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有钱人的校园里当一名穷学生意味着什么? |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有钱人的校园里当一名穷学生意味着什么?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京都、库切、功过格、二战、地中海、教育公平、正仓院、精神病……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林子人

《书问京都》

苏枕书 著
中华书局 2021-8

从《少年文艺》杂志就开始关注苏枕书作品,到今天也为她的笔耕不辍而惊叹苏枕书原本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枕草子》等文学作品感兴趣,前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京都留学。京都是苏枕书近年来关注的主题,实际上在她的笔下,京都似乎是写不尽的——《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京都如晤》《松子落》《岁华一枝》《春山好》——她以一年一本或几本的速度,在向读者展开她的京都日常,其文字充满着清隽典雅气质。

京都是买书的好地方,因为这里一直都是日本学人购买汉学典籍的地方,而且住在本地的僧侣也曾经带回很多书本。在今天,很多中国读者也会跑到日本买旧书。本书可以说是《京都如晤》的续作,形式上是作者在2012年至2021年间从京都寄回故乡的通信体随笔,内容涉及了自己读书、买书、访书乃至写书的经历。

《耶稣之死》

[南非]J.M.库切 著 王敬慧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8

对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得过两次布克奖的南非作家库切来说《耶稣之死》是他“耶稣三部曲”中继《耶稣的童年》《耶稣的学生时代》后的第部。库切用《堂吉诃德》中的话自我打趣:“不论哪部书,续篇从来没有好的。”在《耶稣的童年》中,西蒙、伊内斯带着男孩大卫从沙漠中的难民营出发,逃离了有序却毫无激情的诺维拉。《耶稣的学生时代》里,他们来到了新城市埃斯特拉,大卫进入了当地神秘主义舞蹈学院,在这里他接受了校长夫人的指导,学会通过跳舞把数字从星星上召唤下来。接着,一桩谋杀降临在校长夫人的身上……《耶稣之死》中,大卫已经十岁,他离开家去孤儿院生活,却得了神秘的疾病而去世。在他死后,人们对他的病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李洱用“晚期写作”风格来阐释库切“耶稣三部曲”的特点。他讲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阿多诺提出,晚期风格的特征是碎片、超验,库切自己也曾提起,晚期写作的叙事要素应尽量简单。“晚期写作的特点十分鲜明,其中的叙事要素极为简单,但是总有一种浓烈的宗教气氛笼罩在作品上空,盘旋在上空,使我们难以非常清晰的把握。但是它又非常吸引人,文学和现实之间有非常深刻的关联。”

《伦敦日记:苏联驻伦敦大使二战回忆》

[苏联]伊万·迈斯基 著 
[英]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 编 全克林 赵文焕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8

前苏联外交官、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伊万·迈斯基生于俄罗斯帝国基里尔洛夫波兰犹太人家庭,曾担任苏联驻英国全权大使,还参加过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1932年至1943年期间,他曾经在伦敦写下了一批日记,从中读者可以看到前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二战中英国的态度变化,以及大国多边外交博弈中多位政要活跃的身影。当时正值英国等国家对希特勒实行绥靖政策的年代,迈斯基和丘吉尔等反对绥靖的人成为了朋友。并且他还致力于在英苏之间达成战前协议,虽然最终没有能够成功。

本书的编注者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则是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他对这份日记的评价是:“在苏联档案中,不曾有一份为二战及其起源提供新见解的私人文献,具有如此的广度、价值和体量。翻阅过程中,我惊叹于日记的直观和坦率,还有迈斯基敏锐、入木三分的洞察力以及出色的行文。花费了12年的时间,对照多国官方档案和私人资料(书信、回忆录等)增补日记中受主观影响而出现的记录错误与记录空白

《寒门子弟上大学:美国精英大学何以背弃贫困学生?》

[美]安东尼·亚伯拉罕·杰克 著 田雷 孙竞超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8

如果你喜欢读罗伯特·帕特南的《我们的孩子》、安妮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劳伦·A·里韦拉《出身》,或者是对教育公平、阶层流动感兴趣,那么这本书值得一读。本书作者安东尼·亚伯拉罕·杰克出生于迈阿密的黑人穷孩子,现在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他发现,即使是在精英大学里,贫困青年学生群体内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穷学生毕业于精英的私立高中,早早熟悉了精英的学术场域,熟悉了有钱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他自己也是这样),他将这个群体称为“寒门幸运儿”;而还有一些出身穷人家的孩子是从资源匮乏的本地社区中学升学的,既贫穷,而且也对新世界十分陌生,他将这些孩子称为“双重贫困生”。

在有钱人的校园当一名穷学生意味着什么?大学经历里,种族、性别、阶级扮演着什么角色?大学的政策和环境怎么把穷学生再度推向边缘?作者试图分析寒门子弟的生活差异表现为什么形式,并追问其根源,因此他对上百位学生进行了正式深入的访谈,也对校园生活进行了参与式的观察,写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也即他的博士论文。在书中作者提醒我们,录取并不代表融入。

《功过格: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道德秩序》

[美]包筠雅 著 杜正贞 张林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7

16-17世纪的中国民间社会非常流行一种记录善行与恶行的功过格。它将善行与恶行分别加上功德分与过错分。使用功过格的人做善事,积累了许多功德分,有望获得升迁或好报。在实际运用的过程里,士人和官员不仅用功过格来完善个人道德,劝善惩恶也将其用于巩固社会秩序。

功过格是如何产生的?报应和积累功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本书作者包筠雅(Cynthia Joanne Brokaw)现任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她考察了明末清初使用功过格的情况,不仅使用中文研究资料,也吸取了海外汉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思想史和社会史进行全新审视。本书译者之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杜正贞称,20多年前,初译该书的过程中留下了太多遗憾,此次再版能有机会补过。杜正贞还称,本书的研究对象,以及作者将社会史、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都令自己大开眼界。

《帝国代理人: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骑士、海盗、耶稣会士与间谍》

[英]诺埃尔·马尔科姆 著 余福海 译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2021-2

16世纪末,一位名叫安东尼奥·布鲁的阿尔巴尼亚人撰写了一些关于自己祖国的材料,这个家族的人身份特殊,他们活跃于大国博弈的台前幕后。历史学家牛津大学万灵学院高级研究员诺埃尔·马尔科姆(Noel Malcolm)以这份资料为出发点,探索整个布鲁蒂家族的生活,家族的成员包括巴尔干地区的大主教、1571年勒班陀战役中教皇旗舰的船长——在这次战役中,奥斯曼人在东地中海被击退——还有伊斯坦布尔(原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的首都,1453年落入土耳其人手中)的一名地位很高的翻译。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改变了地中海的地图。在布鲁蒂的文件中,阿尔巴尼亚原本从1405年起就属于威尼斯,如今已经被吸收到奥斯曼帝国。然而,即使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这也是一个以意大利文艺复兴热潮为标志的世界。

在《帝国代理人》中,马尔科姆利用布鲁蒂家族的集体传记为阿尔巴尼亚描绘了一幅迷人画面,当时它是帝国、文化和宗教之间的边界。布鲁蒂家族人们的多语种、世界公民一般的生活为奥斯曼帝国和基督教世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马尔科姆的作品引导读者了解东方和西方、了解威尼斯人和奥斯曼人之间的交流,并讲述了一个世界相互碰撞和相互影响的故事。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奈良博物馆观展散记》

扬之水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1-7

正仓院是海外收藏唐代文物最著名的机构,它本来是8世纪中叶日本在奈良建造的东大寺附属仓库。东大寺是日本建造的全国佛教总寺院,其仓库用于收藏寺院珍宝器物。后来,笃信佛教的圣武天皇(701—756)去世,光明皇后将其生前最喜欢的贵重器物用具捐藏在正仓院,里面有大量中国唐代东渡的文物珍品,大部分在中国已佚,其中就包括书中涉及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唐代毛笔、漆胡瓶工艺等。

每年都会有众多游客从世界各地前往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只为了看一眼这个一年一度,且只办17天的“正仓院展”。从201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都会去看“正仓院展”,她将其称之为“约会”。书中不仅有她七次观展的感受,还另外附有一篇主题为正仓院文物工艺的文章。整本书以诗词、典籍和存世文物来互相考证正仓院的重要文物,并附有130多张作品图片。

《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一个心理学家的精神病院卧底报告》

[美]苏珊娜·卡哈兰 著 赵晓瑞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1-7

畅销作家苏珊娜‧卡哈兰是自身免疫脑炎的患者,一度被诊断为精神失常,可是精神类药物没有办法治疗她。那段曾与精神疾病为伍的经历,以另一种方式触碰了卡哈兰灵魂的某一块,令她开始回头检视精神疾病诊断的标准,试图找到这个世界判断哪里是精神病的界线,因此她决定深入调查

什么是精神疾病?什么又不是精神疾病?著名的罗森汉实验(Rosenhan Experiment)被认为是对精神病患鉴定标准的重要批判。这个实验揭示出,在精神病机构中正常人并不能与精神病人区别开;而且,一个人一旦被贴上精神病学意义的标签,这个标签将掩盖这个人所有的其它特征,所有行为和人格特征都会被归因于标签障碍然而,随着作者卡哈兰揭露的惊人发现,这个故事并不如它看起来的那样权威。那扇紧闭的精神病院门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今日我们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又有什么意义?卡哈兰的调查不仅试图解开近半世纪前的谜题,也带来心理健康与精神医疗体系的全景观察,探讨精神疾病及其标签所带来的束缚与不公。这本书是历史,也是解谜,是期待社会变革的呐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有钱人的校园里当一名穷学生意味着什么?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京都、库切、功过格、二战、地中海、教育公平、正仓院、精神病……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林子人

《书问京都》

苏枕书 著
中华书局 2021-8

从《少年文艺》杂志就开始关注苏枕书作品,到今天也为她的笔耕不辍而惊叹苏枕书原本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枕草子》等文学作品感兴趣,前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京都留学。京都是苏枕书近年来关注的主题,实际上在她的笔下,京都似乎是写不尽的——《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京都如晤》《松子落》《岁华一枝》《春山好》——她以一年一本或几本的速度,在向读者展开她的京都日常,其文字充满着清隽典雅气质。

京都是买书的好地方,因为这里一直都是日本学人购买汉学典籍的地方,而且住在本地的僧侣也曾经带回很多书本。在今天,很多中国读者也会跑到日本买旧书。本书可以说是《京都如晤》的续作,形式上是作者在2012年至2021年间从京都寄回故乡的通信体随笔,内容涉及了自己读书、买书、访书乃至写书的经历。

《耶稣之死》

[南非]J.M.库切 著 王敬慧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8

对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得过两次布克奖的南非作家库切来说《耶稣之死》是他“耶稣三部曲”中继《耶稣的童年》《耶稣的学生时代》后的第部。库切用《堂吉诃德》中的话自我打趣:“不论哪部书,续篇从来没有好的。”在《耶稣的童年》中,西蒙、伊内斯带着男孩大卫从沙漠中的难民营出发,逃离了有序却毫无激情的诺维拉。《耶稣的学生时代》里,他们来到了新城市埃斯特拉,大卫进入了当地神秘主义舞蹈学院,在这里他接受了校长夫人的指导,学会通过跳舞把数字从星星上召唤下来。接着,一桩谋杀降临在校长夫人的身上……《耶稣之死》中,大卫已经十岁,他离开家去孤儿院生活,却得了神秘的疾病而去世。在他死后,人们对他的病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李洱用“晚期写作”风格来阐释库切“耶稣三部曲”的特点。他讲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阿多诺提出,晚期风格的特征是碎片、超验,库切自己也曾提起,晚期写作的叙事要素应尽量简单。“晚期写作的特点十分鲜明,其中的叙事要素极为简单,但是总有一种浓烈的宗教气氛笼罩在作品上空,盘旋在上空,使我们难以非常清晰的把握。但是它又非常吸引人,文学和现实之间有非常深刻的关联。”

《伦敦日记:苏联驻伦敦大使二战回忆》

[苏联]伊万·迈斯基 著 
[英]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 编 全克林 赵文焕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8

前苏联外交官、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伊万·迈斯基生于俄罗斯帝国基里尔洛夫波兰犹太人家庭,曾担任苏联驻英国全权大使,还参加过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1932年至1943年期间,他曾经在伦敦写下了一批日记,从中读者可以看到前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二战中英国的态度变化,以及大国多边外交博弈中多位政要活跃的身影。当时正值英国等国家对希特勒实行绥靖政策的年代,迈斯基和丘吉尔等反对绥靖的人成为了朋友。并且他还致力于在英苏之间达成战前协议,虽然最终没有能够成功。

本书的编注者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则是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他对这份日记的评价是:“在苏联档案中,不曾有一份为二战及其起源提供新见解的私人文献,具有如此的广度、价值和体量。翻阅过程中,我惊叹于日记的直观和坦率,还有迈斯基敏锐、入木三分的洞察力以及出色的行文。花费了12年的时间,对照多国官方档案和私人资料(书信、回忆录等)增补日记中受主观影响而出现的记录错误与记录空白

《寒门子弟上大学:美国精英大学何以背弃贫困学生?》

[美]安东尼·亚伯拉罕·杰克 著 田雷 孙竞超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8

如果你喜欢读罗伯特·帕特南的《我们的孩子》、安妮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劳伦·A·里韦拉《出身》,或者是对教育公平、阶层流动感兴趣,那么这本书值得一读。本书作者安东尼·亚伯拉罕·杰克出生于迈阿密的黑人穷孩子,现在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他发现,即使是在精英大学里,贫困青年学生群体内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穷学生毕业于精英的私立高中,早早熟悉了精英的学术场域,熟悉了有钱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他自己也是这样),他将这个群体称为“寒门幸运儿”;而还有一些出身穷人家的孩子是从资源匮乏的本地社区中学升学的,既贫穷,而且也对新世界十分陌生,他将这些孩子称为“双重贫困生”。

在有钱人的校园当一名穷学生意味着什么?大学经历里,种族、性别、阶级扮演着什么角色?大学的政策和环境怎么把穷学生再度推向边缘?作者试图分析寒门子弟的生活差异表现为什么形式,并追问其根源,因此他对上百位学生进行了正式深入的访谈,也对校园生活进行了参与式的观察,写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也即他的博士论文。在书中作者提醒我们,录取并不代表融入。

《功过格: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道德秩序》

[美]包筠雅 著 杜正贞 张林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7

16-17世纪的中国民间社会非常流行一种记录善行与恶行的功过格。它将善行与恶行分别加上功德分与过错分。使用功过格的人做善事,积累了许多功德分,有望获得升迁或好报。在实际运用的过程里,士人和官员不仅用功过格来完善个人道德,劝善惩恶也将其用于巩固社会秩序。

功过格是如何产生的?报应和积累功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本书作者包筠雅(Cynthia Joanne Brokaw)现任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她考察了明末清初使用功过格的情况,不仅使用中文研究资料,也吸取了海外汉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思想史和社会史进行全新审视。本书译者之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杜正贞称,20多年前,初译该书的过程中留下了太多遗憾,此次再版能有机会补过。杜正贞还称,本书的研究对象,以及作者将社会史、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都令自己大开眼界。

《帝国代理人: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骑士、海盗、耶稣会士与间谍》

[英]诺埃尔·马尔科姆 著 余福海 译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2021-2

16世纪末,一位名叫安东尼奥·布鲁的阿尔巴尼亚人撰写了一些关于自己祖国的材料,这个家族的人身份特殊,他们活跃于大国博弈的台前幕后。历史学家牛津大学万灵学院高级研究员诺埃尔·马尔科姆(Noel Malcolm)以这份资料为出发点,探索整个布鲁蒂家族的生活,家族的成员包括巴尔干地区的大主教、1571年勒班陀战役中教皇旗舰的船长——在这次战役中,奥斯曼人在东地中海被击退——还有伊斯坦布尔(原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的首都,1453年落入土耳其人手中)的一名地位很高的翻译。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改变了地中海的地图。在布鲁蒂的文件中,阿尔巴尼亚原本从1405年起就属于威尼斯,如今已经被吸收到奥斯曼帝国。然而,即使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这也是一个以意大利文艺复兴热潮为标志的世界。

在《帝国代理人》中,马尔科姆利用布鲁蒂家族的集体传记为阿尔巴尼亚描绘了一幅迷人画面,当时它是帝国、文化和宗教之间的边界。布鲁蒂家族人们的多语种、世界公民一般的生活为奥斯曼帝国和基督教世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马尔科姆的作品引导读者了解东方和西方、了解威尼斯人和奥斯曼人之间的交流,并讲述了一个世界相互碰撞和相互影响的故事。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奈良博物馆观展散记》

扬之水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1-7

正仓院是海外收藏唐代文物最著名的机构,它本来是8世纪中叶日本在奈良建造的东大寺附属仓库。东大寺是日本建造的全国佛教总寺院,其仓库用于收藏寺院珍宝器物。后来,笃信佛教的圣武天皇(701—756)去世,光明皇后将其生前最喜欢的贵重器物用具捐藏在正仓院,里面有大量中国唐代东渡的文物珍品,大部分在中国已佚,其中就包括书中涉及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唐代毛笔、漆胡瓶工艺等。

每年都会有众多游客从世界各地前往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只为了看一眼这个一年一度,且只办17天的“正仓院展”。从201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都会去看“正仓院展”,她将其称之为“约会”。书中不仅有她七次观展的感受,还另外附有一篇主题为正仓院文物工艺的文章。整本书以诗词、典籍和存世文物来互相考证正仓院的重要文物,并附有130多张作品图片。

《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一个心理学家的精神病院卧底报告》

[美]苏珊娜·卡哈兰 著 赵晓瑞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1-7

畅销作家苏珊娜‧卡哈兰是自身免疫脑炎的患者,一度被诊断为精神失常,可是精神类药物没有办法治疗她。那段曾与精神疾病为伍的经历,以另一种方式触碰了卡哈兰灵魂的某一块,令她开始回头检视精神疾病诊断的标准,试图找到这个世界判断哪里是精神病的界线,因此她决定深入调查

什么是精神疾病?什么又不是精神疾病?著名的罗森汉实验(Rosenhan Experiment)被认为是对精神病患鉴定标准的重要批判。这个实验揭示出,在精神病机构中正常人并不能与精神病人区别开;而且,一个人一旦被贴上精神病学意义的标签,这个标签将掩盖这个人所有的其它特征,所有行为和人格特征都会被归因于标签障碍然而,随着作者卡哈兰揭露的惊人发现,这个故事并不如它看起来的那样权威。那扇紧闭的精神病院门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今日我们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又有什么意义?卡哈兰的调查不仅试图解开近半世纪前的谜题,也带来心理健康与精神医疗体系的全景观察,探讨精神疾病及其标签所带来的束缚与不公。这本书是历史,也是解谜,是期待社会变革的呐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