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财政政策开始“转弯”,基建还有发力空间吗?|一季度经济观察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财政政策开始“转弯”,基建还有发力空间吗?|一季度经济观察④

基建类财政支出比重下降已成为近年来的趋势。

2021年1月4日,员工在杭州萧山区的浙江中铁基地对国产新型盾构机加快安装调试工作。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一季度基建类财政支出减弱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703亿元,同比增长6.2%。由于在疫情影响下去年基数较低,该同比数据不具有参考性。若与疫情前2019年同期比较,两年平均增长幅度仅为0.06%,不仅低于2020年全年的2.8%,还大大低于近年同期增速,“转弯”迹象明显。

从具体支出科目看,今年一季度的支出重点主要围绕在民生领域,基建相关支出力度较弱,相关分项均为负增长,这也与近年同期增长趋势相悖。

其中,城乡社区支出降幅最大,两年平均下降14.4%;交通运输支出也力度较弱,两年平均下降12.3%;农林水和节能环保支出则分别下降4.5%和3.8%。

与此相对,民生相关支出则均为正增长。其中,卫生健康支出力度最大,两年平均增长6.5%;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均增长2.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7%。

后续基建类支出能否反弹?

今年后续财政对基建的支持是否会反弹?答案可能是否。

还是先从整体财政支出计划来看,根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50120亿元,仅同比增加1.8%,这一增幅远低于近年趋势。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涨幅分别为6.9%、9.5%、7.5%和8.2%。

在本就扩张有限的支出规模中,基建类支出的扩张幅度更小,节能环保和交通运输甚至压缩了支出规模,分别减少1.6%和1%。农林水和城乡社区支出计划分别增加4.6%和0.5%,但也远远不敌民生类项目增幅。

随着此消彼长的重心转移,基建类财政支出比重下降已成为近年来的趋势,2015年-2021年,从30%以上下降至低于25%,超过5个百分点。

在财政部今年安排的25万亿元支出中,基建相关支出占比仅不到四分之一,民生类项目则占据了大约半壁江山,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的目标相契合。

虽然基建支出总体放缓,但不同领域间仍存在分化。

根据财政部计划,今年全年,农林水、城乡社区、交通运输和节能环保支出分别占10%、8%、4.8%和2.5%。据此推算,今年前三个月,城乡社区支出已完成全年计划的31.2%,交通运输完成24.5%,节能环保完成19.4%。农林水完成15.2%。

因此,考虑到一季度节能环保和农林水支出节奏较慢,后续三个季度强度有望加大,而城乡社区和交通运输领域则不具备加大空间。

地方专项债对基建支持有多大?

从基建投资的另一个来源——地方专项债来看,今年对传统基建项目的拉动力度可能也不会太大。

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整体偏慢。1月和2月均未发行新增专项债,直至3月才“开闸”,但仅发行264亿元。与此相对,2020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已发行10829亿元。

二季度,专项债发行节奏有望加快。目前四川、山东、湖南、河南和陕西等多地已披露二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其中,山东二季度拟发行地方债1736亿元,新增专项债券1172亿元;四川二季度拟发行地方债1450.6亿元,新增专项债761亿元;湖南二季度拟发行地方债1529.1365亿元,新增专项债券553亿元。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从去年的3.75万亿元降至3.65万亿元。虽然总体规模下降不多且二季度以后发行节奏可能加快,但今年专项债使用将“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

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月联合下发《关于梳理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中明确,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重点用于九大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

与2020年重点投向领域相比,2021年主要新增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前者包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等,后者则包括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领域。鉴于国家重点战略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决策层多次强调的发展重点,其或将对传统基建项目的专项债使用造成挤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财政政策开始“转弯”,基建还有发力空间吗?|一季度经济观察④

基建类财政支出比重下降已成为近年来的趋势。

2021年1月4日,员工在杭州萧山区的浙江中铁基地对国产新型盾构机加快安装调试工作。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一季度基建类财政支出减弱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703亿元,同比增长6.2%。由于在疫情影响下去年基数较低,该同比数据不具有参考性。若与疫情前2019年同期比较,两年平均增长幅度仅为0.06%,不仅低于2020年全年的2.8%,还大大低于近年同期增速,“转弯”迹象明显。

从具体支出科目看,今年一季度的支出重点主要围绕在民生领域,基建相关支出力度较弱,相关分项均为负增长,这也与近年同期增长趋势相悖。

其中,城乡社区支出降幅最大,两年平均下降14.4%;交通运输支出也力度较弱,两年平均下降12.3%;农林水和节能环保支出则分别下降4.5%和3.8%。

与此相对,民生相关支出则均为正增长。其中,卫生健康支出力度最大,两年平均增长6.5%;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均增长2.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7%。

后续基建类支出能否反弹?

今年后续财政对基建的支持是否会反弹?答案可能是否。

还是先从整体财政支出计划来看,根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50120亿元,仅同比增加1.8%,这一增幅远低于近年趋势。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涨幅分别为6.9%、9.5%、7.5%和8.2%。

在本就扩张有限的支出规模中,基建类支出的扩张幅度更小,节能环保和交通运输甚至压缩了支出规模,分别减少1.6%和1%。农林水和城乡社区支出计划分别增加4.6%和0.5%,但也远远不敌民生类项目增幅。

随着此消彼长的重心转移,基建类财政支出比重下降已成为近年来的趋势,2015年-2021年,从30%以上下降至低于25%,超过5个百分点。

在财政部今年安排的25万亿元支出中,基建相关支出占比仅不到四分之一,民生类项目则占据了大约半壁江山,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的目标相契合。

虽然基建支出总体放缓,但不同领域间仍存在分化。

根据财政部计划,今年全年,农林水、城乡社区、交通运输和节能环保支出分别占10%、8%、4.8%和2.5%。据此推算,今年前三个月,城乡社区支出已完成全年计划的31.2%,交通运输完成24.5%,节能环保完成19.4%。农林水完成15.2%。

因此,考虑到一季度节能环保和农林水支出节奏较慢,后续三个季度强度有望加大,而城乡社区和交通运输领域则不具备加大空间。

地方专项债对基建支持有多大?

从基建投资的另一个来源——地方专项债来看,今年对传统基建项目的拉动力度可能也不会太大。

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整体偏慢。1月和2月均未发行新增专项债,直至3月才“开闸”,但仅发行264亿元。与此相对,2020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已发行10829亿元。

二季度,专项债发行节奏有望加快。目前四川、山东、湖南、河南和陕西等多地已披露二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其中,山东二季度拟发行地方债1736亿元,新增专项债券1172亿元;四川二季度拟发行地方债1450.6亿元,新增专项债761亿元;湖南二季度拟发行地方债1529.1365亿元,新增专项债券553亿元。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从去年的3.75万亿元降至3.65万亿元。虽然总体规模下降不多且二季度以后发行节奏可能加快,但今年专项债使用将“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

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月联合下发《关于梳理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中明确,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重点用于九大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

与2020年重点投向领域相比,2021年主要新增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前者包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等,后者则包括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领域。鉴于国家重点战略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决策层多次强调的发展重点,其或将对传统基建项目的专项债使用造成挤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