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球汽车缺芯停产,是车企自己作的,还是华为小米太霸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球汽车缺芯停产,是车企自己作的,还是华为小米太霸道

对汽车行业而言,芯片紧缺的情况可能会持续6个月到一年。

文|上海汽车报

芯片缺货上热搜了。最近,#芯片缺货波及汽车行业#的新闻成了微博热点话题。

一个多月前,爆出芯片缺货影响产能的还只是中国车企。现在,这波短缺潮迅速影响了全球多家车企的产能,包括福特、丰田、大众、通用、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本田、雷诺、斯巴鲁在内的多家车企或关停部分地区的生产线,或推迟生产部分车型。

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今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5%。芯片短缺对汽车供应链产生的影响在各个市场不一而足,但以现有信息来看,中国汽车产能中断的风险最大,仅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受波及的汽车产能可能达到25万辆。

今年没有购买新车计划的消费者也不要觉得事不关己,因为芯片抢夺大战正在"打统战"。汽车、电脑、手机厂商抢着囤货的样子,像极了"618"和"双十一"期间的你……就算汽车没有因芯片而涨价,游戏机、平板、手机、智能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也很可能因此而涨价。

缺块芯片,车就造不了了?

是的,据《福布斯》介绍,目前市面上一辆普普通通的汽车,里面都有100多个芯片。

密歇根州安阿伯市汽车研究中心(CAR)的行业分析师Kristin Dziczek表示:"发动机和变速箱、座椅、车载娱乐系统、仪表盘、ADAS系统……这些地方都离不开芯片。芯片短缺很可能在几个月内严重破坏全球汽车生产。

德勤咨询公司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负责人克里斯·理查德表示:"现在的汽车里有数百种半导体,有些可能只是5美分的一块镍,有些则可能是150美元的高端芯片,但不管是5美分的还是150美元的零部件断供,都能导致停产。"

为什么会紧缺?

故事还要从新冠疫情说起:

去年春季,大部分芯片工厂受新冠疫情影响停工时间过长,导致芯片库存量不足。

此时,因为隔离政策,车企也纷纷觉得去年汽车整体需求应该不高,从而降低了对芯片的采购量。

但对汽车芯片而言,从晶圆入厂到封测,至少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加上浮动的排产计划,车企一般需要在提前半年下发所需的芯片订单。对消费市场的低估,导致车企当时订单下得不够多。

同时,由于许多地区的消费者只能在家办公或娱乐,用来开视频会议的摄像头、笔记本电脑、游戏机、手机、智能电视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出货量暴涨,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疯狂"囤货",导致全球半导体产能向消费电子倾斜。

光是新款游戏机就够芯片厂商忙活一阵的了

去年三季度开始,北美、中国等多个地区的汽车市场迎来强劲复苏。车卖得好,车企自然马力全开地生产,进一步加大了芯片缺口。由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率先复苏,所以中国车企最早爆出车用芯片紧缺的问题。

到了现在,"覆巢之下无完卵",全球范围内没有汽车制造商能在这波芯片缺货浪潮中幸免。

分析师还表示,车用芯片荒正由经济产业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美国、日本、德国的汽车工业协会纷纷请求政府出面,要么是向亚洲芯片企业施压,希望它们将原本供应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产能转做车用关键芯片;要么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在在芯片企业客户名单上的优先级。然而,据业内人士介绍,车企甚至排不进供应商有限供货名单的前十名,享有优先权的是三星和华为等科技巨头。

也有不少外媒表示,特朗普当时打压中芯国际的做法也给如今的缺芯局面火上浇油。由于中芯国际受到出口管制,导致车企只能把在中芯国际的订单转交给台积电等头部企业,但台积电的产能早已被订满,车企在其优先级名单上又排不上号……

什么时候会恢复正常?

对汽车行业而言,芯片紧缺的情况可能会持续6个月到一年。

首先,汽车行业抢不过消费电子行业。Dziczek表示,在芯片争夺战中,消费电子制造商经常会赢得胜利,因为"他们愿意为所需的芯片支付更高的价格"。

彭博社称:"消费电子制造商的订单比汽车制造商多——仅智能手机市场每年的订单就超过10亿部,而汽车的订单不足1亿辆。汽车制造也是一个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因此制造商不愿抬高芯片价格,以免危及自己的盈利能力。"

同时,彭博社指出,虽然智能汽车需要更多芯片,但最新的消费电子产品也需要更多芯片,5G手机需要的芯片比4G版本多40%,这也恶化了芯片短缺的局面。

为了保证芯片不断供,加价拿货成为基础操作

其次,车用芯片大多采用8英寸晶圆制造,而近些年,全球芯片企业主要将资金用在更高端的12英寸晶圆的布局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8寸晶圆的产能扩展,且短期不可逆。

在一般环境下,车载半导体可以保证20年的质量,与消费型半导体相比,车载半导体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为了达到这种可靠性,车企对芯片供应的要求往往是"零不良率",在生产车载半导体时,丰田等车企往往会对半导体工厂实行长达半年到一年的"产线认定"。

以为丰田供应ECU的工厂为例,该工厂专门研发了一套由500个工序组成的生产制程。基于此制程,该工厂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生产ECU,当该工厂可以稳定地生产出正常工作的ECU时,丰田才会对这条进行"认定"。此外,被赋予"产线认定"的由500道工序组成的制程,原则上不可以更改生产设备、制程条件。

也就是说,无论是新增产能,还是将原本用于消费电子的产线改造成汽车芯片的产线,丰田等企业对"产线认定"至少还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供应商也很焦虑

此次缺货最为明显的是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芯片,在中国,这两大芯片的主要供应商是博世和大陆集团,两家公司都是先采购芯片再组装成相关模块向车企供应。

上个月,博世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由于一些半导体元件短缺,导致整个零部件供应链出现瓶颈;大陆集团则透露,市场所需的额外供应量需要6-9个月才能实现,因此潜在的供应瓶颈将会持续到2021年。法雷奥集团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多位半导体行业人士表示,目前芯片全产业链均维持高景气,不管是前段晶圆代工还是后段封测产能全线吃紧。但压力最大的是全球晶圆,目前全球晶圆厂已经满负荷运转,无法再接更多新单。对芯片而言,晶圆代工产能奇缺就像做面包没了面粉一般。

"目前晶圆产能已紧张到不可思议,客户对产能的需求已达恐慌程度。"去年12月,台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的一席话,证实了晶圆产能紧缺的现状。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半年里,从供应商到车企,整条芯片产业链都会陷入"争夺战"中。

最后的最后,小编在芯片短缺的微博下发现了这样一条评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球汽车缺芯停产,是车企自己作的,还是华为小米太霸道

对汽车行业而言,芯片紧缺的情况可能会持续6个月到一年。

文|上海汽车报

芯片缺货上热搜了。最近,#芯片缺货波及汽车行业#的新闻成了微博热点话题。

一个多月前,爆出芯片缺货影响产能的还只是中国车企。现在,这波短缺潮迅速影响了全球多家车企的产能,包括福特、丰田、大众、通用、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本田、雷诺、斯巴鲁在内的多家车企或关停部分地区的生产线,或推迟生产部分车型。

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今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5%。芯片短缺对汽车供应链产生的影响在各个市场不一而足,但以现有信息来看,中国汽车产能中断的风险最大,仅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受波及的汽车产能可能达到25万辆。

今年没有购买新车计划的消费者也不要觉得事不关己,因为芯片抢夺大战正在"打统战"。汽车、电脑、手机厂商抢着囤货的样子,像极了"618"和"双十一"期间的你……就算汽车没有因芯片而涨价,游戏机、平板、手机、智能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也很可能因此而涨价。

缺块芯片,车就造不了了?

是的,据《福布斯》介绍,目前市面上一辆普普通通的汽车,里面都有100多个芯片。

密歇根州安阿伯市汽车研究中心(CAR)的行业分析师Kristin Dziczek表示:"发动机和变速箱、座椅、车载娱乐系统、仪表盘、ADAS系统……这些地方都离不开芯片。芯片短缺很可能在几个月内严重破坏全球汽车生产。

德勤咨询公司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负责人克里斯·理查德表示:"现在的汽车里有数百种半导体,有些可能只是5美分的一块镍,有些则可能是150美元的高端芯片,但不管是5美分的还是150美元的零部件断供,都能导致停产。"

为什么会紧缺?

故事还要从新冠疫情说起:

去年春季,大部分芯片工厂受新冠疫情影响停工时间过长,导致芯片库存量不足。

此时,因为隔离政策,车企也纷纷觉得去年汽车整体需求应该不高,从而降低了对芯片的采购量。

但对汽车芯片而言,从晶圆入厂到封测,至少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加上浮动的排产计划,车企一般需要在提前半年下发所需的芯片订单。对消费市场的低估,导致车企当时订单下得不够多。

同时,由于许多地区的消费者只能在家办公或娱乐,用来开视频会议的摄像头、笔记本电脑、游戏机、手机、智能电视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出货量暴涨,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疯狂"囤货",导致全球半导体产能向消费电子倾斜。

光是新款游戏机就够芯片厂商忙活一阵的了

去年三季度开始,北美、中国等多个地区的汽车市场迎来强劲复苏。车卖得好,车企自然马力全开地生产,进一步加大了芯片缺口。由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率先复苏,所以中国车企最早爆出车用芯片紧缺的问题。

到了现在,"覆巢之下无完卵",全球范围内没有汽车制造商能在这波芯片缺货浪潮中幸免。

分析师还表示,车用芯片荒正由经济产业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美国、日本、德国的汽车工业协会纷纷请求政府出面,要么是向亚洲芯片企业施压,希望它们将原本供应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产能转做车用关键芯片;要么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在在芯片企业客户名单上的优先级。然而,据业内人士介绍,车企甚至排不进供应商有限供货名单的前十名,享有优先权的是三星和华为等科技巨头。

也有不少外媒表示,特朗普当时打压中芯国际的做法也给如今的缺芯局面火上浇油。由于中芯国际受到出口管制,导致车企只能把在中芯国际的订单转交给台积电等头部企业,但台积电的产能早已被订满,车企在其优先级名单上又排不上号……

什么时候会恢复正常?

对汽车行业而言,芯片紧缺的情况可能会持续6个月到一年。

首先,汽车行业抢不过消费电子行业。Dziczek表示,在芯片争夺战中,消费电子制造商经常会赢得胜利,因为"他们愿意为所需的芯片支付更高的价格"。

彭博社称:"消费电子制造商的订单比汽车制造商多——仅智能手机市场每年的订单就超过10亿部,而汽车的订单不足1亿辆。汽车制造也是一个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因此制造商不愿抬高芯片价格,以免危及自己的盈利能力。"

同时,彭博社指出,虽然智能汽车需要更多芯片,但最新的消费电子产品也需要更多芯片,5G手机需要的芯片比4G版本多40%,这也恶化了芯片短缺的局面。

为了保证芯片不断供,加价拿货成为基础操作

其次,车用芯片大多采用8英寸晶圆制造,而近些年,全球芯片企业主要将资金用在更高端的12英寸晶圆的布局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8寸晶圆的产能扩展,且短期不可逆。

在一般环境下,车载半导体可以保证20年的质量,与消费型半导体相比,车载半导体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为了达到这种可靠性,车企对芯片供应的要求往往是"零不良率",在生产车载半导体时,丰田等车企往往会对半导体工厂实行长达半年到一年的"产线认定"。

以为丰田供应ECU的工厂为例,该工厂专门研发了一套由500个工序组成的生产制程。基于此制程,该工厂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生产ECU,当该工厂可以稳定地生产出正常工作的ECU时,丰田才会对这条进行"认定"。此外,被赋予"产线认定"的由500道工序组成的制程,原则上不可以更改生产设备、制程条件。

也就是说,无论是新增产能,还是将原本用于消费电子的产线改造成汽车芯片的产线,丰田等企业对"产线认定"至少还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供应商也很焦虑

此次缺货最为明显的是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芯片,在中国,这两大芯片的主要供应商是博世和大陆集团,两家公司都是先采购芯片再组装成相关模块向车企供应。

上个月,博世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由于一些半导体元件短缺,导致整个零部件供应链出现瓶颈;大陆集团则透露,市场所需的额外供应量需要6-9个月才能实现,因此潜在的供应瓶颈将会持续到2021年。法雷奥集团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多位半导体行业人士表示,目前芯片全产业链均维持高景气,不管是前段晶圆代工还是后段封测产能全线吃紧。但压力最大的是全球晶圆,目前全球晶圆厂已经满负荷运转,无法再接更多新单。对芯片而言,晶圆代工产能奇缺就像做面包没了面粉一般。

"目前晶圆产能已紧张到不可思议,客户对产能的需求已达恐慌程度。"去年12月,台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的一席话,证实了晶圆产能紧缺的现状。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半年里,从供应商到车企,整条芯片产业链都会陷入"争夺战"中。

最后的最后,小编在芯片短缺的微博下发现了这样一条评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