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兴扬
贫道发现中国人对于女神仙的形象,基本来自于民间的传说,而这些传说里面,包含了劳动人民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渴望,以及直男癌思想。
牛郎织女
就拿牛郎织女来说吧,牛郎作为一个人去偷看女孩子洗澡就算了,还偷了女孩子的衣服,逼她做他的妻子。贫道就问一句,今天如果有人这样对你,或者是你的女儿,你会怎么做?百分之百是要报警的吧?
不过这个广泛流传的故事,是变调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汉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反映封建礼教压迫女性的故事,在汉代的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
诗句里面并没有说清楚故事到底如何,而到了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记载了:“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这个故事里面说的是天帝的女儿,长得很好看,但是天天要织布,而且织造的是云彩那样的布匹。特别辛苦,都没时间打理自己的容貌,然后天帝心疼她,让她嫁给了河东的牛郎,结果织女荒废了织布,就被天帝要求在家里好好织布,只能一年见一次情郎。
在这个里面故事还是很好的,反应了父权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但是随着底层的传播,那些古代的屌丝把整个故事都带歪了,变成一个拐卖妇女的故事。
《欢天喜地七仙女》剧照——董永和七仙女紫儿
而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也是无良屌丝YY的极致。曹植在他的名做《灵芝篇》里面最早记载了董永,“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户,不知何用归。天人秉至德,神女为秉机。”三观还是很正常的,只是说他很孝顺,然后感动了天上的神女,神女帮他织布,并没有下嫁的故事。
《欢天喜地七仙女》剧照——紫儿
这个故事在中国部分劳动人民不断的意淫改编,就变成了——卖身葬父的孝子遇上了仙女。然后高贵的仙女就疯狂地爱上了穷小子。和今天韩剧里面高富帅爱上灰姑娘,基本上是一个套路。
现代韩剧里面对女性是很尊重的,而这个故事则是女的倒贴就算了,还拉上兄弟姐妹一起倒贴。
贫道发现很多传统文化都是这样的,本来是好的,但是被传歪了。而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要正本清源,要舍弃其中的糟粕,华夏文明从古至今,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敢于学习,敢于舍弃,这个也是为什么华夏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原因!
真正的女神仙是什么样子的呢?
《南华真经》第一篇《逍遥游》里面就写了仙人的样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仙女应该是皮肤白的像雪一样,而且不用吃饭,还能腾云乘龙,更可以遨游世界。
很多中国人认为玉皇大帝的老婆是王母娘娘,其实她并不是玉皇大帝的老婆。
对于王母娘娘,学者认为的最早的记载是《山海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长得类似人类,但是有豹的尾巴,虎的牙齿,还擅长吼叫,头发是披散下来的,带着胜这种头饰,是掌管天杀戮和疾病的神。
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
但我们道教认为王母娘娘为先天阴气所化,是掌管天上女仙的首领。道教经典《元始上真众仙记》中记载了王母娘娘是太元圣母所生,她还有一个亲兄弟是东王公。这就是道教女仙首领王母娘娘的来历。
王母娘娘掌管天下女仙,反应了道教男女平等的观念,世界十大宗教里面只有道教最为尊重女性,认为女性可以成仙,而且认为比男性成仙更为方便,佛教则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难成佛,就算是成佛了,也是显得男相。《妙法莲华经》中记载龙女成佛后,变成了男性的面貌。
基督教天主教里面的上帝创造女人,是用的男人的肋骨,而且在(创世纪3:17) 中有“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而日本的神道教认为女性天生不洁,孔子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而今天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世界是女性最受歧视压迫的地区。
在今天的中国,男女并没有平等,女性在继承权以及工作和婚姻中,都遭受压迫。活了一百一十八岁的高道李诚玉,就是在婚姻中被压迫,后来出家修行的坤道。
在道教徒眼里男女平等是道教的基本教义,贫道希望携手女性平权主义者,一起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对于那些打着女权旗号,实则女利主义者的人,贫道觉得你们错了!(低烈度)
但是对于那些打着女权旗号,实则女利主义者的人,贫道觉得这些人其实是男权社会的奴隶,根本没女性平权精神。(中等烈度)
但是对于那些打着女权旗号,实则女利主义者的人,贫道觉得你们是男权社会的维护者,因为你们所利用的,是男权社会女性所延续的思想。在这些人身上,贫道看不到平权思想。只看到了鲁迅笔下,吃人血馒头的人。(大伊万级别!)
作者梁兴扬道长:全真龙门派第三十代玄裔弟子,长安道教协会秘书长、长安金仙观管委会副主任,承法于陕西陇县龙门洞,师法长安金仙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