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过程中,这家10岁的上海汽车制造商成了亲历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过程中,这家10岁的上海汽车制造商成了亲历者

过去10年间,上汽大通MAXUS在海外市场上取得的突破,或可被视作“中国智造”的缩影。

图片来源:上汽大通MAXUS

“上汽大通与用户相伴走过的10年,恰好也是中国制造业从‘体力输出’转向‘智力输出’的10年。”作为上汽大通MAXUS的一名老用户,季嘉洋在谈及这家汽车制造商过去10年间的发展时总结道。

自2011年创立起,上汽大通MAXUS与用户之间建立了长达10年的关联。上周,该汽车制造商宣布启用其用户共创中心,以构建黏性更高的用户直连体系。

在该品牌数以万计的用户中,季嘉洋是“资历较深”的成员之一。他从事国际贸易行业近20年,目前是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主理人。出于工作需要,他早在2011年上汽大通创立之初,即成为其首款车型V80的用户。

从“体力输出”到“智力输出”

与许许多多的同行一样,季嘉洋通过对所处行业的观察发现,中国出口贸易在近10年内经历了蓬勃的发展。

中国海关总署10月13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以美元计算的出口值同比增长28.1%,达到3057亿美元的高点,增幅超出经济学家此前预计的21.5%。同时,9月出口值实现环比上升,而8月25.6%的增速已经超出专家的预期。

2020全年,中国出口总值25906.5亿美元,相较2011年的18986亿美元增长36.5%。

更为重要的是,在出口总值的提升之外,中国出口贸易在商品构成方面,也实现了从“生产力输出”向“技术输出”的转变。

“10年前,我们行业的主要出口对象基本都是以义乌小商品为代表的低附加值制造品。”季嘉洋说,“如今,从手机到电器,再到汽车,乃至高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出口标的的‘智造’含量越来越高。”

中国海关总署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度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金属加工机床在内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增长幅度介于15%-47.5%之间。2020年,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总值达到14599亿元,占比8%,成为中国出口总值最高的产品。

 “中国黑马”出海十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商品出口在上述过程中,逐渐从“制造出海”转变成“品牌出海”。

“中国制造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赢得了海外商业企业及个人用户的青睐。他们对具体某件商品认可,也逐步扩大到对于中国品牌的信任。”季嘉洋表示。

在这方面,上汽大通MAXUS或可被视作一个典型案例。

早在2011年创立之初,该汽车制造商就确立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首款产品V80上市时同步登陆海外市场,并建立了覆盖大洋洲、亚洲、非洲等地的全球营销网络。

截至目前,上汽大通MAXUS全球业务遍布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12万台,并形成澳新、美洲、欧洲、东盟、中东五大核心市场。

其中,澳新、美洲、欧洲、中东均为“万辆级市场”。截至今年,其欧洲市场批量订单已累计超过2万台,美洲市场批量订单则累计突破3万台。

最新数据显示,该品牌今年1-9月,海外累计销量达37930台,同比增长186%,超过2020全年表现。其中9月,上汽大通MAXUS海外单月销量持续走高,高达5067台,同比劲增93%。

尽管与动辄拥有数十年历史的海外汽车制造商相比,上汽大通MAXUS尚显“年轻”,但该企业凭借过去10年在国际市场上所取得的高速发展,被海外用户誉为“来自中国的黑马”。

从销售数据上看,这家发端于中国上海的汽车制造商正在不同市场上不断刷新纪录。

目前,上汽大通MAXUS已连续3年成为澳新市场销量排名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在中东皮卡细分市场上,上汽大通MAXUS同样是销量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向标欧洲,上汽大通是首个进入其中小型LCV电动细分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挪威,上汽大通MAXUS的新能源MPV EUNIQ5、新能源轻型商用车产品EV30车型均成为市场 “黑马”,分别跃居细分市场第一、二位。

在南美核心市场——智利,上汽大通MAXUS T60皮卡蝉联2021年前9个月市占率前三。其中,今年第一季度,T60的市占率连续3个月排名榜首。在当地,几乎每卖出4辆车,就有1辆来自上汽大通MAXUS。

这对上汽大通乃至中国汽车制造业来说,显得颇为不易。在智利、澳新等全球皮卡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上,市场份额长期被日系、美系、欧系等老牌厂商牢牢占据。而上汽大通的相应产品在进入市场的短时间内,即与此类品牌短兵相接,并在市占率方面实现超越。

 “上汽大通能够迅速抢占海外市场,与该企业严格的技术标准密不可分。”披士讯咨询公司汽车分析师陆帅表示。

长期以来,上汽大通MAXUS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在产品开发方面始终对标发达国家水平,并在全球不同市场之间坚持标准统一、品质统一的原则。

例如,上汽大通早在2016年前后就实现了欧六技术储备和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为此后大举进入欧洲发达市场铺平了道路。

在设计制造理念方面,该品牌也迅速赢得海外市场监管者的认可,旗下车型先后通过澳大利亚ADR、欧盟ECE、WVTA、海湾GCC等国际高标准认证。

在新车型进入市场时,为验证新车的适应性,新车将经过高温、高寒、高海拔的整车试验,以保证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上汽大通出海十年,除了在销量方面连续取得突破外,甚至在当地用户间树立起了对于中国汽车品牌的信任,一举扫除“中国制造”的标签昔日给海外消费者所留下的“廉价”、“低品质”等负面印象。

“在5-10年前,我们对中国汽车的印象或许正如你的描述,但现在随着和上汽大通这样的品牌接触增多,我们的看法已经彻底改观。”来自英国最大汽车经销商Harris集团的公关总监克里斯·豪格顿(Chris Haughton)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他所在的公司业务覆盖英伦三岛,是上汽大通在英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现在的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车的品质,而不是产地。”豪格顿补充道,“在品质方面,上汽大通显然达到了消费者的预期。”

到发达市场去

与传统中国汽车品牌所走的中低端发展路线不同,上汽大通MAXUS在扬帆出海之前,便确立了“通过差异化经营实现品牌突破”的目标。

因此,该汽车制造商首先瞄准了最难进入、标准最严苛的发达国家市场,并成功“啃”下全球市场中“最硬的骨头”。

2012年7月,上汽大通澳大利亚市场整车出口协议在上海签署,澳大利亚成为该品牌所进入的第一个海外发达市场。而上汽大通也由此成为第一个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

此后,这家汽车制造商便以破竹之势,先后跻身爱尔兰、新西兰、欧盟、英国等发达汽车市场。

目前,在上汽大通MAXUS的海外销量中,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英国、挪威等发达市场销量占比超过80%。

对高端化的坚持,也为上汽大通MAXUS的海外业务带来了更大的溢价空间。

在英国、挪威、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这些发达国家,上汽大通MAXUS的产品售价已与主流国际品牌持平,与诸多中国汽车品牌以“低价”打开海外市场的做法形成了显著的区别。

在英国,上汽大通新能源产品的售价高于雷诺、与大众持平,并逐步接近奔驰品牌。EV90等宽体轻客产品在挪威的售价,则较国内近乎翻倍。在澳洲,T60皮卡实现了和当地竞品相似的价格销售,成为中国乘用车企业出口车型中售价最高的品牌。

上汽大通方面认为,产品可见、可靠、可信、可持续的“出海四大原则”是帮助品牌迅速获得海外市场认同的关键因素,并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销售与售后服务的全业务链上建立国际化能力,形成了可与国际一流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

德国媒体称“上汽大通MAXUS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将和标致、戴姆勒等欧洲传统品牌一起竞争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德国媒体称“上汽大通MAXUS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将和标致、戴姆勒等欧洲传统品牌一起竞争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产品蜕变的背后,上汽大通完善的汽车制造体系正在发挥效用。目前,该汽车制造商凭借其全球研发、轿车化制造标准、五百强零部件供应商、无忧服务等多项优势,形成了强大的体系竞争力。同时,高自由度的定制服务也是上汽大通MAXUS赖以吸引海外用户的重要手段。

多年以前,该制造商率先将其C2B智能定制模式推向国际市场,在澳新市场上树立了行业的标杆。对于此类服务尚未触及的海外市场,上汽大通方面则根据地区市场的差异化特性和需求,快速做出改进以及精准适配。例如,在欧洲市场上,上汽大通接连以定制化优势斩获来自租赁、零售、邮政、超市及市政领域的行业大单,其中不乏欧洲第二大物流集团DPD、TESCO(乐购)等业界巨头。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加强技术储备,则被认为是上汽大通MAXUS的海外业务在全新行业环境下取得成功的原因。

多年前,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上尚属汽车制造企业鲜有涉足的蓝海。此时,上汽大通MAXUS便颇具前瞻性地开始布局,迅速成为第一个引领欧洲、澳新、南美等全球发达汽车市场进入新能源时代的中国品牌。

去年10月,该品牌旗下的EV80车型一举击败福特、大众、PSA等竞争对手,赢得“英国年度最佳纯电动商用车”大奖。事实上,这款车型是欧洲市场上首款真正原厂出品的轻型纯电动宽体轻客,而上汽大通也是首个进入欧洲中小型LCV电动细分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

此外,EV30、EV90、EUNIQ5等电动产品也陆续登陆行业标准极为严苛的欧洲市场。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挪威,上汽大通MAXUS的新能源轻型商用车EV30在细分市场上的市占率跃居第二,EUNIQ 5成为当地新能源MPV市场销冠。

对当地用户而言,上汽大通覆盖皮卡、MPV、宽体轻客等诸多车身类型的产品矩阵,可向其提供更为广泛的购车选择,而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质量以及更高的附加价值则提振了海外消费者选择上汽大通的信心。

以在欧洲市场的情况为例,上汽大通在售前将向用户提供为期30天的试驾时间,售后则提供比行业惯例更长的新车质保期。上汽大通MAXUS在苏格兰的经销商罗恩·格雷(Ron Gray)向界面新闻证实,该汽车制造商在当地提供为期5年的质保。“其他品牌通常只提供不超过3年的质保,且对车辆用途有所限制。”格雷说。

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经过10年磨砺的上汽大通已全面攻占海外传统能源、新能源两大板块以及商用车、乘用车两大领域,并向当地市场上的头部企业发起冲击。

10年来,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异国他乡所取得的成就背后,中国智造体系升级、工业4.0落地的信号,也随之被广泛传递给了全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上汽大通

3.7k
  • 上汽大通MAXUS星际X对比福特Ranger游骑侠:配置、动力、空间全面解析
  • 上汽大通MAXUS G50混动车型正式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过程中,这家10岁的上海汽车制造商成了亲历者

过去10年间,上汽大通MAXUS在海外市场上取得的突破,或可被视作“中国智造”的缩影。

图片来源:上汽大通MAXUS

“上汽大通与用户相伴走过的10年,恰好也是中国制造业从‘体力输出’转向‘智力输出’的10年。”作为上汽大通MAXUS的一名老用户,季嘉洋在谈及这家汽车制造商过去10年间的发展时总结道。

自2011年创立起,上汽大通MAXUS与用户之间建立了长达10年的关联。上周,该汽车制造商宣布启用其用户共创中心,以构建黏性更高的用户直连体系。

在该品牌数以万计的用户中,季嘉洋是“资历较深”的成员之一。他从事国际贸易行业近20年,目前是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主理人。出于工作需要,他早在2011年上汽大通创立之初,即成为其首款车型V80的用户。

从“体力输出”到“智力输出”

与许许多多的同行一样,季嘉洋通过对所处行业的观察发现,中国出口贸易在近10年内经历了蓬勃的发展。

中国海关总署10月13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以美元计算的出口值同比增长28.1%,达到3057亿美元的高点,增幅超出经济学家此前预计的21.5%。同时,9月出口值实现环比上升,而8月25.6%的增速已经超出专家的预期。

2020全年,中国出口总值25906.5亿美元,相较2011年的18986亿美元增长36.5%。

更为重要的是,在出口总值的提升之外,中国出口贸易在商品构成方面,也实现了从“生产力输出”向“技术输出”的转变。

“10年前,我们行业的主要出口对象基本都是以义乌小商品为代表的低附加值制造品。”季嘉洋说,“如今,从手机到电器,再到汽车,乃至高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出口标的的‘智造’含量越来越高。”

中国海关总署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度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金属加工机床在内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增长幅度介于15%-47.5%之间。2020年,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总值达到14599亿元,占比8%,成为中国出口总值最高的产品。

 “中国黑马”出海十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商品出口在上述过程中,逐渐从“制造出海”转变成“品牌出海”。

“中国制造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赢得了海外商业企业及个人用户的青睐。他们对具体某件商品认可,也逐步扩大到对于中国品牌的信任。”季嘉洋表示。

在这方面,上汽大通MAXUS或可被视作一个典型案例。

早在2011年创立之初,该汽车制造商就确立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首款产品V80上市时同步登陆海外市场,并建立了覆盖大洋洲、亚洲、非洲等地的全球营销网络。

截至目前,上汽大通MAXUS全球业务遍布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12万台,并形成澳新、美洲、欧洲、东盟、中东五大核心市场。

其中,澳新、美洲、欧洲、中东均为“万辆级市场”。截至今年,其欧洲市场批量订单已累计超过2万台,美洲市场批量订单则累计突破3万台。

最新数据显示,该品牌今年1-9月,海外累计销量达37930台,同比增长186%,超过2020全年表现。其中9月,上汽大通MAXUS海外单月销量持续走高,高达5067台,同比劲增93%。

尽管与动辄拥有数十年历史的海外汽车制造商相比,上汽大通MAXUS尚显“年轻”,但该企业凭借过去10年在国际市场上所取得的高速发展,被海外用户誉为“来自中国的黑马”。

从销售数据上看,这家发端于中国上海的汽车制造商正在不同市场上不断刷新纪录。

目前,上汽大通MAXUS已连续3年成为澳新市场销量排名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在中东皮卡细分市场上,上汽大通MAXUS同样是销量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向标欧洲,上汽大通是首个进入其中小型LCV电动细分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挪威,上汽大通MAXUS的新能源MPV EUNIQ5、新能源轻型商用车产品EV30车型均成为市场 “黑马”,分别跃居细分市场第一、二位。

在南美核心市场——智利,上汽大通MAXUS T60皮卡蝉联2021年前9个月市占率前三。其中,今年第一季度,T60的市占率连续3个月排名榜首。在当地,几乎每卖出4辆车,就有1辆来自上汽大通MAXUS。

这对上汽大通乃至中国汽车制造业来说,显得颇为不易。在智利、澳新等全球皮卡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上,市场份额长期被日系、美系、欧系等老牌厂商牢牢占据。而上汽大通的相应产品在进入市场的短时间内,即与此类品牌短兵相接,并在市占率方面实现超越。

 “上汽大通能够迅速抢占海外市场,与该企业严格的技术标准密不可分。”披士讯咨询公司汽车分析师陆帅表示。

长期以来,上汽大通MAXUS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在产品开发方面始终对标发达国家水平,并在全球不同市场之间坚持标准统一、品质统一的原则。

例如,上汽大通早在2016年前后就实现了欧六技术储备和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为此后大举进入欧洲发达市场铺平了道路。

在设计制造理念方面,该品牌也迅速赢得海外市场监管者的认可,旗下车型先后通过澳大利亚ADR、欧盟ECE、WVTA、海湾GCC等国际高标准认证。

在新车型进入市场时,为验证新车的适应性,新车将经过高温、高寒、高海拔的整车试验,以保证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上汽大通出海十年,除了在销量方面连续取得突破外,甚至在当地用户间树立起了对于中国汽车品牌的信任,一举扫除“中国制造”的标签昔日给海外消费者所留下的“廉价”、“低品质”等负面印象。

“在5-10年前,我们对中国汽车的印象或许正如你的描述,但现在随着和上汽大通这样的品牌接触增多,我们的看法已经彻底改观。”来自英国最大汽车经销商Harris集团的公关总监克里斯·豪格顿(Chris Haughton)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他所在的公司业务覆盖英伦三岛,是上汽大通在英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现在的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车的品质,而不是产地。”豪格顿补充道,“在品质方面,上汽大通显然达到了消费者的预期。”

到发达市场去

与传统中国汽车品牌所走的中低端发展路线不同,上汽大通MAXUS在扬帆出海之前,便确立了“通过差异化经营实现品牌突破”的目标。

因此,该汽车制造商首先瞄准了最难进入、标准最严苛的发达国家市场,并成功“啃”下全球市场中“最硬的骨头”。

2012年7月,上汽大通澳大利亚市场整车出口协议在上海签署,澳大利亚成为该品牌所进入的第一个海外发达市场。而上汽大通也由此成为第一个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

此后,这家汽车制造商便以破竹之势,先后跻身爱尔兰、新西兰、欧盟、英国等发达汽车市场。

目前,在上汽大通MAXUS的海外销量中,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英国、挪威等发达市场销量占比超过80%。

对高端化的坚持,也为上汽大通MAXUS的海外业务带来了更大的溢价空间。

在英国、挪威、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这些发达国家,上汽大通MAXUS的产品售价已与主流国际品牌持平,与诸多中国汽车品牌以“低价”打开海外市场的做法形成了显著的区别。

在英国,上汽大通新能源产品的售价高于雷诺、与大众持平,并逐步接近奔驰品牌。EV90等宽体轻客产品在挪威的售价,则较国内近乎翻倍。在澳洲,T60皮卡实现了和当地竞品相似的价格销售,成为中国乘用车企业出口车型中售价最高的品牌。

上汽大通方面认为,产品可见、可靠、可信、可持续的“出海四大原则”是帮助品牌迅速获得海外市场认同的关键因素,并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销售与售后服务的全业务链上建立国际化能力,形成了可与国际一流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

德国媒体称“上汽大通MAXUS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将和标致、戴姆勒等欧洲传统品牌一起竞争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德国媒体称“上汽大通MAXUS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将和标致、戴姆勒等欧洲传统品牌一起竞争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产品蜕变的背后,上汽大通完善的汽车制造体系正在发挥效用。目前,该汽车制造商凭借其全球研发、轿车化制造标准、五百强零部件供应商、无忧服务等多项优势,形成了强大的体系竞争力。同时,高自由度的定制服务也是上汽大通MAXUS赖以吸引海外用户的重要手段。

多年以前,该制造商率先将其C2B智能定制模式推向国际市场,在澳新市场上树立了行业的标杆。对于此类服务尚未触及的海外市场,上汽大通方面则根据地区市场的差异化特性和需求,快速做出改进以及精准适配。例如,在欧洲市场上,上汽大通接连以定制化优势斩获来自租赁、零售、邮政、超市及市政领域的行业大单,其中不乏欧洲第二大物流集团DPD、TESCO(乐购)等业界巨头。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加强技术储备,则被认为是上汽大通MAXUS的海外业务在全新行业环境下取得成功的原因。

多年前,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上尚属汽车制造企业鲜有涉足的蓝海。此时,上汽大通MAXUS便颇具前瞻性地开始布局,迅速成为第一个引领欧洲、澳新、南美等全球发达汽车市场进入新能源时代的中国品牌。

去年10月,该品牌旗下的EV80车型一举击败福特、大众、PSA等竞争对手,赢得“英国年度最佳纯电动商用车”大奖。事实上,这款车型是欧洲市场上首款真正原厂出品的轻型纯电动宽体轻客,而上汽大通也是首个进入欧洲中小型LCV电动细分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

此外,EV30、EV90、EUNIQ5等电动产品也陆续登陆行业标准极为严苛的欧洲市场。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挪威,上汽大通MAXUS的新能源轻型商用车EV30在细分市场上的市占率跃居第二,EUNIQ 5成为当地新能源MPV市场销冠。

对当地用户而言,上汽大通覆盖皮卡、MPV、宽体轻客等诸多车身类型的产品矩阵,可向其提供更为广泛的购车选择,而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质量以及更高的附加价值则提振了海外消费者选择上汽大通的信心。

以在欧洲市场的情况为例,上汽大通在售前将向用户提供为期30天的试驾时间,售后则提供比行业惯例更长的新车质保期。上汽大通MAXUS在苏格兰的经销商罗恩·格雷(Ron Gray)向界面新闻证实,该汽车制造商在当地提供为期5年的质保。“其他品牌通常只提供不超过3年的质保,且对车辆用途有所限制。”格雷说。

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经过10年磨砺的上汽大通已全面攻占海外传统能源、新能源两大板块以及商用车、乘用车两大领域,并向当地市场上的头部企业发起冲击。

10年来,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异国他乡所取得的成就背后,中国智造体系升级、工业4.0落地的信号,也随之被广泛传递给了全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