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英特尔正处于它最熟悉市场的拐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英特尔正处于它最熟悉市场的拐点

拓展前沿技术,和华为、小米这些移动端成功的企业合作,英特尔正在努力向新市场靠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2016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16)的闭幕,英特尔今年的中国战略意图及布局也开始显现。

此前在北京,英特尔销售与市场事业部副总裁兼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夏乐蓓如此介绍新一年英特尔的计划。

她表示,有三大科技趋势将彻底颠覆人们的生活,分别是技术延伸人类感知、万物智能互联以及数据分析与云的新势力。而英特尔将会就这三大趋势大力投入,以“拓展技术的边界”。

英特尔所总结的这三大趋势,几乎囊括了目前科技领域最前沿的所有创新技术,如感知技术、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不夸张地说,在具有前景的技术上英特尔想做到的是:一个都不能少。

事实上,英特尔早就开始布局属于自己的创新科技“生态圈”。在2015 CES上,数量众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展示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而其中就有不少搭载了英特尔芯片的产品,如Yuneec的Typhoon无人机、Razer雷蛇游戏机、小米平衡车等等。

2015年,在实感技术应用上英特尔将3D摄像头搭载至数款PC及无人机,并通过与京东合作开发仓储管理机器人,让人机交互更具商业前景;在物联网上,英特尔选择跟管控着北京160万辆汽车的中交兴路一起合作,进行数据中心优化;在大数据及云计算领域,英特尔也有诸如华大基因、货车帮这样的本土创新企业合作伙伴。

此外,夏乐蓓还特地强调了“创客”这个热词,她认为创客将引领下一代的创新,跟创客合作是英特尔挑战最大,却最感兴趣的事情。她表示,千差万别、数量众多的创客将“要求英特尔更加灵活、更加敏锐、更快地做出反应”,为此英特尔将依靠线上社区为创客提供服务和支持,同时跟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但始终在创新的中国公司进行合作、研发、设计、生产,乃至推向市场的营销合作。

“需要有一批良好的创新企业出现,这个生态圈才能成功。我们将用我们的全球影响力帮助中国的客户和伙伴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对中国市场进行投资,不断培育发展这个市场当中一些好的创新企业。”夏乐蓓说。

然而,无论在口头宣传中多么强调创新科技,其作用主要是让股东、市场和投资者看到英特尔的创新能力和长远前景,它并不能迅速给英特尔带来市场回报。在经历过2015财年的营收和净利润下滑态势后,英特尔无疑正面临经营上的巨大压力。

应对压力的解决办法,从这次MWC上英特尔跟华为在MateBook上的合作可窥一斑——寻找并支持新的、有活力的PC市场参与者。

在最近多次重要公开场合避谈PC的英特尔,却在华为的MateBook发布上提供了强力支持:除了发布会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总经理施浩德(Kirk Skaugen)为华为站台外,夏乐蓓在发布会后也接受了媒体专访,发声支持华为。

虽然PC市场2015年经历了出货量大跌,但由于PC市场存量巨大,且英特尔最核心的仍然是PC芯片业务。新玩家的出现如果能够改变PC产品僵化、创新进步缓慢的局面,或许能够盘活甚至重振PC市场,让英特尔有意外收获。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夏乐蓓如此评价MateBook:“我们不用把它看作是上一代PC的替代,而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新一代的移动通信产品。MateBook更像是在打破疆界、改变固有概念的一个产品。这种计算设备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又能让消费者觉得它非常有创新力——这就是我们想推动的下一代创新计算设备。”

英特尔看好华为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华为是从移动终端的角度进入PC市场的,在移动市场积攒的经验能为PC的设计带来不一样的创新,从而抓住2合1笔记本所代表的PC更新换代的机遇。

根据英特尔针对PC市场的调查,越来越多消费者转而购买2合1设备,其中约有40%的2合1笔记本购买者曾经将平板电脑视为首选。英特尔预计,这一细分市场在2016年将呈现35%的增长,而英特尔所要扮演的角色,是2合1笔记本这一产品形态的驱动力量。

“在整个市场需求方面,2合1产品在推动PC拐点上是非常重要的。”夏乐蓓强调。除了华为之外,英特尔跟小米在米Pad上也有紧密的合作,被不少人唱衰的联想同样是英特尔非常重视的合作伙伴。夏乐蓓自任职英特尔中国区之初就开始和联想合作,如今除了PC业务之外,英特尔跟联想在移动端、服务器等业务部门均有深远的合作。

然而联想的市场份额面临瓶颈,华为在PC市场的表现仍是未知数。作为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夏乐蓓需要负责中国区所有的销售和市场营销,纵使技术创新及应用有诸多话题点和良好前景,她依然不得不面对2016年PC市场艰难的业绩指标。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英特尔

5.3k
  • 英特尔完成首台商用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组装
  • 英特尔发布Hala Point,支持类脑AI领域的前沿研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英特尔正处于它最熟悉市场的拐点

拓展前沿技术,和华为、小米这些移动端成功的企业合作,英特尔正在努力向新市场靠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2016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16)的闭幕,英特尔今年的中国战略意图及布局也开始显现。

此前在北京,英特尔销售与市场事业部副总裁兼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夏乐蓓如此介绍新一年英特尔的计划。

她表示,有三大科技趋势将彻底颠覆人们的生活,分别是技术延伸人类感知、万物智能互联以及数据分析与云的新势力。而英特尔将会就这三大趋势大力投入,以“拓展技术的边界”。

英特尔所总结的这三大趋势,几乎囊括了目前科技领域最前沿的所有创新技术,如感知技术、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不夸张地说,在具有前景的技术上英特尔想做到的是:一个都不能少。

事实上,英特尔早就开始布局属于自己的创新科技“生态圈”。在2015 CES上,数量众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展示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而其中就有不少搭载了英特尔芯片的产品,如Yuneec的Typhoon无人机、Razer雷蛇游戏机、小米平衡车等等。

2015年,在实感技术应用上英特尔将3D摄像头搭载至数款PC及无人机,并通过与京东合作开发仓储管理机器人,让人机交互更具商业前景;在物联网上,英特尔选择跟管控着北京160万辆汽车的中交兴路一起合作,进行数据中心优化;在大数据及云计算领域,英特尔也有诸如华大基因、货车帮这样的本土创新企业合作伙伴。

此外,夏乐蓓还特地强调了“创客”这个热词,她认为创客将引领下一代的创新,跟创客合作是英特尔挑战最大,却最感兴趣的事情。她表示,千差万别、数量众多的创客将“要求英特尔更加灵活、更加敏锐、更快地做出反应”,为此英特尔将依靠线上社区为创客提供服务和支持,同时跟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但始终在创新的中国公司进行合作、研发、设计、生产,乃至推向市场的营销合作。

“需要有一批良好的创新企业出现,这个生态圈才能成功。我们将用我们的全球影响力帮助中国的客户和伙伴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对中国市场进行投资,不断培育发展这个市场当中一些好的创新企业。”夏乐蓓说。

然而,无论在口头宣传中多么强调创新科技,其作用主要是让股东、市场和投资者看到英特尔的创新能力和长远前景,它并不能迅速给英特尔带来市场回报。在经历过2015财年的营收和净利润下滑态势后,英特尔无疑正面临经营上的巨大压力。

应对压力的解决办法,从这次MWC上英特尔跟华为在MateBook上的合作可窥一斑——寻找并支持新的、有活力的PC市场参与者。

在最近多次重要公开场合避谈PC的英特尔,却在华为的MateBook发布上提供了强力支持:除了发布会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总经理施浩德(Kirk Skaugen)为华为站台外,夏乐蓓在发布会后也接受了媒体专访,发声支持华为。

虽然PC市场2015年经历了出货量大跌,但由于PC市场存量巨大,且英特尔最核心的仍然是PC芯片业务。新玩家的出现如果能够改变PC产品僵化、创新进步缓慢的局面,或许能够盘活甚至重振PC市场,让英特尔有意外收获。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夏乐蓓如此评价MateBook:“我们不用把它看作是上一代PC的替代,而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新一代的移动通信产品。MateBook更像是在打破疆界、改变固有概念的一个产品。这种计算设备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又能让消费者觉得它非常有创新力——这就是我们想推动的下一代创新计算设备。”

英特尔看好华为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华为是从移动终端的角度进入PC市场的,在移动市场积攒的经验能为PC的设计带来不一样的创新,从而抓住2合1笔记本所代表的PC更新换代的机遇。

根据英特尔针对PC市场的调查,越来越多消费者转而购买2合1设备,其中约有40%的2合1笔记本购买者曾经将平板电脑视为首选。英特尔预计,这一细分市场在2016年将呈现35%的增长,而英特尔所要扮演的角色,是2合1笔记本这一产品形态的驱动力量。

“在整个市场需求方面,2合1产品在推动PC拐点上是非常重要的。”夏乐蓓强调。除了华为之外,英特尔跟小米在米Pad上也有紧密的合作,被不少人唱衰的联想同样是英特尔非常重视的合作伙伴。夏乐蓓自任职英特尔中国区之初就开始和联想合作,如今除了PC业务之外,英特尔跟联想在移动端、服务器等业务部门均有深远的合作。

然而联想的市场份额面临瓶颈,华为在PC市场的表现仍是未知数。作为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夏乐蓓需要负责中国区所有的销售和市场营销,纵使技术创新及应用有诸多话题点和良好前景,她依然不得不面对2016年PC市场艰难的业绩指标。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