”。

投资者当然知道:一个大IP的变现潜力是巨大的。

另外,molly的存在,是不是也让投资者在潜意识里认为:泡泡玛特还可以发掘或打造更多的molly?

这可能就是投资者追捧泡泡玛特的原因。

02把玩具卖给成年人,当然可能是一门好生意

华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了潮流玩具主要消费者的性别分布特征:女性用户占比约75%,18-34岁用户占比约78%。

这与我们的印象相符:年轻的女性消费者,剁起手来毫不手软,尤其爱买一些可爱小东西。

问题是,潮流玩具的用户规模,注定不可能和刚需消费品用户的规模相提并论,是极其依赖复购率的。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的注册会员数360万。2019年,泡泡玛特的注册会员复购率只有58%。

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

首先,一个潮流IP是有时效性的,很容易审美疲劳,泡泡玛特是否像投资者期待的那样:有能力像迪士尼一样的、打造或发掘更多像molly一样的独家爆款IP。

这一点,目前无法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泡泡玛特的IP之路,并不是业界的主流——无论在欧美,还是日本,潮玩IP玩具基本上都是从电影、动漫、动画人物中衍生出来的周边产品。这意味着,尽管泡泡玛特比国内其他潮玩企业走得更远,但其现有IP的热度能维持多久,以及持续打造或发掘新ip的能力,都是一个未知数。

同样重要的是,泡泡玛特对“盲盒模式”的依赖,注定不可持续:

泡泡玛特销售最好的产品是“盲盒”——购买拆开后才能知道盲盒里的玩具款型,消费者之所愿意购买盲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泡泡玛特在每个系列的盲盒产品中,都会设置一个稀缺的“隐藏款”,且抽中隐藏款的概率极低。

盲盒和隐藏款的设置,是泡泡玛特成功逆袭的公开秘密——一些消费者为此,可能成套、成套地购买产品。

据说,每年有20万硬核玩家,一年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块,有些疯狂的消费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万。每周买一两个的盲盒玩家,已经算是克制的。

有人提出,泡泡玛特的底层逻辑是“制造快乐”。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赌博,当然是快乐的。

拆开盲盒的时候,和赌博一样,体内会都会产生一种让人上瘾的物质:内啡肽。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研究认为,“由于经常参加赌博的人在赌博结束后会迅速丧失这种快感,故需要重返赌局,以获得新的快感。”赌博的人重返赌桌,就是内啡肽在作祟。

据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数据显示,2019年闲鱼上的盲盒玩家已经超过30万。

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盲盒产品平均售价为47元,但Molly娃娃在闲鱼的交易均价超过270元,交易超过23万单。

这就更像赌博。

在市场炒作盲盒价格的背景下,一些消费者抱着拆盲盒拆到隐藏款卖出高价的动机去购买盲盒,完全符合赌博的一切条件。

消费者赌博式地购买盲盒,当然是快乐的。

但是,盲盒犹如一根拐杖,泡泡玛特可以拄着拐杖破圈,但却有违伦理、甚至可能被法律禁止,破圈之后,这根拐杖还是尽早扔掉为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泡泡玛特

  • 懂老酒生意的我,终于看懂了泡泡玛特
  • 泡泡玛特披露Q1最新业务数据,营收同比增长40%-4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天上掉下个泡泡玛特

从被质疑到受追捧,泡泡玛特做了什么?

文|经观财经眼 一业

最近,所有人都在问一个问题:

把玩具卖给成年人,这个生意靠谱吗?

因为做这个生意的泡泡玛特,最近上市了,并且获得了356倍的超额认购,上市后市值超过1000亿,投资者的热情不可谓不疯狂。

曾经,投资者对泡泡玛特的“潮玩”生意连连摇头:把玩具卖给成年人,就像把洗发水卖给一个没有头发的人。

也因此,这家公司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几年业绩惨淡,市值不足20亿。

泡泡马特主打的潮流玩具,本质上是文创,而我们对文创行业的通常印象是:赔本赚吆喝,引流量拿补贴。

从被质疑到受追捧,泡泡玛特做了什么?

01天上掉下个泡泡玛特

如今泡泡玛特发售新品的时候,开办潮玩展会的时候,场面堪比苹果的新品发布:据说,新品发布前,凌晨四五点就有买家蹲守在一线城市的贩卖机、零售店前。

我们对文创行业的印象,可以说被彻底颠覆了。

2017年双11,泡泡玛特销售额只有100万元;2018年双11,销售额超过2800万元;2019年双11,突破8200万元,成为天猫玩具类冠军;2020年双11,销售额达到1.42亿元,成为大玩具类目中首家“亿元俱乐部”成员。

泡泡马特这家公司,实际上2010年就诞生了,但他的发展明显是前低后高、V型反转。

最近几年的潮流玩具,确实堪称文创行业中最火的一支,但这不足以解释泡泡玛特的成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5-2019年,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规模由 63亿元增至20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34.6%;预计2024年规模有望达到763亿元,未来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29.8%。

乍一看,泡泡玛特和潮玩市场的关系,也可以说是:火趁风威,风助火势。

事实上没那么简单。

不管是文创,还是其中的潮玩,我们会发现,尽管各种潮流玩具、小饰品已经摆满了女生的桌面、塞满了女生的汽车后备箱和书包,但这个行业其实是:分散而低端的。

但泡泡玛特却是一个异类。

所谓分散,是指国内文创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市场占有率可以忽略不计。但泡泡玛特在潮玩市场的占有率,2019年已经达到了8.5%。

所谓低端,是指国内文创企业,普遍没有很强大的IP,流行在潮玩市场上的大IP,基本都是来自海外。比如名创优品的玩具,并不是来自自研IP,而是与迪士尼、三丽鸥、樱桃小丸子等海外成熟IP合作的结果。

泡泡玛特也不低端,让泡泡玛特广为人知的Molly形象,虽然不是泡泡玛特自研的,但却是泡泡玛特率先发现并获得独家授权的。

从招股书里看, 2017-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58亿、5.14亿、16.83亿,净利润分别为156万、9952万、4.51亿。

在业绩爆发的背后,是一个事实:包括molly在内的两个IP,为泡泡玛特贡献了近一半的营收,不仅利润极为可观,也成了泡泡玛特的“活招牌”。

投资者当然知道:一个大IP的变现潜力是巨大的。

另外,molly的存在,是不是也让投资者在潜意识里认为:泡泡玛特还可以发掘或打造更多的molly?

这可能就是投资者追捧泡泡玛特的原因。

02把玩具卖给成年人,当然可能是一门好生意

华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了潮流玩具主要消费者的性别分布特征:女性用户占比约75%,18-34岁用户占比约78%。

这与我们的印象相符:年轻的女性消费者,剁起手来毫不手软,尤其爱买一些可爱小东西。

问题是,潮流玩具的用户规模,注定不可能和刚需消费品用户的规模相提并论,是极其依赖复购率的。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的注册会员数360万。2019年,泡泡玛特的注册会员复购率只有58%。

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

首先,一个潮流IP是有时效性的,很容易审美疲劳,泡泡玛特是否像投资者期待的那样:有能力像迪士尼一样的、打造或发掘更多像molly一样的独家爆款IP。

这一点,目前无法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泡泡玛特的IP之路,并不是业界的主流——无论在欧美,还是日本,潮玩IP玩具基本上都是从电影、动漫、动画人物中衍生出来的周边产品。这意味着,尽管泡泡玛特比国内其他潮玩企业走得更远,但其现有IP的热度能维持多久,以及持续打造或发掘新ip的能力,都是一个未知数。

同样重要的是,泡泡玛特对“盲盒模式”的依赖,注定不可持续:

泡泡玛特销售最好的产品是“盲盒”——购买拆开后才能知道盲盒里的玩具款型,消费者之所愿意购买盲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泡泡玛特在每个系列的盲盒产品中,都会设置一个稀缺的“隐藏款”,且抽中隐藏款的概率极低。

盲盒和隐藏款的设置,是泡泡玛特成功逆袭的公开秘密——一些消费者为此,可能成套、成套地购买产品。

据说,每年有20万硬核玩家,一年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块,有些疯狂的消费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万。每周买一两个的盲盒玩家,已经算是克制的。

有人提出,泡泡玛特的底层逻辑是“制造快乐”。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赌博,当然是快乐的。

拆开盲盒的时候,和赌博一样,体内会都会产生一种让人上瘾的物质:内啡肽。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研究认为,“由于经常参加赌博的人在赌博结束后会迅速丧失这种快感,故需要重返赌局,以获得新的快感。”赌博的人重返赌桌,就是内啡肽在作祟。

据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数据显示,2019年闲鱼上的盲盒玩家已经超过30万。

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盲盒产品平均售价为47元,但Molly娃娃在闲鱼的交易均价超过270元,交易超过23万单。

这就更像赌博。

在市场炒作盲盒价格的背景下,一些消费者抱着拆盲盒拆到隐藏款卖出高价的动机去购买盲盒,完全符合赌博的一切条件。

消费者赌博式地购买盲盒,当然是快乐的。

但是,盲盒犹如一根拐杖,泡泡玛特可以拄着拐杖破圈,但却有违伦理、甚至可能被法律禁止,破圈之后,这根拐杖还是尽早扔掉为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