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范堡罗空展上,拿下亚航100架A320 NEO订单的空客风头盖过正在庆祝百岁诞辰的波音,一举拿下279架飞机订单和意向订单,总价值约350亿美元。
空客CEO法布里斯·布利叶(Fabrice Bregier)和亚航CEO托尼·费尔南德斯(Tony Fernandes)喜笑颜开的背后,空客人的心却一直在滴血----“巨无霸”A380在航展上又一次空手而归,由于没有足够的订单,空客不得不将A380的产量从2015年的27架降到2018年的12架,这意味着空客每个月只需要生产一架A380。
史上最昂贵研发成本的客机—A380
A380是科技史上最不缺少“话题性”的里程碑,这架双层、四引擎的世界上最大的客机可以容纳550个乘客,飞机上不仅可以拥有复古舷梯、吧台、淋浴间、健身房、套房,甚至有的还有免税店,豪华程度犹如一艘“空中游轮”,而且飞行过程十分安静、平稳。
在这背后是空客为其投入的250亿美元研发成本,使得空客想要收回这些研发成本需要卖出比一般研发项目下更多的飞机(通常情况下飞机制造商需要卖出400架新飞机才能实现项目盈亏平衡),然而目前为止空客共交付了193架A380,还有126架没有交付这远不使A380项目实现盈利。
而相反的波音在空客推出了“巨无霸”A380的同时,则研发了一种体积更小、燃油经济性更高的远程客机,这就是后来的梦幻客机——波音787,其已拿下了1100架飞机的订单,简直如梦幻一般受到航空公司的欢迎。
是空客的研发中的投入不够?
开玩笑,能为一个机型投入250亿美元研发成本的企业,其技术研发能力怎么会弱呢?
小编用智慧芽新上线的“情报神器”快速查询了一下,空客拥有4450件专利,其中发明竟占到了98.88%!
以下是通过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查询到的空客专利申请趋势:
来源: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
自2000年来空客为了应对来自波音及各国商飞企业的竞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这在专利申请趋势上有了直接的体现。因此,A380的失败并非是空客研发不利导致的结果,那么到底是为什么A380无人问津?
产品的推出还得看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和经济的增长,中产阶级会不断壮大,以及飞机制造效率的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航空需求会持续增长,客流从主要的航空枢纽被分流至二三线机场,使得能够拥有足够乘客填满A380的国际航线数量有限,而且,航空公司更加偏爱航班频次,一个A380航班好比两个波音777航班,后者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出行时间上的选择。
来源:智慧芽专利报告系统(Insights)
我们利用智慧芽专利报告系统(Insights)的雷达图分析功能,可以比较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相关技术的研发策略上的区别,可以清楚的发现两者不同的着重点。波音的研发更多来自市场的推动,市场想要什么样的客机,我们就推出怎样的客机。而“死脑筋”的空客,其研发十分专业化,他们更希望靠完善的技术来吸引客户选择他们的产品。
尽管在那些挤不堪的国际机场中A380仍然有着一席之地,但是现实情况是,旅客吞吐量能够达到这种级别的城市屈指可数,航空公司想要每天都能够实现高上座率十分困难。如果航空公司能够持续不断地填满它,那么A380会成为它们的摇钱树,但问题是当淡季来临时,旅客数量减少,飞机的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燃油成本并不会随之减少。
因此,意识到787的成功之后,空客开始研发它自己的远程节油客机,并将其称为A350-XWB,并且在2014年年底交付给卡塔尔航空。从2006年发布该项目开始,空客已经收到超过全球800个确定和意向订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