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奥迪A4L迎换代BB(宝宝)你们怕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奥迪A4L迎换代BB(宝宝)你们怕了吗?

随着四年前宝马3系L、两年前奔驰C级L的推出,奥迪A4L“老大”的江湖地位明显不如之前稳固。

 

7月份豪华B级细分市场,奥迪A4L的销量首次滑落到BBA垫底的位置。尽管这里面有即将换代、停产的因素在里面(毕竟看7个月的累计销量,奥迪A4L仍然优于奔驰C和宝马3),但从今年以来,奥迪A4L应该是明显感受到了对手的挑战。要知道在此之前,奥迪A4L和奥迪A6L一样,几乎垄断了这一细分市场。伴随着四年前宝马3系L、两年前奔驰C级L的推出,奥迪A4L“老大”的江湖地位明显不如之前稳固——绝对数量上依旧能够维持领先,但差距已无限缩小。

到底为何奥迪A4L能够在市场份额方面持续处于领先?是品牌力强于对手吗,还是技术含量更高?其实都不是。奥迪的成功秘诀,还是在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控——相比宝马和奔驰,它的产品确实在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上做得更到位。那么面对当下威胁,奥迪自然是要倾尽全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套句热词,就是要用尽洪荒之力。

换代周期趣谈:奥迪总是最后一个

BBA在豪华B级这个细分上的换代周期是错开的,而且似乎大家都有默契,即隔两年左右换一次——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宝马3系L为2012年上市,奔驰C级L是2014年,奥迪A4L则选择在了2016年。从周期看,奥迪选择了最后一个。这么做的坏处是会失去一些先机,好处却是可以在产品开发上获得更多的(新一代车型)市场反馈,从而实现后发制人。

当下在售的奥迪A4L是2008年上市的,距今已有8年左右的时间。这在过去看来很正常,但从目前车型更新的速度和幅度来看,这个时间确实是有点“久远”了。事实上目前在市场上也是如此——奥迪A4L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奔驰C级的典型对手,因为它们同配置的情况下价格差别着实巨大。没办法,谁让现款A4L看上去相比对手是如此老态龙钟呢!尤其是那个过时的内饰设计,估计看一眼就转投奔驰宝马的大有人在。

设计与技术的变化着实巨大

设计在这里华尔街不想多谈,大家还是看图吧,新老款的差异确实是很大。外观可能还不算太明显,内饰真的是天翻地覆。看着新A4L的内饰,估计扭头就走的人不会再有了,相反会感觉和奔驰C有一拼,会让宝马3感觉到冒汗。

值得说的变化其实是技术。大众的模块化很多人都知道了,换成模块化平台后的新车变化幅度,感觉都要比之前平台更迭更大。这个新A4L,也是首次在这个级别中采用MLB模块化平台。按照这个逻辑,你如果硬要牵扯的话,它甚至可以算是和新Q7一个平台。模块化的好处很多,例如减重、例如整体的成本质量比等等。新A4L就比老款减重100多公斤。还有前后五连杆,这种技术控比较看重,但多数人可能反而不是太关心。

动力总成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换装7速双离合。这个双离合算是新货,而且是湿式的,所以不必有之前的那种担心。相比老款的CVT,换装双离合后最大的优点自然是“名副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种豪华B级,运动是它的一个重要设计诉求,之前的CVT组合确实是有点太“违和”。

电子技术方面倒是没啥好说的,基本上都是时髦的那一套,属于“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算起来,全液晶仪表算是一个特色吧,但现在其实也不稀罕了。

尺寸反映出新A4L的野心不止于自己的市场

海外版新A4其实尺寸已经增大很多,长度已大致相当于奔驰和宝马的L版。结果在变身A4L的时候,一汽奥迪依然不保守,愣是把车长拓展到4.8米以上。4.8米+什么概念?这已经涉足到迈腾的尺寸领域了。不要小瞧这个变化,它在冲量这一块的威力可能会比预想的更大。

很多人都知道,像奥迪A4、奔驰C和宝马3这种车,虽然也叫B级,但它们最初都只是定位为运动车的,尺寸大致与常规品牌的A级相仿(例如上一代3系就只有4.5米多,跟当时的速腾一个水平)。这种车自己开没问题,但对应中国家庭,无疑还是有点小(气)。所以当时的3系,除了宝马运动粉以外,就只有女性车主会买,量自然也冲不上去。直到加长之后,大家才觉得这种车也可以兼顾家庭。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类车对于普通B级的冲击。例如老款A4L大幅优惠后的价格,其实比迈腾之类贵得有限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看牌子”的市场,这种吸引力是不可小觑的。尤其是那些重牌子、不太看重动力和配置的,他们会觉得买A4L(及其同级竞品)低配要比买迈腾(及其同级竞品)高配更合适。这一下子,就相当于把整个蛋糕做大了——不光是豪华B级,更涉足到普通B级市场,而后者的容量是绝非前者能比的。

在这个过程中,豪华B级能否向下抢夺更多的份额,除了价格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尺寸——毕竟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4.8米以上、后排跷二郎腿的B级,他们在面对A4L这类车的时候还是会嫌小。现在新A4L把这方面做得更极致。虽说真去比对的话,它的后排还是要比迈腾小,但这已经只是量、而非质的差异。未来,伴随着新A4L的市场成熟、价格优惠出现,再结合新的1.4T在税费、成本方面的优势,它完全可以把向下延伸的手伸得更长,总量也会比目前(月销万辆)再上一个台阶。

总结:

在BBA里,奥迪其实是算一个最没有特点、最像日系的品牌。然而正因为如此,它在迎合主流需求上会更占上风。老款A4L已经停产,而宝马3系和奔驰C级的终端优惠都不小,这无疑对新A4L上市之初带来不小压力(总不能已上市就优惠好几万吧)。凭借着以上用尽洪荒之力的改变,新A4L能否度过这一关(即以指导价依旧可以承接老款月销万辆的销售数量),这其实是新A4L上市后最大的看点。只要这一关挺过去,等到新A4L可以像对手一样的优惠,并且推出1.4T版本后,这个细分市场的老大应该还会是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奥迪

4.8k
  • 13款新车带你看上海车展最热车型|2025上海车展
  • 知情人士:卓驭科技获奥迪两款新车定点,并与奔驰高层接触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奥迪A4L迎换代BB(宝宝)你们怕了吗?

随着四年前宝马3系L、两年前奔驰C级L的推出,奥迪A4L“老大”的江湖地位明显不如之前稳固。

 

7月份豪华B级细分市场,奥迪A4L的销量首次滑落到BBA垫底的位置。尽管这里面有即将换代、停产的因素在里面(毕竟看7个月的累计销量,奥迪A4L仍然优于奔驰C和宝马3),但从今年以来,奥迪A4L应该是明显感受到了对手的挑战。要知道在此之前,奥迪A4L和奥迪A6L一样,几乎垄断了这一细分市场。伴随着四年前宝马3系L、两年前奔驰C级L的推出,奥迪A4L“老大”的江湖地位明显不如之前稳固——绝对数量上依旧能够维持领先,但差距已无限缩小。

到底为何奥迪A4L能够在市场份额方面持续处于领先?是品牌力强于对手吗,还是技术含量更高?其实都不是。奥迪的成功秘诀,还是在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控——相比宝马和奔驰,它的产品确实在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上做得更到位。那么面对当下威胁,奥迪自然是要倾尽全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套句热词,就是要用尽洪荒之力。

换代周期趣谈:奥迪总是最后一个

BBA在豪华B级这个细分上的换代周期是错开的,而且似乎大家都有默契,即隔两年左右换一次——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宝马3系L为2012年上市,奔驰C级L是2014年,奥迪A4L则选择在了2016年。从周期看,奥迪选择了最后一个。这么做的坏处是会失去一些先机,好处却是可以在产品开发上获得更多的(新一代车型)市场反馈,从而实现后发制人。

当下在售的奥迪A4L是2008年上市的,距今已有8年左右的时间。这在过去看来很正常,但从目前车型更新的速度和幅度来看,这个时间确实是有点“久远”了。事实上目前在市场上也是如此——奥迪A4L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奔驰C级的典型对手,因为它们同配置的情况下价格差别着实巨大。没办法,谁让现款A4L看上去相比对手是如此老态龙钟呢!尤其是那个过时的内饰设计,估计看一眼就转投奔驰宝马的大有人在。

设计与技术的变化着实巨大

设计在这里华尔街不想多谈,大家还是看图吧,新老款的差异确实是很大。外观可能还不算太明显,内饰真的是天翻地覆。看着新A4L的内饰,估计扭头就走的人不会再有了,相反会感觉和奔驰C有一拼,会让宝马3感觉到冒汗。

值得说的变化其实是技术。大众的模块化很多人都知道了,换成模块化平台后的新车变化幅度,感觉都要比之前平台更迭更大。这个新A4L,也是首次在这个级别中采用MLB模块化平台。按照这个逻辑,你如果硬要牵扯的话,它甚至可以算是和新Q7一个平台。模块化的好处很多,例如减重、例如整体的成本质量比等等。新A4L就比老款减重100多公斤。还有前后五连杆,这种技术控比较看重,但多数人可能反而不是太关心。

动力总成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换装7速双离合。这个双离合算是新货,而且是湿式的,所以不必有之前的那种担心。相比老款的CVT,换装双离合后最大的优点自然是“名副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种豪华B级,运动是它的一个重要设计诉求,之前的CVT组合确实是有点太“违和”。

电子技术方面倒是没啥好说的,基本上都是时髦的那一套,属于“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算起来,全液晶仪表算是一个特色吧,但现在其实也不稀罕了。

尺寸反映出新A4L的野心不止于自己的市场

海外版新A4其实尺寸已经增大很多,长度已大致相当于奔驰和宝马的L版。结果在变身A4L的时候,一汽奥迪依然不保守,愣是把车长拓展到4.8米以上。4.8米+什么概念?这已经涉足到迈腾的尺寸领域了。不要小瞧这个变化,它在冲量这一块的威力可能会比预想的更大。

很多人都知道,像奥迪A4、奔驰C和宝马3这种车,虽然也叫B级,但它们最初都只是定位为运动车的,尺寸大致与常规品牌的A级相仿(例如上一代3系就只有4.5米多,跟当时的速腾一个水平)。这种车自己开没问题,但对应中国家庭,无疑还是有点小(气)。所以当时的3系,除了宝马运动粉以外,就只有女性车主会买,量自然也冲不上去。直到加长之后,大家才觉得这种车也可以兼顾家庭。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类车对于普通B级的冲击。例如老款A4L大幅优惠后的价格,其实比迈腾之类贵得有限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看牌子”的市场,这种吸引力是不可小觑的。尤其是那些重牌子、不太看重动力和配置的,他们会觉得买A4L(及其同级竞品)低配要比买迈腾(及其同级竞品)高配更合适。这一下子,就相当于把整个蛋糕做大了——不光是豪华B级,更涉足到普通B级市场,而后者的容量是绝非前者能比的。

在这个过程中,豪华B级能否向下抢夺更多的份额,除了价格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尺寸——毕竟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4.8米以上、后排跷二郎腿的B级,他们在面对A4L这类车的时候还是会嫌小。现在新A4L把这方面做得更极致。虽说真去比对的话,它的后排还是要比迈腾小,但这已经只是量、而非质的差异。未来,伴随着新A4L的市场成熟、价格优惠出现,再结合新的1.4T在税费、成本方面的优势,它完全可以把向下延伸的手伸得更长,总量也会比目前(月销万辆)再上一个台阶。

总结:

在BBA里,奥迪其实是算一个最没有特点、最像日系的品牌。然而正因为如此,它在迎合主流需求上会更占上风。老款A4L已经停产,而宝马3系和奔驰C级的终端优惠都不小,这无疑对新A4L上市之初带来不小压力(总不能已上市就优惠好几万吧)。凭借着以上用尽洪荒之力的改变,新A4L能否度过这一关(即以指导价依旧可以承接老款月销万辆的销售数量),这其实是新A4L上市后最大的看点。只要这一关挺过去,等到新A4L可以像对手一样的优惠,并且推出1.4T版本后,这个细分市场的老大应该还会是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