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斯顿·马丁DB11 最符合中国富人审美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斯顿·马丁DB11 最符合中国富人审美观

成立于1913年的阿斯顿·马丁,迎来第二个百年,DB11也是马丁"第二个百年"的最新力作。

阿斯顿·马丁的稿件迟迟没有落笔,因为我觉得自己确实没有能力驾驭300万以上的豪车,不是没能力把车开好,是指这个级别的豪车所蕴涵的信息不是简单通过一篇文章就能讲清楚的。豪车超出了普通汽车作为工具属性的范畴,它涉及到了工业,艺术,历史,门派,品味和传承等等。为了避免拿着几千块工资的汽车编辑对几百万的豪车评头论足这种极易弄巧成拙的风险,这篇文章会多描述少评论,不会自不量力的为富豪们担忧购买一台DB车型会有什么烦恼,与其操那个心,我宁可作为时尚杂志的编辑饶有兴趣的谈论下十几万的birkin包。

富人们选择300万以上的豪车,基本上绕不开意、英、德这三大门派。其中又以英国车最为高冷。宾利、劳斯莱斯自不用说,就连专注跑味的阿斯顿·马丁也是跑车中的绅士,它没有飞扬跋扈的外观,但硬件数据显示出十足底气,外表收敛内在强悍,和英国特工的步调一致。

DB系列作为经典车系,显然已经成为阿斯顿·马丁的代名词,DB的名称源自公司历史上一位传奇的拥有者David Brown爵士的首字母,从1947年至今一路走来近70载,在DB9为世人服役了13年以后,DB11戴着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继任者光环来到我们身边。

阿斯顿·马丁成都的市场经理kuan告诉我,DB11应该是目前阿斯顿·马丁车型里面最接近中国富人审美观的产品了,它不再像以往那么古板,气场没有丢,并且终于穿上了超跑的外衣。

阿斯顿·马丁的设计是其魅力的一部分,继承以往设计的元素并面向未来进行诠释,是每一辆正在开发的全新阿斯顿·马丁汽车的核心。和前辈DB9相比,DB11的车身线条显然复杂了许多,有对美学的表达,也有对空气动力学的照顾,但绝不会出现诡异和浮夸的空力套件。

为了保留车身尾部优雅的造型同时又能提供足够的后轮稳定性,设计师们将高速气流从C柱隐藏的入口引入,沿着车身内部形成的通道由后尾箱盖上隐蔽的通风口排出,形成了类似尾翼的效果,极大增加了尾部的下压力。这种精巧的设计替代了突兀的上翘尾翼。当然如果还嫌下压力不够,隐藏在尾箱盖上的主动式尾翼将会自动生起,使车身变得更加稳定。感谢首席创意官Marek Reichman将DB系列车型带入了21世纪,在确保阿斯顿·马丁日后生产的车辆在向经典传承致敬的同时,也不断开拓着全新的研发边界。

  6款DB11设计师首发定制版中,"磅礴之勇"是票选出的最受欢迎的一款,阿斯顿·马丁也"顺应民意"的用这款开启了巡回展出。朱橙色车身在6款配色中最为耀眼,为了保证漆面万无一失,阿斯顿·马丁没有将车辆喷涂的工作交给机器,每一辆车都由资深的操作员而非自动的喷涂机器精心涂装,打造外表浑厚光泽都需要花费50个小时,这成为了生产过程中最为劳动密集的部分,参与其中的技工,每一位都拥有数十年的技术经验。

说到手工打造,现在已经有很多观点认为手工没有机器精准,没有机器高效,甚至没有机器那般任劳任怨,但是艺术品是没法量产的,当人文的色彩融入了产品,手工活便成为理所当然的方式。工作人员告诉我,虽然现今制造的阿斯顿·马丁数量远远多于以往,但它依然是那个无法达到量产的艺术品。制造任意一辆阿斯顿·马丁大概需要200工时,在阿斯顿·马丁的DNA中,手工制造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恰恰也因为这个原因,在车辆装配过程中,由于没有生产机器人,噪音被保持在最低水平。技工因此可以集中精力于制造饰有阿斯顿·马丁标识的最精美的汽车,DB11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员。

豪车的细节必定是经得起推敲的,因为设计制造成本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传承品牌要表达的意义。DB11有几处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看得出工程师们的考究。

全铝发动机盖是往前翻而不是往后翻的,这样可以有效遵循行人碰撞安全规范,减少了某些复杂笨重的安全系统。引擎盖上的造型线和散热口预示着下方引擎绝非善类,马丁终于肯在她们的V12里面塞进两涡轮了,0-100公里加速落在了4秒内,极速达到320公里/小时开外,提到硬指标,DB11挺直了腰。

  前翼子板侧面设计的鲨鱼腮通风孔能将前车轮拱的乱流快速排出,以增加前轮下压力,同时高压气流还能通过车身侧面作用于后轮拱上方,和前文提到的C柱隐藏气流入口一样,这些都是"阿斯顿·马丁风刃"技术的重点。

  定向车轮意味着两侧看到的轮毂造型是对称的,如果把左侧的轮胎换到右侧便会出问题,比起配件的通用型,视觉效果是更重要的考量。就连轮毂上的气门芯盖都有讲究的阿斯顿·马丁标志。

  内饰中一些配件和奔驰共用,但在有些重要的功能性配件上还是保留了阿斯顿·马丁跑车的特色,比如硕大的换挡拨片,操作起来富有安全感,也显示出这依然是辆超级跑车的定位。座椅的锋线和顶棚遥相呼应,看起来是别具一格,但落座以后才感到能提供接近于桶椅般的包裹,照顾了需要享受激烈驾驶的车主。中央后视镜采用窄边框设计,少了几分塑料感,多了几分精致。并且相比DB9,DB11的后排头部及腿部空间都加大了,虽然还是只适合中小身材乘客,但比起上一代更有资格称为GT跑车。

  作为跑车品牌,阿斯顿·马丁的工程师每年有16周在纽伯格林赛道进行车辆测试,以确保马丁的运动性能。

前中置发动机,后中置ZF 8速自动变速箱,合金传动扭力管道,碳纤维传动轴,这些看不见的好如同奔驰SLS和日产GTR等等性能取向的跑车才会配置,只有通过驾驶才能深刻体会结构布局对于一台跑车的重要性。同时能感受到的还有DB11的听觉盛宴,从进气口到排气管之间自然产生的轰鸣,而不是由电子和声器模拟出来的声音。在现场启动发动机的一瞬间,我特意移步到排气管附近,那万马奔腾的气势像是告诉大家还是"返朴归真"听听V12缸发动机正宗的震撼声浪吧。

 

从外观整体比例到巧妙地隐藏细节,DB11每一部分的精雕细琢造就了迄今为止最迷人的一部DB车型。作为目前英国唯一独立的汽车品牌,成立于1913年的阿斯顿·马丁,迎来第二个百年,DB11也是马丁"第二个百年"的最新力作。及时的摒弃了古板和守旧,超现实风格的加入让阿斯顿·马丁重新演绎英国式的酷。如果富豪们不喜欢牛马的张扬,也讨厌过分的"人工智能"机器,阿斯顿·马丁可能是更加合适的那台得体的跑车。

撰稿:捷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斯顿·马丁

  • 英国放宽电动汽车转型规定,迈凯伦、阿斯顿·马丁等受益
  • 英国放宽电动汽车转型规定,应对美关税冲击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斯顿·马丁DB11 最符合中国富人审美观

成立于1913年的阿斯顿·马丁,迎来第二个百年,DB11也是马丁"第二个百年"的最新力作。

阿斯顿·马丁的稿件迟迟没有落笔,因为我觉得自己确实没有能力驾驭300万以上的豪车,不是没能力把车开好,是指这个级别的豪车所蕴涵的信息不是简单通过一篇文章就能讲清楚的。豪车超出了普通汽车作为工具属性的范畴,它涉及到了工业,艺术,历史,门派,品味和传承等等。为了避免拿着几千块工资的汽车编辑对几百万的豪车评头论足这种极易弄巧成拙的风险,这篇文章会多描述少评论,不会自不量力的为富豪们担忧购买一台DB车型会有什么烦恼,与其操那个心,我宁可作为时尚杂志的编辑饶有兴趣的谈论下十几万的birkin包。

富人们选择300万以上的豪车,基本上绕不开意、英、德这三大门派。其中又以英国车最为高冷。宾利、劳斯莱斯自不用说,就连专注跑味的阿斯顿·马丁也是跑车中的绅士,它没有飞扬跋扈的外观,但硬件数据显示出十足底气,外表收敛内在强悍,和英国特工的步调一致。

DB系列作为经典车系,显然已经成为阿斯顿·马丁的代名词,DB的名称源自公司历史上一位传奇的拥有者David Brown爵士的首字母,从1947年至今一路走来近70载,在DB9为世人服役了13年以后,DB11戴着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继任者光环来到我们身边。

阿斯顿·马丁成都的市场经理kuan告诉我,DB11应该是目前阿斯顿·马丁车型里面最接近中国富人审美观的产品了,它不再像以往那么古板,气场没有丢,并且终于穿上了超跑的外衣。

阿斯顿·马丁的设计是其魅力的一部分,继承以往设计的元素并面向未来进行诠释,是每一辆正在开发的全新阿斯顿·马丁汽车的核心。和前辈DB9相比,DB11的车身线条显然复杂了许多,有对美学的表达,也有对空气动力学的照顾,但绝不会出现诡异和浮夸的空力套件。

为了保留车身尾部优雅的造型同时又能提供足够的后轮稳定性,设计师们将高速气流从C柱隐藏的入口引入,沿着车身内部形成的通道由后尾箱盖上隐蔽的通风口排出,形成了类似尾翼的效果,极大增加了尾部的下压力。这种精巧的设计替代了突兀的上翘尾翼。当然如果还嫌下压力不够,隐藏在尾箱盖上的主动式尾翼将会自动生起,使车身变得更加稳定。感谢首席创意官Marek Reichman将DB系列车型带入了21世纪,在确保阿斯顿·马丁日后生产的车辆在向经典传承致敬的同时,也不断开拓着全新的研发边界。

  6款DB11设计师首发定制版中,"磅礴之勇"是票选出的最受欢迎的一款,阿斯顿·马丁也"顺应民意"的用这款开启了巡回展出。朱橙色车身在6款配色中最为耀眼,为了保证漆面万无一失,阿斯顿·马丁没有将车辆喷涂的工作交给机器,每一辆车都由资深的操作员而非自动的喷涂机器精心涂装,打造外表浑厚光泽都需要花费50个小时,这成为了生产过程中最为劳动密集的部分,参与其中的技工,每一位都拥有数十年的技术经验。

说到手工打造,现在已经有很多观点认为手工没有机器精准,没有机器高效,甚至没有机器那般任劳任怨,但是艺术品是没法量产的,当人文的色彩融入了产品,手工活便成为理所当然的方式。工作人员告诉我,虽然现今制造的阿斯顿·马丁数量远远多于以往,但它依然是那个无法达到量产的艺术品。制造任意一辆阿斯顿·马丁大概需要200工时,在阿斯顿·马丁的DNA中,手工制造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恰恰也因为这个原因,在车辆装配过程中,由于没有生产机器人,噪音被保持在最低水平。技工因此可以集中精力于制造饰有阿斯顿·马丁标识的最精美的汽车,DB11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员。

豪车的细节必定是经得起推敲的,因为设计制造成本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传承品牌要表达的意义。DB11有几处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看得出工程师们的考究。

全铝发动机盖是往前翻而不是往后翻的,这样可以有效遵循行人碰撞安全规范,减少了某些复杂笨重的安全系统。引擎盖上的造型线和散热口预示着下方引擎绝非善类,马丁终于肯在她们的V12里面塞进两涡轮了,0-100公里加速落在了4秒内,极速达到320公里/小时开外,提到硬指标,DB11挺直了腰。

  前翼子板侧面设计的鲨鱼腮通风孔能将前车轮拱的乱流快速排出,以增加前轮下压力,同时高压气流还能通过车身侧面作用于后轮拱上方,和前文提到的C柱隐藏气流入口一样,这些都是"阿斯顿·马丁风刃"技术的重点。

  定向车轮意味着两侧看到的轮毂造型是对称的,如果把左侧的轮胎换到右侧便会出问题,比起配件的通用型,视觉效果是更重要的考量。就连轮毂上的气门芯盖都有讲究的阿斯顿·马丁标志。

  内饰中一些配件和奔驰共用,但在有些重要的功能性配件上还是保留了阿斯顿·马丁跑车的特色,比如硕大的换挡拨片,操作起来富有安全感,也显示出这依然是辆超级跑车的定位。座椅的锋线和顶棚遥相呼应,看起来是别具一格,但落座以后才感到能提供接近于桶椅般的包裹,照顾了需要享受激烈驾驶的车主。中央后视镜采用窄边框设计,少了几分塑料感,多了几分精致。并且相比DB9,DB11的后排头部及腿部空间都加大了,虽然还是只适合中小身材乘客,但比起上一代更有资格称为GT跑车。

  作为跑车品牌,阿斯顿·马丁的工程师每年有16周在纽伯格林赛道进行车辆测试,以确保马丁的运动性能。

前中置发动机,后中置ZF 8速自动变速箱,合金传动扭力管道,碳纤维传动轴,这些看不见的好如同奔驰SLS和日产GTR等等性能取向的跑车才会配置,只有通过驾驶才能深刻体会结构布局对于一台跑车的重要性。同时能感受到的还有DB11的听觉盛宴,从进气口到排气管之间自然产生的轰鸣,而不是由电子和声器模拟出来的声音。在现场启动发动机的一瞬间,我特意移步到排气管附近,那万马奔腾的气势像是告诉大家还是"返朴归真"听听V12缸发动机正宗的震撼声浪吧。

 

从外观整体比例到巧妙地隐藏细节,DB11每一部分的精雕细琢造就了迄今为止最迷人的一部DB车型。作为目前英国唯一独立的汽车品牌,成立于1913年的阿斯顿·马丁,迎来第二个百年,DB11也是马丁"第二个百年"的最新力作。及时的摒弃了古板和守旧,超现实风格的加入让阿斯顿·马丁重新演绎英国式的酷。如果富豪们不喜欢牛马的张扬,也讨厌过分的"人工智能"机器,阿斯顿·马丁可能是更加合适的那台得体的跑车。

撰稿:捷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