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本作家津村记久子如何打破了书写“狗屁工作”的经济决定论套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本作家津村记久子如何打破了书写“狗屁工作”的经济决定论套路?

在《没有轻松的工作这回事》中,日本作家津村记久子把注意力放在了对看似毫无意义的工作的关怀上,她想阐述的是一种劳动理论——无论做什么工作,工作本身都是有尊严的。

图片来源:Rae Russel/Getty

已故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在《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 A Theory)中描述了一种特殊的工作类型:“如果这个职位被取消,也不会对世界产生任何影响,”他写道,狗屁工作“完全没有意义,就连每天都要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都无法用一个好的理由说服自己去做”。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在美国当代小说中比比皆是,包括希拉里·莱克特的《临时工》(Temporary)和哈莉·巴特勒的《崭新的我》(The New Me)。这样的工作痛苦又沉闷,有时还带有剥削性质。困在其中的员工也很矛盾,倾向于用尖锐、讽刺的角度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津村记久子的小说《没有轻松的工作这回事》(There's no Thing as an Easy Job)对同一问题的探讨却截然不同。(本书最初于2015年在日本出版,近期由波利·巴顿翻译成英文出版)。36岁的无名氏主人公因为所谓的“职业倦怠综合征”而辞去做了10年的工作,她来到一家临时工中介公司,并告诉招聘人员,她对有意义的工作不感兴趣,只想要一份轻松的工作。

于是她开始了一连串平凡的工作:审查一个很少出门的作家的监控录像带、贴公益广告海报、为公交广播台写广告。起初,她做的这些工作确实是格雷伯所说的狗屁工作:“很奇怪,我的工作时间很长,但即使在工作,我基本上也什么都没做。”

《没有轻松的工作这回事》

但这正是这样一个由“什么也没做”的勃勃生机所构成的生活中,她发现自己对待每一项任务和互动都很用心。当她开始为一家饼干公司写文案时,她“陷入了对米饼包的思念中”,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想到要提交一份平庸的作品,反而让她心烦意乱——不是因为她害怕老板,而是因为这似乎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她的想法也变得更加主动。贴海报的工作变成了潜入当地组织的卧底任务、公园的行政工作变成了寻找失踪男子的行动。她不清楚身边的人是否真的需要她如此投入——在某些情况下,她的雇主都对她的付出感到困惑。但克服矛盾心理做出承诺,似乎对她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从某种角度来看,主人公是个奇怪的当代员工。她拒绝把自己的生计看作是值得热爱的东西或一种被剥削的形式。在公园的休息时间,她为自己腾出空间,在树林中长时间散步、研究土壤、遇到各种在公园里游荡的人、寻找野生植物。最终她注意到,第一次出现职业倦怠时她那种“难以摆脱的”不想再工作的感觉“逐渐从我的身体里褪去”,并意识到放弃一些控制的价值。“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她说,“你只能全力以赴,期待最好的结果。”

她的平静感让我觉得,这与米莉在《崭新的我》中对她办公室工作的描述是完全相反的:“我坐在办公桌前慢慢赚钱,用这些钱来支付公寓的租金和食物的开销,这样我才可以继续生活,继续回到这个办公室,坐在这张桌子前,慢慢赚钱。”两个角色都意识到她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也都不甘心一直被困在同一个工作体系中,但她们的性格差异却揭示了在这个体系中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有价值的。

津村记久子想阐述的是一种劳动理论,那就是无论做什么工作,工作本身都是有尊严的。这种对普通无名劳动者的尊重是主人公自我意识的根本。也许她接触的不同工作终究会消失,这对世界来说没有任何区别。但在她看来,如果这些岗位没有被填补,还会有一个焦虑的人在森林里游荡,以此躲避生活,一对母女也许不会在吃饼干的时候因交谈而产生感情。

津村记久子《白领纪要》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

在这一点上,津村的故事并没有陷入美国职场小说的经济决定论,引起人们对主人公所处的死气沉沉的就业生态系统的关注。同事和老板冷漠、刻薄、有精神虐待倾向,同事之间的友谊通常是以相互折磨为前提的。而阅读津村的乐趣之一,就是她把注意力放在了对看似毫无意义的工作的关怀上。她写的是枯燥平凡的工作中的无聊平庸的人,体现了一种许多当代关于工作的小说似乎都在主动回避的魅力。

这种魅力部分源于津村笔下的所有人物都十分讨人喜欢。以“讨喜”的标准来衡量写作,尤其是女性写作,可能会很危险,但不满、痛苦的主人公的流行,让我怀疑我们现在是否太重视不受欢迎的人物的激进性。

津村的世界很“美好”,它以一种强大的方式微不足道。小说中充满了小木屋、每次只卖一本书的小便利店、由每天相同的友好晚餐对话所组成的日常、绕圈的公交路线、“以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变红变黄”的树叶。这种单调中既有魅力,也有不安,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对任何人来说,意义的创造也可以是一件小事,或者必须是一件小事,这种不安才会变得更加清晰。在完全被工作占据的生活中,魅力往往只能体现在琐碎的事情中。

职场小说倾向于短暂性,深入个体心理而非代际现实,发生在当下而非跨越一生。这类故事的无聊让读者充满代入感,让阅读过程有点像身处在一个永远的候车室里:更好的生活很可能存在,但什么时候才会展开呢?津村笔下的主人公的天才之处在于,尽管她有一连串烦琐的工作,但她最接近描述美好生活的真实模样:花时间在森林里寻找栗子和面包果、在城市里长长地走一圈、温柔地引出那些与世隔绝的灵魂、在日常中发现奇异的美好。

(翻译:李思璟)

来源:The Atlantic

原标题:The Paradox of Caring About ‘Bullshit’ Job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本作家津村记久子如何打破了书写“狗屁工作”的经济决定论套路?

在《没有轻松的工作这回事》中,日本作家津村记久子把注意力放在了对看似毫无意义的工作的关怀上,她想阐述的是一种劳动理论——无论做什么工作,工作本身都是有尊严的。

图片来源:Rae Russel/Getty

已故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在《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 A Theory)中描述了一种特殊的工作类型:“如果这个职位被取消,也不会对世界产生任何影响,”他写道,狗屁工作“完全没有意义,就连每天都要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都无法用一个好的理由说服自己去做”。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在美国当代小说中比比皆是,包括希拉里·莱克特的《临时工》(Temporary)和哈莉·巴特勒的《崭新的我》(The New Me)。这样的工作痛苦又沉闷,有时还带有剥削性质。困在其中的员工也很矛盾,倾向于用尖锐、讽刺的角度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津村记久子的小说《没有轻松的工作这回事》(There's no Thing as an Easy Job)对同一问题的探讨却截然不同。(本书最初于2015年在日本出版,近期由波利·巴顿翻译成英文出版)。36岁的无名氏主人公因为所谓的“职业倦怠综合征”而辞去做了10年的工作,她来到一家临时工中介公司,并告诉招聘人员,她对有意义的工作不感兴趣,只想要一份轻松的工作。

于是她开始了一连串平凡的工作:审查一个很少出门的作家的监控录像带、贴公益广告海报、为公交广播台写广告。起初,她做的这些工作确实是格雷伯所说的狗屁工作:“很奇怪,我的工作时间很长,但即使在工作,我基本上也什么都没做。”

《没有轻松的工作这回事》

但这正是这样一个由“什么也没做”的勃勃生机所构成的生活中,她发现自己对待每一项任务和互动都很用心。当她开始为一家饼干公司写文案时,她“陷入了对米饼包的思念中”,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想到要提交一份平庸的作品,反而让她心烦意乱——不是因为她害怕老板,而是因为这似乎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她的想法也变得更加主动。贴海报的工作变成了潜入当地组织的卧底任务、公园的行政工作变成了寻找失踪男子的行动。她不清楚身边的人是否真的需要她如此投入——在某些情况下,她的雇主都对她的付出感到困惑。但克服矛盾心理做出承诺,似乎对她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从某种角度来看,主人公是个奇怪的当代员工。她拒绝把自己的生计看作是值得热爱的东西或一种被剥削的形式。在公园的休息时间,她为自己腾出空间,在树林中长时间散步、研究土壤、遇到各种在公园里游荡的人、寻找野生植物。最终她注意到,第一次出现职业倦怠时她那种“难以摆脱的”不想再工作的感觉“逐渐从我的身体里褪去”,并意识到放弃一些控制的价值。“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她说,“你只能全力以赴,期待最好的结果。”

她的平静感让我觉得,这与米莉在《崭新的我》中对她办公室工作的描述是完全相反的:“我坐在办公桌前慢慢赚钱,用这些钱来支付公寓的租金和食物的开销,这样我才可以继续生活,继续回到这个办公室,坐在这张桌子前,慢慢赚钱。”两个角色都意识到她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也都不甘心一直被困在同一个工作体系中,但她们的性格差异却揭示了在这个体系中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有价值的。

津村记久子想阐述的是一种劳动理论,那就是无论做什么工作,工作本身都是有尊严的。这种对普通无名劳动者的尊重是主人公自我意识的根本。也许她接触的不同工作终究会消失,这对世界来说没有任何区别。但在她看来,如果这些岗位没有被填补,还会有一个焦虑的人在森林里游荡,以此躲避生活,一对母女也许不会在吃饼干的时候因交谈而产生感情。

津村记久子《白领纪要》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

在这一点上,津村的故事并没有陷入美国职场小说的经济决定论,引起人们对主人公所处的死气沉沉的就业生态系统的关注。同事和老板冷漠、刻薄、有精神虐待倾向,同事之间的友谊通常是以相互折磨为前提的。而阅读津村的乐趣之一,就是她把注意力放在了对看似毫无意义的工作的关怀上。她写的是枯燥平凡的工作中的无聊平庸的人,体现了一种许多当代关于工作的小说似乎都在主动回避的魅力。

这种魅力部分源于津村笔下的所有人物都十分讨人喜欢。以“讨喜”的标准来衡量写作,尤其是女性写作,可能会很危险,但不满、痛苦的主人公的流行,让我怀疑我们现在是否太重视不受欢迎的人物的激进性。

津村的世界很“美好”,它以一种强大的方式微不足道。小说中充满了小木屋、每次只卖一本书的小便利店、由每天相同的友好晚餐对话所组成的日常、绕圈的公交路线、“以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变红变黄”的树叶。这种单调中既有魅力,也有不安,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对任何人来说,意义的创造也可以是一件小事,或者必须是一件小事,这种不安才会变得更加清晰。在完全被工作占据的生活中,魅力往往只能体现在琐碎的事情中。

职场小说倾向于短暂性,深入个体心理而非代际现实,发生在当下而非跨越一生。这类故事的无聊让读者充满代入感,让阅读过程有点像身处在一个永远的候车室里:更好的生活很可能存在,但什么时候才会展开呢?津村笔下的主人公的天才之处在于,尽管她有一连串烦琐的工作,但她最接近描述美好生活的真实模样:花时间在森林里寻找栗子和面包果、在城市里长长地走一圈、温柔地引出那些与世隔绝的灵魂、在日常中发现奇异的美好。

(翻译:李思璟)

来源:The Atlantic

原标题:The Paradox of Caring About ‘Bullshit’ Job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