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粤剧名伶陈小汉逝世,曾创造独树一帜的“B腔”唱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粤剧名伶陈小汉逝世,曾创造独树一帜的“B腔”唱法

他拜师于20世纪中叶的粤剧大师薛觉先门下,始终兴致勃勃用新的形式推广粤剧艺术。

据《广州日报》消息,5月16日下午,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B腔”创始人陈小汉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去世,享年80岁。

陈小汉投身粤剧表演领域超过60年,他1936年生于粤剧世家,11岁学艺。1930年代开始,粤剧艺术进入改革期,产生了以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侠怀、桂名扬的五大流派。中日爆发战事后,广东粤剧伶人大批南下香港,并在战后定居下来,催生了以任剑辉、白雪仙为代表的香港粤剧和传统广东粤剧的分野。

陈小汉正是拜师于薛觉先门下,那已是1951年。此外,他还先后跟随粤剧名伶靓少佳、罗品超,以及音乐家尹自重和京剧名伶路凌云学艺。1957年,陈小汉自香港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剧工作团、广州粤剧团一团、广东粤剧院试验队、广东粤剧院三团演出队、广州粤剧团二团、东风剧团和雄风剧团工作。主演的《郭子仪祝寿》、《泗水关》、《斩经堂》、《孙成骂殿》等剧目使他声名鹊起。

中国传统戏曲极重视唱腔的训练和探索,往往一个名角总会试图确定独属于自己的唱腔风格,如薛觉先的“薛腔”,红线女的“红腔”,马师曾的“马腔”,新马师曾的“新马腔”。陈小汉同样在表演经历中有意拓展了粤剧的唱腔类型,为自己确立了独树一帜的“B腔”风格,这一名称来自于自己儿时小名“B仔”。

1980年代以后,陈小汉试图在粤剧领域引入创新举措,他先后执导了粤剧电影《兰苑恩仇》、《梁天来》、《刁蛮公主》、《女儿香》、《宋皇告状》等,并举办《陈小汉唱腔欣赏会》、《B腔韵动五洲情–陈小汉艺术欣赏会》,成为第一个开办个人演唱会的粤剧名伶。

陈小汉执导电影并非心血来潮,早在1953年至1956年滞留香港期间,他就曾参与多部电影的拍摄。而在音像市场,以陈小汉名义出品的音像制品多达数十种,包括《西楼恨》、《吴汉杀妻》、《琴挑》、《梦会骊宫》、《夜撰红楼梦》、《宝玉怨婚》、《断肠碑》等经典剧目,它们早已成为广东传统曲艺文化的一部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粤剧名伶陈小汉逝世,曾创造独树一帜的“B腔”唱法

他拜师于20世纪中叶的粤剧大师薛觉先门下,始终兴致勃勃用新的形式推广粤剧艺术。

据《广州日报》消息,5月16日下午,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B腔”创始人陈小汉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去世,享年80岁。

陈小汉投身粤剧表演领域超过60年,他1936年生于粤剧世家,11岁学艺。1930年代开始,粤剧艺术进入改革期,产生了以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侠怀、桂名扬的五大流派。中日爆发战事后,广东粤剧伶人大批南下香港,并在战后定居下来,催生了以任剑辉、白雪仙为代表的香港粤剧和传统广东粤剧的分野。

陈小汉正是拜师于薛觉先门下,那已是1951年。此外,他还先后跟随粤剧名伶靓少佳、罗品超,以及音乐家尹自重和京剧名伶路凌云学艺。1957年,陈小汉自香港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剧工作团、广州粤剧团一团、广东粤剧院试验队、广东粤剧院三团演出队、广州粤剧团二团、东风剧团和雄风剧团工作。主演的《郭子仪祝寿》、《泗水关》、《斩经堂》、《孙成骂殿》等剧目使他声名鹊起。

中国传统戏曲极重视唱腔的训练和探索,往往一个名角总会试图确定独属于自己的唱腔风格,如薛觉先的“薛腔”,红线女的“红腔”,马师曾的“马腔”,新马师曾的“新马腔”。陈小汉同样在表演经历中有意拓展了粤剧的唱腔类型,为自己确立了独树一帜的“B腔”风格,这一名称来自于自己儿时小名“B仔”。

1980年代以后,陈小汉试图在粤剧领域引入创新举措,他先后执导了粤剧电影《兰苑恩仇》、《梁天来》、《刁蛮公主》、《女儿香》、《宋皇告状》等,并举办《陈小汉唱腔欣赏会》、《B腔韵动五洲情–陈小汉艺术欣赏会》,成为第一个开办个人演唱会的粤剧名伶。

陈小汉执导电影并非心血来潮,早在1953年至1956年滞留香港期间,他就曾参与多部电影的拍摄。而在音像市场,以陈小汉名义出品的音像制品多达数十种,包括《西楼恨》、《吴汉杀妻》、《琴挑》、《梦会骊宫》、《夜撰红楼梦》、《宝玉怨婚》、《断肠碑》等经典剧目,它们早已成为广东传统曲艺文化的一部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