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孟非的「平」与「不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孟非的「平」与「不平」

“千万别让我尝试一切新鲜事物。”

文|观娱象限  琢介             

编辑|缈秒

01

不被亲人祝福的爱情会选择继续吗?

男嘉宾:“父母不同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因为我身边有一些例子,父母不同意的婚姻基本就是闹得特别不好,就算勉强在一起了,也是有一天会分开。因为父母不同意的婚姻它不幸福。”

在一边旁听的孟非立马反击:“我身边也有个朋友,是被父母祝福的婚姻,但是前几天女方跳楼自杀了。正反向的例子有的是,我们要不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去体会一下?你的人生不要都是别人说,90后的年轻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应该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听到这番话,除了面色尴尬的男嘉宾外,屏幕两端的人都溢出了笑意,而弹幕上飞快刷过一溜儿夸赞孟非的言语。

除了这样偶尔犀利的指出问题外,孟非在这档B站出品的年轻相亲综艺上大多数时候都不苟言笑,甚至有点游离。

“话少”是孟非刻意控制的结果,除了必要的流程和结尾的点评总结外,他不太参与到这些年轻人的讨论中。

他是70后,但开播于2021年8月的《90婚介所》,嘉宾基本都是90后,甚至有95后。隔了两代人的差距,当孟非和女嘉宾一同站在男嘉宾们对面聊天时,这些年轻人显而易见地感到了拘谨。

但孟非并不试图去做调整与改变,“如果我刻意地去迎合那些95后,只会显得自己更落伍,老是学着他们说话的方式,满嘴都是新鲜词汇,除了显得很油腻之外,没有别的效果。”

原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胡紫薇说,台上越热烈,孟非越冷静,话少,看不出什么表情。有时候甚至有点儿旁观、有点儿“与我何干”的感觉。

这是哲学家与艺术家最爱的气质——一种疏离感。在“非诚”这种水深火热的气氛里,主持人的疏离,恰似在沸腾的油锅里加了一滴冷水,这种情形,可以想见是会引来多么热烈的回应。

在《90婚介所》也有一样的情形。总是在人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孟非做壁上观,随后在情绪冷却、或话语快落地时一针见血,引起思考和讨论。

这种风格伴随着孟非主持相亲节目的二十年,从“人间月老”变为“孟爷爷”,没有屈就节目做出什么大的改变,但观众始终乐此不疲,看得津津有味。

不变的还有对节目类型的挑选上。即使已经做了多年主持人,被海内外众多观众认可,孟非仍然认为,他只能参加“适合”自己的节目。“如果我抛弃对真实的呈现,强行去试水自己不适合的领域,观众下一秒就会不喜欢我。”

不挑战、不改变、不迎合……孟非的人生像是没有攀登和拼搏的动力与激情。

他认为自己性格里的两大重要特征是“懒惰和胆小”,因此“创业”这件事基本不会成为其人生选项,除了重庆小面外。

40岁时的事业黄金期,孟非的重要目标是开小面馆。出版人兼好友沈浩波表示,“他对小面的热情有一段时间几乎高于一切,你只要坐下来,他就和你谈小面。你感觉就是卖出一碗小面,比主持了一期《非诚勿扰》还要兴奋。”

生于重庆的孟非,深刻怀念那里的筒子楼和小面,其中小面在他心中位居中国面食榜首。自己还在微博上评了个“我心中的中国十大面”,把重庆小面放在了第一位。

一部分家乡面条入选的网友夸他有见识,另一部分家乡面条被删掉的网友却骂他没文化没素质,进而对其见识和人品表示了极大的怀疑和失望,又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骂战。

后来,孟非在2014年如愿以偿地在南京开了小面馆——「孟非的小面」,借着名人效应,版图一路扩张到北京、西安、苏州、昆明、南通等地,还在澳洲开设了海外店。另一头,还与郭德纲、吴秀波等人合伙开了澳洲天星电影公司。

四年后,媒体曝出小面馆大量倒闭,随后澳洲天星电影公司因吴秀波事件陷入漩涡。事实证明,他对于商业冒险似乎没有天分。同时,存在十余年的《非诚勿扰》进入瓶颈期。

孟非急流勇退,渐渐消失在媒体面前。

以前的孟非有一种“愤怒感”:曾追着国内民航糟糕的飞行体验不放,也曾经对各项社会议题发表想法,立场坚定,点名批评——这是他最为人所知的棱角之一。

但他如今态度由显性变为隐性,不再情绪激昂地抨击或发表言论。

“微博上的我确实有一点愤青,我现在尽量不让自己有愤怒感。但在当下中国社会里,不管你把自己叫知识分子还是知道分子,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来说,如果最后那一点点东西都全部泯灭了的话,我也真的挺难想象的。”

02

“平”,大概能总结孟非的生活。

在主持台之外,他的生活平淡,下班关机、厌恶应酬,喜欢待在家里;性格也称得上平和乃至“听话”。

而他在早期事业的起飞,很大程度上来自“贵人”的安排与指定方向。

2001年,江苏电视台领导班子大调整,景志刚成为孟非所在的城市频道任总监,要求所有的栏目制片人重新报名、竞聘上岗。彼时孟非还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制片人,负责的体育栏目数据低得几可忽略不计。

听到竞聘的消息后,惧怕竞争的孟非壮着胆子向景志刚汇报:“你要觉得我能干,我就好好干。你要觉得制片人我干不了,我还可以干记者,干记者不行,我还可以干摄像,都可以。反正我就要在城市频道待着。”

景志刚听完之后 ,直接对孟非说:“你不用竞聘了,继续干吧。”

而这位新来的领导景志刚,很快成为孟非、乃至江苏电视台的贵人。

2002年,景志刚、李响等人创办了一档本地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这档节目打破了地方台新闻最多二十分钟的惯例,用直播播出,从晚上六点五十至七点五十,一播就一小时,覆盖住了《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

这档地方栏目十分不被人看好,景志刚让孟非去担任主持人,孟非觉得压力太大。景志刚直接道:“我不是在跟你商量,其他岗位都有人了,只有这个岗位还没人干。”

孟非无法,只能答应。

出乎意料的是,这档节目开播不到一个月,收视率就进了尼尔森调查数据的前五十名,两个月后成为江苏地区能收看到的所有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记录保持数年之久。

而孟非在这个“赶鸭子上架”的位置上,一干就是9年。

之后推着孟非一路向前的,是在中国多家卫星频道贴身肉搏中飞速成长起来的江苏卫视。2006年底,任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总监的景志刚被调职江苏卫视,之后成为江苏卫视总监。

此前江苏卫视在全国50家上星频道中排10名开外,而景志刚执掌帅印一年后,围绕“情感”为特色,陆续推出了《人间》《绝对唱响》《名师高徒》等原创节目,成效显著,江苏卫视的排名迅速跃升至全国第二。

三年后,江苏卫视打造了大型情感节目《非诚勿扰》,在《南京零距离》的孟非被调往《非诚勿扰》担任主持人,与乐嘉组成了“两个光头”组合。乐嘉直言直语,用“性格色彩学”解构嘉宾心理;而孟非则淡定幽默,除了对核心矛盾进行分析外,还充当气氛调和剂。

节目设置、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新鲜反应,让《非诚勿扰》播出不到10集,收视率就超过了3%,成为全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在之后的一年内,“单身男女双向选择”的模式成为各平台标配。但大浪淘沙,《非诚勿扰》仍是天花板,并坚挺至今,成为市场上最具IP价值的婚恋类节目之一。

经过两档爆款节目,红得发紫的孟非总结并不是自己多有眼光,纯粹是因为“好说话”:领导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能待那么久,更不是因为有毅力,只是因为不喜欢改变。

“如果可以,千万别让我尝试一切新鲜事物。”

孟非将大部分成功的原因归于外界,他戏谑成功,看不起成功学,始终觉得自己“平平无奇”,连同生活也平淡到枯燥。

《随遇而安》中,孟非自述,大多数采访过他的媒体都会发现,生活中的自己是如此的乏味,没有高尚的情操与高雅的情趣,甚至说不出一点儿高级的俏皮话。

曾经有一个女记者来采访,半个多小时后便被其“无聊”击溃:“就你说的这些东西,怎么写得出一篇稿子来啊?”

同样,孟非用幽默的口吻表示了有人对他自传感兴趣一事的不可思议:“沈浩波为这本书几次亲赴南京并且假装饶有兴趣地听我说了很多无趣的故事。他出过那么多书,接触过那么多或有思想或有趣的作者,跟我数次长谈,听那么多无趣的琐事,不知他要付出多大的毅力。”

无聊与平淡,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归纳,并且坚持认定别人也会觉得相当无聊。但在朋友张红军的观察中,他属于人群中能言善谈、很能吸引他人眼光的一类人。

当年轻的孟非站在人群中用纯正的南京话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自创的“段子”时,人群会发出阵阵爆笑,他则趁机悠然地吸上一口“万宝路”,在众人的催促中继续刚才的故事。

平平无奇,是孟非自己的眼光审视下的自我。但如果切换视角,从他者的目光来观察,孟非的生活远不只随波逐流,个人也绝非圆润无棱角。

03

“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

2010年马诺在《非诚勿扰》上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关于“拜金女”的指责纷至沓来,甚至招致央媒的点名批评。“马诺事件”后,党校老师黄菡成为嘉宾主持,孟非仍只告诉她一点,“你不要做毒舌。“

11年后,孟非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提到,“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生从网上学了一句俏皮话,放到电视上说了一下,这句话也不是她发明的,很多话都是小孩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学来的。”

他反对大肆批评他人的个人选择,尤其仅是因一句话就开始劈头盖脸地苛责。

正如《90婚介所》中,在关于“丁克”的话题上,孟非直言:“我们轻易不要把这种个人化的生活选择和道德扯上关系。有些人可能让你不舒服,并不是因为他坏,是因为他蠢。所以,不要动不动用道德维度来评价,这是个坏人,这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看似温和的孟非,在立场与是非问题上态度鲜明,这种强烈的道德感与正义感形成了节目的底线。他认为优质婚恋类节目一定要共同实现两个功能:第一是要有服务,具有功能性作用。第二是让观众产生某种情感共鸣,具有审美和传播意义。让其“轻松不轻薄,通俗而不庸俗。”

曾有男嘉宾在《非诚勿扰》中表示自己不接受单亲妈妈,觉得她们“道德败坏”,不“原汁原味”。孟非为此出离愤怒,男嘉宾话还没说完就直接让对方离场。事后向张红军表示,言谈举止怪异是他人个性,不置可否,但凭什么瞧不起一个离过婚的人?

张红军说:“他的底线就在于要尊重他人。”

这种锐利和对传播价值的坚守,来自孟非此前的经历。

孟非在江苏电视台的第一个正经栏目是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都市传真》,从拍摄、编辑、写稿到配音,只有孟非一个人。

在任期间,江苏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起企业状告消费者协会及工商局的案子,即三得利啤酒起诉扬州市消费者协会、扬州市工商局案。一审宣判三得利公司败诉,但孟非经过采访调查后,认为涉及地方保护主义,高院会改判,于是在收集大量素材后,孟非做了一条时长为四十分钟的新闻调查。

但台里决定,“在高院判决出来之前,这片子不能播。”于是,片子一压压了一年,直到次年冬天,高院果然改判,片子才得以面世。

从《都市传真》到《南京零距离》,十余年的新闻工作让孟非能迅速从中直击重点,言语思想越发锐利。

于是,在《非诚勿扰》上他直指痛点,在微博等公共渠道上他也同样充满新闻责任感。2015年没删微博之前,孟非曾多次对公共事件发表评论,因为航班晚点,连续几日在微博敦请当时的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解决全国范围航班晚点问题,孟非解释:“在体制内讨生活,一直胆小怕事,不敢得罪任何人,如果不是近两年被航班晚点逼疯了,怎么会和李家祥这么大的官死磕?”

而当李家祥发表“如果我辞了就不延误了,我明天就辞“的言论后,孟非称:“官员引咎辞职非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对公众负责的一种品质;从根本上解决晚点不是你一个人能办到的,但你起码应该对公众感到歉意并为此努力,而非麻木不仁,可惜我连这都没看到。”穷追猛打,震惊众人。

对公共事件强烈的讨论与抨击,根源或许是源于其少年波折的经历:高考落榜、做过不少脏活累活。他在印刷厂工作期间,左手被卷入机器,指头险些被轧断。。

他说那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在这个社会我属于哪个阶层。”

因此尽管之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孟非总是习惯以底层的目光凝视这个社会,充满正义感与斗争性,同时也对人生经历不骄不馁。

但以往的经历称不上低谷,他眼中自己的人生只是一条平路。“经常有人问我是怎么渡过人生低谷的。我不认为那是低谷,如果今天我没有混得那么好,一辈子不都是这么混吗?那就是一条平路而已。”

因此,对于大量夸赞或渲染的文字,他敬谢不敏,在“反矫情”这一方面造诣颇深。

他不敢看百度百科“孟非”词条下的文章,过多的描述性部分与作者的“合理”想象叠加,辅以“知音体”的文字风格,流传甚广,让孟非一度感到非常难堪。尤其是他被媒体大肆渲染的打工经历。

“中国有多少人在当工人呐!也不见得当了工人就是怎么曲折坎坷,没那么夸张,它确实是我生活当中的一个部分,仅此而已。”

在他出的书《非说不可》中,编辑写了个作者简介:“孟非,生于山城,长于金陵。自由之拥趸,藩篱之逆子。随心所欲不逾矩,游戏于山水间,纵情于金陵城。安守恬淡之秉性,不拒闻达之奇遇。行走于人世间,点点云,淡淡风,且行且吟。”

孟非被这种夸张矫情的文字弄得尴尬不已,索性自己将简介改成了:“孟非,不惑之年,还常有困惑;不意闻达,还是俗人一个;不喜争辩,有话还是非说不可。”

不喜争辩与非说不可,天然存在矛盾,但在孟非身上又形成了自洽。正如他看似总是在”随波逐流“,但其实是随遇而安,内在锋芒不减。

10月29日,《90婚介所》第一季正式完结。次日,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新一期照常播出,其“月老”身份仍在延续,关于人的情感和情感观念,他依旧坚持在不同的年龄层和受众群体之间传递与表达。两日后,他又赶赴江苏卫视新综《点赞!达人秀》,与邓紫棋、谢霆锋和伊能静组成观察团,对大量抖音“达人”的才艺表演进行观察点评,又是年轻人的事物,新的尝试。

离开B站的舞台,立马奔回江苏卫视的怀抱,孟非马不停蹄。尽管已经主持生涯已经近20年,他仍然像一块被山溪推着前进的石头,跟着台里一直往前走。

或许水流何时搁浅,孟非也就什么时候停岸。

参考资料:

1.随遇而安,孟非

2.孟非:浪中之石,人物,2015

3.B站并不需要我改变|对话孟非,三声,2021

4.孟非:生活从下班开始,新周刊,2015

5.孟非叫板民航局长 正点并非奢望,中国青年报,201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孟非的「平」与「不平」

“千万别让我尝试一切新鲜事物。”

文|观娱象限  琢介             

编辑|缈秒

01

不被亲人祝福的爱情会选择继续吗?

男嘉宾:“父母不同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因为我身边有一些例子,父母不同意的婚姻基本就是闹得特别不好,就算勉强在一起了,也是有一天会分开。因为父母不同意的婚姻它不幸福。”

在一边旁听的孟非立马反击:“我身边也有个朋友,是被父母祝福的婚姻,但是前几天女方跳楼自杀了。正反向的例子有的是,我们要不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去体会一下?你的人生不要都是别人说,90后的年轻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应该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听到这番话,除了面色尴尬的男嘉宾外,屏幕两端的人都溢出了笑意,而弹幕上飞快刷过一溜儿夸赞孟非的言语。

除了这样偶尔犀利的指出问题外,孟非在这档B站出品的年轻相亲综艺上大多数时候都不苟言笑,甚至有点游离。

“话少”是孟非刻意控制的结果,除了必要的流程和结尾的点评总结外,他不太参与到这些年轻人的讨论中。

他是70后,但开播于2021年8月的《90婚介所》,嘉宾基本都是90后,甚至有95后。隔了两代人的差距,当孟非和女嘉宾一同站在男嘉宾们对面聊天时,这些年轻人显而易见地感到了拘谨。

但孟非并不试图去做调整与改变,“如果我刻意地去迎合那些95后,只会显得自己更落伍,老是学着他们说话的方式,满嘴都是新鲜词汇,除了显得很油腻之外,没有别的效果。”

原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胡紫薇说,台上越热烈,孟非越冷静,话少,看不出什么表情。有时候甚至有点儿旁观、有点儿“与我何干”的感觉。

这是哲学家与艺术家最爱的气质——一种疏离感。在“非诚”这种水深火热的气氛里,主持人的疏离,恰似在沸腾的油锅里加了一滴冷水,这种情形,可以想见是会引来多么热烈的回应。

在《90婚介所》也有一样的情形。总是在人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孟非做壁上观,随后在情绪冷却、或话语快落地时一针见血,引起思考和讨论。

这种风格伴随着孟非主持相亲节目的二十年,从“人间月老”变为“孟爷爷”,没有屈就节目做出什么大的改变,但观众始终乐此不疲,看得津津有味。

不变的还有对节目类型的挑选上。即使已经做了多年主持人,被海内外众多观众认可,孟非仍然认为,他只能参加“适合”自己的节目。“如果我抛弃对真实的呈现,强行去试水自己不适合的领域,观众下一秒就会不喜欢我。”

不挑战、不改变、不迎合……孟非的人生像是没有攀登和拼搏的动力与激情。

他认为自己性格里的两大重要特征是“懒惰和胆小”,因此“创业”这件事基本不会成为其人生选项,除了重庆小面外。

40岁时的事业黄金期,孟非的重要目标是开小面馆。出版人兼好友沈浩波表示,“他对小面的热情有一段时间几乎高于一切,你只要坐下来,他就和你谈小面。你感觉就是卖出一碗小面,比主持了一期《非诚勿扰》还要兴奋。”

生于重庆的孟非,深刻怀念那里的筒子楼和小面,其中小面在他心中位居中国面食榜首。自己还在微博上评了个“我心中的中国十大面”,把重庆小面放在了第一位。

一部分家乡面条入选的网友夸他有见识,另一部分家乡面条被删掉的网友却骂他没文化没素质,进而对其见识和人品表示了极大的怀疑和失望,又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骂战。

后来,孟非在2014年如愿以偿地在南京开了小面馆——「孟非的小面」,借着名人效应,版图一路扩张到北京、西安、苏州、昆明、南通等地,还在澳洲开设了海外店。另一头,还与郭德纲、吴秀波等人合伙开了澳洲天星电影公司。

四年后,媒体曝出小面馆大量倒闭,随后澳洲天星电影公司因吴秀波事件陷入漩涡。事实证明,他对于商业冒险似乎没有天分。同时,存在十余年的《非诚勿扰》进入瓶颈期。

孟非急流勇退,渐渐消失在媒体面前。

以前的孟非有一种“愤怒感”:曾追着国内民航糟糕的飞行体验不放,也曾经对各项社会议题发表想法,立场坚定,点名批评——这是他最为人所知的棱角之一。

但他如今态度由显性变为隐性,不再情绪激昂地抨击或发表言论。

“微博上的我确实有一点愤青,我现在尽量不让自己有愤怒感。但在当下中国社会里,不管你把自己叫知识分子还是知道分子,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来说,如果最后那一点点东西都全部泯灭了的话,我也真的挺难想象的。”

02

“平”,大概能总结孟非的生活。

在主持台之外,他的生活平淡,下班关机、厌恶应酬,喜欢待在家里;性格也称得上平和乃至“听话”。

而他在早期事业的起飞,很大程度上来自“贵人”的安排与指定方向。

2001年,江苏电视台领导班子大调整,景志刚成为孟非所在的城市频道任总监,要求所有的栏目制片人重新报名、竞聘上岗。彼时孟非还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制片人,负责的体育栏目数据低得几可忽略不计。

听到竞聘的消息后,惧怕竞争的孟非壮着胆子向景志刚汇报:“你要觉得我能干,我就好好干。你要觉得制片人我干不了,我还可以干记者,干记者不行,我还可以干摄像,都可以。反正我就要在城市频道待着。”

景志刚听完之后 ,直接对孟非说:“你不用竞聘了,继续干吧。”

而这位新来的领导景志刚,很快成为孟非、乃至江苏电视台的贵人。

2002年,景志刚、李响等人创办了一档本地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这档节目打破了地方台新闻最多二十分钟的惯例,用直播播出,从晚上六点五十至七点五十,一播就一小时,覆盖住了《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

这档地方栏目十分不被人看好,景志刚让孟非去担任主持人,孟非觉得压力太大。景志刚直接道:“我不是在跟你商量,其他岗位都有人了,只有这个岗位还没人干。”

孟非无法,只能答应。

出乎意料的是,这档节目开播不到一个月,收视率就进了尼尔森调查数据的前五十名,两个月后成为江苏地区能收看到的所有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记录保持数年之久。

而孟非在这个“赶鸭子上架”的位置上,一干就是9年。

之后推着孟非一路向前的,是在中国多家卫星频道贴身肉搏中飞速成长起来的江苏卫视。2006年底,任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总监的景志刚被调职江苏卫视,之后成为江苏卫视总监。

此前江苏卫视在全国50家上星频道中排10名开外,而景志刚执掌帅印一年后,围绕“情感”为特色,陆续推出了《人间》《绝对唱响》《名师高徒》等原创节目,成效显著,江苏卫视的排名迅速跃升至全国第二。

三年后,江苏卫视打造了大型情感节目《非诚勿扰》,在《南京零距离》的孟非被调往《非诚勿扰》担任主持人,与乐嘉组成了“两个光头”组合。乐嘉直言直语,用“性格色彩学”解构嘉宾心理;而孟非则淡定幽默,除了对核心矛盾进行分析外,还充当气氛调和剂。

节目设置、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新鲜反应,让《非诚勿扰》播出不到10集,收视率就超过了3%,成为全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在之后的一年内,“单身男女双向选择”的模式成为各平台标配。但大浪淘沙,《非诚勿扰》仍是天花板,并坚挺至今,成为市场上最具IP价值的婚恋类节目之一。

经过两档爆款节目,红得发紫的孟非总结并不是自己多有眼光,纯粹是因为“好说话”:领导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能待那么久,更不是因为有毅力,只是因为不喜欢改变。

“如果可以,千万别让我尝试一切新鲜事物。”

孟非将大部分成功的原因归于外界,他戏谑成功,看不起成功学,始终觉得自己“平平无奇”,连同生活也平淡到枯燥。

《随遇而安》中,孟非自述,大多数采访过他的媒体都会发现,生活中的自己是如此的乏味,没有高尚的情操与高雅的情趣,甚至说不出一点儿高级的俏皮话。

曾经有一个女记者来采访,半个多小时后便被其“无聊”击溃:“就你说的这些东西,怎么写得出一篇稿子来啊?”

同样,孟非用幽默的口吻表示了有人对他自传感兴趣一事的不可思议:“沈浩波为这本书几次亲赴南京并且假装饶有兴趣地听我说了很多无趣的故事。他出过那么多书,接触过那么多或有思想或有趣的作者,跟我数次长谈,听那么多无趣的琐事,不知他要付出多大的毅力。”

无聊与平淡,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归纳,并且坚持认定别人也会觉得相当无聊。但在朋友张红军的观察中,他属于人群中能言善谈、很能吸引他人眼光的一类人。

当年轻的孟非站在人群中用纯正的南京话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自创的“段子”时,人群会发出阵阵爆笑,他则趁机悠然地吸上一口“万宝路”,在众人的催促中继续刚才的故事。

平平无奇,是孟非自己的眼光审视下的自我。但如果切换视角,从他者的目光来观察,孟非的生活远不只随波逐流,个人也绝非圆润无棱角。

03

“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

2010年马诺在《非诚勿扰》上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关于“拜金女”的指责纷至沓来,甚至招致央媒的点名批评。“马诺事件”后,党校老师黄菡成为嘉宾主持,孟非仍只告诉她一点,“你不要做毒舌。“

11年后,孟非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提到,“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生从网上学了一句俏皮话,放到电视上说了一下,这句话也不是她发明的,很多话都是小孩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学来的。”

他反对大肆批评他人的个人选择,尤其仅是因一句话就开始劈头盖脸地苛责。

正如《90婚介所》中,在关于“丁克”的话题上,孟非直言:“我们轻易不要把这种个人化的生活选择和道德扯上关系。有些人可能让你不舒服,并不是因为他坏,是因为他蠢。所以,不要动不动用道德维度来评价,这是个坏人,这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看似温和的孟非,在立场与是非问题上态度鲜明,这种强烈的道德感与正义感形成了节目的底线。他认为优质婚恋类节目一定要共同实现两个功能:第一是要有服务,具有功能性作用。第二是让观众产生某种情感共鸣,具有审美和传播意义。让其“轻松不轻薄,通俗而不庸俗。”

曾有男嘉宾在《非诚勿扰》中表示自己不接受单亲妈妈,觉得她们“道德败坏”,不“原汁原味”。孟非为此出离愤怒,男嘉宾话还没说完就直接让对方离场。事后向张红军表示,言谈举止怪异是他人个性,不置可否,但凭什么瞧不起一个离过婚的人?

张红军说:“他的底线就在于要尊重他人。”

这种锐利和对传播价值的坚守,来自孟非此前的经历。

孟非在江苏电视台的第一个正经栏目是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都市传真》,从拍摄、编辑、写稿到配音,只有孟非一个人。

在任期间,江苏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起企业状告消费者协会及工商局的案子,即三得利啤酒起诉扬州市消费者协会、扬州市工商局案。一审宣判三得利公司败诉,但孟非经过采访调查后,认为涉及地方保护主义,高院会改判,于是在收集大量素材后,孟非做了一条时长为四十分钟的新闻调查。

但台里决定,“在高院判决出来之前,这片子不能播。”于是,片子一压压了一年,直到次年冬天,高院果然改判,片子才得以面世。

从《都市传真》到《南京零距离》,十余年的新闻工作让孟非能迅速从中直击重点,言语思想越发锐利。

于是,在《非诚勿扰》上他直指痛点,在微博等公共渠道上他也同样充满新闻责任感。2015年没删微博之前,孟非曾多次对公共事件发表评论,因为航班晚点,连续几日在微博敦请当时的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解决全国范围航班晚点问题,孟非解释:“在体制内讨生活,一直胆小怕事,不敢得罪任何人,如果不是近两年被航班晚点逼疯了,怎么会和李家祥这么大的官死磕?”

而当李家祥发表“如果我辞了就不延误了,我明天就辞“的言论后,孟非称:“官员引咎辞职非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对公众负责的一种品质;从根本上解决晚点不是你一个人能办到的,但你起码应该对公众感到歉意并为此努力,而非麻木不仁,可惜我连这都没看到。”穷追猛打,震惊众人。

对公共事件强烈的讨论与抨击,根源或许是源于其少年波折的经历:高考落榜、做过不少脏活累活。他在印刷厂工作期间,左手被卷入机器,指头险些被轧断。。

他说那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在这个社会我属于哪个阶层。”

因此尽管之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孟非总是习惯以底层的目光凝视这个社会,充满正义感与斗争性,同时也对人生经历不骄不馁。

但以往的经历称不上低谷,他眼中自己的人生只是一条平路。“经常有人问我是怎么渡过人生低谷的。我不认为那是低谷,如果今天我没有混得那么好,一辈子不都是这么混吗?那就是一条平路而已。”

因此,对于大量夸赞或渲染的文字,他敬谢不敏,在“反矫情”这一方面造诣颇深。

他不敢看百度百科“孟非”词条下的文章,过多的描述性部分与作者的“合理”想象叠加,辅以“知音体”的文字风格,流传甚广,让孟非一度感到非常难堪。尤其是他被媒体大肆渲染的打工经历。

“中国有多少人在当工人呐!也不见得当了工人就是怎么曲折坎坷,没那么夸张,它确实是我生活当中的一个部分,仅此而已。”

在他出的书《非说不可》中,编辑写了个作者简介:“孟非,生于山城,长于金陵。自由之拥趸,藩篱之逆子。随心所欲不逾矩,游戏于山水间,纵情于金陵城。安守恬淡之秉性,不拒闻达之奇遇。行走于人世间,点点云,淡淡风,且行且吟。”

孟非被这种夸张矫情的文字弄得尴尬不已,索性自己将简介改成了:“孟非,不惑之年,还常有困惑;不意闻达,还是俗人一个;不喜争辩,有话还是非说不可。”

不喜争辩与非说不可,天然存在矛盾,但在孟非身上又形成了自洽。正如他看似总是在”随波逐流“,但其实是随遇而安,内在锋芒不减。

10月29日,《90婚介所》第一季正式完结。次日,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新一期照常播出,其“月老”身份仍在延续,关于人的情感和情感观念,他依旧坚持在不同的年龄层和受众群体之间传递与表达。两日后,他又赶赴江苏卫视新综《点赞!达人秀》,与邓紫棋、谢霆锋和伊能静组成观察团,对大量抖音“达人”的才艺表演进行观察点评,又是年轻人的事物,新的尝试。

离开B站的舞台,立马奔回江苏卫视的怀抱,孟非马不停蹄。尽管已经主持生涯已经近20年,他仍然像一块被山溪推着前进的石头,跟着台里一直往前走。

或许水流何时搁浅,孟非也就什么时候停岸。

参考资料:

1.随遇而安,孟非

2.孟非:浪中之石,人物,2015

3.B站并不需要我改变|对话孟非,三声,2021

4.孟非:生活从下班开始,新周刊,2015

5.孟非叫板民航局长 正点并非奢望,中国青年报,201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