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个贯穿未来30年的目标: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共同富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个贯穿未来30年的目标: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共同富裕?

有关政策可能会以超预期速度赶来。

一个已经提出三十多年并将贯穿未来三十年的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宏观经济领域,无论是发展战略还是经济政策,中央决策基本都有清晰的脉络可寻,每五年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与同样是五年制定一次、但在时间上与党代会交错的五年计划或规划,为我国发展指出方向。

共同富裕并非空降,在过去三十多年,一直是我国发展的目标之一。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均以“共同富裕”为方向、为目标。

比如,十三大就明确指出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十四大提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十五大表示要“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十六大指出“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十七大表示“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十九大则明确给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步骤。

可能是给人“老生常谈”的感觉,在十九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给出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时点,甚至批复了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后,仍有不少人基于思维惯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或许正因为此,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历届党代会和五年规划,其实都在“三步走”战略框架下。中共中央在改革开放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前两步早已提前完成,十五大开始直到十九大,都在为第三步的实现设置阶段性目标。

十五大提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及到建党一百年时和到建国一百年时的发展目标(即两个“百年目标”);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在此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进一步丰富了第二个百年目标并分阶段做出进一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两大未来的发展阶段目标均包括了共同富裕。综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亦即建国一百年之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也就是说,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2049年建国一百年,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将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十九大),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十八大)将主导从经济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共同富裕明显提速,有关政策可能会以超预期速度赶来

十九大(2017年10月)以来,中央的战略安排明显提前。十九大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从之前的建国一百年提前至2035年,在此基础上,提出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将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设立为第二个百年目标之一,并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也就是2035年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此后,中央对共同富裕的时间安排进一步提前。到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时,共同富裕在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进一步强化为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要求在十四五期间,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共同富裕的提速也可以从浙江对未来的规划在短短半年出现较大变化中看出。比如,在2月份发布十四五规划时,浙江虽然对共同富裕的着墨多于其他省市自治区,但是,在提出建设的各类示范区中,并没有“共同富裕示范区”;再如,浙江原计划到2035年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翻一番,但在7月时又表示要“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还有,浙江原计划到2035年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中央对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已将其升级为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从中央财经委的表态看,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共同富裕示范区推出。虽然中央财经委特别强调了”循序渐进“,明确指出要充分估计”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但同时表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从以往设立试验区或示范区的经验看,在第一个设立一段时间后,中央往往会进一步扩大队伍。

目前,在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北京明确要创建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山东表示要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市建设。

在其余已公布十四五规划的省市自治区中,除陕西、宁夏没有提到共同富裕一词之外,其他省份的2035年远景目标与全国目标一致,十四五期间的目标也大多与全国目标一致,个别省份力度不及全国、个别省份力度更大。

考虑到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关目标快于全国十年、十五年后,可以预计,各地政府对共同富裕的态度会变得更加积极。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在以共同富裕为抓手陆续推出有关政策。比如,江苏省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写入“第三次分配”的《上海市慈善条例(草案)》在9月初开始征求民意;北京市共同富裕行动方案支撑服务项目如研判北京市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情况以及共同富裕导向下的北京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已在公开比选。

不只是收入分配,而是一个宏大的系统性工程

很多人将共同富裕理解为收入或财富分配的问题,但是,从中央财经委对共同富裕的阐述、中央对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及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来看,共同富裕是一个更加宏大、更加系统的概念,远远超过了收入或财富分配的范畴。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外,共同富裕还涉及五大板块。

一是物质基础,也就是经济本身的发展。这又涉及自主创新和科技的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产业融合,经济循环的效率,国企改革、非公有制经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市场体系、政商关系与营商环境等。

二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体又包括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网、帮扶机制等

三是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文化产品等。

四是生态环境,涉及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及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及碳排放达峰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体系等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等。

五是社会环境,包括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政府监管体系、行政执法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风险监测防控平台等。

重点仍是做大蛋糕,并不是一分了之

不少人一听到共同富裕,第一反应就是“均贫富”,甚至有人联想到”打土豪、分田地”,也有不少人会以为收入分配改革将有比较大的动作,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想法有些以偏概全。

中央一再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这意味着未来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会继续推进改革和开放,仍然坚持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不变。

共同富裕既包括了分蛋糕,也包括了做大蛋糕,不过,在特定阶段二者之间总是有主有次,从中央的表态与浙江实施方案来看,收入分配的整体框架并没有发生变化,未来三十年的共同富裕仍然是以做大蛋糕为主,继续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

高福利国家目前还不是我们的选项。中央明确表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保障的重点仍然是基础性的、普惠性的、兜底性的。对于低收入群体,除了继续完善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外,着力点仍然是“开发式帮扶”,提高他们自身的发展能力。

对于高收入群体,也不是一分了之,主要还是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与此同时,继续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遏制基于权力和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的收入。

对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上述文件明显考虑到了企业的承受能力,明确表示“支持企业通过提质增效拓展从业人员增收空间”,“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等。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中央的思路来看,最根本的,其实还是在前述系统性大工程中,通过发展高质量经济做大蛋糕,在此基础上,畅通向上的流动通道、促进就业、提高受教育程度与技能水平、消除就业的制度障碍,同时鼓励创业,实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参与分配,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等。

见微知著,我们已经行进在共同富裕的路上

对标浙江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可以发现,我们其实已经从各方各面入手向前推进了。

比如,最近受到较大关注的“双减”政策,其实就是在降低教育成本。这是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的一个环节。

对平台经济的整顿治理,一方面是“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也是在“提升经济循环效率”,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对平台经济、平台企业的政治引领”。

对整治“饭圈”的清朗行动,主要目的是“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这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向精神生活富裕的迈进。

对演艺人员片酬的规范管理,对偷逃税、“阴阳合同”、“天价片酬”的“零容忍”,则是对过高收入和非法收入、灰色收入的调节、遏制与取缔。

此外,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上线、各地土地出让规则的调整、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持续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等,其实都是共同富裕的一部分。基于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相关政策的长效性和持续性,而不应用惯性思维认为它们是短期或者周期性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个贯穿未来30年的目标: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共同富裕?

有关政策可能会以超预期速度赶来。

一个已经提出三十多年并将贯穿未来三十年的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宏观经济领域,无论是发展战略还是经济政策,中央决策基本都有清晰的脉络可寻,每五年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与同样是五年制定一次、但在时间上与党代会交错的五年计划或规划,为我国发展指出方向。

共同富裕并非空降,在过去三十多年,一直是我国发展的目标之一。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均以“共同富裕”为方向、为目标。

比如,十三大就明确指出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十四大提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十五大表示要“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十六大指出“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十七大表示“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十九大则明确给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步骤。

可能是给人“老生常谈”的感觉,在十九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给出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时点,甚至批复了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后,仍有不少人基于思维惯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或许正因为此,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历届党代会和五年规划,其实都在“三步走”战略框架下。中共中央在改革开放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前两步早已提前完成,十五大开始直到十九大,都在为第三步的实现设置阶段性目标。

十五大提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及到建党一百年时和到建国一百年时的发展目标(即两个“百年目标”);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在此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进一步丰富了第二个百年目标并分阶段做出进一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两大未来的发展阶段目标均包括了共同富裕。综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亦即建国一百年之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也就是说,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2049年建国一百年,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将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十九大),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十八大)将主导从经济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共同富裕明显提速,有关政策可能会以超预期速度赶来

十九大(2017年10月)以来,中央的战略安排明显提前。十九大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从之前的建国一百年提前至2035年,在此基础上,提出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将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设立为第二个百年目标之一,并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也就是2035年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此后,中央对共同富裕的时间安排进一步提前。到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时,共同富裕在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进一步强化为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要求在十四五期间,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共同富裕的提速也可以从浙江对未来的规划在短短半年出现较大变化中看出。比如,在2月份发布十四五规划时,浙江虽然对共同富裕的着墨多于其他省市自治区,但是,在提出建设的各类示范区中,并没有“共同富裕示范区”;再如,浙江原计划到2035年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翻一番,但在7月时又表示要“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还有,浙江原计划到2035年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中央对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已将其升级为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从中央财经委的表态看,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共同富裕示范区推出。虽然中央财经委特别强调了”循序渐进“,明确指出要充分估计”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但同时表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从以往设立试验区或示范区的经验看,在第一个设立一段时间后,中央往往会进一步扩大队伍。

目前,在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北京明确要创建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山东表示要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市建设。

在其余已公布十四五规划的省市自治区中,除陕西、宁夏没有提到共同富裕一词之外,其他省份的2035年远景目标与全国目标一致,十四五期间的目标也大多与全国目标一致,个别省份力度不及全国、个别省份力度更大。

考虑到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关目标快于全国十年、十五年后,可以预计,各地政府对共同富裕的态度会变得更加积极。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在以共同富裕为抓手陆续推出有关政策。比如,江苏省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写入“第三次分配”的《上海市慈善条例(草案)》在9月初开始征求民意;北京市共同富裕行动方案支撑服务项目如研判北京市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情况以及共同富裕导向下的北京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已在公开比选。

不只是收入分配,而是一个宏大的系统性工程

很多人将共同富裕理解为收入或财富分配的问题,但是,从中央财经委对共同富裕的阐述、中央对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及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来看,共同富裕是一个更加宏大、更加系统的概念,远远超过了收入或财富分配的范畴。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外,共同富裕还涉及五大板块。

一是物质基础,也就是经济本身的发展。这又涉及自主创新和科技的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产业融合,经济循环的效率,国企改革、非公有制经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市场体系、政商关系与营商环境等。

二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体又包括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网、帮扶机制等

三是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文化产品等。

四是生态环境,涉及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及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及碳排放达峰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体系等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等。

五是社会环境,包括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政府监管体系、行政执法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风险监测防控平台等。

重点仍是做大蛋糕,并不是一分了之

不少人一听到共同富裕,第一反应就是“均贫富”,甚至有人联想到”打土豪、分田地”,也有不少人会以为收入分配改革将有比较大的动作,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想法有些以偏概全。

中央一再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这意味着未来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会继续推进改革和开放,仍然坚持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不变。

共同富裕既包括了分蛋糕,也包括了做大蛋糕,不过,在特定阶段二者之间总是有主有次,从中央的表态与浙江实施方案来看,收入分配的整体框架并没有发生变化,未来三十年的共同富裕仍然是以做大蛋糕为主,继续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

高福利国家目前还不是我们的选项。中央明确表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保障的重点仍然是基础性的、普惠性的、兜底性的。对于低收入群体,除了继续完善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外,着力点仍然是“开发式帮扶”,提高他们自身的发展能力。

对于高收入群体,也不是一分了之,主要还是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与此同时,继续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遏制基于权力和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的收入。

对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上述文件明显考虑到了企业的承受能力,明确表示“支持企业通过提质增效拓展从业人员增收空间”,“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等。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中央的思路来看,最根本的,其实还是在前述系统性大工程中,通过发展高质量经济做大蛋糕,在此基础上,畅通向上的流动通道、促进就业、提高受教育程度与技能水平、消除就业的制度障碍,同时鼓励创业,实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参与分配,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等。

见微知著,我们已经行进在共同富裕的路上

对标浙江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可以发现,我们其实已经从各方各面入手向前推进了。

比如,最近受到较大关注的“双减”政策,其实就是在降低教育成本。这是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的一个环节。

对平台经济的整顿治理,一方面是“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也是在“提升经济循环效率”,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对平台经济、平台企业的政治引领”。

对整治“饭圈”的清朗行动,主要目的是“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这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向精神生活富裕的迈进。

对演艺人员片酬的规范管理,对偷逃税、“阴阳合同”、“天价片酬”的“零容忍”,则是对过高收入和非法收入、灰色收入的调节、遏制与取缔。

此外,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上线、各地土地出让规则的调整、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持续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等,其实都是共同富裕的一部分。基于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相关政策的长效性和持续性,而不应用惯性思维认为它们是短期或者周期性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