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造车与造手机的双向奔赴,李书福和雷军背道而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造车与造手机的双向奔赴,李书福和雷军背道而驰

雷军造车和李书福造手机,就好像是一场有计划的双向奔赴。

文|未来汽车研报

卖手机的要造车,卖车的却要造手机了。小米雷总宣称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的时候,他绝对想不到,自己的手机老本行却迎来了一个新对手——传统车企吉利。

2021年3月,雷军宣布要造车。就在半年之后的2021年9月,吉利集团成立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整合全球技术和资源,服务全球市场。随后有消息称,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正与手机厂商魅族洽谈收购事宜。

李书福和雷军的操作,就好像是一场有计划的双向奔赴。实际上,这一次,李书福的选择和雷军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颇有渊源”。

01 日渐没落的魅族 

与吉利传出绯闻的魅族和雷军的小米有着不少过往。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是魅族的粉丝,不少人都曾记得,雷军在多个聚餐场合从口袋中掏出一部魅族M8向旁人讲解,不过,彼时的魅族距离做出初代Flyme还有三年时间。明星般的黄章也并未将雷军视作竞争者,那是魅族最受瞩目的年代。

2009年,从MP3转行做手机的魅族推出了国内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魅族M8,该机型配备了iPhone 3GS同款三星处理器和多点触控大屏。上市后,魅族M8一举走红,仅仅两个月,销量就达到了10万台,五个月,销售额突破了五亿元,创造了销量奇迹。

此后,魅族驶入快车道,销量和市场份额不断攀升。魅族最高光的时刻,和苹果正面硬刚,和高通打官司,倾力支持联发科的芯片。提起魅族,让人津津乐道的除了 “机海战术”,还有昔日国产手机三巨头的辉煌。

魅族官网产品列表显示,2011年至2014年间共发布了7款手机,平均一年不到两部。2015年初,魅族获得阿里投资,也由此从“小而美”走上了“大而全”的路线。但现在的魅族和昔日的魅族相比,存在感似乎越来越低了。据BCI公布的数据,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31日,魅族的市场份额仅剩0.1%。去年底,魅族官方社区发公告称,Flyme的手机云备份即将停运。显然,魅族已经和当年的高光越来越远。

02 尴尬的吉利 

那么最后愿意接盘魅族的人,为什么会变成造车的李书福呢?这一切来源于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车市场上的尴尬,与李书福的理念密切相关。

自打智能汽车概念被特斯拉带火了以来,汽车就成了风口。凡是和“智能”有所联系的公司,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科技,都蜂拥而至。李书福对此却是嗤之以鼻。

李书福并不相信智能汽车时代的预言,他曾说互联网造车是“没有身体的灵魂”,在2016年第三届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上,他又不客气地斥责“有些企业”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在2018年北京车展期间,他再一次表示“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作为老牌车企掌门人,李书福自认为在汽车市场上很有话语权。吉利曾豪言“2020年将新能源车销售占比提升到90%”,在中国汽车市场,有两家车企曾喊出过“新能源车销售占比提升到90%”这一目标,吉利在前,比亚迪在后。

但到了2021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到了整体销量的7.9%,年销8万余辆,大部分为油改电车型,超90%占比这个数字还是属于吉利的燃油车。2021年,比亚迪实现全年零售72万余辆。其中,新能源车就达到58万余辆,占比超过80%,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还成功加冕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吉利的现状与李书福的自信,可谓云泥之别。

抢走吉利风头的是同属于老牌车企的比亚迪。

吉利和李书福显然不愿意认输。今天的魅族,实际上面临着和吉利相似的尴尬情景,在各自的赛道上面临困境,对吉利这种传统车企来说,做硬件没问题,但做软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魅族来说,在手机市场逐渐被边缘化的魅族没有能力造汽车,但是魅族FLyme作为国内定制UI的“先行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技术基础,吉利得到魅族,不仅可以借助魅族帮助吉利做强生态圈,也能让市场份额仅剩0.1%的魅族重获新生,有希望打一场翻身仗。

03 从容的小米 

小米的故事是和吉利魅族完全不同。2007年,在金山奋斗了16年的雷军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魅族M8登场的时候,小米还没有成立,在M8用5个月的时间就达成了5亿的销售额的时候,雷军赞不绝口:“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一是苹果,一是魅族。”

可雷军对黄章的这份崇拜,并没有一直保持下去。随着小米的创立,黄章与雷军还是产生了不少过节。因为黄章认为,雷军的小米是在“偷师”魅族。魅族创始人黄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判小米和雷军,他曾在魅族论坛上表示,雷军打着天使投资人的旗号获取了诸多魅族的商业秘密——从生产研发、销售模式甚至公司财报,黄章还认为MIUI系统盗用了魅族系统的部分精华。至于雷军,则回应称:“那都是他的一家之言。”

最后的结果还是小米笑到了最后。小米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一席之地,还走向海外。2014年,小米已经超过联想和LG,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无论当初的过程如何,小米成立后的迅速崛起都是不争的事实。今天的魅族,也没法和小米在市场上的地位相提并论。

小米不是魅族和吉利的“难兄难弟”,小米并没有遇到必须要破局的困境,2021年二季度,小米出货量更是首次跻身全球第二,市占率达16.7%。即使不造汽车,小米依然可以很滋润的活下去,雷军不需要和黄章李书福一样“求变”。

小米造汽车,实际上是一场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扩张,小米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生态,强大的用户基础,造车不仅仅是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更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其AIoT智能化场景布局的战略决策。根据中国汽研,目前国内L1/L2级智能网联车的渗透率虽然已接近30%左右,相当于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渗透水平,但是全球智能驾驶还处于智能化的初始阶段。所以从时机的选择来看,小米入场的节点刚刚好。

雷军曾经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其实无论是吉利还是小米,大家的根本目的只是占领用户入口。之前是手机,后来是电视,现在就是车。这种思路也可以互换,但相比之下,李书福的风口,显然没有雷军追逐的从容。

和汽车市场相比,手机市场则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当下的手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2016年,华为终端CEO余承东曾预言,未来5年,绝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会死,最多只能剩下3-4家。当下中国手机市场似乎正一步步地向大佬们的"终极诅咒"靠近。锤子、奇酷、金立......有很多手机品牌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诚然,手机作为智能化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可以借助魅族帮助吉利做强生态圈,但除了苹果和小米OV等头部大厂,手机市场似乎并没有留出多余的位子。对于魅族来说,被吉利收购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供吉利和魅族消费的,仅剩下吉利作为老牌车企积攒下来的知名度,以及魅族昔日“国产神机”的情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李书福

  • 极氪上市,李书福依旧难成“亨利·福特”
  • 极氪赴美上市,李书福打出王牌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造车与造手机的双向奔赴,李书福和雷军背道而驰

雷军造车和李书福造手机,就好像是一场有计划的双向奔赴。

文|未来汽车研报

卖手机的要造车,卖车的却要造手机了。小米雷总宣称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的时候,他绝对想不到,自己的手机老本行却迎来了一个新对手——传统车企吉利。

2021年3月,雷军宣布要造车。就在半年之后的2021年9月,吉利集团成立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整合全球技术和资源,服务全球市场。随后有消息称,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正与手机厂商魅族洽谈收购事宜。

李书福和雷军的操作,就好像是一场有计划的双向奔赴。实际上,这一次,李书福的选择和雷军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颇有渊源”。

01 日渐没落的魅族 

与吉利传出绯闻的魅族和雷军的小米有着不少过往。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是魅族的粉丝,不少人都曾记得,雷军在多个聚餐场合从口袋中掏出一部魅族M8向旁人讲解,不过,彼时的魅族距离做出初代Flyme还有三年时间。明星般的黄章也并未将雷军视作竞争者,那是魅族最受瞩目的年代。

2009年,从MP3转行做手机的魅族推出了国内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魅族M8,该机型配备了iPhone 3GS同款三星处理器和多点触控大屏。上市后,魅族M8一举走红,仅仅两个月,销量就达到了10万台,五个月,销售额突破了五亿元,创造了销量奇迹。

此后,魅族驶入快车道,销量和市场份额不断攀升。魅族最高光的时刻,和苹果正面硬刚,和高通打官司,倾力支持联发科的芯片。提起魅族,让人津津乐道的除了 “机海战术”,还有昔日国产手机三巨头的辉煌。

魅族官网产品列表显示,2011年至2014年间共发布了7款手机,平均一年不到两部。2015年初,魅族获得阿里投资,也由此从“小而美”走上了“大而全”的路线。但现在的魅族和昔日的魅族相比,存在感似乎越来越低了。据BCI公布的数据,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31日,魅族的市场份额仅剩0.1%。去年底,魅族官方社区发公告称,Flyme的手机云备份即将停运。显然,魅族已经和当年的高光越来越远。

02 尴尬的吉利 

那么最后愿意接盘魅族的人,为什么会变成造车的李书福呢?这一切来源于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车市场上的尴尬,与李书福的理念密切相关。

自打智能汽车概念被特斯拉带火了以来,汽车就成了风口。凡是和“智能”有所联系的公司,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科技,都蜂拥而至。李书福对此却是嗤之以鼻。

李书福并不相信智能汽车时代的预言,他曾说互联网造车是“没有身体的灵魂”,在2016年第三届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上,他又不客气地斥责“有些企业”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在2018年北京车展期间,他再一次表示“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作为老牌车企掌门人,李书福自认为在汽车市场上很有话语权。吉利曾豪言“2020年将新能源车销售占比提升到90%”,在中国汽车市场,有两家车企曾喊出过“新能源车销售占比提升到90%”这一目标,吉利在前,比亚迪在后。

但到了2021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到了整体销量的7.9%,年销8万余辆,大部分为油改电车型,超90%占比这个数字还是属于吉利的燃油车。2021年,比亚迪实现全年零售72万余辆。其中,新能源车就达到58万余辆,占比超过80%,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还成功加冕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吉利的现状与李书福的自信,可谓云泥之别。

抢走吉利风头的是同属于老牌车企的比亚迪。

吉利和李书福显然不愿意认输。今天的魅族,实际上面临着和吉利相似的尴尬情景,在各自的赛道上面临困境,对吉利这种传统车企来说,做硬件没问题,但做软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魅族来说,在手机市场逐渐被边缘化的魅族没有能力造汽车,但是魅族FLyme作为国内定制UI的“先行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技术基础,吉利得到魅族,不仅可以借助魅族帮助吉利做强生态圈,也能让市场份额仅剩0.1%的魅族重获新生,有希望打一场翻身仗。

03 从容的小米 

小米的故事是和吉利魅族完全不同。2007年,在金山奋斗了16年的雷军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魅族M8登场的时候,小米还没有成立,在M8用5个月的时间就达成了5亿的销售额的时候,雷军赞不绝口:“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一是苹果,一是魅族。”

可雷军对黄章的这份崇拜,并没有一直保持下去。随着小米的创立,黄章与雷军还是产生了不少过节。因为黄章认为,雷军的小米是在“偷师”魅族。魅族创始人黄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判小米和雷军,他曾在魅族论坛上表示,雷军打着天使投资人的旗号获取了诸多魅族的商业秘密——从生产研发、销售模式甚至公司财报,黄章还认为MIUI系统盗用了魅族系统的部分精华。至于雷军,则回应称:“那都是他的一家之言。”

最后的结果还是小米笑到了最后。小米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一席之地,还走向海外。2014年,小米已经超过联想和LG,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无论当初的过程如何,小米成立后的迅速崛起都是不争的事实。今天的魅族,也没法和小米在市场上的地位相提并论。

小米不是魅族和吉利的“难兄难弟”,小米并没有遇到必须要破局的困境,2021年二季度,小米出货量更是首次跻身全球第二,市占率达16.7%。即使不造汽车,小米依然可以很滋润的活下去,雷军不需要和黄章李书福一样“求变”。

小米造汽车,实际上是一场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扩张,小米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生态,强大的用户基础,造车不仅仅是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更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其AIoT智能化场景布局的战略决策。根据中国汽研,目前国内L1/L2级智能网联车的渗透率虽然已接近30%左右,相当于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渗透水平,但是全球智能驾驶还处于智能化的初始阶段。所以从时机的选择来看,小米入场的节点刚刚好。

雷军曾经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其实无论是吉利还是小米,大家的根本目的只是占领用户入口。之前是手机,后来是电视,现在就是车。这种思路也可以互换,但相比之下,李书福的风口,显然没有雷军追逐的从容。

和汽车市场相比,手机市场则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当下的手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2016年,华为终端CEO余承东曾预言,未来5年,绝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会死,最多只能剩下3-4家。当下中国手机市场似乎正一步步地向大佬们的"终极诅咒"靠近。锤子、奇酷、金立......有很多手机品牌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诚然,手机作为智能化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可以借助魅族帮助吉利做强生态圈,但除了苹果和小米OV等头部大厂,手机市场似乎并没有留出多余的位子。对于魅族来说,被吉利收购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供吉利和魅族消费的,仅剩下吉利作为老牌车企积攒下来的知名度,以及魅族昔日“国产神机”的情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