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科院天团”占领新能源“C”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科院天团”占领新能源“C”位

对于中科院军团来讲,新能源汽车爆发是个标志性的时代事件。

文|中国品牌杂志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这句话用来形容资本抢夺“中科院军团”的投资速度,再恰当不过。毕竟,也就在半月前,3月24日, 华为哈勃投资入股“中科院军团”的卫蓝新能源科技;8天后,4月1日,华为哈勃又入股“中科院军团”的中科海钠。

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毕竟很少有公司,愿意在8天内,投资“两家”背景相似的公司,重复性投资项目。但现在,“重复投资”这四个字,显然有了新的解读。

不出意料,未来五年之内,“中科院军团”将是新能源汽车里面最厉害的“军团”,“中科院军团”如今也被视为是难以超越的存在。

出生于“中科院”

中科海钠有多少“中科院”基因?

这首先要从中科海钠创始人、董事长胡勇胜说起。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他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获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又曾先后到德国Max-Planck固体研究所做博士后和Principal researcher,还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胡勇胜长期研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019年,他的 “钠离子电池”技术,获得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

而中科海钠CEO为唐堃,其为中科院物理所博士,长期从事电池能量储存与转化研究。

2017年,中科海钠成立,当年发布钠离子电池,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开发的公司。那时,中科海钠胡勇胜曾经提到,钠离子电池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一定程度上能形成对锂电池的补充,缓解锂资源短缺问题,还能逐步替代环境污染严重的铅酸电池。

之后,中科海钠快速发展。2018 年,完成了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示范;2019 年完成全球首座 100kWh 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示范。期间,中科海钠获得国科嘉和、中科院物理所天使轮投资,并完成天使+轮融资,得到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支持。

2020年,中科海钠融资Pre-A轮融资数千万人民币,投资方包含中科创星、梧桐树资本等。

2021年,电池赛道开始火爆,中科海钠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完成了A轮融资数亿人民币。2021年5月,曾毓群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宁德时代研究的钠电池技术已经成熟。7月,宁德时代推出钠离子电池,并表示已经进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计划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坐拥万亿市值,宁德时代的举动具有行业标杆的意义,此后钠电池开始遭到疯抢。于是就有了中科海钠和华为旗下哈勃投资联合的故事。

不只是华为

正如前言所述,在华为哈勃又入股“中科院军团”的中科海钠之前,华为也在新能源赛道已经投过另一个中科院团队。3月24日, 华为哈勃投资入股“中科院军团”的卫蓝新能源科技。

成立于2016年,卫蓝新能源脱胎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背后站着中科院物理所的三位男人——陈立泉、俞会根、李泓。

82岁的陈立泉,是卫蓝新能源的股东,被誉为“中国锂电第一人”,是我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博导。

54岁的俞会根,是卫蓝新能源的董事长,也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导师、教授级高工。

52岁的李泓,担任卫蓝新能源首席科学家,从1999年开始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单从团队出发,这是一个足够有投资的团队。

不只是华为,其它团队也盯上了中科院的新能源创业团队。

比如,骥翀氢能。骥翀氢能创始人、董事长为付宇。其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他入职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参与发起成立的产业化公司“新源动力”,负责上汽的电堆产品开发项目,积累了大量市场化经验。

2018年,付宇意识到新能源行业到了商业化临界点,便在上海成立了骥翀氢能,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和产业化。公司成立第一年,骥翀氢能就拿到了中科创星和上海重塑共同投资的天使轮融资;2020年,骥翀氢能完成了Pre-A轮融资,由水木易德领投,河南战新氢能产业基金、张家港政府投资平台悦丰金创及山东江诣创投跟投。2022年,骥翀氢能又拿到了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领投方为河南省战新氢能二期产业投资合伙企业,跟投方包括山东江诣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建信宸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云泽资本、上海蓝氢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等。

再比如,中储国能。2018年成立的中储国能是一家储能设备提供商,一家通过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方式创办的产业化公司,其技术及研发团队均源自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0年底,中储国能获得了由中科创星、株洲高科领投的1.6亿元天使轮投资;2021年10月,该公司宣布完成1.8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招银国际领投,老股东中科创星追投,联想之星、普华资本、华控基金、南京麒麟等机构跟投。

从中科海钠、卫蓝新能源、到骥翀氢能、中储国能.....中科院为中国新能源输送精兵强将,缔造了中国新能源最强军团。

时来天地皆同力

为什么是中科院缔造了中国新能源最强军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实力最强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机构,中科院承担了很多重大的国家级科研任务,也是中国顶级科学家的摇篮。譬如,中国第一块锂电池来自中科院物理所。

还有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这些平日没听过的科研院所,其实一直在储能、氢能、纳米发电等新能源相关领域默默钻研技术,沉淀了很厚实的科研实力,也储备了大量科研人才。

这是“人和”,但更重要的是“天时”。因为,没有“风口”,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时来天地皆同力。

对于中科院军团来讲,新能源汽车爆发是个标志性的时代事件。中科院新能源军团的形成,离不开万亿级新能源赛道大爆发。换言之,时代,才是中科院军团的“造物主”。

2021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多个重磅规划连续发布,让投资者相信:新能源行业是一条充满巨大想象力的赛道,也是投资配置的必选赛道,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上游的动力电池、储能、氢能,都已经成为了当下最吸金的赛道。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技术供给尤其是优质技术供给却十分稀缺的新能源市场,时代把机会留给了胡勇胜、付宇这样的人。

理所当然,他们也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例如,中科海钠、卫蓝新能源、到骥翀氢能、中储国能....的市场估值已经翻了20多倍,他们用很低的成本完成了股权激励制度,又用科研能力拿到了市值20亿元,市值50亿,市值100亿元.....

此时的中科院天团,不仅仅只像是一个“搞科研”的,他们也有精明的商人一面。而科研的资本化和商业化,可能会缔造一个伟大的公司,也可能会酿成一场风暴的“伏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科院天团”占领新能源“C”位

对于中科院军团来讲,新能源汽车爆发是个标志性的时代事件。

文|中国品牌杂志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这句话用来形容资本抢夺“中科院军团”的投资速度,再恰当不过。毕竟,也就在半月前,3月24日, 华为哈勃投资入股“中科院军团”的卫蓝新能源科技;8天后,4月1日,华为哈勃又入股“中科院军团”的中科海钠。

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毕竟很少有公司,愿意在8天内,投资“两家”背景相似的公司,重复性投资项目。但现在,“重复投资”这四个字,显然有了新的解读。

不出意料,未来五年之内,“中科院军团”将是新能源汽车里面最厉害的“军团”,“中科院军团”如今也被视为是难以超越的存在。

出生于“中科院”

中科海钠有多少“中科院”基因?

这首先要从中科海钠创始人、董事长胡勇胜说起。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他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获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又曾先后到德国Max-Planck固体研究所做博士后和Principal researcher,还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胡勇胜长期研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019年,他的 “钠离子电池”技术,获得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

而中科海钠CEO为唐堃,其为中科院物理所博士,长期从事电池能量储存与转化研究。

2017年,中科海钠成立,当年发布钠离子电池,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开发的公司。那时,中科海钠胡勇胜曾经提到,钠离子电池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一定程度上能形成对锂电池的补充,缓解锂资源短缺问题,还能逐步替代环境污染严重的铅酸电池。

之后,中科海钠快速发展。2018 年,完成了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示范;2019 年完成全球首座 100kWh 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示范。期间,中科海钠获得国科嘉和、中科院物理所天使轮投资,并完成天使+轮融资,得到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支持。

2020年,中科海钠融资Pre-A轮融资数千万人民币,投资方包含中科创星、梧桐树资本等。

2021年,电池赛道开始火爆,中科海钠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完成了A轮融资数亿人民币。2021年5月,曾毓群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宁德时代研究的钠电池技术已经成熟。7月,宁德时代推出钠离子电池,并表示已经进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计划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坐拥万亿市值,宁德时代的举动具有行业标杆的意义,此后钠电池开始遭到疯抢。于是就有了中科海钠和华为旗下哈勃投资联合的故事。

不只是华为

正如前言所述,在华为哈勃又入股“中科院军团”的中科海钠之前,华为也在新能源赛道已经投过另一个中科院团队。3月24日, 华为哈勃投资入股“中科院军团”的卫蓝新能源科技。

成立于2016年,卫蓝新能源脱胎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背后站着中科院物理所的三位男人——陈立泉、俞会根、李泓。

82岁的陈立泉,是卫蓝新能源的股东,被誉为“中国锂电第一人”,是我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博导。

54岁的俞会根,是卫蓝新能源的董事长,也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导师、教授级高工。

52岁的李泓,担任卫蓝新能源首席科学家,从1999年开始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单从团队出发,这是一个足够有投资的团队。

不只是华为,其它团队也盯上了中科院的新能源创业团队。

比如,骥翀氢能。骥翀氢能创始人、董事长为付宇。其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他入职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参与发起成立的产业化公司“新源动力”,负责上汽的电堆产品开发项目,积累了大量市场化经验。

2018年,付宇意识到新能源行业到了商业化临界点,便在上海成立了骥翀氢能,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和产业化。公司成立第一年,骥翀氢能就拿到了中科创星和上海重塑共同投资的天使轮融资;2020年,骥翀氢能完成了Pre-A轮融资,由水木易德领投,河南战新氢能产业基金、张家港政府投资平台悦丰金创及山东江诣创投跟投。2022年,骥翀氢能又拿到了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领投方为河南省战新氢能二期产业投资合伙企业,跟投方包括山东江诣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建信宸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云泽资本、上海蓝氢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等。

再比如,中储国能。2018年成立的中储国能是一家储能设备提供商,一家通过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方式创办的产业化公司,其技术及研发团队均源自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0年底,中储国能获得了由中科创星、株洲高科领投的1.6亿元天使轮投资;2021年10月,该公司宣布完成1.8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招银国际领投,老股东中科创星追投,联想之星、普华资本、华控基金、南京麒麟等机构跟投。

从中科海钠、卫蓝新能源、到骥翀氢能、中储国能.....中科院为中国新能源输送精兵强将,缔造了中国新能源最强军团。

时来天地皆同力

为什么是中科院缔造了中国新能源最强军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实力最强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机构,中科院承担了很多重大的国家级科研任务,也是中国顶级科学家的摇篮。譬如,中国第一块锂电池来自中科院物理所。

还有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这些平日没听过的科研院所,其实一直在储能、氢能、纳米发电等新能源相关领域默默钻研技术,沉淀了很厚实的科研实力,也储备了大量科研人才。

这是“人和”,但更重要的是“天时”。因为,没有“风口”,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时来天地皆同力。

对于中科院军团来讲,新能源汽车爆发是个标志性的时代事件。中科院新能源军团的形成,离不开万亿级新能源赛道大爆发。换言之,时代,才是中科院军团的“造物主”。

2021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多个重磅规划连续发布,让投资者相信:新能源行业是一条充满巨大想象力的赛道,也是投资配置的必选赛道,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上游的动力电池、储能、氢能,都已经成为了当下最吸金的赛道。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技术供给尤其是优质技术供给却十分稀缺的新能源市场,时代把机会留给了胡勇胜、付宇这样的人。

理所当然,他们也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例如,中科海钠、卫蓝新能源、到骥翀氢能、中储国能....的市场估值已经翻了20多倍,他们用很低的成本完成了股权激励制度,又用科研能力拿到了市值20亿元,市值50亿,市值100亿元.....

此时的中科院天团,不仅仅只像是一个“搞科研”的,他们也有精明的商人一面。而科研的资本化和商业化,可能会缔造一个伟大的公司,也可能会酿成一场风暴的“伏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