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家美国汽车公司正在关注“自然缺失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家美国汽车公司正在关注“自然缺失症”

16.33%的中国儿童存在“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北上广这一比例甚至高达40%以上。

汽车历来是工业文明的象征,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公司却认为,从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到影响生活理念,保护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其实并不矛盾。这家公司上周在四川成都启动了“2016福特汽车环保奖”项目,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也由此展开。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本届环保奖的预设主题。尽管在普通人的认知中,空气质量保护、碳排放控制或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等环保议题看似与汽车制造行业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在中国,福特方面调查发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环境保护整体议题中更具普遍性,与之相关的民间环保组织及实际运作项目更多,且对当地社区更具现实意义。

2015年的一项调查是福特汽车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调查显示,16.33%的中国儿童存在“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在类似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这一比例甚至高达40%以上。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2005年在其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中首次提出“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指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的一系列行为及心理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此类现象在成人群体中的影响也开始蔓延。

针对上述问题,福特汽车希望通过类似举办环保奖评选这样的形式来帮助当地环保组织有效开展行动,而与之相关的宣教活动则将拉近普通社区居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由于身处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依赖程度较大的行业,各大汽车制造商近年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而福特汽车则以其项目的社区针对性及持续性著称。以在中国为例,该汽车制造商自2000年起在当地设立“福特汽车环保奖”。在过去16年内,福特已累计资助382个优秀环保团体和个人,授予奖金2010万元。仅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中国西南山区,就有超过50个环保组织和个人获得过“‘福特汽车环保奖”。此外,福特方面每年还会对之前获得奖项的环保项目进行回访,今年得到回访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对于一家汽车制造商而言,环保项目能否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实意义才是其价值所在。

在本次启动仪式及回访活动中,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活动全程采取“零废弃会议”的操作方式,通过会议文件电子化、活动物料尽可能回收使用、现场垃圾分类回收等方式,有效减少物品浪费,接近“零废弃”水平。据统计,最终会场共产生0.4千克垃圾,人均废弃物产生量不足7克。

事实上,通过此类行动所倡导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理念已被福特汽车应用于汽车制造环节。今年5月,福特汽车宣布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回收二氧化碳制造车身发泡材料及塑料材料的汽车制造商。通过研发类似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材料,福特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将大幅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及二氧化碳排放。

福特方面透露,上述材料预计将于5年内应用于量产车型,用以生产汽车座椅以及发动机舱等领域,预计每年可减少使用超过21.2万吨的石油原料。

而在此之前,该制造商已将蓖麻油改性材料、大豆发泡材料、麦秆增强塑料、回收纱线面料应用于汽车仪表板、座椅泡棉、座椅面料的生产。

针对中国市场,福特汽车同样制定了清晰的环保政策,以削减每辆车生产过程中的平均耗水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该公司在中国广泛推广应用的三湿涂层技术为例。车辆在涂装三层涂料后,再进入烘漆间进行一次性烘烤,简化了过去每喷涂一层涂料要进行烘烤的环节,可节约对电能及水的消耗。

为了令环保技术的实际价值更为直观,福特方面向界面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采用上述技术的长安福特重庆二工厂每年节省6.1万立方米的水,可填满24个奥运会比赛用游泳池;同时节约5800万度电,可供2万个中国大城市家庭全年使用。

此外,长安福特在重庆的3个总装工厂通过更新技术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2015年节水超过27万吨,长安福特杭州工厂则自2015年8月以来节约用水达5万吨;在减少废气排放方面,2015年长安福特重庆工厂单车制造二氧化碳排放量量相比2005年降低52%;长安福特重庆一工厂还通过升级制冷机组,设备能效提升5倍,实现每年节电超过800万千瓦时,相当于3000多户中国普通家庭年用电量……

对于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引入环保技术及相关考量所可能增加的工时及成本,福特方面表示,对业务所在社区和整个人类社会负责是其衡量公司价值的三个维度之一。

“另外,我们认为保护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其实并不矛盾。”福特方面在一份书面回复中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流程优化,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的平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家美国汽车公司正在关注“自然缺失症”

16.33%的中国儿童存在“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北上广这一比例甚至高达40%以上。

汽车历来是工业文明的象征,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公司却认为,从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到影响生活理念,保护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其实并不矛盾。这家公司上周在四川成都启动了“2016福特汽车环保奖”项目,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也由此展开。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本届环保奖的预设主题。尽管在普通人的认知中,空气质量保护、碳排放控制或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等环保议题看似与汽车制造行业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在中国,福特方面调查发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环境保护整体议题中更具普遍性,与之相关的民间环保组织及实际运作项目更多,且对当地社区更具现实意义。

2015年的一项调查是福特汽车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调查显示,16.33%的中国儿童存在“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在类似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这一比例甚至高达40%以上。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2005年在其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中首次提出“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指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的一系列行为及心理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此类现象在成人群体中的影响也开始蔓延。

针对上述问题,福特汽车希望通过类似举办环保奖评选这样的形式来帮助当地环保组织有效开展行动,而与之相关的宣教活动则将拉近普通社区居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由于身处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依赖程度较大的行业,各大汽车制造商近年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而福特汽车则以其项目的社区针对性及持续性著称。以在中国为例,该汽车制造商自2000年起在当地设立“福特汽车环保奖”。在过去16年内,福特已累计资助382个优秀环保团体和个人,授予奖金2010万元。仅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中国西南山区,就有超过50个环保组织和个人获得过“‘福特汽车环保奖”。此外,福特方面每年还会对之前获得奖项的环保项目进行回访,今年得到回访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对于一家汽车制造商而言,环保项目能否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实意义才是其价值所在。

在本次启动仪式及回访活动中,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活动全程采取“零废弃会议”的操作方式,通过会议文件电子化、活动物料尽可能回收使用、现场垃圾分类回收等方式,有效减少物品浪费,接近“零废弃”水平。据统计,最终会场共产生0.4千克垃圾,人均废弃物产生量不足7克。

事实上,通过此类行动所倡导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理念已被福特汽车应用于汽车制造环节。今年5月,福特汽车宣布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回收二氧化碳制造车身发泡材料及塑料材料的汽车制造商。通过研发类似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材料,福特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将大幅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及二氧化碳排放。

福特方面透露,上述材料预计将于5年内应用于量产车型,用以生产汽车座椅以及发动机舱等领域,预计每年可减少使用超过21.2万吨的石油原料。

而在此之前,该制造商已将蓖麻油改性材料、大豆发泡材料、麦秆增强塑料、回收纱线面料应用于汽车仪表板、座椅泡棉、座椅面料的生产。

针对中国市场,福特汽车同样制定了清晰的环保政策,以削减每辆车生产过程中的平均耗水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该公司在中国广泛推广应用的三湿涂层技术为例。车辆在涂装三层涂料后,再进入烘漆间进行一次性烘烤,简化了过去每喷涂一层涂料要进行烘烤的环节,可节约对电能及水的消耗。

为了令环保技术的实际价值更为直观,福特方面向界面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采用上述技术的长安福特重庆二工厂每年节省6.1万立方米的水,可填满24个奥运会比赛用游泳池;同时节约5800万度电,可供2万个中国大城市家庭全年使用。

此外,长安福特在重庆的3个总装工厂通过更新技术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2015年节水超过27万吨,长安福特杭州工厂则自2015年8月以来节约用水达5万吨;在减少废气排放方面,2015年长安福特重庆工厂单车制造二氧化碳排放量量相比2005年降低52%;长安福特重庆一工厂还通过升级制冷机组,设备能效提升5倍,实现每年节电超过800万千瓦时,相当于3000多户中国普通家庭年用电量……

对于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引入环保技术及相关考量所可能增加的工时及成本,福特方面表示,对业务所在社区和整个人类社会负责是其衡量公司价值的三个维度之一。

“另外,我们认为保护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其实并不矛盾。”福特方面在一份书面回复中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流程优化,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的平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