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叶
日前,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引起人们对经典电影的回顾和关注, 2008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便是一例。电影讲述了一代京剧大师辉煌和传奇的一生。
这部电影在上映后成为了当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最高的文艺片。而片中梅兰芳在北京的宅院,也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在现实中,梅先生在北京的宅院究竟在哪里呢?
其实,片中的梅兰芳的住宅—那座漂亮的四合院是剧组在怀柔外景地复制的。梅兰芳于1894年出生在北京,他在北京拜师、学戏、结婚、成名,人生中的很多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在北京的故居也有很多处。李铁拐斜街是他的出生地,百顺胡同、鞭子巷三条、南芦草园胡同、无量大人胡同(今红星胡同)等地都有他早年的住处。
1951年,政府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之前梅兰芳从香港回来后一直住在上海,也早有定居北京的想法。当时周恩来给他挑选了5处宅院作为挑选,他却从中挑选了最朴素也是最小的一处,那就是位于护国寺街9号的四合院,也是现在的梅兰芳纪念馆、目前可以寻访到的梅兰芳故居。

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一进大门,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大影壁,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院内种有两棵柿子树和两棵海棠树。这两颗海棠树,是梅兰芳先生亲手所种。当年他得知中国戏曲研究协会成立,满心喜悦,在院中种下了这两颗象征着艺术的小树苗。

小院坐北朝南,东厢房原是厨房餐厅和女儿梅葆玥的卧室,现开辟为梅兰芳的服装道具陈列室;西厢房原是长子梅葆琛卧室,现展览梅兰芳的国画作品,还有齐白石、陈半丁、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等画坛师友赠给他的画。梅兰芳酷爱绘画,当世名家被他拜了个遍,并有很多藏品。抗战时他坚持不为日本人登台,蓄发明志,就靠卖画为生。


院中央面前的是正房,最东边是梅兰芳与夫人的卧室。正房中间的则是客厅。客厅门口的右手边立着一个紫檀穿衣镜,镜框周围是螺钿镶嵌的八仙过海图案,这面大镜子放在光线敞亮的地方,是为了方便梅兰芳对镜练功。
主人在时,这间客厅很热闹,盛况不亚于当年的热闹的文人沙龙。田汉、欧阳予倩、周信芳、袁雪芬、红线女、丁果仙等新时代的同事、同行,都是护国寺小院的座上宾。用梅家厨师的话说,饭桌很少有空暇的时候,总是不断摆上饭菜招待客人。
从1951年到1961年逝世,梅兰芳在这个闹市之中的静谧门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年。


梅兰芳先生的一生,是京剧的一生,也是艺术的一生。他的一生,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国籍。他用自己在艺术上的高超成就改写了“戏子”的称谓,为唱戏的争到一席之地,也让京剧成为了受人爱戴和尊敬的国粹;他让京剧走出了国门,成为一张骄傲的中国名片。

回顾梅兰芳的一生,在台上他是个千娇百媚的女子,而在台下他则是个热血男人。这也许才是他一直屹立京剧艺术不倒的原因,他不仅有艺术才华更有颗拳拳的爱国心。正如电影《梅兰芳》中他的妻子福芝芳说的那样,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观众)的。
直到今天,梅兰芳先生依然不是一个人的梅兰芳,他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