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家联合办公企业想要融资5000万,海航却直接给了3.36亿美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家联合办公企业想要融资5000万,海航却直接给了3.36亿美金

海航投资RocketSpace严格意义上并不算跨界,只是加速旗下新产业板块的布局而已。

作者:Terence

这几天,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的消息刷爆了科技界和金融界人士的朋友圈。几乎同一时间,海航被爆3.36亿美元投资曾经孵化了UBER的美国知名联合办公企业RocketSpace,以便加速其在科技和创新创业领域的布局。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RocketSpace原本只想融资5000万美元,而海航认为那太缺乏野心了,因而公布的投资额增加到了3.36亿美元。

根据合作协议,海航3.36亿美金的结构性投资包括股权投资、海航与RocketSpace中国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投资,海航的不动产投资及行业资源投入。即主要用作支持RocketSpace在以中国为首的全球扩张计划。

作为航空业起家的海航集团,近年来围绕航空业在海外大肆收购,航空公司、航空配餐公司、供应链公司、旅游集团等均被其收入囊中。表面上看,此次投资联合办公企业与其主业相距略远,但晨哨君想说的是,其实海航也算是科技业的“老司机”了。

海航生态科技集团

今年3月29日,海航集团正式宣布成立生态科技集团,这是海航继航空、实业、资本、旅游及物流之后的第六大产业板块。这意味着海航借此进军科技领域,整合旗下的传统产业并向信息时代转型升级的步调加速。

再往前追溯,海航集团1998年就成立易建科技,作为海航集团旗下IT信息技术企业;2015年,成立海航云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又陆续投资了乐视体育、Uber中国、微金所、途牛、购信、住百家等互联网公司。这样看来,说海航是科技业的“老司机”并不为过。

官方介绍显示,海航生态科技集团将为客户提供基于云和大数据的科技类服务,坚持“共享、分享”的理念,在社交电商、科技金融、智慧生活、孵化加速等领域深耕用户及服务。此次重金投资的RocketSpace则是享誉美国甚至全球的联合办公平台(其自我定位是加速器而非孵化器)。从RocketSpace走出的独角兽包括Spotify、、Leap Motion、Kabam和大名鼎鼎的Uber等。

因此,海航投资RocketSpace严格意义上并不算跨界,只是加速旗下新产业板块的布局而已。

当前,海航生态科技旗下已有孵化加速器公司——海创孵化器。官方资料显示,海创孵化器成立于2014年,是海航集团旗下创业创投平台。其专注于为初创期的高新企业、项目团队提供技术、资金、管理、资源、策划、培训等全方位支持,并为公司化运作的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帮助创业企业成长。

重金投资海外标杆RocketSpace后,未来双方在中国的业务推荐无疑是利好的。

联合办公和孵化器是什么鬼

热播美剧《硅谷》(Silicon Valley)里对“孵化器”有过描述,几个计算机程序员可以免费住在T.J. Miller饰演的Erlich Bachman的别墅里,作为回报,他们的创业项目日后若获得成功,Bachman可以获得10%的股份。剧中,Erlich Bachman就经常称其别墅为Incubator(孵化器)。

美剧《硅谷》

当然,这部剧展示的“孵化器”只是一种,现实中还有更多的细分。根据不白不败研究室的乐鸣在《孵化器、加速器与联合办公室的差异》一文的整理,国内创业环境大概是: 孵化苗圃 + 孵化器 + 加速器。从园区政策到硬空间孵化器管理,再到软性服务加速器。还有就是近两年暴增的商业化创业联合办公。

孵化器的优势是一般比联合办公室租金优惠,甚至完全免费(如《硅谷》里的别墅),对有资金压力的初始团队更友好。联合办公室则多数选择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拥有更舒适个性的环境。简易到轻奢根据定价不同各有扩展,自由入驻,亲和人际。目前,由于加速器经常与联合办公室共同工作。作为空间提供者,孵化器与联合办公室的专业差异正在缩小。

而加速器规则化更强,严格审核筛选,资本运行,创业者需要专注协同,从结构化环境中受益。此次海航投资的RocketSpace定位于加速器,RocketSpace CEO Duncan Logan表示,“我们希望早期创业者能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创业本身这件事情上,其他的事项,如处理租约、办公硬件等我们都会代劳。”

从5000万到3.36亿,壕or远见

近年来,中资海外“买买买”被当成“土豪”的例子不少,大多数情况下是竞争对手众多或所谓的“中国溢价”而不得已当“壕”。而从《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来看,海航这次却是嫌RocketSpace 5000万美元的融资太没野心,主动将投资额提升到3.36亿美元的。

不过,晨哨君认为海航这次可能真的不是在“炫富”,而是颇有远见的一笔投资。为了便于说明,这里用一个假设的案例:A公司欲融资2000万元,投资方可获得20%的股份,但投资方却要投资1亿元,仍然只要20%的股份。背后的原因是,虽然2000万获得20%股份看似更“划算”,但如果行业竞争激烈,2000万完全不够用,A公司被竞争对手超越,那么20%的股份也就毫无价值了。反之,1亿元的投资若能让A公司迅速干掉对手,在行业内建立优势,那现在的20%股份在未来则可能价值连城。

以上案例说明,有时候看似“吃亏”的投资反而更聪明。晨哨君认为海航投资RocketSpace或许与以上案例有一定相似。

在旧金山,RocketSpace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旧金山市中心);联合了资金,人才,和客户的平台;以及不要创业公司股份等特点在美国联合办公界声名远扬。即使800美金一个工位,也仍供不应求。

而海航也表示,RocketSpace将获得海航在资金、基金设立、国内外自持房地产方面的支持,加速其全球扩张。但看似“强强联合”的组合在国内的发展也并不容易。

首先,国内竞争对手已经不少了。辞去万科副总裁的毛大庆创立的优客工场;刚刚完成2亿B轮融资的纳什空间;上海实业集团与美国柯罗尼资本联手打造的 WE+联合办公空间;此外各城市还有各式各样创业园区和创业咖啡馆等。

而今年3月,弘毅资本及其母公司联想控股4.3亿美元领投了WeWork新一轮融资,使得后者估值已达到了惊人的160亿美元。据悉,该轮融资将被用于开拓亚洲市场,包括中国、韩国和印度等国家。

因此,海航的处境基本上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借RocketSpace在国内联合办公市场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在这样的竞争背景下,晨哨君认为海航3.36亿美元的投资相较于5000万美元更有远见,至少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杀出重围的概率更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南航空

313
  • 中再资环(600217.SH):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海航辞职,不再继续在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任职
  • 中再资环:张海航辞任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家联合办公企业想要融资5000万,海航却直接给了3.36亿美金

海航投资RocketSpace严格意义上并不算跨界,只是加速旗下新产业板块的布局而已。

作者:Terence

这几天,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的消息刷爆了科技界和金融界人士的朋友圈。几乎同一时间,海航被爆3.36亿美元投资曾经孵化了UBER的美国知名联合办公企业RocketSpace,以便加速其在科技和创新创业领域的布局。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RocketSpace原本只想融资5000万美元,而海航认为那太缺乏野心了,因而公布的投资额增加到了3.36亿美元。

根据合作协议,海航3.36亿美金的结构性投资包括股权投资、海航与RocketSpace中国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投资,海航的不动产投资及行业资源投入。即主要用作支持RocketSpace在以中国为首的全球扩张计划。

作为航空业起家的海航集团,近年来围绕航空业在海外大肆收购,航空公司、航空配餐公司、供应链公司、旅游集团等均被其收入囊中。表面上看,此次投资联合办公企业与其主业相距略远,但晨哨君想说的是,其实海航也算是科技业的“老司机”了。

海航生态科技集团

今年3月29日,海航集团正式宣布成立生态科技集团,这是海航继航空、实业、资本、旅游及物流之后的第六大产业板块。这意味着海航借此进军科技领域,整合旗下的传统产业并向信息时代转型升级的步调加速。

再往前追溯,海航集团1998年就成立易建科技,作为海航集团旗下IT信息技术企业;2015年,成立海航云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又陆续投资了乐视体育、Uber中国、微金所、途牛、购信、住百家等互联网公司。这样看来,说海航是科技业的“老司机”并不为过。

官方介绍显示,海航生态科技集团将为客户提供基于云和大数据的科技类服务,坚持“共享、分享”的理念,在社交电商、科技金融、智慧生活、孵化加速等领域深耕用户及服务。此次重金投资的RocketSpace则是享誉美国甚至全球的联合办公平台(其自我定位是加速器而非孵化器)。从RocketSpace走出的独角兽包括Spotify、、Leap Motion、Kabam和大名鼎鼎的Uber等。

因此,海航投资RocketSpace严格意义上并不算跨界,只是加速旗下新产业板块的布局而已。

当前,海航生态科技旗下已有孵化加速器公司——海创孵化器。官方资料显示,海创孵化器成立于2014年,是海航集团旗下创业创投平台。其专注于为初创期的高新企业、项目团队提供技术、资金、管理、资源、策划、培训等全方位支持,并为公司化运作的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帮助创业企业成长。

重金投资海外标杆RocketSpace后,未来双方在中国的业务推荐无疑是利好的。

联合办公和孵化器是什么鬼

热播美剧《硅谷》(Silicon Valley)里对“孵化器”有过描述,几个计算机程序员可以免费住在T.J. Miller饰演的Erlich Bachman的别墅里,作为回报,他们的创业项目日后若获得成功,Bachman可以获得10%的股份。剧中,Erlich Bachman就经常称其别墅为Incubator(孵化器)。

美剧《硅谷》

当然,这部剧展示的“孵化器”只是一种,现实中还有更多的细分。根据不白不败研究室的乐鸣在《孵化器、加速器与联合办公室的差异》一文的整理,国内创业环境大概是: 孵化苗圃 + 孵化器 + 加速器。从园区政策到硬空间孵化器管理,再到软性服务加速器。还有就是近两年暴增的商业化创业联合办公。

孵化器的优势是一般比联合办公室租金优惠,甚至完全免费(如《硅谷》里的别墅),对有资金压力的初始团队更友好。联合办公室则多数选择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拥有更舒适个性的环境。简易到轻奢根据定价不同各有扩展,自由入驻,亲和人际。目前,由于加速器经常与联合办公室共同工作。作为空间提供者,孵化器与联合办公室的专业差异正在缩小。

而加速器规则化更强,严格审核筛选,资本运行,创业者需要专注协同,从结构化环境中受益。此次海航投资的RocketSpace定位于加速器,RocketSpace CEO Duncan Logan表示,“我们希望早期创业者能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创业本身这件事情上,其他的事项,如处理租约、办公硬件等我们都会代劳。”

从5000万到3.36亿,壕or远见

近年来,中资海外“买买买”被当成“土豪”的例子不少,大多数情况下是竞争对手众多或所谓的“中国溢价”而不得已当“壕”。而从《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来看,海航这次却是嫌RocketSpace 5000万美元的融资太没野心,主动将投资额提升到3.36亿美元的。

不过,晨哨君认为海航这次可能真的不是在“炫富”,而是颇有远见的一笔投资。为了便于说明,这里用一个假设的案例:A公司欲融资2000万元,投资方可获得20%的股份,但投资方却要投资1亿元,仍然只要20%的股份。背后的原因是,虽然2000万获得20%股份看似更“划算”,但如果行业竞争激烈,2000万完全不够用,A公司被竞争对手超越,那么20%的股份也就毫无价值了。反之,1亿元的投资若能让A公司迅速干掉对手,在行业内建立优势,那现在的20%股份在未来则可能价值连城。

以上案例说明,有时候看似“吃亏”的投资反而更聪明。晨哨君认为海航投资RocketSpace或许与以上案例有一定相似。

在旧金山,RocketSpace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旧金山市中心);联合了资金,人才,和客户的平台;以及不要创业公司股份等特点在美国联合办公界声名远扬。即使800美金一个工位,也仍供不应求。

而海航也表示,RocketSpace将获得海航在资金、基金设立、国内外自持房地产方面的支持,加速其全球扩张。但看似“强强联合”的组合在国内的发展也并不容易。

首先,国内竞争对手已经不少了。辞去万科副总裁的毛大庆创立的优客工场;刚刚完成2亿B轮融资的纳什空间;上海实业集团与美国柯罗尼资本联手打造的 WE+联合办公空间;此外各城市还有各式各样创业园区和创业咖啡馆等。

而今年3月,弘毅资本及其母公司联想控股4.3亿美元领投了WeWork新一轮融资,使得后者估值已达到了惊人的160亿美元。据悉,该轮融资将被用于开拓亚洲市场,包括中国、韩国和印度等国家。

因此,海航的处境基本上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借RocketSpace在国内联合办公市场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在这样的竞争背景下,晨哨君认为海航3.36亿美元的投资相较于5000万美元更有远见,至少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杀出重围的概率更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