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发布数据称,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2252亿元。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为历史次高,仅次于去年3月的5.18万亿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对界面新闻表示,1月信贷增量创新高,更多是短期因素所致,信贷扩张节奏不改由2020年的宽信用向2021年的稳信用过渡。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2.7%,虽然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但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和去年年中高点13.2%相比有明显下降。
陶金分析称,从信贷需求端看,1月,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部门继续复苏,带动了企业投资需求,中长期信贷需求依然旺盛;居民部门,消费高企,汽车、家电等消费增速较快,消费信贷在基数效应下同比多增明显。
分部门看,1月,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4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992亿元。
从供给端看,他指出,年初信贷额度重新打开,稳信用预期下尽早投放额度可能是银行在1月增加投放的一部分原因。同时,临近春节,现金需求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短期内信贷规模扩张。
中信证券表示,综合春节错位影响,预计2月人民币信贷投放量或在8500亿-1万亿元左右。此外,春节因素对债券发行、银行开票等均有一定影响,预计2月社会融资存量增速在12.9%左右,较1月的13%继续小幅回落。
央行在周一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 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同时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