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读懂华为任正非,得先读懂这封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读懂华为任正非,得先读懂这封信

华为的文化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共产党文化,以客户为中心是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理想冲锋在前,享乐在后,就是华为的奋斗者文化。

作者:毕亚军

这几天,做人很低调,但在产业舞台站得高的任正非先生,因为在上海虹桥机场,独自拖着行李箱等出租,成了刷爆朋友圈的老“网红”。

关于他和华为的各种解读,也络绎不绝。

事实上,这已不是任正非第一次因为这种在他自己看来好正常,但在外界看来很不可思议的朴素而被人瞩目。其中,广为流传的两个故事是:

一次国际通信展览上,一家香港电信公司的总裁到华为的展台瞄了几眼,一位朴实、敦厚的长者很客气地递给他一张名片,但他没多看一眼,就赶往了下一个站台。等回宾馆整理收获时,他赫然发现其中一张上面写着:华为总裁任正非。这才猛然惊觉,那位被他怠慢的朴实长者就是任正非本尊。

一位华为员工也有一段难忘的回忆。某次,他出差回深圳,在机场遇到了任正非。有些内向羞涩的他原想装着没看见,赶紧错过去。结果任正非却主动走来跟他打招呼。后来,任正非还邀他同行,并且开着自己放在机场的车把他送到了家里。

而在此次出租车爆红之前,一张任正非独自挤地铁的照片也已掀起过一阵不小的波澜。

照片中,这位让欧美顶尖竞争对手人仰马翻的中国企业家,一脸饱经沧桑的皱纹,以及走过沧桑后从容淡定地微笑。

作为掌握世界通信产业脉搏的企业巨人,任正非的朴实令人敬仰,也叫人反思。

但他真正朴实的,并且更值得学习与世人反思的,不是等出租,挤地铁,而是几十年坚持不变的朴实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

而要学习他的这些思想和精神,最好的开始,就是看他20多年前写给华为新员工的第一封信:致新员工书。这是任正非一字一句的亲笔信,也是他真真实实的人生哲学和企业家精神。

这封信最早发表于1994年12月25日第11期《华为人》,此后任正非又多次亲自修订。

华商韬略今日为您分享的是,2015年的最新版本:

【任正非致新员工书】

您有幸加入了华为公司,我们也有幸获得了与您合作的机会。我们将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共同信任的基础上,与您一起渡过在公司工作的岁月。这种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地进行共同奋斗的桥梁与纽带。

华为公司共同的价值体系,就是要建立一个共同为世界、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企业文化。这个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吸纳世界上好的优良文化和管理的。如果把这个文化封闭起来,以狭隘的自尊心,狭隘的自豪感为主导,排斥别的先进文化,那么华为一定会失败的。这个企业文化粘合全体员工团结合作,走群体奋斗的道路。有了这个平台,您的聪明才智方能很好发挥,并有所成就。没有责任心,缺乏自我批判精神,不善于合作,不能群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那样您会空耗了宝贵的光阴。

公司管理是一个矩阵系统,运作起来就是一个求助网。希望您们成为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开放的子系统,积极、有效地既求助于他人,同时又给予他人支援,这样您就能充分地利用公司资源,您就能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吸取别人的经验,很快进入角色,很快进步。求助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做不好事才不光彩,求助是参与群体奋斗的最好形式。

实践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础,它充分地检验了您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您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只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的提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怕做小角色,才有可能做大角。

我们呼唤英雄,不让雷锋吃亏,本身就是创造让各路英雄脱颖而出的条件。雷锋精神与英雄行为的核心本质就是奋斗和奉献。雷锋和英雄都不是超纯的人,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其标准是随时代变化的。在华为,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就是英雄行为,就是雷锋精神。

实践改造了,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基层做起”,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一切凭实际能力与责任心定位,对您个人的评价以及应得到的回报主要取决于您的贡献度。在华为,您给公司添上一块砖,公司给您提供走向成功的阶梯。希望您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您也许会碰得头破血流,但不经磨难,何以成才!在华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只有二个:一、努力奋斗;二、做出良好的贡献。

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只有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才能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无悔。我们总有一天,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不要做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同事、对不起您奋斗的事业的人。要模范遵守所在国家法规和社会公德,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规范。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不遵守。任何人不能超越法律与制度,不贪污、不盗窃、不腐化。严于律己,帮助别人。

您有时会感到公司没有您想像的公平。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期望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是华为人对待委屈和挫折的态度和挑选干部的准则。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做大梁?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的评价,是会有误差的,但决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要深信,是太阳总会升起,哪怕暂时还在地平线下。您有可能不理解公司而暂时离开,我们欢迎您回来。

世上有许多“欲速则不达”的案例,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踏踏实实、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现实生活中能把某一项业务精通是十分难的,您不必面面俱到的去努力,那样更难。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做任何一件事对您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都不是多余的,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我们要造就一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干部。机遇偏爱踏踏实实的工作者。

公司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做高层管理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对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您要十分认真地去对待现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十分认真地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台阶。您要尊重您的直接领导,尽管您也有能力,甚至更强,否则将来您的部下也不会尊重您。长江后浪总在推前浪。要有系统、有分析地提出您的建议,您是一个有文化者,草率的提议,对您是不负责任,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特别是新来者,不要下车伊始,动不动就哇啦哇啦。要深入、透彻地分析,找出一个环节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踏踏实实地一点一点地去做,不要哗众取宠。

为帮助员工不断超越自我,公司建立了各种培训中心,培训很重要,它是贯彻公司战略意图、推动管理进步和培训干部的重要手段,是华为公司通向未来、通向明天的重要阶梯。您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大平台”,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技能、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培训也是您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当然您想获得培训,并不是没有条件的。

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不能没有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支撑她持续发展,华为的文化就是奋斗文化,它的所有文化的内涵,都来自世界的、来自各民族的、伙伴的……,甚至竞争对手的先进合理的部分。若说华为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文化,那就剩下奋斗与牺牲精神算我们自己的吧!其实奋斗与牺牲也是从别人那里抄来的。有人问我,您形象地描述一下华为文化是什么。我也不能形象地描述什么叫华为文化,我看了“可可西里”的电影,以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后,我想他们的精神就叫华为文化吧!对于一个新员工来说,要融入华为文化需要一个艰苦过程,每一位员工都要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地在做实的过程中不断去领悟华为文化的核心价值,从而认同直至消化接纳华为的价值观,使自己成为一个既认同华为文化,又能创造价值的华为人;只有每一批新员工都能尽早地接纳和弘扬华为的文化,才能使华为文化生生不息。

华为文化的特征就是服务文化,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服务的涵义是很广的,总的是为用户服务,但具体来讲,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就是您的“上帝”。您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华为都意味着高品质。希望您时刻牢记。

华为多年来铸就的成就只有两个字——诚信,诚信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诚信文化是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诚信也是每一个员工最宝贵的财富。

业余时间可安排一些休闲,但还是要有计划地读些书,不要搞不正当的娱乐活动,为了您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望您自律。

我们不赞成您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目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就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十分珍惜。21世纪是历史给予中华民族一次难得的振兴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21世纪究竟属于谁”,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国力的较量,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在大企业和大企业之间进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需要无数大企业组成的产业群去支撑。一个企业要长期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唯一的办法便是拥有自己的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文章就等您们来做了。

希望您加速磨炼,茁壮成长,我们将一起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奋斗者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祖籍浙江浦江。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从客观上讲,他小时候的生活过得艰苦,但他从主观上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小时候是有盐吃的。他说,在当时,有盐吃就是幸福。

1963年,任正非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就读。这并非是认真思考后的选择。他说,当时的年轻人在人生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看一本小说可能选择了人生。而他当初选择的人生,跟后来走的道路也是不相符的。“所以就等于白读了。”

1974年,任正非作为基建工程兵,应召入伍从事辽阳化纤总厂的建设与发展,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并因突出贡献出席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和1982年的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5年6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军队减少员额100万。不久,任正非所在的部队被集体裁减,几经周转后,他来到深圳,进入一家20多人的国有企业做副经理。但不久,就因为太过相信人上当受骗,而被这家企业变相劝退。

当时,任正非把一笔货款交给别人购买一批电视机,结果对方拿了钱,却啥也没有买到,让单位受到损失。任正非写了不要工资也要把钱追回的保证书,但单位还是辞退了他。期间,妻子也跟他离婚。万般无奈中,他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着棚屋,苦苦思索着如何改变生活和命运。

当时,他已44岁。

当年,为了“找口饭吃”,他带着“通信这么大个市场,我们做不了大的,搞个小的行不行”的简单想法,集资两万一千元人民币创办了华为。

此后至今,任正非带领华为从通信行业一个“不但没有吃过猪肉,而且也没有看过猪跑”的门外汉,从夹缝中生存一直攻到世界最高级别的战争,成为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凭借自身核心技术与实力,在国际主流市场与国外厂商进行正面竞争的中国企业。

任正非拒绝各类媒体采访,也拒绝参与任何人物类的评选与表彰。早年,他曾在华为内部撰文,要求华为人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坚持发展的硬道理,不要太在乎外界的评价。

2015年,华为实现全球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但任正非仍称华为只是一株希望长成树苗的小草,只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一点小小的事情,改变不了时代列车的轨迹。

而对于华为之所以能做一点小小的事情,他的解释也是:除了比别人少喝咖啡,多干点儿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

高科技行业通常都被认为需要大量烧钱投入才能做得好,做得快,做得大,做得强,但作为当今最成功高科技企业的华为,却至今没有公开上市,也没有对外融资。媒体报道,摩根史坦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曾带领一班人马去到深圳专门拜访华为,希望能够给华为一点投资,理由是他的资金非常雄厚,有3万亿美金。任正非听了下属的汇报后淡然回复:“我们没必要去见这种投资者。”

但华为同时又是中国最成功的股份制公司之一,只不过,任正非推行的内部股份制。如今,8万多名员工持有几乎全部股份,差不多每两个员工就有1个是华为的股东,早年这一比例更接近人人持股。而且,华为每年都高分红,不少员工仅靠持股分红就能每年获得几十乃至上百万人民币的收入。

任正非个人为华为的最大股东,但占比不过1.42%而已。因而,外界喜欢将华为看为是一家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的公司,任正非也曾公开表示:

华为的文化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共产党文化,以客户为中心是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理想冲锋在前,享乐在后,就是华为的奋斗者文化。

本文作者: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hstl8888)获得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任正非

  • 界面新闻2024年度科技行业CEO榜单发布:华为任正非再登榜首、小米雷军第五
  • 任正非力挺人工智能竞赛,盛通股份引领科技竞赛浪潮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读懂华为任正非,得先读懂这封信

华为的文化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共产党文化,以客户为中心是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理想冲锋在前,享乐在后,就是华为的奋斗者文化。

作者:毕亚军

这几天,做人很低调,但在产业舞台站得高的任正非先生,因为在上海虹桥机场,独自拖着行李箱等出租,成了刷爆朋友圈的老“网红”。

关于他和华为的各种解读,也络绎不绝。

事实上,这已不是任正非第一次因为这种在他自己看来好正常,但在外界看来很不可思议的朴素而被人瞩目。其中,广为流传的两个故事是:

一次国际通信展览上,一家香港电信公司的总裁到华为的展台瞄了几眼,一位朴实、敦厚的长者很客气地递给他一张名片,但他没多看一眼,就赶往了下一个站台。等回宾馆整理收获时,他赫然发现其中一张上面写着:华为总裁任正非。这才猛然惊觉,那位被他怠慢的朴实长者就是任正非本尊。

一位华为员工也有一段难忘的回忆。某次,他出差回深圳,在机场遇到了任正非。有些内向羞涩的他原想装着没看见,赶紧错过去。结果任正非却主动走来跟他打招呼。后来,任正非还邀他同行,并且开着自己放在机场的车把他送到了家里。

而在此次出租车爆红之前,一张任正非独自挤地铁的照片也已掀起过一阵不小的波澜。

照片中,这位让欧美顶尖竞争对手人仰马翻的中国企业家,一脸饱经沧桑的皱纹,以及走过沧桑后从容淡定地微笑。

作为掌握世界通信产业脉搏的企业巨人,任正非的朴实令人敬仰,也叫人反思。

但他真正朴实的,并且更值得学习与世人反思的,不是等出租,挤地铁,而是几十年坚持不变的朴实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

而要学习他的这些思想和精神,最好的开始,就是看他20多年前写给华为新员工的第一封信:致新员工书。这是任正非一字一句的亲笔信,也是他真真实实的人生哲学和企业家精神。

这封信最早发表于1994年12月25日第11期《华为人》,此后任正非又多次亲自修订。

华商韬略今日为您分享的是,2015年的最新版本:

【任正非致新员工书】

您有幸加入了华为公司,我们也有幸获得了与您合作的机会。我们将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共同信任的基础上,与您一起渡过在公司工作的岁月。这种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地进行共同奋斗的桥梁与纽带。

华为公司共同的价值体系,就是要建立一个共同为世界、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企业文化。这个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吸纳世界上好的优良文化和管理的。如果把这个文化封闭起来,以狭隘的自尊心,狭隘的自豪感为主导,排斥别的先进文化,那么华为一定会失败的。这个企业文化粘合全体员工团结合作,走群体奋斗的道路。有了这个平台,您的聪明才智方能很好发挥,并有所成就。没有责任心,缺乏自我批判精神,不善于合作,不能群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那样您会空耗了宝贵的光阴。

公司管理是一个矩阵系统,运作起来就是一个求助网。希望您们成为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开放的子系统,积极、有效地既求助于他人,同时又给予他人支援,这样您就能充分地利用公司资源,您就能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吸取别人的经验,很快进入角色,很快进步。求助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做不好事才不光彩,求助是参与群体奋斗的最好形式。

实践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础,它充分地检验了您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您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只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的提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怕做小角色,才有可能做大角。

我们呼唤英雄,不让雷锋吃亏,本身就是创造让各路英雄脱颖而出的条件。雷锋精神与英雄行为的核心本质就是奋斗和奉献。雷锋和英雄都不是超纯的人,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其标准是随时代变化的。在华为,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就是英雄行为,就是雷锋精神。

实践改造了,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基层做起”,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一切凭实际能力与责任心定位,对您个人的评价以及应得到的回报主要取决于您的贡献度。在华为,您给公司添上一块砖,公司给您提供走向成功的阶梯。希望您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您也许会碰得头破血流,但不经磨难,何以成才!在华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只有二个:一、努力奋斗;二、做出良好的贡献。

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只有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才能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无悔。我们总有一天,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不要做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同事、对不起您奋斗的事业的人。要模范遵守所在国家法规和社会公德,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规范。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不遵守。任何人不能超越法律与制度,不贪污、不盗窃、不腐化。严于律己,帮助别人。

您有时会感到公司没有您想像的公平。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期望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是华为人对待委屈和挫折的态度和挑选干部的准则。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做大梁?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的评价,是会有误差的,但决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要深信,是太阳总会升起,哪怕暂时还在地平线下。您有可能不理解公司而暂时离开,我们欢迎您回来。

世上有许多“欲速则不达”的案例,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踏踏实实、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现实生活中能把某一项业务精通是十分难的,您不必面面俱到的去努力,那样更难。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做任何一件事对您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都不是多余的,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我们要造就一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干部。机遇偏爱踏踏实实的工作者。

公司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做高层管理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对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您要十分认真地去对待现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十分认真地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台阶。您要尊重您的直接领导,尽管您也有能力,甚至更强,否则将来您的部下也不会尊重您。长江后浪总在推前浪。要有系统、有分析地提出您的建议,您是一个有文化者,草率的提议,对您是不负责任,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特别是新来者,不要下车伊始,动不动就哇啦哇啦。要深入、透彻地分析,找出一个环节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踏踏实实地一点一点地去做,不要哗众取宠。

为帮助员工不断超越自我,公司建立了各种培训中心,培训很重要,它是贯彻公司战略意图、推动管理进步和培训干部的重要手段,是华为公司通向未来、通向明天的重要阶梯。您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大平台”,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技能、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培训也是您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当然您想获得培训,并不是没有条件的。

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不能没有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支撑她持续发展,华为的文化就是奋斗文化,它的所有文化的内涵,都来自世界的、来自各民族的、伙伴的……,甚至竞争对手的先进合理的部分。若说华为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文化,那就剩下奋斗与牺牲精神算我们自己的吧!其实奋斗与牺牲也是从别人那里抄来的。有人问我,您形象地描述一下华为文化是什么。我也不能形象地描述什么叫华为文化,我看了“可可西里”的电影,以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后,我想他们的精神就叫华为文化吧!对于一个新员工来说,要融入华为文化需要一个艰苦过程,每一位员工都要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地在做实的过程中不断去领悟华为文化的核心价值,从而认同直至消化接纳华为的价值观,使自己成为一个既认同华为文化,又能创造价值的华为人;只有每一批新员工都能尽早地接纳和弘扬华为的文化,才能使华为文化生生不息。

华为文化的特征就是服务文化,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服务的涵义是很广的,总的是为用户服务,但具体来讲,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就是您的“上帝”。您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华为都意味着高品质。希望您时刻牢记。

华为多年来铸就的成就只有两个字——诚信,诚信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诚信文化是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诚信也是每一个员工最宝贵的财富。

业余时间可安排一些休闲,但还是要有计划地读些书,不要搞不正当的娱乐活动,为了您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望您自律。

我们不赞成您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目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就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十分珍惜。21世纪是历史给予中华民族一次难得的振兴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21世纪究竟属于谁”,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国力的较量,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在大企业和大企业之间进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需要无数大企业组成的产业群去支撑。一个企业要长期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唯一的办法便是拥有自己的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文章就等您们来做了。

希望您加速磨炼,茁壮成长,我们将一起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奋斗者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祖籍浙江浦江。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从客观上讲,他小时候的生活过得艰苦,但他从主观上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小时候是有盐吃的。他说,在当时,有盐吃就是幸福。

1963年,任正非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就读。这并非是认真思考后的选择。他说,当时的年轻人在人生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看一本小说可能选择了人生。而他当初选择的人生,跟后来走的道路也是不相符的。“所以就等于白读了。”

1974年,任正非作为基建工程兵,应召入伍从事辽阳化纤总厂的建设与发展,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并因突出贡献出席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和1982年的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5年6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军队减少员额100万。不久,任正非所在的部队被集体裁减,几经周转后,他来到深圳,进入一家20多人的国有企业做副经理。但不久,就因为太过相信人上当受骗,而被这家企业变相劝退。

当时,任正非把一笔货款交给别人购买一批电视机,结果对方拿了钱,却啥也没有买到,让单位受到损失。任正非写了不要工资也要把钱追回的保证书,但单位还是辞退了他。期间,妻子也跟他离婚。万般无奈中,他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着棚屋,苦苦思索着如何改变生活和命运。

当时,他已44岁。

当年,为了“找口饭吃”,他带着“通信这么大个市场,我们做不了大的,搞个小的行不行”的简单想法,集资两万一千元人民币创办了华为。

此后至今,任正非带领华为从通信行业一个“不但没有吃过猪肉,而且也没有看过猪跑”的门外汉,从夹缝中生存一直攻到世界最高级别的战争,成为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凭借自身核心技术与实力,在国际主流市场与国外厂商进行正面竞争的中国企业。

任正非拒绝各类媒体采访,也拒绝参与任何人物类的评选与表彰。早年,他曾在华为内部撰文,要求华为人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坚持发展的硬道理,不要太在乎外界的评价。

2015年,华为实现全球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但任正非仍称华为只是一株希望长成树苗的小草,只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一点小小的事情,改变不了时代列车的轨迹。

而对于华为之所以能做一点小小的事情,他的解释也是:除了比别人少喝咖啡,多干点儿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

高科技行业通常都被认为需要大量烧钱投入才能做得好,做得快,做得大,做得强,但作为当今最成功高科技企业的华为,却至今没有公开上市,也没有对外融资。媒体报道,摩根史坦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曾带领一班人马去到深圳专门拜访华为,希望能够给华为一点投资,理由是他的资金非常雄厚,有3万亿美金。任正非听了下属的汇报后淡然回复:“我们没必要去见这种投资者。”

但华为同时又是中国最成功的股份制公司之一,只不过,任正非推行的内部股份制。如今,8万多名员工持有几乎全部股份,差不多每两个员工就有1个是华为的股东,早年这一比例更接近人人持股。而且,华为每年都高分红,不少员工仅靠持股分红就能每年获得几十乃至上百万人民币的收入。

任正非个人为华为的最大股东,但占比不过1.42%而已。因而,外界喜欢将华为看为是一家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的公司,任正非也曾公开表示:

华为的文化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共产党文化,以客户为中心是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理想冲锋在前,享乐在后,就是华为的奋斗者文化。

本文作者: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hstl8888)获得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