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云腾
日漫频频抢滩中国市场,或许是要打着怀旧与二次元的旗号,将80后和90后都拉进影院。猫眼票房实时数据显示,在其首映的今天,这部CG版“老瓶装新酒”的电影票房1177.9万,占去今日票房的一成,排片占比为14.1%。
这个成绩算不上出色,但对一部相对小众的动漫电影来说,能取得这个成绩或许已经算不错了。
二次元再火,在当下电影市场也敌不过三次元世界
日本动漫在内地遇冷已有先例。在8天前的《火影忍者》剧场版上映时,《三声》曾就其票房不佳的现象做过相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有着超越市面上大部分动画作品的IP效应与粉丝基础,但由于政治、市场环境及技术限制,大部分日本动画的剧场版,最终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CG技术,也即Computer Graphics,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尽管在目前,CG技术成为动画界真正的大势。但日本接受新技术的速度低于人们预期。其中鲜明的例子出现在去年上映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上。有观众指出,与迪士尼、梦工厂的CG作品比起来,大雄与哆啦A梦甚至连口型都没对上。
而从原本的2D画质转换为CG,本身也需要克服一定的认知落差。在豆瓣影评上,一位获得35个赞的网友点评,“主角穿圣衣的地方怎么看都像钢铁侠”。事实上,这种针对CG技术的“老瓶装新酒”,在上映之前就颇受争议。出于对CG形象与记忆对比产生落差的忧虑,不少观众调低心理预期,甚至为此打消了回忆童年回忆的念头。
不过,真正尴尬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原本有着强大粉丝效应的《圣斗士星矢》,主角是陪伴一代人成长的雅典娜与星矢,上映时也获得了14%的排片,其票房成绩仍有逆袭的可能。但对比国内春节档上映的几部10亿量级的国产片,舶来的《圣斗士星矢》明显难以招架。
豆瓣电影的首页上,轮换播放的《圣斗士星矢》flash,前面就是最新跃居中国票房市场冠军的《美人鱼》。有周星驰这块金牌IP,《美人鱼》成功将其火热延续至正月十九,票房超过30亿,为其打分的观众人数超过21万,短评超过11万。而由于是以进口买断片的形式进入市场,《圣斗士星矢》在两年前日本上映后不久,就释出相关资源,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2014年左右就已提前观看了这部影片。观众们的先睹为快,无疑将进一步损害这部电影的商业价值。
发行方阿里影业的IP战略长远否?
《圣斗士星矢》的发行方是阿里影业,对于这家刚成立不过两年的公司来说,这个成绩还算不上很亮眼。
阿里影业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高富帅。正因为这样,资金雄厚的阿里影业在成立伊始,就先后拿出了《摆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量级的原创项目;还与派拉蒙、金秀贤合作,先后投资了《碟中谍5》与韩国电影《Real》。
可以看到的是,阿里影业发展至今,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是“IP”。目前阿里影业做得较为有声有色的几个项目,《摆渡人》的创意来自于张嘉佳的睡前故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则是言情作家唐七公子的代表作,原著各语种销量合计为110万本。《碟中谍》系列靠着汤姆·克鲁斯的强大号召力,现在已经成为谍战片的一个经典IP。此次引进《圣斗士星矢》也是阿里重IP的一个表现。
未来整个影视行业,以强IP作为噱头的影片仍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而阿里影业的几部IP项目也将陆续面世。等到那时,这些今日看起来有些疯狂的IP游戏,也才能在现实中得到充分验证。
不过从《圣斗士星矢》来看,重IP也并不是万无一失。即使有诸多80后对这些历史久远的日漫拥有美好的童年回忆,它仍显得相对小众,难以在大众市场中获得号召力。再加之大量人群更倾向于在电脑上及时看到已在日本上映的盗版,更令其在中国上映时遭遇尴尬,《火影忍者》便曾如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