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罗拉·里奇:比伍尔夫更早的文学女权运动先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罗拉·里奇:比伍尔夫更早的文学女权运动先驱

“我要试着向人们证明,女性不仅有创作的意愿,而且会是创造性艺术最光明的未来。”1919年2月,她发表了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讲。

罗拉·里奇

罗拉·里奇(Lola Ridge)是一位激进的女性诗人,1919年2月25日,她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讲——《女性与创造的意愿》,这是国际演讲会现代主义杂志《他者》(Others)五大演讲中的第一炮。

“他们说,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可能存在真正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这是里奇这场演讲的开场——比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版《一间自己的房间》还要早了10年,而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质疑“为什么从未有过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更是52年之后的事情了。

“我要试着向人们证明,女性不仅有创作的意愿,而且会是创造性艺术最光明的未来。”在演讲的最开始,里奇就对众人宣布了她的志向。

一篇名为《里奇小姐的拯救》的报道这样介绍里奇的演讲:“这些令人尊敬的人们将当时写自由体诗的诗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鸡鸣狗盗之徒、投机倒把者、抛弃妻子之人到布尔什维克主义者”。诗人们的演讲宛若搭乘着玻璃门的直升电梯,穿过重重的暗木隧道与前拉斐尔派的壁画,最后抵达芝加哥美术馆的戏剧学院——那儿是芝加哥波西米亚艺术的心脏。

当时的芝加哥,至少对诗歌界来说,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圣地。杰克逊公园几乎成了当时最顶尖作家的聚集地——普利策奖得主卡尔·桑德堡、哈里特·门罗、舍伍德·安德森、埃德加·李·马斯特斯(Edgar Lee Masters)、本·赫克特(Ben Hecht)以及玛格丽特·安德森(Margaret Anderson)济济一堂,围绕在评论家弗洛伊德·戴尔(Floyd Dell)的四周,后者则刚带着他的妻子迁居到了哥伦比亚博览会的旧址。

里奇紧张地筹备着芝加哥的这次演讲,一再修改着关于个人主义的演讲标题。她考虑过在这场演讲中提到了尼采、施蒂纳和易卜生——提出并强调社会期望之外的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三位文学巨头。又或者,她打算从一个政治立场不怎么强烈的角度出发,切入主题。当时的无政府主义者默里·布克金(Murray Bookchin)回忆道:“无政府个人主义在当时还是一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对性自由的追求和对艺术、行为与服饰创新的热爱。”

直到抵达芝加哥前,里奇刚刚敲定了自己演讲的主题——《女性与创造的意愿》。

维吉尼亚·伍尔夫

在演讲中,为了证明“女性会是创造性艺术最光明的未来”,里奇论述道:“天赋是由男性和女性的理智与精神力量所激发的直觉构成的……和物质生产一样,对创造性艺术而言,这两大特质缺一不可……这种天赋的双重性,使得有天赋的男性或女性,大多会表现出两种性别的特征……”

对于女性处于劣势地位的生理学解释,里奇认为:“即便是尼采、叔本华和斯特林堡这三位最仇视女性的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女性)直觉的重要性。”在认为直觉是构成天赋的第一要素的前提下,里奇将直觉区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种原则,“要完美地进行表达、创造出伟大的创造性艺术作品,这两种原则必须在一人身上完美融合。”

里奇认为,男性直觉的原则在于“联想的力量”,而女性的直觉原则在于“用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事实的能力”,这两者必须“以一种强烈的表达冲动统一起来”。但这种表达的欲望,却最是容易在艺术创作“漫长的孕育过程中”消磨殆尽。

身体与大脑是无法剥离开来的。“天赋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特质,而非大脑。而精神就与血肉一样,充斥着性别的差异。”民间信仰认为,如果一位女性创造出了极富天赋的作品,那她就不能够算是女性,“为了证明女性从来不具有成为创造性艺术家的天赋,(很多哲学家和评论家们)曾表示……具有天赋的女性实际属于……男性。”但是,里奇在这里引用了性科学家哈维洛克·艾利斯(Havelock Ellis)的研究:同性恋“更多地出现在具有天赋的男性间,但至今还没有见过哪位女性断言这些男天才们其实是女人。”里奇认为,“(男性)艺术家是天性掠夺的,他的灵魂就如一只耐心的蜘蛛,吐着蛛丝,牵拉搭建着一张蛛网。”男性艺术家笔下,出入沙龙的女性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灵感。

对于女性被剥夺的机会,里奇以性别颠倒的例子做了生动的阐述。巴洛克画家牟利罗(Murillo)有一张未完成的画布,他的一位白黑混血奴隶未得到许可就在这张画布上继续绘画,但最后因为在绘画中展现出的才能而获得了赦免。里奇认为,这是“一个有勇气向往画出白人女性被强奸画面的混血女仆”。“每个年代都有对两性对抗的表达”,里奇以希腊为例,当时“有一种奇怪的景象,一边是艺术家与哲学家,另一边则是目不识丁、被当做牲口的女性”。然后,里奇又将矛头对准了政治,直言“如今女性占据男性工作岗位的现象”,只是因为战争才出现的。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妇女又将回到“为大炮填料的工作中”。

人权运动当时也曾伴随着世界无产阶级的崛起堕落起起伏伏,但里奇并不认为女权运动能与“人权运动”相提并论。里奇称,“女性的意愿与劳动者的目的是两码事,前者并非政府可以决定的”,阻碍这些运动发展的,唯有人类的恐惧。而当女性开始认识到,“艺术必须超越恐惧,这种思想就会如黏土一般被塑造起来——用不了多久,他们也会成为自己梦想的主人。”

里奇拒绝承认文化评论家万斯·汤普森(Vance Thompson)二十年前的观点:“女性比男性更接近猿类——他们表现出的创造力只是在模仿艺术手法背后的男性。”里奇认为,她看到了“艺术创作中女性光明的未来”。

里奇没有花费太多时间,指责男性压抑了女性的创造力,却提出了两极对立的“男性理智”与“女性直觉”可以共存一体,这将带来“真正的平等,也会终结男性与女性间的性别对抗。”简而言之:“女性从来不是男性的次等品。”

里奇认为女性应当工作,“不仅是为了重组与改革,而是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与经济结构的构建”。这份洞察让无政府主义作家伏尔泰琳·克蕾(Voltairine De Cleyre)和艾玛·戈德曼(Emma Goldman)也颇为认同。俄国大革命让里奇大有感触,认为那才是女权主义能够获得两性认可的真正所在,她能够感受到,一场“妇女复兴”运动正在悄然兴起。而里奇的结论是,如果男性与女性能够协同工作,最终,美国必将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知识与艺术的领袖。

据1919年3月的《他者》杂志报道,《他者》演讲社在美国中西部城市的巡讲就像是现代主义的一场奇怪预演。里奇是唯一一位在圣路易斯发表演讲的诗人,面向熙熙攘攘的人群,她发表了名为《个人主义在美国诗坛的成长》,随后才动身前往芝加哥。

那年秋冬,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韦切尔·林赛(Vachel Lindsay)和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也在芝加哥召开了演讲。这是系列巡回演讲的第一季,也成为了最后一季。尽管如此,威廉·萨菲尔在下一期《他者》杂志中报道:“到这场巡演结束,罗拉·里奇、康拉德·艾肯、阿尔弗雷德•克莱姆伯格和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听众多大数百人,他们结交了不少朋友,也卖出了许多书。”

里奇的演讲收获了许许多多赞誉,作为“社会工作的积极个人”,里奇得到了不少资金支持。利用这笔钱,里奇将她的演讲扩写修编为图书长度,分别命名各章节:“女性充满创造力的过去”、“审美情感的本质”、“肋骨背后男子的女性观”、“清教主义与艺术”、“天赋的两性本质”、“内心空间”、“性别对立”、“女性与创造的意愿”以及“女性在艺术创造领域的未来”。

但里奇能感受到,这个话题本身并不会受到欢迎。

“人们讨厌你扮猪吃老虎,”芝加哥演讲后,里奇如是写道。她最终没能完成这部著作,当她的读者渐渐消散,里奇的出版商维京出版社不再支持她的写作,这部作品终被束之高阁。

 

翻译:周依帆

来源:NewRepublic

原标题:The Forgotten Feminism of Lola Ridg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罗拉·里奇:比伍尔夫更早的文学女权运动先驱

“我要试着向人们证明,女性不仅有创作的意愿,而且会是创造性艺术最光明的未来。”1919年2月,她发表了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讲。

罗拉·里奇

罗拉·里奇(Lola Ridge)是一位激进的女性诗人,1919年2月25日,她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讲——《女性与创造的意愿》,这是国际演讲会现代主义杂志《他者》(Others)五大演讲中的第一炮。

“他们说,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可能存在真正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这是里奇这场演讲的开场——比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版《一间自己的房间》还要早了10年,而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质疑“为什么从未有过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更是52年之后的事情了。

“我要试着向人们证明,女性不仅有创作的意愿,而且会是创造性艺术最光明的未来。”在演讲的最开始,里奇就对众人宣布了她的志向。

一篇名为《里奇小姐的拯救》的报道这样介绍里奇的演讲:“这些令人尊敬的人们将当时写自由体诗的诗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鸡鸣狗盗之徒、投机倒把者、抛弃妻子之人到布尔什维克主义者”。诗人们的演讲宛若搭乘着玻璃门的直升电梯,穿过重重的暗木隧道与前拉斐尔派的壁画,最后抵达芝加哥美术馆的戏剧学院——那儿是芝加哥波西米亚艺术的心脏。

当时的芝加哥,至少对诗歌界来说,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圣地。杰克逊公园几乎成了当时最顶尖作家的聚集地——普利策奖得主卡尔·桑德堡、哈里特·门罗、舍伍德·安德森、埃德加·李·马斯特斯(Edgar Lee Masters)、本·赫克特(Ben Hecht)以及玛格丽特·安德森(Margaret Anderson)济济一堂,围绕在评论家弗洛伊德·戴尔(Floyd Dell)的四周,后者则刚带着他的妻子迁居到了哥伦比亚博览会的旧址。

里奇紧张地筹备着芝加哥的这次演讲,一再修改着关于个人主义的演讲标题。她考虑过在这场演讲中提到了尼采、施蒂纳和易卜生——提出并强调社会期望之外的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三位文学巨头。又或者,她打算从一个政治立场不怎么强烈的角度出发,切入主题。当时的无政府主义者默里·布克金(Murray Bookchin)回忆道:“无政府个人主义在当时还是一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对性自由的追求和对艺术、行为与服饰创新的热爱。”

直到抵达芝加哥前,里奇刚刚敲定了自己演讲的主题——《女性与创造的意愿》。

维吉尼亚·伍尔夫

在演讲中,为了证明“女性会是创造性艺术最光明的未来”,里奇论述道:“天赋是由男性和女性的理智与精神力量所激发的直觉构成的……和物质生产一样,对创造性艺术而言,这两大特质缺一不可……这种天赋的双重性,使得有天赋的男性或女性,大多会表现出两种性别的特征……”

对于女性处于劣势地位的生理学解释,里奇认为:“即便是尼采、叔本华和斯特林堡这三位最仇视女性的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女性)直觉的重要性。”在认为直觉是构成天赋的第一要素的前提下,里奇将直觉区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种原则,“要完美地进行表达、创造出伟大的创造性艺术作品,这两种原则必须在一人身上完美融合。”

里奇认为,男性直觉的原则在于“联想的力量”,而女性的直觉原则在于“用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事实的能力”,这两者必须“以一种强烈的表达冲动统一起来”。但这种表达的欲望,却最是容易在艺术创作“漫长的孕育过程中”消磨殆尽。

身体与大脑是无法剥离开来的。“天赋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特质,而非大脑。而精神就与血肉一样,充斥着性别的差异。”民间信仰认为,如果一位女性创造出了极富天赋的作品,那她就不能够算是女性,“为了证明女性从来不具有成为创造性艺术家的天赋,(很多哲学家和评论家们)曾表示……具有天赋的女性实际属于……男性。”但是,里奇在这里引用了性科学家哈维洛克·艾利斯(Havelock Ellis)的研究:同性恋“更多地出现在具有天赋的男性间,但至今还没有见过哪位女性断言这些男天才们其实是女人。”里奇认为,“(男性)艺术家是天性掠夺的,他的灵魂就如一只耐心的蜘蛛,吐着蛛丝,牵拉搭建着一张蛛网。”男性艺术家笔下,出入沙龙的女性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灵感。

对于女性被剥夺的机会,里奇以性别颠倒的例子做了生动的阐述。巴洛克画家牟利罗(Murillo)有一张未完成的画布,他的一位白黑混血奴隶未得到许可就在这张画布上继续绘画,但最后因为在绘画中展现出的才能而获得了赦免。里奇认为,这是“一个有勇气向往画出白人女性被强奸画面的混血女仆”。“每个年代都有对两性对抗的表达”,里奇以希腊为例,当时“有一种奇怪的景象,一边是艺术家与哲学家,另一边则是目不识丁、被当做牲口的女性”。然后,里奇又将矛头对准了政治,直言“如今女性占据男性工作岗位的现象”,只是因为战争才出现的。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妇女又将回到“为大炮填料的工作中”。

人权运动当时也曾伴随着世界无产阶级的崛起堕落起起伏伏,但里奇并不认为女权运动能与“人权运动”相提并论。里奇称,“女性的意愿与劳动者的目的是两码事,前者并非政府可以决定的”,阻碍这些运动发展的,唯有人类的恐惧。而当女性开始认识到,“艺术必须超越恐惧,这种思想就会如黏土一般被塑造起来——用不了多久,他们也会成为自己梦想的主人。”

里奇拒绝承认文化评论家万斯·汤普森(Vance Thompson)二十年前的观点:“女性比男性更接近猿类——他们表现出的创造力只是在模仿艺术手法背后的男性。”里奇认为,她看到了“艺术创作中女性光明的未来”。

里奇没有花费太多时间,指责男性压抑了女性的创造力,却提出了两极对立的“男性理智”与“女性直觉”可以共存一体,这将带来“真正的平等,也会终结男性与女性间的性别对抗。”简而言之:“女性从来不是男性的次等品。”

里奇认为女性应当工作,“不仅是为了重组与改革,而是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与经济结构的构建”。这份洞察让无政府主义作家伏尔泰琳·克蕾(Voltairine De Cleyre)和艾玛·戈德曼(Emma Goldman)也颇为认同。俄国大革命让里奇大有感触,认为那才是女权主义能够获得两性认可的真正所在,她能够感受到,一场“妇女复兴”运动正在悄然兴起。而里奇的结论是,如果男性与女性能够协同工作,最终,美国必将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知识与艺术的领袖。

据1919年3月的《他者》杂志报道,《他者》演讲社在美国中西部城市的巡讲就像是现代主义的一场奇怪预演。里奇是唯一一位在圣路易斯发表演讲的诗人,面向熙熙攘攘的人群,她发表了名为《个人主义在美国诗坛的成长》,随后才动身前往芝加哥。

那年秋冬,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韦切尔·林赛(Vachel Lindsay)和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也在芝加哥召开了演讲。这是系列巡回演讲的第一季,也成为了最后一季。尽管如此,威廉·萨菲尔在下一期《他者》杂志中报道:“到这场巡演结束,罗拉·里奇、康拉德·艾肯、阿尔弗雷德•克莱姆伯格和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听众多大数百人,他们结交了不少朋友,也卖出了许多书。”

里奇的演讲收获了许许多多赞誉,作为“社会工作的积极个人”,里奇得到了不少资金支持。利用这笔钱,里奇将她的演讲扩写修编为图书长度,分别命名各章节:“女性充满创造力的过去”、“审美情感的本质”、“肋骨背后男子的女性观”、“清教主义与艺术”、“天赋的两性本质”、“内心空间”、“性别对立”、“女性与创造的意愿”以及“女性在艺术创造领域的未来”。

但里奇能感受到,这个话题本身并不会受到欢迎。

“人们讨厌你扮猪吃老虎,”芝加哥演讲后,里奇如是写道。她最终没能完成这部著作,当她的读者渐渐消散,里奇的出版商维京出版社不再支持她的写作,这部作品终被束之高阁。

 

翻译:周依帆

来源:NewRepublic

原标题:The Forgotten Feminism of Lola Ridg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