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孤独求败特斯拉,瞒天过海Apple car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孤独求败特斯拉,瞒天过海Apple car

英雄所见略同,并不适用于苹果和特斯拉。他们非常不同。

文|经观财经眼 一业

现在的车圈,围绕智能电动和自动驾驶,可以划分为两股势力:有历史包袱的,和没有历史包袱的。

丰田、大众这些传统车企,是有历史包袱的。丰田汽车2019年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辆,他总是全班第一名,有人提出要改变考试规则,他很难接受。

特斯拉和苹果,是没有历史包袱的。

特斯拉不用说,孤独求败、舍我其谁。如今特斯拉市值超过6000亿美金,是丰田汽车的3倍。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公司的市场价值,与特斯拉在同一量级上。

特斯拉很牛了,但特斯拉被称为汽车界的“苹果”。所以苹果也是很牛的,马斯克总是和乔布斯相提并论的,他们都被视为行业的颠覆者。

关于苹果造车,据说,早在iPhone 4诞生前,那个酷爱保时捷的乔布斯,就已经对造车产生了兴趣,只是后来造化弄人。

苹果和特斯拉没有历史包袱,他们的创始人不仅是世界观的布道者,而且有始终被模仿、尚未被超越的方法论。

相比之下,一些“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有互联网的“方法论”,却有没有独树一帜的“世界观”。他们实际上活在传统汽车巨头和今日科技巨头的夹缝中,在根基不深的情况下,既要警惕传统巨头的觉醒,又要提防科技巨头的入场。

01

孤独求败特斯拉,瞒天过海Apple car。

最近,路透社放出消息,苹果汽车会在2024年推出。

还有更加劲爆的,21日,台湾《经济日报》爆出,苹果首款电动汽车“Apple Car”将在明年9月发布。消息一出,特斯拉股价连跌两日。

苹果进入车圈不是新闻,苹果造车才是新闻——苹果2013年进入车圈,先是发布了car play,始终钟情于自动驾驶,造不造车却是一个天问。

与苹果造车相关的“Titan计划”,2014年推出,2016年受阻转向,当时彭博社报道,苹果已经放弃了整车制造,转向自动驾驶系统研发。

到了2019年,苹果不造车的传闻再度盛传,大约200人被苹果汽车团队解雇。

事实证明,库克还是完全继承了乔布斯的“遗志”——从推出car play,到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再到最终决定造一辆完整的apple car,苹果正在按部就班地分三步“把大象装进冰箱”。

有意思的是,之前苹果汽车的计划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外界的了解只能说是草蛇灰线,而在特斯拉市值孤独求败、智能电动汽车被捧上神坛的时候,却又不失时机地猛然杀出。

真可以说是瞒天过海,准备上岸时,还借了一把东风。

02

英雄所见略同,并不适用于苹果和特斯拉。他们非常不同。

本周二,特斯拉的一桩辛酸往事,被马斯克和盘托出——在特斯拉因为Model 3项目陷入资金困境的时候,他曾经主动联系库克,讨论苹果收购特斯拉的可能性,但库克连会谈的机会都没有给。

乍一看,当时特斯拉的市值只有600亿美元,而现在是6000多亿美元。库克显然错过了一个“大项目”。

但是,一个能够创造10倍奇迹的公司,也意味着它曾经随时都可能万劫不复,或者,这家公司必然是很难驾驭的。

而蒂姆·库克是谁,作为长期辅佐乔布斯的“老苹果”、苹果二号人物,他必然代表了苹果冒险精神的另一面,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其宿命也必然是“稳稳的幸福”。

如库克所言,“有些人认为创新就是改变,我们从来不这么看,我认为,让事情变得更好,就是创新。”

库克说的是大实话。其实,和马斯克相比,即便是乔布斯,也不是那么爱冒险。

在苹果公司的历史上,很多产品都不是第一个发明的,苹果的核心能力是在工业设计上开风气之先,让这些产品变得更加完美。

1998年,苹果第一次推出了色彩多样的iMac塑料机箱,2003年,苹果第一次推出了简约的iTunes软件,2007年,在诺基亚之时,苹果推出了集成多种娱乐功能的初代iPhone,最终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子消费巨头……

特斯拉的名字取自美国电气工程师,苹果的名字来自马格丽特的画作。特斯拉未来的看点是超级工厂、自动驾驶,而苹果的爆点则可能是设计汽车硬件、打通软件生态——汽车界再诞生一个“富士康”,是完全有可能的。

2008年发布 Roadster 以来,特斯拉已经向用户交付了110万台电动车。但苹果拥有10亿iPhone用户,Apple car不急于犯怵。

03

Apple car的瞒天过海,足以让资本惊醒:很多科技巨头还没有入局,不分青红皂白炒作智能汽车,还是谨慎点好。

历史上,那些最终颠覆传统行业巨头的,并不是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而是像苹果这样的,在技术交叉上占有绝对优势的跨界巨头。

让胶片帝国柯达走向没落的,并不是某个新兴企业,而是那些原本主打胶片相机的老牌光学巨头;打败诺基亚的苹果和谷歌,也不是创业企业,而是在人机交互和移动系统方面积淀深厚的软件巨头……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这两件事情并不矛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特斯拉

9.6k
  • 特斯拉陶琳:特斯拉是长期维护成本最低的汽车品牌
  • 余承东:哪怕和特斯拉FSD相比,智界S7智能驾驶仍是全球最好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孤独求败特斯拉,瞒天过海Apple car

英雄所见略同,并不适用于苹果和特斯拉。他们非常不同。

文|经观财经眼 一业

现在的车圈,围绕智能电动和自动驾驶,可以划分为两股势力:有历史包袱的,和没有历史包袱的。

丰田、大众这些传统车企,是有历史包袱的。丰田汽车2019年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辆,他总是全班第一名,有人提出要改变考试规则,他很难接受。

特斯拉和苹果,是没有历史包袱的。

特斯拉不用说,孤独求败、舍我其谁。如今特斯拉市值超过6000亿美金,是丰田汽车的3倍。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公司的市场价值,与特斯拉在同一量级上。

特斯拉很牛了,但特斯拉被称为汽车界的“苹果”。所以苹果也是很牛的,马斯克总是和乔布斯相提并论的,他们都被视为行业的颠覆者。

关于苹果造车,据说,早在iPhone 4诞生前,那个酷爱保时捷的乔布斯,就已经对造车产生了兴趣,只是后来造化弄人。

苹果和特斯拉没有历史包袱,他们的创始人不仅是世界观的布道者,而且有始终被模仿、尚未被超越的方法论。

相比之下,一些“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有互联网的“方法论”,却有没有独树一帜的“世界观”。他们实际上活在传统汽车巨头和今日科技巨头的夹缝中,在根基不深的情况下,既要警惕传统巨头的觉醒,又要提防科技巨头的入场。

01

孤独求败特斯拉,瞒天过海Apple car。

最近,路透社放出消息,苹果汽车会在2024年推出。

还有更加劲爆的,21日,台湾《经济日报》爆出,苹果首款电动汽车“Apple Car”将在明年9月发布。消息一出,特斯拉股价连跌两日。

苹果进入车圈不是新闻,苹果造车才是新闻——苹果2013年进入车圈,先是发布了car play,始终钟情于自动驾驶,造不造车却是一个天问。

与苹果造车相关的“Titan计划”,2014年推出,2016年受阻转向,当时彭博社报道,苹果已经放弃了整车制造,转向自动驾驶系统研发。

到了2019年,苹果不造车的传闻再度盛传,大约200人被苹果汽车团队解雇。

事实证明,库克还是完全继承了乔布斯的“遗志”——从推出car play,到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再到最终决定造一辆完整的apple car,苹果正在按部就班地分三步“把大象装进冰箱”。

有意思的是,之前苹果汽车的计划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外界的了解只能说是草蛇灰线,而在特斯拉市值孤独求败、智能电动汽车被捧上神坛的时候,却又不失时机地猛然杀出。

真可以说是瞒天过海,准备上岸时,还借了一把东风。

02

英雄所见略同,并不适用于苹果和特斯拉。他们非常不同。

本周二,特斯拉的一桩辛酸往事,被马斯克和盘托出——在特斯拉因为Model 3项目陷入资金困境的时候,他曾经主动联系库克,讨论苹果收购特斯拉的可能性,但库克连会谈的机会都没有给。

乍一看,当时特斯拉的市值只有600亿美元,而现在是6000多亿美元。库克显然错过了一个“大项目”。

但是,一个能够创造10倍奇迹的公司,也意味着它曾经随时都可能万劫不复,或者,这家公司必然是很难驾驭的。

而蒂姆·库克是谁,作为长期辅佐乔布斯的“老苹果”、苹果二号人物,他必然代表了苹果冒险精神的另一面,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其宿命也必然是“稳稳的幸福”。

如库克所言,“有些人认为创新就是改变,我们从来不这么看,我认为,让事情变得更好,就是创新。”

库克说的是大实话。其实,和马斯克相比,即便是乔布斯,也不是那么爱冒险。

在苹果公司的历史上,很多产品都不是第一个发明的,苹果的核心能力是在工业设计上开风气之先,让这些产品变得更加完美。

1998年,苹果第一次推出了色彩多样的iMac塑料机箱,2003年,苹果第一次推出了简约的iTunes软件,2007年,在诺基亚之时,苹果推出了集成多种娱乐功能的初代iPhone,最终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子消费巨头……

特斯拉的名字取自美国电气工程师,苹果的名字来自马格丽特的画作。特斯拉未来的看点是超级工厂、自动驾驶,而苹果的爆点则可能是设计汽车硬件、打通软件生态——汽车界再诞生一个“富士康”,是完全有可能的。

2008年发布 Roadster 以来,特斯拉已经向用户交付了110万台电动车。但苹果拥有10亿iPhone用户,Apple car不急于犯怵。

03

Apple car的瞒天过海,足以让资本惊醒:很多科技巨头还没有入局,不分青红皂白炒作智能汽车,还是谨慎点好。

历史上,那些最终颠覆传统行业巨头的,并不是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而是像苹果这样的,在技术交叉上占有绝对优势的跨界巨头。

让胶片帝国柯达走向没落的,并不是某个新兴企业,而是那些原本主打胶片相机的老牌光学巨头;打败诺基亚的苹果和谷歌,也不是创业企业,而是在人机交互和移动系统方面积淀深厚的软件巨头……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这两件事情并不矛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