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万科跟投制度扩容,董监高或跟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万科跟投制度扩容,董监高或跟投

一直以来,在万科的跟投制度中,公司董事、监事、法定高级管理人员都不在跟投人员范围内,此次加入,或是借此表达公司重视。

记者 | 黄昱

继事业合伙人持股突破5%、设职工代表董事之后,万科持续激发员工“当家人”意识。

6月15日,万科发布公告,拟对董事会去年5月审议通过的《关于补充完善复杂项目及非开发业务跟投机制的议案》(下称“《议案》”)进行修订,主要对非开发业务的跟投人员和跟投权益比例上限进行了调整。

万科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修订是为加快非开发业务的发展,充分激发非开发业务经营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的“当家人”意识,稳定和吸引人才,并推动公司内部资源协同,实现“一盘棋”长期稳健发展,更好的回报全体股东。

《议案》的使用范围包括旧改项目、一级土地整理项目、大型复杂综合体项目、海外项目,物流仓储、商业、长租公寓、冰雪、教育、企业服务、食品业务以及未来拟开展的复杂项目和非开发业务。

而根据公告,此次跟投机制进行迭代的范围主要为万科近年来开展的非开发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物流仓储、商业、长租公寓、冰雪、教育、企业服务、食品业务,未来拟拓展的非开发业务。

万科方面对界面新闻表示,跟投机制对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披露的议案,旨在激发孵化成长期的非开发业务经营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责任担当意识,推动上述业务加速发展,也表明公司期望孵化成长期业务实现有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原来的《议案》对跟投人员有较大的限制:除公司董事、监事、法定高级管理人员之外的其他员工可参与跟投,并以复杂项目所在事业集团(BG)和非开发业务所在事业部(BU)的员工为主。

经过修订,非开发业务的跟投人员范围扩大到管理层,具体规定为:包括公司董事、监事、法定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以非开发业务的核心经营团队、骨干员工为主,具体跟投人员以届时确定的跟投方案为准。

具体跟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持股,通过设立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其他符合法律法规的方式持股。取得股权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受让相关下属子公司股权、认购下属子公司新增股权或与万科共同投资新设立的公司。

此外,跟投权益比例的调整也此次《议案》修订的重点。原《议案》规定,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项目权益比例合计不得超过万科在该项目/业务所持权益比例的 10%。

修订后,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业务权益比例合计不超过 20%,对于万科股权比例低于 50%的业务,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权益比例还需不超过万科在该业务所持权益比例的 40%。未经董事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同意,单一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业务权益比例不超过 3%。

修订后的跟投权益比例上限,不仅高过原本对非开发业务的跟投上限,也高过万科最新的对住宅开发销售类项目不超过项目资金峰值的10%要求。

跟投价格方面,在原《议案》制定的“不低于万科在该业务的已投成本及对应融资成本之和、不低于合资格独立第三方评估的公允价格”基础上,增加了第三个定价标准,即不低于每股净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在万科的跟投制度中,公司董事、监事、法定高级管理人员都不在跟投人员范围内。

对于此次万科将董监高纳入非开发业务跟投人员范围内,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界面新闻指出,万科这样做旨在提升非地产项目的跟投层次,加大非地产板块的风控力度。

柏文喜表示,万科内部管控相对成熟,因此在地产项目中只要将相关项目层面、城市公司核心人员列入跟投名单即可有效把控项目选择与运行风险。但是就非地产项目而言,属于万科相对不熟悉的领域,提高跟投层次以加强项目选择与项目运行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则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 一位熟悉万科的人士分析,地产开发业务的回报周期和盈利水平相对比较明确,而非开发业务大部分还处于培育期,未来还有很长的发展阶段,需要投入更长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董监高参与跟投,既是向新业务团队表达集团的重视,也能强化公司整体以及业务团队对新业务的事业责任心。

万科从2012年开始积极发展多元化业务,近年来对多元化业务进行了一轮洗牌,最终确立了重点发展的8大BU(事业单元),包括印力、物流、长租公寓、冰雪、海外、教育、企服以及食品。

地产板块一直处于较低的估值水平,一位证券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地产公司的估值能够提升关键还是要看这些公司在新业务上的发展情况。

柏文喜表示:“跟投制度是一种将激励与约束有效结合的奖惩制度设计。”

跟投机制是万科事业合伙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4年开始在项目层面实施,并经过了5次迭代,这次算是第6次。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曾透露,万科推出的事业合伙人制度是从黑石学习来的,把所有合伙人放到一条船上,对万科后面几年的发展特别有帮助。

万科集团合伙人兼物流事业部(BU)首席合伙人张旭在去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为了简化跟投流程、适应组织变化以及符合WACC(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门槛,万科的跟投制度也在不断迭代更新。

万科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万科累计有1002个项目引入跟投机制。

不过,2019年6月万科召开的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万科总裁祝九胜坦言,现在万科员工跟投都跟不动了,压力挺大的。

他表示:“全国前50强房企中有跟投制度的接近30家,都出现了跟不动的现象。现实情况是没有那么多现金流可以跟,即使有足够的现金流,员工也是劣后的,分完股东、项目方再分给员工。”

万科整体跟投认购金额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万科历年财报显示, 2017年-2020年万科当年新获取的项目中跟投认购金额总额分别为106.4 亿元、84.49 亿元、41.57 亿元、37.45亿元,分别占跟投项目资金峰值的3.48%、2.20%、1.87%、2.09%。

如此来看,连盈利水平较高的地产开发项目都难以吸引员工跟投,非地产开发项目的跟投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还需时间观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万科

7.5k
  • 万科拟转让深圳10项资产金额逾87亿?万科:积极推进资产交易,但传闻信息不实
  • 万科、旭辉多只境内债下跌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万科跟投制度扩容,董监高或跟投

一直以来,在万科的跟投制度中,公司董事、监事、法定高级管理人员都不在跟投人员范围内,此次加入,或是借此表达公司重视。

记者 | 黄昱

继事业合伙人持股突破5%、设职工代表董事之后,万科持续激发员工“当家人”意识。

6月15日,万科发布公告,拟对董事会去年5月审议通过的《关于补充完善复杂项目及非开发业务跟投机制的议案》(下称“《议案》”)进行修订,主要对非开发业务的跟投人员和跟投权益比例上限进行了调整。

万科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修订是为加快非开发业务的发展,充分激发非开发业务经营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的“当家人”意识,稳定和吸引人才,并推动公司内部资源协同,实现“一盘棋”长期稳健发展,更好的回报全体股东。

《议案》的使用范围包括旧改项目、一级土地整理项目、大型复杂综合体项目、海外项目,物流仓储、商业、长租公寓、冰雪、教育、企业服务、食品业务以及未来拟开展的复杂项目和非开发业务。

而根据公告,此次跟投机制进行迭代的范围主要为万科近年来开展的非开发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物流仓储、商业、长租公寓、冰雪、教育、企业服务、食品业务,未来拟拓展的非开发业务。

万科方面对界面新闻表示,跟投机制对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披露的议案,旨在激发孵化成长期的非开发业务经营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责任担当意识,推动上述业务加速发展,也表明公司期望孵化成长期业务实现有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原来的《议案》对跟投人员有较大的限制:除公司董事、监事、法定高级管理人员之外的其他员工可参与跟投,并以复杂项目所在事业集团(BG)和非开发业务所在事业部(BU)的员工为主。

经过修订,非开发业务的跟投人员范围扩大到管理层,具体规定为:包括公司董事、监事、法定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以非开发业务的核心经营团队、骨干员工为主,具体跟投人员以届时确定的跟投方案为准。

具体跟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持股,通过设立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其他符合法律法规的方式持股。取得股权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受让相关下属子公司股权、认购下属子公司新增股权或与万科共同投资新设立的公司。

此外,跟投权益比例的调整也此次《议案》修订的重点。原《议案》规定,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项目权益比例合计不得超过万科在该项目/业务所持权益比例的 10%。

修订后,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业务权益比例合计不超过 20%,对于万科股权比例低于 50%的业务,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权益比例还需不超过万科在该业务所持权益比例的 40%。未经董事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同意,单一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业务权益比例不超过 3%。

修订后的跟投权益比例上限,不仅高过原本对非开发业务的跟投上限,也高过万科最新的对住宅开发销售类项目不超过项目资金峰值的10%要求。

跟投价格方面,在原《议案》制定的“不低于万科在该业务的已投成本及对应融资成本之和、不低于合资格独立第三方评估的公允价格”基础上,增加了第三个定价标准,即不低于每股净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在万科的跟投制度中,公司董事、监事、法定高级管理人员都不在跟投人员范围内。

对于此次万科将董监高纳入非开发业务跟投人员范围内,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界面新闻指出,万科这样做旨在提升非地产项目的跟投层次,加大非地产板块的风控力度。

柏文喜表示,万科内部管控相对成熟,因此在地产项目中只要将相关项目层面、城市公司核心人员列入跟投名单即可有效把控项目选择与运行风险。但是就非地产项目而言,属于万科相对不熟悉的领域,提高跟投层次以加强项目选择与项目运行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则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 一位熟悉万科的人士分析,地产开发业务的回报周期和盈利水平相对比较明确,而非开发业务大部分还处于培育期,未来还有很长的发展阶段,需要投入更长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董监高参与跟投,既是向新业务团队表达集团的重视,也能强化公司整体以及业务团队对新业务的事业责任心。

万科从2012年开始积极发展多元化业务,近年来对多元化业务进行了一轮洗牌,最终确立了重点发展的8大BU(事业单元),包括印力、物流、长租公寓、冰雪、海外、教育、企服以及食品。

地产板块一直处于较低的估值水平,一位证券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地产公司的估值能够提升关键还是要看这些公司在新业务上的发展情况。

柏文喜表示:“跟投制度是一种将激励与约束有效结合的奖惩制度设计。”

跟投机制是万科事业合伙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4年开始在项目层面实施,并经过了5次迭代,这次算是第6次。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曾透露,万科推出的事业合伙人制度是从黑石学习来的,把所有合伙人放到一条船上,对万科后面几年的发展特别有帮助。

万科集团合伙人兼物流事业部(BU)首席合伙人张旭在去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为了简化跟投流程、适应组织变化以及符合WACC(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门槛,万科的跟投制度也在不断迭代更新。

万科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万科累计有1002个项目引入跟投机制。

不过,2019年6月万科召开的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万科总裁祝九胜坦言,现在万科员工跟投都跟不动了,压力挺大的。

他表示:“全国前50强房企中有跟投制度的接近30家,都出现了跟不动的现象。现实情况是没有那么多现金流可以跟,即使有足够的现金流,员工也是劣后的,分完股东、项目方再分给员工。”

万科整体跟投认购金额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万科历年财报显示, 2017年-2020年万科当年新获取的项目中跟投认购金额总额分别为106.4 亿元、84.49 亿元、41.57 亿元、37.45亿元,分别占跟投项目资金峰值的3.48%、2.20%、1.87%、2.09%。

如此来看,连盈利水平较高的地产开发项目都难以吸引员工跟投,非地产开发项目的跟投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还需时间观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