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务正业的本田,造火箭靠谱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务正业的本田,造火箭靠谱吗?

本田将可观的资源投入火箭领域,究竟是打的什么样的盘算?

文|胖鲸头条 Harry Zhang

说起火箭发射,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无疑是民间火箭发射的代表公司之一。这家公司不仅有星链计划,也即将开启太空旅游,未来更是有着把特斯拉工厂开上火星的打算,而这背后都离不开可以重复利用的、低成本的火箭发射作为基石。

在我们的印象里,当前传统车企在特斯拉这样的造车新贵的冲击下,有些疲于奔命。尤其是本田这样的日系车企,之前并没有将研发的重心转向到电动车上,至今也没有一款能够拿得出手的爆款电动车车型。此外,包括自动驾驶、动力电池、车联网、全新整车电气架构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本田将可观的资源投入火箭领域,究竟是打的什么样的盘算?

日系车企并不笃信电动车

对于日系车企来说,即便是当下,它们依然不相信纯电动车会完全取代燃油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市场上唯一的选择。一方面,从能源获取来讲,不少国家的电能都依赖于燃煤以及燃烧天然气发电,在绿电短时间内难以扛起重担的情况下,电动车本身是否环保或者减碳需要进一步来精算。另外一方面,一旦目前路上的汽车都替换为电动车,将导致目前的发电能力以及电网负荷受到比较巨大的挑战,而扩充发电能力并升级电网需要的投入数以万亿计。所以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日系车企并非all in电动车。当然这其中也有当前电动车,由于电池能量密度小于燃油,而备受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的困扰。

汽车技术能否嫁接和应用?

按照本田的说法,其内燃机技术可以应用到火箭发动机的喷射当中,而自动驾驶技术也可以用于火箭的遥控和制导。不过这些技术,离开最终火箭的成功发射升空还是有不小的距离。这其中固然有一部分的技术可以借鉴,但更多的还需要本田从头来摸索。

来自网络

不过对于本田或者其他车企来说,由于全球未来对于小卫星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可重复利用的火箭的需求也会很大。本田这样的车企在相关零部件组装、成本控制以及供应链打造方面,倒是有不少现成的经验可供直接借鉴。

其实从Space X的过往成功来看,民营资本要想跨界打造火箭成功,背后离不开国家队的支持。美国是一个航空航天强国,即便NASA不转让相关技术,Space X也可以挖来足够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一起帮埃隆马斯克圆上太空梦。至于日本,在火箭发射领域同样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循。相比于从汽车上找火箭的灵感,和日本政府合作,对于本田来说成功的几率才会大幅攀升。

车企纷纷跨界为哪般?

随着电动车时代的到来,不少互联网公司甚至初创企业都将目光放到了造车上。但车企同样也没有闲着,撇开埃隆马斯克不谈,国内的吉利汽车早已经在诸如飞行汽车、火箭/卫星、甚至手机领域有所布局,而这些都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汽车产业链的范畴。对于车企来说,互联网生态链的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跨界进入其他行业,也有助于自己打造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业务生态链,寻求更大的协同效力。

跨行业布局,不仅可以追求潜在的更大的市场机会,为企业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也能够促进自身的转型,让自己从一家传统汽车设计制造企业向一家高科技公司进行转变,以期能够在证券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当然这些高估值也需要建立在很多跨界打造的高科技产品能否落地的情况下。如果迟迟无法拿出可量产以及商业化落地的产品,再好的概念也难以支撑股价持续向上。

对于现在的本田来说,无论是造火箭还是打造飞行汽车,其实都会给人有些不靠谱的感觉。毕竟本田虽然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凭借较强的产品力来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但在新四化时代,本田并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技术和产品。在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下,可能本田自己也在观望,希望能够找寻到最大的确定性,来使自己的投资收益更大。毕竟all in电动车,对于一家日系车企来说,还是存在比较大的挑战。不过小型卫星发射的生意则是人人都可以看清楚的未来,在这个领域投资,本田觉得收益肯定会更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本田

4.5k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升级对本田汽车制动问题的调查
  • 汽车早报|极越回应员工因购买小米SU7被辞退 东风暂无计划在意大利建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不务正业的本田,造火箭靠谱吗?

本田将可观的资源投入火箭领域,究竟是打的什么样的盘算?

文|胖鲸头条 Harry Zhang

说起火箭发射,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无疑是民间火箭发射的代表公司之一。这家公司不仅有星链计划,也即将开启太空旅游,未来更是有着把特斯拉工厂开上火星的打算,而这背后都离不开可以重复利用的、低成本的火箭发射作为基石。

在我们的印象里,当前传统车企在特斯拉这样的造车新贵的冲击下,有些疲于奔命。尤其是本田这样的日系车企,之前并没有将研发的重心转向到电动车上,至今也没有一款能够拿得出手的爆款电动车车型。此外,包括自动驾驶、动力电池、车联网、全新整车电气架构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本田将可观的资源投入火箭领域,究竟是打的什么样的盘算?

日系车企并不笃信电动车

对于日系车企来说,即便是当下,它们依然不相信纯电动车会完全取代燃油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市场上唯一的选择。一方面,从能源获取来讲,不少国家的电能都依赖于燃煤以及燃烧天然气发电,在绿电短时间内难以扛起重担的情况下,电动车本身是否环保或者减碳需要进一步来精算。另外一方面,一旦目前路上的汽车都替换为电动车,将导致目前的发电能力以及电网负荷受到比较巨大的挑战,而扩充发电能力并升级电网需要的投入数以万亿计。所以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日系车企并非all in电动车。当然这其中也有当前电动车,由于电池能量密度小于燃油,而备受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的困扰。

汽车技术能否嫁接和应用?

按照本田的说法,其内燃机技术可以应用到火箭发动机的喷射当中,而自动驾驶技术也可以用于火箭的遥控和制导。不过这些技术,离开最终火箭的成功发射升空还是有不小的距离。这其中固然有一部分的技术可以借鉴,但更多的还需要本田从头来摸索。

来自网络

不过对于本田或者其他车企来说,由于全球未来对于小卫星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可重复利用的火箭的需求也会很大。本田这样的车企在相关零部件组装、成本控制以及供应链打造方面,倒是有不少现成的经验可供直接借鉴。

其实从Space X的过往成功来看,民营资本要想跨界打造火箭成功,背后离不开国家队的支持。美国是一个航空航天强国,即便NASA不转让相关技术,Space X也可以挖来足够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一起帮埃隆马斯克圆上太空梦。至于日本,在火箭发射领域同样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循。相比于从汽车上找火箭的灵感,和日本政府合作,对于本田来说成功的几率才会大幅攀升。

车企纷纷跨界为哪般?

随着电动车时代的到来,不少互联网公司甚至初创企业都将目光放到了造车上。但车企同样也没有闲着,撇开埃隆马斯克不谈,国内的吉利汽车早已经在诸如飞行汽车、火箭/卫星、甚至手机领域有所布局,而这些都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汽车产业链的范畴。对于车企来说,互联网生态链的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跨界进入其他行业,也有助于自己打造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业务生态链,寻求更大的协同效力。

跨行业布局,不仅可以追求潜在的更大的市场机会,为企业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也能够促进自身的转型,让自己从一家传统汽车设计制造企业向一家高科技公司进行转变,以期能够在证券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当然这些高估值也需要建立在很多跨界打造的高科技产品能否落地的情况下。如果迟迟无法拿出可量产以及商业化落地的产品,再好的概念也难以支撑股价持续向上。

对于现在的本田来说,无论是造火箭还是打造飞行汽车,其实都会给人有些不靠谱的感觉。毕竟本田虽然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凭借较强的产品力来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但在新四化时代,本田并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技术和产品。在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下,可能本田自己也在观望,希望能够找寻到最大的确定性,来使自己的投资收益更大。毕竟all in电动车,对于一家日系车企来说,还是存在比较大的挑战。不过小型卫星发射的生意则是人人都可以看清楚的未来,在这个领域投资,本田觉得收益肯定会更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