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本雅明的青春之诗:我愿放下一切,向那呼唤走去 | 一诗一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本雅明的青春之诗:我愿放下一切,向那呼唤走去 | 一诗一会

近日出版的《十四行诗》颠覆了我们对本雅明“形而上思辨者”这一形象的认知,向我们展现了作家在青春时代的私人情感。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二十世纪德国著名作家、思想家、美学家

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出身犹太望族,早年研读哲学,后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1933年纳粹上台后,他被迫离开德国,定居巴黎。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并在法西边境自杀。他的多数著作在逝世后才得以出版,由于其思想极难归类,大部分读者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敏感而晦涩的形而上思辨者。近日出版的《十四行诗》却颠覆了这一认知,向我们展现了作家在青春时代的私人情感。

《十四行诗》是本雅明罕见的诗歌作品,书中的80首诗都遵循形式古雅的十四行诗诗体,其中有73首自成一体,是他为挚友弗里茨·海因勒所写的悼亡诗。本雅明与海因勒相识于1913年,两人同在德国弗赖堡求学,并一同参加了当时在德国盛行的青年运动。这场青年运动始于一群年轻人因不满教条化的教育体系,试图探索一种新的青少年教育模式,因而跑到校园之外去体验青春、体验自然。在此期间,海因勒展现出了过人的诗歌天赋,令同样热爱诗歌的本雅明十分钦佩。1914年“一战”爆发,许多青年人都渴望去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成为“英雄”,但本雅明和海因勒却清醒地意识到战争的可怕。强烈的反战情绪让后者做出了不可挽回的决定:他与女友在学生运动聚会的房间里开煤气自杀,以此向“一战”发出绝望控诉。

本雅明曾在1913年的一封信里如此形容海因勒:“看看我交往的朋友们……海因勒,一个好小伙子,爱喝酒,胃口很好,也会写诗。他们应该人都不错。永远的德语与梦想。就是穿得不太讲究。”尽管两人的友谊仅持续了一年多,但海因勒的死亡却作为真正青春精神的陨落,在本雅明的理智与情感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从1915年到1925年,本雅明为挚友陆续写下73首悼亡诗,除了表达缅怀之情,他也将自己对生死、爱欲、理想、救赎等问题的思考融入诗中。这些诗作既饱含浪漫派的激情,又严格遵循了古典韵律和节奏的要求,与他日后在散文作品中挥洒、灵动的笔触大相径庭。

1940年自杀前,本雅明将诗作连同其他手稿一齐转交乔治·巴塔耶保管,存放于巴黎国家图书馆,直到1981年才由吉奥乔·阿甘本重新发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些诗歌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代表了本雅明对青春时代的记忆、情感与理想的缅怀,也是其思想转型的重要见证。

《十四行诗》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著  王凡柯 译
99读书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07


悼亡十四行诗(一)

从没有你的时光里挣脱
从与你亲密的内心逃离
如黄昏时分的玫瑰
从温柔契约里解放

真挚的虔敬,苦涩的声音
如此离我而去,唇上有红
在头发的黑光里焦灼
额上投下紫色的阴影

如今你的画像也教我失望
你曾愤俗咒骂,也曾欢跃高蹈
在你昂奋擢旗的土地上

你举起无图的旗帜
在我内心找到你的圣名
旗帆夐绝,犹如无尽的颂祷
 

悼亡十四行诗(五)

你再也无言
你落进闷热的绿色山坡
你的翅膀里载着风的歌
情感天使却让你无语缄默

哦,声音,用他的手臂
把你的呼吸,抬至永远洁净的清凉之地
如从极乐之巅汩汩而下的溪流
欢腾的勇气,按着上帝的旨意

鸟鸣在灰暗的黎明醒来
探寻被爱者的踪迹,知晓你
正躲在寂静的光明里

如青春般的光,穿行过山毛榉林
在你曾经的高谈之地流连,直至正午
你的词语,让时间断碎,让沉默者的躯体破裂
 

悼亡十四行诗(十二)

终有一日,记忆与遗忘
是他摇篮里最后的歌谣
似无所坦露,又无所隐瞒
似无言之歌,又无言度量

这歌从灵魂底部升起
像大地生长的野花与水芹
像弥撒时刻的管风琴音
还有希望,依偎在这歌里

唯有这歌
给予悲伤,也赐予安慰
歌里交绕着星空与野兽

死亡或友谊,无所区别
万物皆在这歌里
至美之物,踏入其中
 

悼亡十四行诗(三十)

最后一次,你的双手
从坟墓里俯向我的语言升起
看那业已枯萎的,正重新绽放
我的歌声与泪,正爆裂出壳

在你手中,那至福之地
歌中充满彩色的征兆
急迫地腾挤,如蝴蝶
从灵魂的凋敝山谷中升起

它们渴寻南方的庇护
反复冒险的飞翔,将它们引入歧途
把它们从希望带进夏日的末路

黑色花蕊涌动的地方,也许会
重新升腾起红色的星状花萼
却不再散发,花香的芬芳
 

悼亡十四行诗(五十一)

何等贫瘠,累积的哀诗韵律稀少
何等无情,商籁的格式将我捆绑
灵魂用何种方式将他寻找
我脑中只剩一个隐喻要讲

这两句诗节将我带入地府
如山谷间蜿蜒的小径羊肠
俄耳甫斯的探寻也近乎实现
这是哈德斯府上的林中之路

他如此急切地恳求冥王
冥王带着忠告将妻返还
此路虽短,却实为重要

神秘的箴言依然藏于诗行
正如她悄然跟随于他身后,消逝
由他的目光,由诗行最末的韵脚
 

悼亡十四行诗(六十六)

哦,我愿再次聆听那呼唤
说要与所有创造之物告别
我愿不曾错过,他的声音话语
我愿放下一切,向那呼唤走去

到那声音面前,我也变得羞愧
为往昔时光,和所受之苦
我们变得庸俗可耻,谨慎而胆怯
无存任何高尚,粉饰我们的贫乏

于是我们苦苦寻求,成为暗夜
在身上捕捉,拯救我们的光明
从我忍耐的手中升起

语言的记忆,将我派遣
如你的追随,在上帝之地
除我生命之外,无物可依
 

本文诗歌部分选自《十四行诗》一书,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本雅明的青春之诗:我愿放下一切,向那呼唤走去 | 一诗一会

近日出版的《十四行诗》颠覆了我们对本雅明“形而上思辨者”这一形象的认知,向我们展现了作家在青春时代的私人情感。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二十世纪德国著名作家、思想家、美学家

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出身犹太望族,早年研读哲学,后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1933年纳粹上台后,他被迫离开德国,定居巴黎。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并在法西边境自杀。他的多数著作在逝世后才得以出版,由于其思想极难归类,大部分读者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敏感而晦涩的形而上思辨者。近日出版的《十四行诗》却颠覆了这一认知,向我们展现了作家在青春时代的私人情感。

《十四行诗》是本雅明罕见的诗歌作品,书中的80首诗都遵循形式古雅的十四行诗诗体,其中有73首自成一体,是他为挚友弗里茨·海因勒所写的悼亡诗。本雅明与海因勒相识于1913年,两人同在德国弗赖堡求学,并一同参加了当时在德国盛行的青年运动。这场青年运动始于一群年轻人因不满教条化的教育体系,试图探索一种新的青少年教育模式,因而跑到校园之外去体验青春、体验自然。在此期间,海因勒展现出了过人的诗歌天赋,令同样热爱诗歌的本雅明十分钦佩。1914年“一战”爆发,许多青年人都渴望去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成为“英雄”,但本雅明和海因勒却清醒地意识到战争的可怕。强烈的反战情绪让后者做出了不可挽回的决定:他与女友在学生运动聚会的房间里开煤气自杀,以此向“一战”发出绝望控诉。

本雅明曾在1913年的一封信里如此形容海因勒:“看看我交往的朋友们……海因勒,一个好小伙子,爱喝酒,胃口很好,也会写诗。他们应该人都不错。永远的德语与梦想。就是穿得不太讲究。”尽管两人的友谊仅持续了一年多,但海因勒的死亡却作为真正青春精神的陨落,在本雅明的理智与情感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从1915年到1925年,本雅明为挚友陆续写下73首悼亡诗,除了表达缅怀之情,他也将自己对生死、爱欲、理想、救赎等问题的思考融入诗中。这些诗作既饱含浪漫派的激情,又严格遵循了古典韵律和节奏的要求,与他日后在散文作品中挥洒、灵动的笔触大相径庭。

1940年自杀前,本雅明将诗作连同其他手稿一齐转交乔治·巴塔耶保管,存放于巴黎国家图书馆,直到1981年才由吉奥乔·阿甘本重新发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些诗歌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代表了本雅明对青春时代的记忆、情感与理想的缅怀,也是其思想转型的重要见证。

《十四行诗》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著  王凡柯 译
99读书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07


悼亡十四行诗(一)

从没有你的时光里挣脱
从与你亲密的内心逃离
如黄昏时分的玫瑰
从温柔契约里解放

真挚的虔敬,苦涩的声音
如此离我而去,唇上有红
在头发的黑光里焦灼
额上投下紫色的阴影

如今你的画像也教我失望
你曾愤俗咒骂,也曾欢跃高蹈
在你昂奋擢旗的土地上

你举起无图的旗帜
在我内心找到你的圣名
旗帆夐绝,犹如无尽的颂祷
 

悼亡十四行诗(五)

你再也无言
你落进闷热的绿色山坡
你的翅膀里载着风的歌
情感天使却让你无语缄默

哦,声音,用他的手臂
把你的呼吸,抬至永远洁净的清凉之地
如从极乐之巅汩汩而下的溪流
欢腾的勇气,按着上帝的旨意

鸟鸣在灰暗的黎明醒来
探寻被爱者的踪迹,知晓你
正躲在寂静的光明里

如青春般的光,穿行过山毛榉林
在你曾经的高谈之地流连,直至正午
你的词语,让时间断碎,让沉默者的躯体破裂
 

悼亡十四行诗(十二)

终有一日,记忆与遗忘
是他摇篮里最后的歌谣
似无所坦露,又无所隐瞒
似无言之歌,又无言度量

这歌从灵魂底部升起
像大地生长的野花与水芹
像弥撒时刻的管风琴音
还有希望,依偎在这歌里

唯有这歌
给予悲伤,也赐予安慰
歌里交绕着星空与野兽

死亡或友谊,无所区别
万物皆在这歌里
至美之物,踏入其中
 

悼亡十四行诗(三十)

最后一次,你的双手
从坟墓里俯向我的语言升起
看那业已枯萎的,正重新绽放
我的歌声与泪,正爆裂出壳

在你手中,那至福之地
歌中充满彩色的征兆
急迫地腾挤,如蝴蝶
从灵魂的凋敝山谷中升起

它们渴寻南方的庇护
反复冒险的飞翔,将它们引入歧途
把它们从希望带进夏日的末路

黑色花蕊涌动的地方,也许会
重新升腾起红色的星状花萼
却不再散发,花香的芬芳
 

悼亡十四行诗(五十一)

何等贫瘠,累积的哀诗韵律稀少
何等无情,商籁的格式将我捆绑
灵魂用何种方式将他寻找
我脑中只剩一个隐喻要讲

这两句诗节将我带入地府
如山谷间蜿蜒的小径羊肠
俄耳甫斯的探寻也近乎实现
这是哈德斯府上的林中之路

他如此急切地恳求冥王
冥王带着忠告将妻返还
此路虽短,却实为重要

神秘的箴言依然藏于诗行
正如她悄然跟随于他身后,消逝
由他的目光,由诗行最末的韵脚
 

悼亡十四行诗(六十六)

哦,我愿再次聆听那呼唤
说要与所有创造之物告别
我愿不曾错过,他的声音话语
我愿放下一切,向那呼唤走去

到那声音面前,我也变得羞愧
为往昔时光,和所受之苦
我们变得庸俗可耻,谨慎而胆怯
无存任何高尚,粉饰我们的贫乏

于是我们苦苦寻求,成为暗夜
在身上捕捉,拯救我们的光明
从我忍耐的手中升起

语言的记忆,将我派遣
如你的追随,在上帝之地
除我生命之外,无物可依
 

本文诗歌部分选自《十四行诗》一书,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