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碳市场交易启动在即,碳价如何确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碳市场交易启动在即,碳价如何确定?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明表示,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刘林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明周二表示,全国碳交易市场将于7月择机启动,碳市场将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在市场运行初期,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结合我国目前实行的碳排放强度管理制度,首批配额分配采用了基准法对全国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核发配额,目前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预分配额已完成下发,预计最终核定配额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将超过40亿吨,我国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这是碳市场追求的一个重要效果,因此碳价非常重要。”赵英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说,“目前,全国碳市场还没有启动,所以还不好说碳价是多少,但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

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五种碳定价形式——碳税、碳排放交易市场、碳信用机制、基于结果的气候金融、机构内部的碳定价。碳排放交易为排放者设定排放限额,允许其通过交易排放配额的方式进行履约。

2011年10月,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除此之外,福建省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2016年12月22日也启动了碳排放交易市场。

从这八个地方碳市场运行结果来看,各地碳价差异显著。其中,北京大多数时候远高于其他地方,成交均价一度甚至达到100元/吨,其他七个市场均价绝大多数时候低于50元/吨,部分市场有时不足10元/吨。

赵英明指出,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碳价的形成则是通过市场交易,因此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剧烈波动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

 “坦率说,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赵英明说,“因此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6月22日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明确了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限制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大宗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则限制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

对于我国碳价均值相对于其他成熟碳市场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后续是否会逐渐接轨国际水平的问题,赵英明指出,目前全球大概有61个区域、国家或者地方的碳定价机制,其中31个是碳排放交易机制,30个是碳税制度。“这些制度都是独立运行的,因此,一个碳市场就有一个碳价,这很正常。碳市场在不同市场之间或者不同国家之间如何衔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制度、政策、标准、技术等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在2020年5月发布的报告,全球碳价从低于1美元/吨到119美元/吨不等。世界银行认为,全球多数地区碳价仍然过低,现有碳定价机制所覆盖的碳排放量中约一半都低于 10美元/吨。

根据7月12日BP发布的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排放量占世界比重为31%,较2017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中国的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这是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一步,中国碳市场一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赵英明表示。

由于此次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上线率先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涉及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全国层面碳价的形成首先影响的就是电力行业。

目前,我国相对较低的碳价也体现为电价中相对较低的碳成本。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欧盟的煤电企业碳成本高达约0.15元/度,我国如果按照30元/吨的碳价和10%的碳缺口计算,煤电企业每度电的碳成本仅为0.003元,不到平均上网电价(约0.3-0.4元/度)的1%。目前,我国免费配额相对较多,多数煤电企业需要外购的碳缺口小于10%。而欧盟已经完全取消发电行业的免费配额,缺口相当于100%,全部需要或通过碳交易或政府拍卖购买。

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相关行业企业面临的减排压力不断增加,碳价预计将会逐渐走高,这可能需要推动电力价格改革。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6月份公布的2018年数据,我国生产和供应电力、蒸汽和热水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47%。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撰文指出,碳交易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会比较大,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则取决于碳交易成本有多大,和是否向上下游产业转移。协调好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的融合发展将是碳中和的主要任务,因为碳交易成本需要电价改革来提供出口消化,为应对碳市场带给电力行业的冲击,需要进一步进行电价改革。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近日建议,建立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联动机制,形成电价与碳价有机融合的价格体系。

居民用电价格预计将会有所上升。6月24日,中国政府网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答网民关于“建议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鼓励城乡居民多用清洁的电力资源”的留言,明确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电价较大幅度低于供电成本,是因为工商用户承担了相应的交叉补贴。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电价偏低,工商业电价偏高。按照进一步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目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左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碳市场交易启动在即,碳价如何确定?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明表示,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刘林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明周二表示,全国碳交易市场将于7月择机启动,碳市场将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在市场运行初期,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结合我国目前实行的碳排放强度管理制度,首批配额分配采用了基准法对全国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核发配额,目前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预分配额已完成下发,预计最终核定配额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将超过40亿吨,我国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这是碳市场追求的一个重要效果,因此碳价非常重要。”赵英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说,“目前,全国碳市场还没有启动,所以还不好说碳价是多少,但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

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五种碳定价形式——碳税、碳排放交易市场、碳信用机制、基于结果的气候金融、机构内部的碳定价。碳排放交易为排放者设定排放限额,允许其通过交易排放配额的方式进行履约。

2011年10月,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除此之外,福建省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2016年12月22日也启动了碳排放交易市场。

从这八个地方碳市场运行结果来看,各地碳价差异显著。其中,北京大多数时候远高于其他地方,成交均价一度甚至达到100元/吨,其他七个市场均价绝大多数时候低于50元/吨,部分市场有时不足10元/吨。

赵英明指出,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碳价的形成则是通过市场交易,因此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剧烈波动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

 “坦率说,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赵英明说,“因此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6月22日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明确了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限制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大宗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则限制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

对于我国碳价均值相对于其他成熟碳市场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后续是否会逐渐接轨国际水平的问题,赵英明指出,目前全球大概有61个区域、国家或者地方的碳定价机制,其中31个是碳排放交易机制,30个是碳税制度。“这些制度都是独立运行的,因此,一个碳市场就有一个碳价,这很正常。碳市场在不同市场之间或者不同国家之间如何衔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制度、政策、标准、技术等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在2020年5月发布的报告,全球碳价从低于1美元/吨到119美元/吨不等。世界银行认为,全球多数地区碳价仍然过低,现有碳定价机制所覆盖的碳排放量中约一半都低于 10美元/吨。

根据7月12日BP发布的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排放量占世界比重为31%,较2017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中国的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这是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一步,中国碳市场一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赵英明表示。

由于此次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上线率先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涉及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全国层面碳价的形成首先影响的就是电力行业。

目前,我国相对较低的碳价也体现为电价中相对较低的碳成本。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欧盟的煤电企业碳成本高达约0.15元/度,我国如果按照30元/吨的碳价和10%的碳缺口计算,煤电企业每度电的碳成本仅为0.003元,不到平均上网电价(约0.3-0.4元/度)的1%。目前,我国免费配额相对较多,多数煤电企业需要外购的碳缺口小于10%。而欧盟已经完全取消发电行业的免费配额,缺口相当于100%,全部需要或通过碳交易或政府拍卖购买。

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相关行业企业面临的减排压力不断增加,碳价预计将会逐渐走高,这可能需要推动电力价格改革。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6月份公布的2018年数据,我国生产和供应电力、蒸汽和热水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47%。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撰文指出,碳交易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会比较大,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则取决于碳交易成本有多大,和是否向上下游产业转移。协调好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的融合发展将是碳中和的主要任务,因为碳交易成本需要电价改革来提供出口消化,为应对碳市场带给电力行业的冲击,需要进一步进行电价改革。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近日建议,建立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联动机制,形成电价与碳价有机融合的价格体系。

居民用电价格预计将会有所上升。6月24日,中国政府网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答网民关于“建议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鼓励城乡居民多用清洁的电力资源”的留言,明确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电价较大幅度低于供电成本,是因为工商用户承担了相应的交叉补贴。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电价偏低,工商业电价偏高。按照进一步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目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左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