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动力电池价格暴涨背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动力电池价格暴涨背后

不到两年翻了十几倍。

文|电动公会 东关大先生

上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发布了一组数据: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达25.5%,但营收仅下降了4%,利润率非常不健康,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上游企业利润暴增,但下游企业“连汤都喝不到”。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疯狂上涨。我们查了一下,作为动力电池的正极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从2020年7月的4万元/吨,一路疯涨到今年3月的50万元/吨。

不到两年翻了十几倍。

2021年之前,动力电池的材料成本结构大致是:正极30%、负极18%、电解液6%、隔膜6%。但在去年涨价之后,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比已经接近50%。

碳酸锂价格猛涨,让动力电池企业招架不住,只能将压力转嫁给下游,车企更是无计可施,只能含泪涨价,一连串的效应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广汽老总抱怨,全世界造电动车的企业,除了特斯拉之外,都不赚钱;宁德时代老总也很无奈,通过几年的技术升级、方案优化,我们动力电池的价格降了很多,但因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把我们几年的努力都摊掉了。

车企和电池制造商都抱怨说自己“没赚”,那消费者买新能源汽车花的钱,到底被谁赚去了?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利润都流向了更上游的矿产商以及锂材料加工商,比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锂盐厂商普遍挣得盆满钵满。

此前,赣锋锂业公告称,2022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72亿元至90亿元,同比增长408.24%至535.30%;天齐锂业也发布了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亿元至116亿元,同比增长110倍至134倍。

如果单从第一季度来看,天齐锂业的净利润大概相当于两个宁德时代、四个比亚迪。

很显然,整个产业链陷入了“为上游打工”的魔咒,面对持续大涨的锂材料价格,动力电池厂商与整车厂的怨念已无须多言,而锂价高位横盘的背后,也折射出了我们对上游原材料话语权不足的核心问题。

目前全球动力电池行业主要还是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电池关键的正极材料占整个电池成本的四成左右,这其中三元正极材料主要以镍盐、钴盐、锂盐为主。

而锂电池中,三元正极材料消耗主要以碳酸锂为主,每吨三元材料消耗碳酸锂0.38吨左右。据了解,碳酸锂每涨价10万元,动力电池每GWh成本增加6000万左右。

遗憾的是,锂电池原材料并没有掌握在国人手上,我国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5%。虽然目前已经勘测出我国锂资源储存量约为100万吨锂金属,在全球排名第四,但问题在于,这些锂矿如果想要开发,也要面临高昂的成本、漫长的开发时间等诸多难题。

目前来看,全球70%以上的锂资源分布在南美和澳洲,因此当海外锂矿拍卖价格屡创新高时,国内碳酸锂价格只能应声上涨。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瞬间暴露了话语权不足的问题,国内碳酸锂价格在15个月里翻了10倍。

为了摆脱上游矿产卡脖子的问题,我们只能疯狂恶补,一边加速锂矿资源布局,另一边也开始加紧推动电池回收业务。

在海外布局方面,天齐锂业是行动最早的,十年前控股了澳洲最大的锂矿山。相比之下,国内电池厂行动缓慢,2020年之后才开始布局海外锂矿资源。

市场普遍预期,由于行业的持续火爆,锂矿投资在2021年开始持续增加,会使得2023年开始出现锂矿供需关系的逆转,最终锂价会见顶回落。

而事实上,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已经出现松动迹象。

中原证券的数据显示,8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48.4万元。而在今年4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曾突破50万元/吨。由此可见,虽然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依旧维持在高位运行,但价格已经有所下滑。

作为动力电池的另一种重要原材料,电解钴的价格已经从7月初的37.7万元/吨下滑12.4%至8月12日的33万元/吨,降幅较电池级碳酸锂更为明显。

不过,目前碳酸锂的供需关系仍然比较紧张,进入下半年,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均有赶工意愿,这将加大锂盐消耗,也将支撑后续锂盐价格继续走强。

甚至有锂矿厂高管表示“不只原矿稀缺,现在公司碳酸锂冶炼烧出的渣,都有人拿去再提锂。”

最近业内一位权威大佬的一席话也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商雅宝CEO近日表示,锂矿的供应问题是系统性的,预计在未来七到八年的时间里,锂矿供应将持续吃紧。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整个动力电池市场仍然会持续承受过高的成本压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动力电池价格暴涨背后

不到两年翻了十几倍。

文|电动公会 东关大先生

上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发布了一组数据: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达25.5%,但营收仅下降了4%,利润率非常不健康,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上游企业利润暴增,但下游企业“连汤都喝不到”。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疯狂上涨。我们查了一下,作为动力电池的正极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从2020年7月的4万元/吨,一路疯涨到今年3月的50万元/吨。

不到两年翻了十几倍。

2021年之前,动力电池的材料成本结构大致是:正极30%、负极18%、电解液6%、隔膜6%。但在去年涨价之后,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比已经接近50%。

碳酸锂价格猛涨,让动力电池企业招架不住,只能将压力转嫁给下游,车企更是无计可施,只能含泪涨价,一连串的效应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广汽老总抱怨,全世界造电动车的企业,除了特斯拉之外,都不赚钱;宁德时代老总也很无奈,通过几年的技术升级、方案优化,我们动力电池的价格降了很多,但因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把我们几年的努力都摊掉了。

车企和电池制造商都抱怨说自己“没赚”,那消费者买新能源汽车花的钱,到底被谁赚去了?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利润都流向了更上游的矿产商以及锂材料加工商,比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锂盐厂商普遍挣得盆满钵满。

此前,赣锋锂业公告称,2022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72亿元至90亿元,同比增长408.24%至535.30%;天齐锂业也发布了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亿元至116亿元,同比增长110倍至134倍。

如果单从第一季度来看,天齐锂业的净利润大概相当于两个宁德时代、四个比亚迪。

很显然,整个产业链陷入了“为上游打工”的魔咒,面对持续大涨的锂材料价格,动力电池厂商与整车厂的怨念已无须多言,而锂价高位横盘的背后,也折射出了我们对上游原材料话语权不足的核心问题。

目前全球动力电池行业主要还是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电池关键的正极材料占整个电池成本的四成左右,这其中三元正极材料主要以镍盐、钴盐、锂盐为主。

而锂电池中,三元正极材料消耗主要以碳酸锂为主,每吨三元材料消耗碳酸锂0.38吨左右。据了解,碳酸锂每涨价10万元,动力电池每GWh成本增加6000万左右。

遗憾的是,锂电池原材料并没有掌握在国人手上,我国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5%。虽然目前已经勘测出我国锂资源储存量约为100万吨锂金属,在全球排名第四,但问题在于,这些锂矿如果想要开发,也要面临高昂的成本、漫长的开发时间等诸多难题。

目前来看,全球70%以上的锂资源分布在南美和澳洲,因此当海外锂矿拍卖价格屡创新高时,国内碳酸锂价格只能应声上涨。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瞬间暴露了话语权不足的问题,国内碳酸锂价格在15个月里翻了10倍。

为了摆脱上游矿产卡脖子的问题,我们只能疯狂恶补,一边加速锂矿资源布局,另一边也开始加紧推动电池回收业务。

在海外布局方面,天齐锂业是行动最早的,十年前控股了澳洲最大的锂矿山。相比之下,国内电池厂行动缓慢,2020年之后才开始布局海外锂矿资源。

市场普遍预期,由于行业的持续火爆,锂矿投资在2021年开始持续增加,会使得2023年开始出现锂矿供需关系的逆转,最终锂价会见顶回落。

而事实上,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已经出现松动迹象。

中原证券的数据显示,8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48.4万元。而在今年4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曾突破50万元/吨。由此可见,虽然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依旧维持在高位运行,但价格已经有所下滑。

作为动力电池的另一种重要原材料,电解钴的价格已经从7月初的37.7万元/吨下滑12.4%至8月12日的33万元/吨,降幅较电池级碳酸锂更为明显。

不过,目前碳酸锂的供需关系仍然比较紧张,进入下半年,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均有赶工意愿,这将加大锂盐消耗,也将支撑后续锂盐价格继续走强。

甚至有锂矿厂高管表示“不只原矿稀缺,现在公司碳酸锂冶炼烧出的渣,都有人拿去再提锂。”

最近业内一位权威大佬的一席话也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全球最大的锂生产商雅宝CEO近日表示,锂矿的供应问题是系统性的,预计在未来七到八年的时间里,锂矿供应将持续吃紧。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整个动力电池市场仍然会持续承受过高的成本压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