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形容当下艺术市场,“这行水很深!”这让很多人因此望而却步。
“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鞋”,也有不少人涉“水”而上,不信这个邪,自恃钱多有“路子”,在各种砖家指点下一通买,一不小心就成为了“收藏夹”,那料想这个艺术市场鱼龙混杂,哪里有那么多真货可淘,买了又退不了,想出手又没有渠道,这不是“收藏夹”是什么呢?
即使有人买到假货,回头去找卖家,卖家大多一脸不以为然,有些反而义正言辞地一通教育:“多买几次假货就长眼力了!这就是我们的行规!”或者包换不包退,让你再挑几件真假难料的“货”回去,这已经算是最客气的了。
“知假卖假,作假卖假”,这算哪门子行规!明明做了局骗人上当,还堂而皇之的说是,“行规”,“交学费”。
欲哭无泪,投诉又无门。一个浸染中华几千年文明的艺术行业几乎成了一堆所谓圈内人的“骗子游戏”,呜呼哀哉。
有些买了几千元,还好“学费”交得不多,更有甚者,涉及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上亿金额的艺术品,通过各种合法“手段”交易,假似乎成了这个行业的一种标签,仿佛这年头你不搞点假,就没法在这个圈子里混了。
这些仅仅是艺术市场之怪现状之冰山一角。
为什么这些涉及金额不菲的交易没有得到法律的严惩?为什么这个行当大多人把“知假卖假,作假卖假”当成了所谓“行规”?为什么象征我国文化大国的精髓之艺术品却沦为了一件件商品、投资品、几乎完全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属性?
笔者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论上一番,以还人间之正道沧桑。让我们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得以顺利传承,让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递到大众内心。
艺术市场之怪现状的概述
纵观我国整个艺术市场体系,在这个交易链条上主要有四个环节,即创作、传播、展示、收藏,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艺术市场参与者。
创作,一般是指艺术家,他们是艺术品的生产者。不过,当前艺术家也分三六九等,第一种,有人捧,自然赚的盆瓢满盈,不少人巴不得将自身给某个集团或者机构“包养”,几番运作下,从几千平尺瞬间升至上万,过几年又涨到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可能。第二种,有经营,也能落个小康社会,一大堆的社会活动,一大堆的所谓头衔,捞了一大堆的名气,有了这些,也会有人买单,但是我们不禁想到,他们把心思用到了艺术之外,那么作品还能剩下什么东西呢?艺术的灵魂又何在?艺术人的良心又何在?还有第三种,前两者都没有的自然就惨了,进退两难,一方面是想倾心于艺术国粹,一方面又不得不为生活奔波。伟大都是熬出来的,这话不假。熬不出来的还想搞艺术,就成了大伪。
传播,各类艺术媒体、批评家、鉴赏家、大藏家、大机构等,他们掌握着舆论的喉舌,利用各种媒体发出声音。第一个声音,砸宝,节目上搞几个专家,鉴定,展示,主持人一连串哇哦,你的这个值多少十万?仿佛捡个老瓶子、老物件,就能换辆宝马。第二个声音,谁谁谁的拍卖到多少亿了,谁谁谁年轻的一幅作品也过千万了,这是一种唯价格论,不以价值论英雄,只论价格,不论艺术。第三个声音,吵架声,国宝帮,反国宝帮,这个圈子不乏高手,都是文人嘛,骂功自然高上一手,硬生生的将一个好端端的艺术圈子变成了一种艺术战争,唯恐天下不乱的节凑呢。
展示,这是指市场交易的核心环节,以画廊、博览会、拍卖会、为代表,在这个艺术市场系统中,他们似乎始终扮演一种“店小二”角色。画廊是好画自己留着,次的卖给新手;博览会大多只收摊子费;拍卖公司呢,大多是这样一副姿态:“客官您放心,小店绝不坑您,但是东西您自己看,主意您自己拿,万一小店打了眼,您别见怪。丑话说在前面,东西出了门,您可别哭着喊着来退货。”卖了是好事,还有些卖不掉的作品,有些人就想打成艺术金融包,“上市”,和银行捆绑,不乏有大把的人买单。甚至有一些干脆是假拍卖公司,无论你咨询什么可以上拍,他们都会告诉你“你的这个物件太值钱了!”接下来收你手续费、图录费之类的一连串,到时候上演一场拍卖托儿秀,一切都是不了了之。一旦被投诉太多了,捂不住了,他们直接注销,改头换面又变成一家新的拍卖公司继续搞。
收藏,这是整个市场交易的最后环节,有人要买单了,他消费也好、收藏也好、投资也好,这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有人肯买单了。到手了也不能放心,万一是假货呢?有些“土豪”自恃有银子就可以买到好货,一口气买了几个亿,结果经鉴定都是赝品,一文不值。这个也无处追偿,大多找不到卖家,即使找到了也有一筐的托词等着,“你的眼力有问题,不管我们的事,我们又没说包真假。”
艺术市场之怪现状的分析
据清末古玩收藏家赵汝真所著《古玩指南》描述,古玩行业完全不同于其他行业,他们有一个古玩商会,第一、哪怕一般店里货品并不全,但你要买任何古玩他都能给你找到;第二、凡是售出的古玩,只要没有改毁原装的,无论经过多少年,如发现与原来所说的不符,都可以照原价赔偿;第三,同行不是冤家,这话不适合古玩界,他们互相帮忙,通力合作,彼此都有联系,彼此都公开店内的物品,彼此都可以互相代售;第四,古玩从业者有着一种严谨的师承制度,经过长期的严格培训才能上岗,视职业道德为生命。
这就是我国存续了几千年的艺术交易秩序,他们以诚信为根本,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不过,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艺术行业的古玩传承几乎断绝了,此时艺术行业也在改革的春风下发展起来,国外画廊、拍卖、博览会等艺术交易秩序不约而同引进到了中国,经过几十年发展推广,形成了新的交易制度和秩序,以画廊、博览会为代表的一级市场,以拍卖会为代表的二级市场,而二级市场已经成为了艺术市场的中流砥柱。据《TEFAF2015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达到历史最高,超过510亿欧元,同比增长7%,中国销售额占22%,名列全球第二。
然而,光鲜数据的背后却掩盖不住我国艺术市场的颓势,Artnet最新公布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数据显示,全球销售额下降6%,送拍的拍品数量减少了17%,中国市场成交额同比下降30%。古玩城、画廊、博览会等艺术行业都出现了疲软现象,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倒闭潮。“亿元”、“天价”,已经成为了每年春拍、秋拍的必炒关键词。奈何江郎才尽,观望的人多,买单的人少。
如今,曾经被传统艺术人藐视的艺术电商重新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又想不约而同的催火这个行当,来一次艺术革命也没那么容易。艺术,互联网,两个完全不同理念的行业如何嫁接?这几年下来也没见哪个艺术电商有多少影响力。
不过,不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电商,都要坚守艺术人的道德底线,不能像某些艺术电商一样无节操。
艺术市场之怪现状的原因
不少人认为,几十年前引进的交易制度能够改革艺术市场的弊端,改革制度和秩序可以为这个市场带来进步。
于是,我国就效仿西方盲目追求了艺术市场化运作,而忽视了艺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输出属性,出现了一系列的怪现状。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观念、感情和习俗是相当稳定的东西,不会随着改写制度或者秩序一并改变。
这对于我国整个艺术市场群体而言,它根本无法随意选择自己的制度,就像它绝对无法选择自己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一样。
即使强加上一些新的秩序和制度,短期内会吸引一批人盲目顺从和遵守,就长期而言,这些新秩序和制度和我们整个民族的艺术观念、感情、习俗相背离,那么始终是一小波人的游戏,不能融入整个民族文化传承中,结果就如现在的艺术市场一样乱成一锅粥。如果一小波人的游戏持续起一种负面作用,那么他们对我国文化的传承是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不得不防。
无论是一级市场、或者二级市场哪一种秩序形成后,都会慢慢形成某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对现在的秩序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只有巩固和强化现有秩序才能保障他们继续获得利益,哪怕新秩序对全局更有效率。
一旦人们做出选择以后会不断地投入精力、金钱及各种努力,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合适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前期的巨大投入变得一文不值,这在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
很多人都在不约而同坚守现有的交易制度和体系,哪怕是错的,也不能放弃。对新兴有潜力的趋势,同样会不由自主地打击。
因此,我国原有艺术市场交易秩序已经失去了人性的基础,艺术行业的传承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现行引进的国外交易秩序也出现了种种弊端,将我国艺术市场引向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危险境地。不过,我们要说的是交易制度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这些交易制度里的人有问题,毫不遵守艺术传承的人不搞那些唯利是图的事情才怪呢。
如今,我国艺术市场已经遇到了一个发展瓶颈瓶颈,交易总额下跌严重,同时,我国现有艺术市场的交易秩序和文化大国的传承冲突达到了极点,前者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核心,后者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二者如何取舍,如何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这是我们建设成为文化大国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挑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