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地域歧视,你哪儿来的优越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地域歧视,你哪儿来的优越感?

我们被地图炮击中的时候是如此愤慨,但我们自己充当炮手的时候常常因酣畅淋漓、痛快万分而意识不到自己的暴力。

作者:砂锅

所谓“地图炮”,就是那些唯我独尊,思维连级跳;思想偏见,视野狭隘;牺牲大我,成就小我;明明很虚伪,非要猪鼻子里插大葱;把无知当渊博,把愚昧当先知的人。

一句话概括:

就是那些满眼群体攻击的人,

“地域歧视”尤甚。

地 图 炮 重 出 江 湖

还不明白?煮个栗子。

有个微博博主,逻辑真的堪称山路十八弯,无论什么事,总能扯到河南人民。

马蓉出轨跟河南人有毛关系?她不是河南人,她出轨的对象不是河南人,河南人没有强迫她出轨。

一人犯罪,全体河南人“连坐”

这次,他不再靠联想了,

开始走凭空想象的路线

这孩子还小,我们不能这么严厉的对他。

或许这微博是有理由的,或许这厮曾经被某(几)个河南妹子伤害过,或许被某(几)个河南汉子猛踹过,于是留下心里阴影。

算了,我编不下去了,即使有理由,就能堂而皇之地用此以偏概全的过激言论伤害1亿人民吗?

坏乎?蠢乎?不知道。

装逼的心人人都有,但是用践踏、侮辱别人的方式来装逼真就无法宽恕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更何况是人身攻击!

地图炮重出江湖,请保持淡定。

你开 我开 大家开

网上流传:山东人心中的中国地图

说起地图炮,古人开得响。中华文明有多远,地图炮就有多长。

古人以中原为中心,说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左传》)

“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孔传》)

而周边区域呢?《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知乎上有人总结出古人那一套:

“《揠苗助长》:从前有个宋国人……

《野人献曝》:从前有个宋国人……

《守株待兔》: 从前有个宋国人……

《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杞人忧天》:从前有个杞国人……

《刻舟求剑》:从前有个楚国人……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楚国人……

《自相矛盾》:从前有个楚国人……

《叶公好龙》: 楚国叶公子高好龙……

《邯郸学步》:从前有个燕国人……”

整个春秋时期,

宋国人和楚国人吃的炮最多。

婉约派词人柳宗元可是地图炮的鼻祖:“蜀犬吠日”、“粤犬吠雪”“黔驴技穷”皆出自他手。

一个被逼在生活南方几十年的北方人,心中难免不甘,肚子里的苦水需要倒一倒,应该表示理解。

可是四川、广东的狗,贵州的驴与他有什么仇什么怨?

网上流传:河南人心中的中国地图

在1530年意大利维罗纳医生吉罗拉莫·弗拉卡斯托罗将梅毒定名为syphilis之前,俄罗斯人称其为“波兰病”,波兰人、德国人称其为“法国病”。

法国人称其为“意大利病”,荷兰人称其为“西班牙病”,奥斯曼帝国称其为“基督徒病”或“法兰克病”。

这可了得,直接把一种病毒上升为“国家病”了!炮炮相打何时了。绕了一圈再回来。

地图炮这个东西,不仅他人能开,古人能开,外国人能开,我们也能。

比如刻板印象中的:上海人小气、农村男不能嫁、北方粽子难吃、南方粽子恶心、西部穷比、河南人没素质、东北多流氓、日本人变态、英国人腐、西方人放荡……

(声明:这些词句不是我发明的,拿来举例而已。)

再把范围引申一下:富二代、官二代、非主流、90后、小三、中年大叔……

全部是以一个带着偏见的标签去损害、攻击一个群体。

按说,既然大家都有这个问题,还用探讨吗?法不责众啊。

不,有病,得治。

怎么能放弃治疗呢?

懒 得 去 细 究

网上流传:上海人心中的中国地图

为什么

说是“地图炮”,而不是“地图枪”?

地图枪只能点射,谁是对象就射击谁。但是地图炮可以平地一声雷,把对象集合在一个地图(标签)之内,所在区域无一幸免。

但是,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多面。而人与人之间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习惯于找规律,用直觉判断,偷懒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一个因几个样本总结出来的标签去普适所有人,而忽略这方水土的不同元素,这方人的不同个体。

如果“我们”在外地开办一所学校,学生都是当地人。可是每个班都打架的,偷东西的,调戏女孩的。我能说当地学生都不守规矩吗?不能。

因为他们是不一样的。

我以前总以为四川人少不了辣椒,所以四川女娃性格一定泼辣,所以理直气壮地说:“四川盛产‘辣妹子 ’!”

但是,我认识的四川女娃一个性格文静,一个性格文雅(更何况其中的一个女孩对辣椒一点也不感冒)。

我认识两个女孩以前只是凭着一时的直线思维,并没有真正了解四川女孩,即使现在也不能定性,因为四川女孩那么多,性格很多样的,对伐?

所以,我要么是没有亲眼见过只是听别人家长里短地说起某个人如何如何,要么是见过一两个便开始总结共性。自己的脑子太懒了。

-没有骄傲 就没有打炮

网上流传:“汉阳区人心中的武汉地图”

如果说,

“地图”是因为懒,

“炮”就是因为优越感。

本来想放一个人的,但突然间觉得不够解气,非要把地域也黑一炮,来维护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更大的面积可以产生更大的满足感。

地图炮OS:欧耶耶,你们都中我的炮了,尝尝我的威力!

这种“满足”就像骂人一定要把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一遍一样。这样,说你##就有根据了。

因为你生长的环境就是##的,你祖宗十八代都是##的,你的圈子就是##的,环境、遗传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所以你的性格就是##的。

地图炮OS:哇哦!推出这个逻辑的我真是简直不能再严谨。

不费力气就能通过别人的无知来衬托自己的见多识广,是多么爽啊。

不知道哪来的优越感,反正我是不能忍。不能忍别人,我就“解剖自己”吧,总不能让别人也忍受我的攻击吧。

自我们老祖宗在中原发迹,这种优越感就诞生了:中原是天地之中,人杰地灵,文明开化,讲究礼仪。瞧瞧周边的蛮夷狄戎,整天要么骑着大马,挥着大刀,大喊着抢人;要么穿着渔网、挥着鱼叉、晒鱼干。

没有骄傲 就没有打炮。

“我们”不喜欢“他们”

网上流传:北京人心中的中国地图

千年之后,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依然存在,

不管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如何。

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是蛮子”、“说话太蛮”。那时候不知道“蛮”是啥意思。

现在知道了:“蛮”就是落后,蛮就是“我们”之外的“他们”。

这种优越感也是自内而生的排他性。

人类生而为群体动物,所以只有先知道哪些是友好的,是属于自己的群体,哪些是不友好的,是“他们”的群体,才能保护自己和自己的群体不受伤害。

对“他们”,“我们”不了解,但是又知道一些。

就像媒体总是报道“某地的人哄抢”、“某地的人打架”、“某地的儿媳妇气死老婆婆”、“某地的女婿气死丈母娘”、“某地的丈母娘狮子大开口” ……全都是“某地”的负面信息。

所以,“我们”关于“某地”的认知就全是这些负面信息,就把“某地”列为“不友好”的单子里,通过骂、嘲讽、攻击等来把“我们”与“某地”区别开:“某地”不好、很低等,“我”是排斥“某地”的,“我们”不是一类人。

于是“某地”的人全坏了,没有一个好人。

可是,不管是报纸、电视、广播,还是互联网,爆出的这些事大都是为吸引眼球的,就像“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正是因为稀少才要大幅报道。

但是,

“我们”把这些少量的事当成全部了。

要想少挨炮,就要少放炮

网上流传:云南人心中的中国地图

说者畅快淋漓,听者万箭穿心。

我们被地图炮击中的时候是如此愤慨,但我们自己充当炮手的时候常常因酣畅淋漓、痛快万分而意识不到自己的暴力。

中炮的人该多心痛。还理解不到?

那么,如果中国台湾说限制中国大陆游客呢?如果日本说中国游客素质差呢?如果外星人说地球人都是自作自受呢?

“我们”打炮的时候很骄傲、很嚣张,我们被打时很气氛、伤自尊。最可恶的是一边自己开炮,一边狂反地图炮。

可是炮弹满天飞,

总有一天会落地自己头上的。

要想少挨炮,

就要少放炮,更要反放炮。

引用一段二战时希特勒屠杀中的幸存者马丁·内莫勒牧师的话:

当他们来抓X党人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X党人;

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来抓X教徒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X教徒;

后来,

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

已经没有人帮我说话了。

改编一下:

当上海人中炮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上海人;

当河南人中炮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河南人;

当农村男中炮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农村男;

后来,

当我中炮时,

已经没有人帮我说话了。

最后,温馨提醒:

该炮威力无穷,请小心点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地域歧视,你哪儿来的优越感?

我们被地图炮击中的时候是如此愤慨,但我们自己充当炮手的时候常常因酣畅淋漓、痛快万分而意识不到自己的暴力。

作者:砂锅

所谓“地图炮”,就是那些唯我独尊,思维连级跳;思想偏见,视野狭隘;牺牲大我,成就小我;明明很虚伪,非要猪鼻子里插大葱;把无知当渊博,把愚昧当先知的人。

一句话概括:

就是那些满眼群体攻击的人,

“地域歧视”尤甚。

地 图 炮 重 出 江 湖

还不明白?煮个栗子。

有个微博博主,逻辑真的堪称山路十八弯,无论什么事,总能扯到河南人民。

马蓉出轨跟河南人有毛关系?她不是河南人,她出轨的对象不是河南人,河南人没有强迫她出轨。

一人犯罪,全体河南人“连坐”

这次,他不再靠联想了,

开始走凭空想象的路线

这孩子还小,我们不能这么严厉的对他。

或许这微博是有理由的,或许这厮曾经被某(几)个河南妹子伤害过,或许被某(几)个河南汉子猛踹过,于是留下心里阴影。

算了,我编不下去了,即使有理由,就能堂而皇之地用此以偏概全的过激言论伤害1亿人民吗?

坏乎?蠢乎?不知道。

装逼的心人人都有,但是用践踏、侮辱别人的方式来装逼真就无法宽恕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更何况是人身攻击!

地图炮重出江湖,请保持淡定。

你开 我开 大家开

网上流传:山东人心中的中国地图

说起地图炮,古人开得响。中华文明有多远,地图炮就有多长。

古人以中原为中心,说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左传》)

“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孔传》)

而周边区域呢?《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知乎上有人总结出古人那一套:

“《揠苗助长》:从前有个宋国人……

《野人献曝》:从前有个宋国人……

《守株待兔》: 从前有个宋国人……

《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杞人忧天》:从前有个杞国人……

《刻舟求剑》:从前有个楚国人……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楚国人……

《自相矛盾》:从前有个楚国人……

《叶公好龙》: 楚国叶公子高好龙……

《邯郸学步》:从前有个燕国人……”

整个春秋时期,

宋国人和楚国人吃的炮最多。

婉约派词人柳宗元可是地图炮的鼻祖:“蜀犬吠日”、“粤犬吠雪”“黔驴技穷”皆出自他手。

一个被逼在生活南方几十年的北方人,心中难免不甘,肚子里的苦水需要倒一倒,应该表示理解。

可是四川、广东的狗,贵州的驴与他有什么仇什么怨?

网上流传:河南人心中的中国地图

在1530年意大利维罗纳医生吉罗拉莫·弗拉卡斯托罗将梅毒定名为syphilis之前,俄罗斯人称其为“波兰病”,波兰人、德国人称其为“法国病”。

法国人称其为“意大利病”,荷兰人称其为“西班牙病”,奥斯曼帝国称其为“基督徒病”或“法兰克病”。

这可了得,直接把一种病毒上升为“国家病”了!炮炮相打何时了。绕了一圈再回来。

地图炮这个东西,不仅他人能开,古人能开,外国人能开,我们也能。

比如刻板印象中的:上海人小气、农村男不能嫁、北方粽子难吃、南方粽子恶心、西部穷比、河南人没素质、东北多流氓、日本人变态、英国人腐、西方人放荡……

(声明:这些词句不是我发明的,拿来举例而已。)

再把范围引申一下:富二代、官二代、非主流、90后、小三、中年大叔……

全部是以一个带着偏见的标签去损害、攻击一个群体。

按说,既然大家都有这个问题,还用探讨吗?法不责众啊。

不,有病,得治。

怎么能放弃治疗呢?

懒 得 去 细 究

网上流传:上海人心中的中国地图

为什么

说是“地图炮”,而不是“地图枪”?

地图枪只能点射,谁是对象就射击谁。但是地图炮可以平地一声雷,把对象集合在一个地图(标签)之内,所在区域无一幸免。

但是,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多面。而人与人之间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习惯于找规律,用直觉判断,偷懒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一个因几个样本总结出来的标签去普适所有人,而忽略这方水土的不同元素,这方人的不同个体。

如果“我们”在外地开办一所学校,学生都是当地人。可是每个班都打架的,偷东西的,调戏女孩的。我能说当地学生都不守规矩吗?不能。

因为他们是不一样的。

我以前总以为四川人少不了辣椒,所以四川女娃性格一定泼辣,所以理直气壮地说:“四川盛产‘辣妹子 ’!”

但是,我认识的四川女娃一个性格文静,一个性格文雅(更何况其中的一个女孩对辣椒一点也不感冒)。

我认识两个女孩以前只是凭着一时的直线思维,并没有真正了解四川女孩,即使现在也不能定性,因为四川女孩那么多,性格很多样的,对伐?

所以,我要么是没有亲眼见过只是听别人家长里短地说起某个人如何如何,要么是见过一两个便开始总结共性。自己的脑子太懒了。

-没有骄傲 就没有打炮

网上流传:“汉阳区人心中的武汉地图”

如果说,

“地图”是因为懒,

“炮”就是因为优越感。

本来想放一个人的,但突然间觉得不够解气,非要把地域也黑一炮,来维护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更大的面积可以产生更大的满足感。

地图炮OS:欧耶耶,你们都中我的炮了,尝尝我的威力!

这种“满足”就像骂人一定要把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一遍一样。这样,说你##就有根据了。

因为你生长的环境就是##的,你祖宗十八代都是##的,你的圈子就是##的,环境、遗传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所以你的性格就是##的。

地图炮OS:哇哦!推出这个逻辑的我真是简直不能再严谨。

不费力气就能通过别人的无知来衬托自己的见多识广,是多么爽啊。

不知道哪来的优越感,反正我是不能忍。不能忍别人,我就“解剖自己”吧,总不能让别人也忍受我的攻击吧。

自我们老祖宗在中原发迹,这种优越感就诞生了:中原是天地之中,人杰地灵,文明开化,讲究礼仪。瞧瞧周边的蛮夷狄戎,整天要么骑着大马,挥着大刀,大喊着抢人;要么穿着渔网、挥着鱼叉、晒鱼干。

没有骄傲 就没有打炮。

“我们”不喜欢“他们”

网上流传:北京人心中的中国地图

千年之后,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依然存在,

不管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如何。

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是蛮子”、“说话太蛮”。那时候不知道“蛮”是啥意思。

现在知道了:“蛮”就是落后,蛮就是“我们”之外的“他们”。

这种优越感也是自内而生的排他性。

人类生而为群体动物,所以只有先知道哪些是友好的,是属于自己的群体,哪些是不友好的,是“他们”的群体,才能保护自己和自己的群体不受伤害。

对“他们”,“我们”不了解,但是又知道一些。

就像媒体总是报道“某地的人哄抢”、“某地的人打架”、“某地的儿媳妇气死老婆婆”、“某地的女婿气死丈母娘”、“某地的丈母娘狮子大开口” ……全都是“某地”的负面信息。

所以,“我们”关于“某地”的认知就全是这些负面信息,就把“某地”列为“不友好”的单子里,通过骂、嘲讽、攻击等来把“我们”与“某地”区别开:“某地”不好、很低等,“我”是排斥“某地”的,“我们”不是一类人。

于是“某地”的人全坏了,没有一个好人。

可是,不管是报纸、电视、广播,还是互联网,爆出的这些事大都是为吸引眼球的,就像“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正是因为稀少才要大幅报道。

但是,

“我们”把这些少量的事当成全部了。

要想少挨炮,就要少放炮

网上流传:云南人心中的中国地图

说者畅快淋漓,听者万箭穿心。

我们被地图炮击中的时候是如此愤慨,但我们自己充当炮手的时候常常因酣畅淋漓、痛快万分而意识不到自己的暴力。

中炮的人该多心痛。还理解不到?

那么,如果中国台湾说限制中国大陆游客呢?如果日本说中国游客素质差呢?如果外星人说地球人都是自作自受呢?

“我们”打炮的时候很骄傲、很嚣张,我们被打时很气氛、伤自尊。最可恶的是一边自己开炮,一边狂反地图炮。

可是炮弹满天飞,

总有一天会落地自己头上的。

要想少挨炮,

就要少放炮,更要反放炮。

引用一段二战时希特勒屠杀中的幸存者马丁·内莫勒牧师的话:

当他们来抓X党人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X党人;

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来抓X教徒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X教徒;

后来,

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

已经没有人帮我说话了。

改编一下:

当上海人中炮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上海人;

当河南人中炮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河南人;

当农村男中炮时,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农村男;

后来,

当我中炮时,

已经没有人帮我说话了。

最后,温馨提醒:

该炮威力无穷,请小心点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