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PCCA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迎来第十四个赛季,作为亚洲最成功的单一品牌赛事之一,PCCA是活跃在亚洲最热的GT赛事,2016赛季中,来自3大洲9个国家及地区的24位车手将会驾驶新款保时捷911 GT3 Cup(991款)赛车开战。今年独特的看点是,新组建的保时捷中国青年车队将携年轻小车手邓立恒(Andrew Tang)参与角逐,这位21岁的年轻人是从保时捷青年车手培养计划里脱颖的,在上海赛车场和Andrew聊起了PCCA。
吴佩:从您的履历上来看,您从KF2卡丁直接上到青年方程式再到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面对如此大马力的一台GT3 Cup赛车您是如何适应的?您的驾驶感受如何?
邓立恒:起初,我感觉车外的景物都在飞速掠过,但当我的精力完全专注在驾驶上,一切都仿佛慢了下来。房车不是方程式,在车内适应911 GT3 Cup赛车速度和马力并不难,而且我也十分享受这辆车带给我的高速驾驶的体验。
吴佩:这是第一次参加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这个赛事跟以前参加的赛事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邓立恒:我认为首先是车不一样。就像我刚刚提到的,方程式赛车因为空气动力性能更强,所以会更快。因为我有开卡丁车的背景,所以驾驶保时捷911 GT3 Cup赛车和驾驶卡丁车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相似,所以当驾驶大马力赛车时我知道如何操控。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的赛车手们都非常优秀,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赛事非常具有挑战性。
吴佩:上海国际赛车场有很多难度非常大的弯道。您认为驾驶方程式赛车和驾驶保时捷911 GT3 Cup赛车有什么区别?尤其是红河弯,有方程式经验的车手的走法通常是不是不一样?
邓立恒:如果是方程式赛车,过弯道的时候会快一点,因为它的空气动力性能更好,也有更强的抓地性;但911 GT3 Cup并没有特别的不一样,基本线路其实是一致的。总得来说,对于两种赛车你都需要寻找极限速度,如果你觉得在坡顶转弯的时候很好控制,那么这一情况说明速度还不够快。所以你需要不断超越自我,寻求极致。
吴佩:如何跟技师沟通悬架调教问题?
邓立恒:统一规格比赛的悬架是不允许做过多调试的,但是你可以调节悬臂的高度以及前轮内倾和转弯外倾, 但你不能真的调整悬架,所有的赛车都是一样的。
吴佩:就您的个人驾驶习惯而言,您是喜欢把车调得转向过度一点或是转向不足?
邓立恒:我更喜欢转向不足,因为我觉得这样一来更适合控制赛车。
吴佩:可是一般来说,开卡丁车的人都喜欢转向过度,但是您为什么喜欢转向不足呢?
邓立恒:因为在比赛进行的过程中,赛车会出现越来越多转向过度的情况,所以转向不足的赛车能在比赛过程平衡这一情况。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用转向过度的赛车,虽然开头的时候会快一些,但越到后来就越不好控制。
吴佩:在这次比赛的12圈中,对于你来说,哪一圈是最艰难最具有挑战性的?
邓立恒:我个人认为是在第五圈的时候。我在张大胜后面,当时我出现了一点失误,导致档位被锁上了。所以那一圈应该是最困难的,因为之后得想尽办法继续向前。但我在整个比赛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吴佩:您是保时捷中国青年车手培训计划的首位签约青年车手,您希望通过此次赛事提升哪些方面?
邓立恒:就像我刚刚提到的,每一位保时捷青年车手未来都会成为专业车手,但是我最想成为像我的教练班博(Earl Bamber)一样的车手。他在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竞赛两年之后成为了保时捷厂队车手并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摘得桂冠。因此我很希望能取得同样的成就。
吴佩:作为保时捷中国青年车手培训计划中的一分子,您认为这个项目对您未来的职业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邓立恒:很多年轻车手也像我一样,很荣幸得到了保时捷青年车手培训计划的青睐,获得了证明自己的机会。所有之前在欧洲参加过保时捷青年车手培训计划的车手现在都已经成长为职业车手,他们的成功也证明了保时捷对亚洲赛车运动发展和赛车人才长期培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保时捷的组织非常专业,全力将参与者培养成为最高级别的车手。所以我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进步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说说GT3 Cup赛车
不同于别的品牌重新打造的模式,保时捷911 GT3 Cup赛车是基于911 GT3的,这款车是在GT3的生产线上下来的。基于第七代911车型,依然采用那台3.8升水平对置六缸发动机,功率达到460hp/7500rpm,仅仅多调了10hp;由保时捷赛车运动部门研发的六速序列式变速箱改为了方向盘拨片换挡的方式,此外今年的米其林轮胎宽度有所增加,前轮为27cm,增加了2cm,后轮为31cm,增加了10mm。
跟前代相比,轴距增加了100毫米,改进了极限环境下的操控,尾部的重量进一步得到安定,此外大量使用铝合金结构,车重仅为1175公斤,在减轻车身重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刚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