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短期的经济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短期的经济增长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在3月19日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称,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短期的经济增长。如果为了经济长远的发展当下需要做一些改革,那就应该直接去做。

人物资料:埃里克·马斯金。图片来源:网络

观点摘要:

  •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去中央计划是非常成功的,也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
  • 使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的一种办法是限制政府开支。
  • 如果中国能像韩国那样持续地去中心化,或许就可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 市场是好的,但它并不能提供所有东西,比如说清洁的空气等公共商品的提供,就需要政府的参与。
  • 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短期的经济增长。
  • 解决不平等问题,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 对付污染最好的方式,或者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征税。
  • 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教授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哈佛大学任教。

马斯金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理论。

1977年,马斯金完成论文“纳什均衡和福利最优化”,该文时隔22年后于1999年正式发表,并成为机制设计理论的里程碑。在该文中,马斯金提出并证明了纳什均衡实施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他在证明充分条件时所构造的对策被称为“马斯金对策”,广为流传。

2007年10月15日,埃里克·马斯金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和罗杰·迈尔森,同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

3月19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现场,埃里克·马斯金接受了界面新闻专访,回应了中国在经济发展、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界面新闻:机制设计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在决策过程中将所需要的信息去中心化,这对于政府决策非常关键。过去30多年,中国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去中央计划并构建市场机制的过程,您认为这一过程是否遵循了上述原则?

马斯金:机制设计理论的大意是,信息本身是去中心化的。政府需要得到全面的信息来做好的决定。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解释何种制度或分配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因此,机制设计是一种通过获取你需要的信息来做出好的公共决策的方式。信息可以通过市场获取,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取。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去中央计划是非常成功的,也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现在我担心这个去中央计划的行动正在减缓,从长远来看,这显然对中国经济是不好的。

当然,市场是好的,但它并不能提供所有东西,比如说清洁的空气。清洁的空气是一个公共商品,它并不能通过市场来提供。因此它需要通过一些其它机制来提供,其中就有政府的参与。

界面新闻:您的机制设计理论为政策决策者提供了哪些可供参考的原则,以使公共政策达到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一致性?

马斯金:我以地方政府官员来举例回答。地方政府官员想提升社会福利,但这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唯一目标。除此之外,他们对晋升也十分关心。而这种晋升主要是看他相对于其他地方官员表现如何。这就意味着他有可能有这样一种动机来推进一些政绩工程,即使这些工程在成本效益的角度来考虑并不是太好。

因此,在设定一些考核机制的时候,你就要一些相关因素考虑进去。此外,使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的一种办法是限制政府开支。

界面新闻:经过30多年市场化的改革,中国还有哪些机制尚未建立?

马斯金:是有一些机制还没有建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环境领域。中国目前还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但它最终会转向使用清洁能源。目前中国还有没建立一套有助于完成这种转变的机制。我认为在这方面最简单的机制是征收碳排放税。用这种方式,排放的费用已经计算进这项活动本身了。

界面新闻: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但最近几年一直有观点认为中国很难跨越这一阶段,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中国如何才能避免掉入这一“陷阱”之中?

马斯金:这和我们之前谈到的去中心计划有很大的关系。韩国之所以可以成功转型为一个富裕的国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持续地去中心化。如果中国能像韩国那样,或许就可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说中国还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但我相信这一天最终会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界面新闻:但是现在一些领域的改革是非常困难的。

马斯金:是很困难,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

界面新闻:那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马斯金:这就需要一个有智慧的领导人。比如当年邓小平可以以他的智慧改变整个经济体制。

界面新闻:新一届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意义,政府在市场中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马斯金:我认为政府主要扮演两种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因为一些公共物品市场是无法提供的,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清洁的空气,还有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物品也是这样。基础设施也是这个道理。政府负有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为市场制定好规则,金融市场在这方面就是个例子。像发生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时,政府制定的规则就尤为重要。

界面新闻: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去产能”等结构性改革,如何平衡这些改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马斯金:“十三五”规划提出GDP年均增速6.5%以上这个目标,我不知道6.5%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认为,经济中不平衡和效率低下的要素被清理的越快,长远来看经济形势就会越好。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短期的经济增长。如果为了经济长远的发展当下需要做一些改革,那就应该直接去做。我并不认为6.5%是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界面新闻:您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污染和不平等问题。您认为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不平等问题?

马斯金:我至今仍然同意这个观点。对于解决不平等问题,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你教给人们技能,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

目前中国教育上的不平等也很严峻。但政府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善情况的。这是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并且也是政府应该负责任的问题。有一些国家做的比较好,比如说法国,即使是在非常边远的地方,那里的教育也是非常好的。

界面新闻:您有没有算过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政府在教育上投入多少钱是合适的?

马斯金:无论它需要花费多少。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教育都是最好的投资。投资在人身上是最好的形式。

界面新闻:污染是当下中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从您的观察看,中国应如何在环境和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马斯金:我们刚才讨论过碳排放,那是一种污染,也有其它形式的污染。我认为对付污染最好的方式,或者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征税。

或许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慢慢推开,比如说以一个比较低的税率开征,然后慢慢提高税率,这样大家就有时间适应。对于污染企业来说,他们就有时间换掉旧的设备,引进更加清洁环保的设备。

界面新闻: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你对中国当下大力推进PPP的担忧有哪些?

马斯金:我的一个担忧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注意点并不完全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福利上。一些政府领导可能还有他们私人的目标,在推进PPP过程中他们也会将私人目标考虑在内。而这样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地方政府选择项目时以获取公共关注为出发点,但实际上这些项目并不是对当地人民有很大的好处。

此外,PPP中民营资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是真正的民营资本。私营企业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为目标,但国企有时候并非如此。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是进行国企改革,把国企慢慢私营化。但这并不是很迅速的改革,而是逐渐进行。

界面新闻:你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是怎么样的?长期看,中国经济还能持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之一吗?

马斯金:我认为中国经济会越来越有力。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短期的经济增长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在3月19日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称,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短期的经济增长。如果为了经济长远的发展当下需要做一些改革,那就应该直接去做。

人物资料:埃里克·马斯金。图片来源:网络

观点摘要:

  •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去中央计划是非常成功的,也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
  • 使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的一种办法是限制政府开支。
  • 如果中国能像韩国那样持续地去中心化,或许就可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 市场是好的,但它并不能提供所有东西,比如说清洁的空气等公共商品的提供,就需要政府的参与。
  • 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短期的经济增长。
  • 解决不平等问题,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 对付污染最好的方式,或者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征税。
  • 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教授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哈佛大学任教。

马斯金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理论。

1977年,马斯金完成论文“纳什均衡和福利最优化”,该文时隔22年后于1999年正式发表,并成为机制设计理论的里程碑。在该文中,马斯金提出并证明了纳什均衡实施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他在证明充分条件时所构造的对策被称为“马斯金对策”,广为流传。

2007年10月15日,埃里克·马斯金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和罗杰·迈尔森,同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

3月19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现场,埃里克·马斯金接受了界面新闻专访,回应了中国在经济发展、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界面新闻:机制设计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在决策过程中将所需要的信息去中心化,这对于政府决策非常关键。过去30多年,中国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去中央计划并构建市场机制的过程,您认为这一过程是否遵循了上述原则?

马斯金:机制设计理论的大意是,信息本身是去中心化的。政府需要得到全面的信息来做好的决定。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解释何种制度或分配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因此,机制设计是一种通过获取你需要的信息来做出好的公共决策的方式。信息可以通过市场获取,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取。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去中央计划是非常成功的,也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现在我担心这个去中央计划的行动正在减缓,从长远来看,这显然对中国经济是不好的。

当然,市场是好的,但它并不能提供所有东西,比如说清洁的空气。清洁的空气是一个公共商品,它并不能通过市场来提供。因此它需要通过一些其它机制来提供,其中就有政府的参与。

界面新闻:您的机制设计理论为政策决策者提供了哪些可供参考的原则,以使公共政策达到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一致性?

马斯金:我以地方政府官员来举例回答。地方政府官员想提升社会福利,但这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唯一目标。除此之外,他们对晋升也十分关心。而这种晋升主要是看他相对于其他地方官员表现如何。这就意味着他有可能有这样一种动机来推进一些政绩工程,即使这些工程在成本效益的角度来考虑并不是太好。

因此,在设定一些考核机制的时候,你就要一些相关因素考虑进去。此外,使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的一种办法是限制政府开支。

界面新闻:经过30多年市场化的改革,中国还有哪些机制尚未建立?

马斯金:是有一些机制还没有建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环境领域。中国目前还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但它最终会转向使用清洁能源。目前中国还有没建立一套有助于完成这种转变的机制。我认为在这方面最简单的机制是征收碳排放税。用这种方式,排放的费用已经计算进这项活动本身了。

界面新闻: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但最近几年一直有观点认为中国很难跨越这一阶段,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中国如何才能避免掉入这一“陷阱”之中?

马斯金:这和我们之前谈到的去中心计划有很大的关系。韩国之所以可以成功转型为一个富裕的国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持续地去中心化。如果中国能像韩国那样,或许就可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说中国还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但我相信这一天最终会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界面新闻:但是现在一些领域的改革是非常困难的。

马斯金:是很困难,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

界面新闻:那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马斯金:这就需要一个有智慧的领导人。比如当年邓小平可以以他的智慧改变整个经济体制。

界面新闻:新一届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意义,政府在市场中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马斯金:我认为政府主要扮演两种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因为一些公共物品市场是无法提供的,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清洁的空气,还有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物品也是这样。基础设施也是这个道理。政府负有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为市场制定好规则,金融市场在这方面就是个例子。像发生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时,政府制定的规则就尤为重要。

界面新闻: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去产能”等结构性改革,如何平衡这些改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马斯金:“十三五”规划提出GDP年均增速6.5%以上这个目标,我不知道6.5%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认为,经济中不平衡和效率低下的要素被清理的越快,长远来看经济形势就会越好。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短期的经济增长。如果为了经济长远的发展当下需要做一些改革,那就应该直接去做。我并不认为6.5%是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界面新闻:您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污染和不平等问题。您认为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不平等问题?

马斯金:我至今仍然同意这个观点。对于解决不平等问题,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你教给人们技能,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

目前中国教育上的不平等也很严峻。但政府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善情况的。这是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并且也是政府应该负责任的问题。有一些国家做的比较好,比如说法国,即使是在非常边远的地方,那里的教育也是非常好的。

界面新闻:您有没有算过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政府在教育上投入多少钱是合适的?

马斯金:无论它需要花费多少。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教育都是最好的投资。投资在人身上是最好的形式。

界面新闻:污染是当下中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从您的观察看,中国应如何在环境和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马斯金:我们刚才讨论过碳排放,那是一种污染,也有其它形式的污染。我认为对付污染最好的方式,或者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征税。

或许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慢慢推开,比如说以一个比较低的税率开征,然后慢慢提高税率,这样大家就有时间适应。对于污染企业来说,他们就有时间换掉旧的设备,引进更加清洁环保的设备。

界面新闻: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你对中国当下大力推进PPP的担忧有哪些?

马斯金:我的一个担忧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注意点并不完全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福利上。一些政府领导可能还有他们私人的目标,在推进PPP过程中他们也会将私人目标考虑在内。而这样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地方政府选择项目时以获取公共关注为出发点,但实际上这些项目并不是对当地人民有很大的好处。

此外,PPP中民营资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是真正的民营资本。私营企业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为目标,但国企有时候并非如此。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是进行国企改革,把国企慢慢私营化。但这并不是很迅速的改革,而是逐渐进行。

界面新闻:你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是怎么样的?长期看,中国经济还能持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之一吗?

马斯金:我认为中国经济会越来越有力。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