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可以看不惯“我”,但是打不倒“我”,专访《奇葩说7》监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可以看不惯“我”,但是打不倒“我”,专访《奇葩说7》监制

任何综艺IP都有自己的寿命,李楠楠和她的团队都再清楚不过。

文|骨朵网络影视 毛豆

“如何找到更多新鲜的面孔,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在米未的会议室里,骨朵记者见到了《奇葩说》第七季(以下简称《奇葩说7》)的监制李楠楠。她对记者说,相较于前面几季,《奇葩说7》做出的最大创新,是在开场加入了“千人奇葩捞”环节,这也是节目史上最大规模的海选,之所为这么做,就是为了尽可能找到更多新鲜面孔。

作为老牌综艺IP,《奇葩说》行至第7年,实属不易。李楠楠回忆,差不多从第3季开始,外界就有人质疑节目已经到了瓶颈期,要走不下去了,但他们还是跌跌撞撞走到了现在。“市场和观众有这样的看法很正常,这是老牌IP的必经之路。”李楠楠曾在采访中说过,《奇葩说》每一季都当作最后一季来做,现在她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

任何综艺IP都有自己的寿命,李楠楠和她的团队都再清楚不过,“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每一季都尽量给大众提供新鲜感,同时不断优化内部团队,让年轻的小朋友进来,提供不一样的想法。”

为了践行不一样的想法,让这个把每一季都当成最后一季在做的《奇葩说》能在市场上存活的久一点,再久一点,《奇葩说7》就又搞了些不一样的。

选手要新

从前《奇葩说》选人会从多个维度考量,也会到各大高校和辩论团体中选人,这一季节目组则采用“千人奇葩捞”的方式最大限度打破框架,对想要加入的选手只有一个要求——敢于表达。所谓敢于表达,首先是希望选手能够说出大家平时和家人、朋友、爱人、同事等不敢直接说的话。其次是要说出最真实的自己,不说空话、不说虚话。“满足这两点,便可以入选。”

新人选手中年轻人居多,尤其是00后的年轻人。00后选手的出现,给了李楠楠不一样的感觉,“他们的特点不止是年轻,这批孩子身上我体会最深的是安全感。他们比80后、90后更有安全感,根本不在乎外界怎么看他们。对于自己观点的自信和承受程度,非常惊人。”《奇葩说》一直坚持要做年轻化的内容,00后的及时涌入,无异于在推动着节目向前走。真正接触这些年轻选手之后,李楠楠发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不是幼稚的戾气,而是先进的、自成体系的成熟。

如今《奇葩说7》播出近一半,李楠楠认为“千人奇葩捞”的实验算是成功了,至少在选人上是成功了。以前大家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地方很少,最初几年,辩手进入《奇葩说》后需要长时间彼此了解和磨合。但是现在不一样,大家能够展示自己的渠道越来越丰富。比如今年“千人奇葩捞”,节目组之前就在网络上看过一些选手的内容,知道这个人的表达方式和个人特色,会在很大程度缩减双方磨合的时间。重要的是,因为选手之前已经习惯了向外界表达自己,来到《奇葩说》适应的也会更快。“这些表现自如的选手对于节目和老奇葩都有了新的启发。”

外界观众对于这场实验的看法则和李楠楠稍有不同,整体评价分散在两个阵营:有的观众觉得很有趣,看到不一样的人,感觉回到了第一季,有的则觉得新的选手表现不如预期,尤其是辩论水平上,和专业辩手仍有较大差距。“有争议是好事,这也是《奇葩说》一直坚持的,接纳每一种声音,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进。”李楠楠说。

当然,《奇葩说7》还有很多熟悉面孔回归,除了常驻选手陈铭、颜如晶、傅首尔等,曾经在《奇葩说》舞台上消失过一段时间的臧鸿飞、马剑越、欧阳超等也选择在本季重新参赛。他们的再度出现,引起部分观众争议,有人认为观感疲惫,也有人质疑他们的实力。李楠楠倒不觉得这是困扰,尽管他们是“老人”了,一样还是要根据节目流程经历筛选、battle,“能留下还是被淘汰,要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有人留下,有人离开。这季“千人奇葩捞”只有30位老奇葩选择回来,大多数老奇葩并没有选择回到《奇葩说》的怀抱,“每个人都是要长大的。”在她看来,每个人不同的阶段想要追求的东西不一样,老奇葩们找到了生活中更能给自己带来能量的东西,然后去追寻新的发展道路,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会成长和变化,流动再寻常不过。节目一直是流动的,常流常新。”

嘉宾要鲜

“杨幂就是节目要找的人,她完全符合《奇葩说》的标准。”

在此之前,节目组曾看过很多杨幂参加其他综艺的片段,尽管多是零散的表述,李楠楠还是断定这是位聪明人,见人见事很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发现让她惊喜,几乎没怎么经过挣扎,《奇葩说7》就决定找杨幂做嘉宾,“事实也证明她确实合适。而且她还是女神,一举两得,不好吗?”

杨幂的加入为节目前期带来了很大的热度,也为《奇葩说7》贡献了多个热搜,被问及当时是否担心杨幂的声量盖过节目想传达的核心内容时,李楠楠笑了。“不仅不担心,还很开心。很多杨幂输出的内容都来自节目辩题,这是一种正向传播。”《奇葩说》本来就是一档综艺节目,综艺最大的作用和意义就是给观众带来快乐。反而李楠楠很害怕大家把节目只当作严肃的辩论,这并非节目的初衷。

给观众带来欢乐是《奇葩说》7年不变的初衷,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给大众带来些新的启发当然更好。为此,《奇葩说7》除了找来杨幂外,还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刘擎教授做嘉宾。“刘擎的特点在于他能够将很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单表述,将古代的知识活学活用到现代,他的加入能够让节目在深层次问题探究上更加完善。”

当然这只是节目看中刘擎的一个方面,对李楠楠而言,选择他还有个很务实的原因,由于节目中已经有了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薛兆丰经济学相对代表现实主义,哲学更理想主义,刘擎加入后,两位学者间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从而增大节目看点。

导师李诞的回归,也给了《奇葩说7》不少观众惊喜。李诞从第5季开始加入《奇葩说》,“就是李诞让人看着开心,大家又喜欢看他,那就请他来。”而且,《奇葩说》最早策划的时候就是希望做说话达人集合的节目,李诞过人的语言能力,也符合节目的硬性标准,更能将节目娱乐空间拉开,增加欢喜度。

随着《奇葩说》系列和《脱口秀》系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拿这两档节目来比较,“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去看待的。”李楠楠自己也是《脱口秀》节目观众,她认为《脱口秀3》的确表现出挑。在她看来,观众的比较,会推动节目良性竞争。“两档节目都像西西弗推石头一样,一季季做下去,当然很难,但是也不断有新的东西出现。”

认知要准

“我们虽然号称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但我们的目标一直是让观众快乐。”

有人曾表示,《奇葩说》的煽动性要大于消解性,李楠楠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煽动或消解,我个人认为这二者并不矛盾对立。有人被煽动吸引,有人通过消解获得,一种表达形式能带给人的东西是多元的,而非片面的。”《奇葩说》没有办法承载沉重的社会使命,李楠楠也不想把节目变成一个教导年轻人怎么看世界的手段。万变不离其宗,节目就是希望疏解观众压力。

《奇葩说》对于自己的受众群非常明确,从始至终都聚焦在18岁至25岁,以及25岁至3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身上,区别只在于这两个区间的观众希望从节目中获得的东西不同罢了。“就像老奇葩到了一定时候选择出走一样,观众可能遇到了更感兴趣的内容,更新的综艺需求,离开很正常,吸引到新的观众也很正常。”《奇葩说》从始至终没有想过要在此基础上扩大自己的受众群,精准对标这两个年龄段的观众,并服务好他们已经很不容易。“一档节目不可能什么都得到。”

为了“服务”好观众,7年时间,《奇葩说》每一季都会尽力寻找创新点和突破点,这种创新及突破落实到具体细节上,除了选手、嘉宾的增补及变更外,辩题的设置也在不断变化。

前3季的时候,节目的选题是自产自销的模式,导演组自己拟定选题给到辩手。从第4季开始,节目组会开始在网络上征集选题,结合大数据分析,来共同决定选题,目的是为了更直观看到大众最关心的议题是什么。“现在差不多提前半年就会开始征集网友们心中的困惑,准备时间相比从前要更长。”选题初步收集完成后,会进入漫长的筛选过程,“《奇葩说》筛选选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会优先关注那些一年内值得讨论的题,而非必须几年内都适用。”

今年,节目辩题#该不该阻拦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我坚持追星的理由#等话题引发过网络热议。有关偶像和饭圈的话题,从前并非《奇葩说》重点关注的内容,关于今年这样做的原因是不是节目有意向饭圈偏离的问题,李楠楠给予否认。“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向哪个圈层的受众偏移,只是今年有很多饭圈社会性事件被人关注,我们才做这样的选题。本质上还是为了寻求大众共鸣,而非仅仅针对饭圈。”

走到第7年,节目能够存活下来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坚持讨论大家关心的选题。“就像一年一度的老友聚会。大家来聊聊心中困惑。也只有保持这样平常的心态,尽量着眼于生活中的小事,才能细水长流。总想高屋建瓴去教大家做事,多油腻呀。”只要和观众之间精神层面还有连接,节目就有生命力,这是李楠楠坚持的观点,“选题其实有很多,层出不穷,但是最终选题能不能落地,我认为最底层的还是它是不是被创作团队真诚地认同和喜欢。”

对于《奇葩说》未来的发展,李楠楠持观望态度,也不想思考太多。假如市场上日后有跟《奇葩说》同类型的节目出现,她倒也不担心,“更难的是那些节目吧,他们必须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期待对手出现,我们一起进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可以看不惯“我”,但是打不倒“我”,专访《奇葩说7》监制

任何综艺IP都有自己的寿命,李楠楠和她的团队都再清楚不过。

文|骨朵网络影视 毛豆

“如何找到更多新鲜的面孔,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在米未的会议室里,骨朵记者见到了《奇葩说》第七季(以下简称《奇葩说7》)的监制李楠楠。她对记者说,相较于前面几季,《奇葩说7》做出的最大创新,是在开场加入了“千人奇葩捞”环节,这也是节目史上最大规模的海选,之所为这么做,就是为了尽可能找到更多新鲜面孔。

作为老牌综艺IP,《奇葩说》行至第7年,实属不易。李楠楠回忆,差不多从第3季开始,外界就有人质疑节目已经到了瓶颈期,要走不下去了,但他们还是跌跌撞撞走到了现在。“市场和观众有这样的看法很正常,这是老牌IP的必经之路。”李楠楠曾在采访中说过,《奇葩说》每一季都当作最后一季来做,现在她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

任何综艺IP都有自己的寿命,李楠楠和她的团队都再清楚不过,“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每一季都尽量给大众提供新鲜感,同时不断优化内部团队,让年轻的小朋友进来,提供不一样的想法。”

为了践行不一样的想法,让这个把每一季都当成最后一季在做的《奇葩说》能在市场上存活的久一点,再久一点,《奇葩说7》就又搞了些不一样的。

选手要新

从前《奇葩说》选人会从多个维度考量,也会到各大高校和辩论团体中选人,这一季节目组则采用“千人奇葩捞”的方式最大限度打破框架,对想要加入的选手只有一个要求——敢于表达。所谓敢于表达,首先是希望选手能够说出大家平时和家人、朋友、爱人、同事等不敢直接说的话。其次是要说出最真实的自己,不说空话、不说虚话。“满足这两点,便可以入选。”

新人选手中年轻人居多,尤其是00后的年轻人。00后选手的出现,给了李楠楠不一样的感觉,“他们的特点不止是年轻,这批孩子身上我体会最深的是安全感。他们比80后、90后更有安全感,根本不在乎外界怎么看他们。对于自己观点的自信和承受程度,非常惊人。”《奇葩说》一直坚持要做年轻化的内容,00后的及时涌入,无异于在推动着节目向前走。真正接触这些年轻选手之后,李楠楠发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不是幼稚的戾气,而是先进的、自成体系的成熟。

如今《奇葩说7》播出近一半,李楠楠认为“千人奇葩捞”的实验算是成功了,至少在选人上是成功了。以前大家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地方很少,最初几年,辩手进入《奇葩说》后需要长时间彼此了解和磨合。但是现在不一样,大家能够展示自己的渠道越来越丰富。比如今年“千人奇葩捞”,节目组之前就在网络上看过一些选手的内容,知道这个人的表达方式和个人特色,会在很大程度缩减双方磨合的时间。重要的是,因为选手之前已经习惯了向外界表达自己,来到《奇葩说》适应的也会更快。“这些表现自如的选手对于节目和老奇葩都有了新的启发。”

外界观众对于这场实验的看法则和李楠楠稍有不同,整体评价分散在两个阵营:有的观众觉得很有趣,看到不一样的人,感觉回到了第一季,有的则觉得新的选手表现不如预期,尤其是辩论水平上,和专业辩手仍有较大差距。“有争议是好事,这也是《奇葩说》一直坚持的,接纳每一种声音,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进。”李楠楠说。

当然,《奇葩说7》还有很多熟悉面孔回归,除了常驻选手陈铭、颜如晶、傅首尔等,曾经在《奇葩说》舞台上消失过一段时间的臧鸿飞、马剑越、欧阳超等也选择在本季重新参赛。他们的再度出现,引起部分观众争议,有人认为观感疲惫,也有人质疑他们的实力。李楠楠倒不觉得这是困扰,尽管他们是“老人”了,一样还是要根据节目流程经历筛选、battle,“能留下还是被淘汰,要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有人留下,有人离开。这季“千人奇葩捞”只有30位老奇葩选择回来,大多数老奇葩并没有选择回到《奇葩说》的怀抱,“每个人都是要长大的。”在她看来,每个人不同的阶段想要追求的东西不一样,老奇葩们找到了生活中更能给自己带来能量的东西,然后去追寻新的发展道路,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会成长和变化,流动再寻常不过。节目一直是流动的,常流常新。”

嘉宾要鲜

“杨幂就是节目要找的人,她完全符合《奇葩说》的标准。”

在此之前,节目组曾看过很多杨幂参加其他综艺的片段,尽管多是零散的表述,李楠楠还是断定这是位聪明人,见人见事很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发现让她惊喜,几乎没怎么经过挣扎,《奇葩说7》就决定找杨幂做嘉宾,“事实也证明她确实合适。而且她还是女神,一举两得,不好吗?”

杨幂的加入为节目前期带来了很大的热度,也为《奇葩说7》贡献了多个热搜,被问及当时是否担心杨幂的声量盖过节目想传达的核心内容时,李楠楠笑了。“不仅不担心,还很开心。很多杨幂输出的内容都来自节目辩题,这是一种正向传播。”《奇葩说》本来就是一档综艺节目,综艺最大的作用和意义就是给观众带来快乐。反而李楠楠很害怕大家把节目只当作严肃的辩论,这并非节目的初衷。

给观众带来欢乐是《奇葩说》7年不变的初衷,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给大众带来些新的启发当然更好。为此,《奇葩说7》除了找来杨幂外,还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刘擎教授做嘉宾。“刘擎的特点在于他能够将很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单表述,将古代的知识活学活用到现代,他的加入能够让节目在深层次问题探究上更加完善。”

当然这只是节目看中刘擎的一个方面,对李楠楠而言,选择他还有个很务实的原因,由于节目中已经有了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薛兆丰经济学相对代表现实主义,哲学更理想主义,刘擎加入后,两位学者间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从而增大节目看点。

导师李诞的回归,也给了《奇葩说7》不少观众惊喜。李诞从第5季开始加入《奇葩说》,“就是李诞让人看着开心,大家又喜欢看他,那就请他来。”而且,《奇葩说》最早策划的时候就是希望做说话达人集合的节目,李诞过人的语言能力,也符合节目的硬性标准,更能将节目娱乐空间拉开,增加欢喜度。

随着《奇葩说》系列和《脱口秀》系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拿这两档节目来比较,“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去看待的。”李楠楠自己也是《脱口秀》节目观众,她认为《脱口秀3》的确表现出挑。在她看来,观众的比较,会推动节目良性竞争。“两档节目都像西西弗推石头一样,一季季做下去,当然很难,但是也不断有新的东西出现。”

认知要准

“我们虽然号称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但我们的目标一直是让观众快乐。”

有人曾表示,《奇葩说》的煽动性要大于消解性,李楠楠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煽动或消解,我个人认为这二者并不矛盾对立。有人被煽动吸引,有人通过消解获得,一种表达形式能带给人的东西是多元的,而非片面的。”《奇葩说》没有办法承载沉重的社会使命,李楠楠也不想把节目变成一个教导年轻人怎么看世界的手段。万变不离其宗,节目就是希望疏解观众压力。

《奇葩说》对于自己的受众群非常明确,从始至终都聚焦在18岁至25岁,以及25岁至3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身上,区别只在于这两个区间的观众希望从节目中获得的东西不同罢了。“就像老奇葩到了一定时候选择出走一样,观众可能遇到了更感兴趣的内容,更新的综艺需求,离开很正常,吸引到新的观众也很正常。”《奇葩说》从始至终没有想过要在此基础上扩大自己的受众群,精准对标这两个年龄段的观众,并服务好他们已经很不容易。“一档节目不可能什么都得到。”

为了“服务”好观众,7年时间,《奇葩说》每一季都会尽力寻找创新点和突破点,这种创新及突破落实到具体细节上,除了选手、嘉宾的增补及变更外,辩题的设置也在不断变化。

前3季的时候,节目的选题是自产自销的模式,导演组自己拟定选题给到辩手。从第4季开始,节目组会开始在网络上征集选题,结合大数据分析,来共同决定选题,目的是为了更直观看到大众最关心的议题是什么。“现在差不多提前半年就会开始征集网友们心中的困惑,准备时间相比从前要更长。”选题初步收集完成后,会进入漫长的筛选过程,“《奇葩说》筛选选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会优先关注那些一年内值得讨论的题,而非必须几年内都适用。”

今年,节目辩题#该不该阻拦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我坚持追星的理由#等话题引发过网络热议。有关偶像和饭圈的话题,从前并非《奇葩说》重点关注的内容,关于今年这样做的原因是不是节目有意向饭圈偏离的问题,李楠楠给予否认。“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向哪个圈层的受众偏移,只是今年有很多饭圈社会性事件被人关注,我们才做这样的选题。本质上还是为了寻求大众共鸣,而非仅仅针对饭圈。”

走到第7年,节目能够存活下来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坚持讨论大家关心的选题。“就像一年一度的老友聚会。大家来聊聊心中困惑。也只有保持这样平常的心态,尽量着眼于生活中的小事,才能细水长流。总想高屋建瓴去教大家做事,多油腻呀。”只要和观众之间精神层面还有连接,节目就有生命力,这是李楠楠坚持的观点,“选题其实有很多,层出不穷,但是最终选题能不能落地,我认为最底层的还是它是不是被创作团队真诚地认同和喜欢。”

对于《奇葩说》未来的发展,李楠楠持观望态度,也不想思考太多。假如市场上日后有跟《奇葩说》同类型的节目出现,她倒也不担心,“更难的是那些节目吧,他们必须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期待对手出现,我们一起进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