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坐多了,来回乘坐过经济舱和商务舱的人大抵知道这二者的区别,空间大虽然只是表面,但体验上却是实实在在的好,而中国消费者对“大”的喜好都可以集结成书了,毕竟紧随这一变化而来的是多维度的纵向提升,终究还是需求使然的结果,我们可以从最近轰轰烈烈上市的华晨宝马全新X1看出这种转变。
传统豪华品牌向来不爱做越级的市场,在德国人严谨的思维中,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尺度,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巴伐利亚硬是给自己定义出“SAV”之后,全新X1的变化有点不太传统了——尺寸跟Q3、GLA拉开差距,甚至让自家X3尴尬起来,但有了“专供中国市场”的标签,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既然热度高,干脆做一回搬运工,从网上找来几个表格说说这车,末尾顺带附个预告。
这张表格被传得最广,直接体现出全新X1在尺寸上的优势,车长较之Q3、GLA超过100mm有余,整个外观的视觉观感要大上一圈,国产版的轴距则要比海外版足足加长了110mm,这也宝马在第一款国产SUV身上带来的诚意——据说,针对中国用户习惯,国内版本的后排座椅厚度较海外版本增加8毫米,从实际体验来看,全新X1后排的空间会是一大卖点,而似乎没有一个“加长”便饭在中国市场是不受欢迎的。
至于后备厢的容积,很多人对505升是没什么概念的了,我们直接看图就知道,你还能在后备厢底板下找到一个额外的100升平整存储空间,可以轻松容纳两个登机箱。
这110mm直接提高了全新X1的性价比,就拿去年在台湾上市了X1标准轴距车型来说,售价约和人民币35万元,大陆上市的全新X118Li尊享型售价是30.6万元,主要豪华和科技配置相差不多,胜在空间以及低了4.4万元的价格。
同时,我也发现到这样的一张跟竞品的对照表格,将去年上市的国产GLA200入门车型作为参照对比,而全新X1从中体现出独有配置的丰富性,诸如电动折叠外后视镜、前排电动座椅、后视镜防眩目这些功能的日常使用频率很高,这点优势也延续到了X1 18Li尊享型跟GLA200时尚型的对比,表格如下:
其中,全系标配的互联驾驶提供10年免费服务,其智能紧急呼叫系统能够在车辆发生剧烈碰撞时自动连通宝马呼叫中心以便车主即使处于昏迷状态,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对了,还有没提到的B系列发动机,吴佩频道在年初也对这台发动机进行深度的报道,享有好口碑的全球首创水冷铝制涡轮增压器,同级独有的Valvetronic电子气门技术等等都在,而底盘设计采用了同级独有的等长传动轴设计,大幅缓解前驱车在大马力加速时出现的车头向一侧倾斜的现象;而另一项同级独有的驱动力控制系统,可以在车辆入弯时,控制发动机的转速输出,同时对内侧车轮主动制动,最大限度地减小前驱车入弯时的转向不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